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底,南通60岁以上老年人已经超过200万,成为全国地级市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城市,养老话题不可避免成为关注焦点。 当下,南通市养老机构虽然不少,但大多数养老院只能单一地为老年人提供基本生活需求,老人一旦患病,就不得不频繁往返于医院和养老机构之间。养老院没有医疗服务、医院又无法满足长期康复看护的难题变得突出。“医养结合”模式成为破解此难题的一个突破口。 两会声音:把养老纳入医疗服务规划 “老年人护理需求的大幅增长与当前护理型养老机构小步慢跑之间的矛盾已成为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早在去年,一直关注南通市养老事业发展的市人大代表张彦武在调研中就发现,目前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虽已受到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但“医养结合”的养老机构还远远不能满足市民的需求。 这一问题同样得到市政协委员崔宇青的关注,在她看来:目前南通市“医养结合”养老模式还处于起步阶段,总的来说是有理念但规划有待明晰、有尝试但推进期待给力、有星火但燎原尚待时日。为此,崔宇青委员提出了“关于大力发展‘医养结合’新型养老模式的建议”,希望政府从政策、资金上积极鼓励,发改委、卫计委、民政、住房城乡建设等部门加强行业发展规划引导,把医疗、养老设施作为重要内容科学布局。 “首先是做好顶层设计,要把机构养老规划纳入到医疗服务规划乃至城乡建设的规划中统筹考虑。”张彦武代表发现,南通市部分基层卫生院由于软硬件的薄弱,就诊者少,有的处于半闲置状态,据此他专门提出了整合基层医疗卫生资源改造成护理院的建议,“从南通市运营成功的医养结合护理机构看,依托医疗机构或有医院背景的护理院,最受老人信赖。” 市政协委员蔡祝平、刘晓峰持同样观点。他们在提案中也指出,目前,养老资源和医疗资源处于分割状态,养老机构内不能提供基本医疗、健康管理等服务;另一方面,基层社区医院(乡镇医院)资源利用不足,床位闲置。因此,有必要整合养老资源与医疗、护理资源,实现医养融合。这与市人大代表姚泽民“关于推动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机构对接融合发展的建议”、市人大代表王玲玲“关于政府积极扶持建立护理院的建议”均不谋而合。 长期照护服务体系的建立需要老年人经济支付能力的支撑,这还有赖于老年人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建立与健全。崔宇青委员在提案中还建议,支持各地探索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做好与医保政策的有效衔接,缓解失能老人护理费用支出压力。 百姓感受:护理院让老人舒心家属放心 前几天,因子女回国探亲,79岁的倪源清老人被家人从大生护理院接回家中小聚。离开护理院时,老人一再与院长王文彬讲,“过了这两天,我还要回来住的。” 去年10月底,记者在位于港闸区唐闸镇的大生护理院初次见到倪源清老人时,他正坐在桌前看报,完全看不出12年前曾突发脑溢血而命悬一线,甚至在两年多的时间里是植物人。这些年来,老伴儿何允珍陪他住过不少医院、养老院、老年公寓,最后还是选择了大生护理院。 “还是这里**,去年3月份住进来时老倪还卧床,现在已能简单自理了。”见面时,何允珍介绍,老伴患病后行动不便,此前一生病,就得养老院医院来回跑,非常麻烦。现在到了护理院,不仅护理到位,医疗方面也更有保障,医生、护士、护工每天定时查房,老倪几次小毛病都得到了及时治疗,“他住得舒心,子女也放心。”为了照顾老伴,何允珍没少吃苦,如今她也得到“解放”,“我也可以出去走走,不要每天绑在这里了。” 大生护理院是利用江苏大生集团职工医院的医疗资源和闲置病房举办的集医疗、养护、康复、临终关怀为一体的非营利性护理机构。将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融合在一起,是大生护理院**的特点。针对不同类型的老人,他们提供了自理型、半自理型、全护理型和临终关怀四种类型的个性化养老服务。 “现在,每天都要接到好几个电话,都是要求入住的。”老人入住这类“医养结合”的护理型养老机构后,小病不出养老院,大病直接送医院,从而能让老人安享晚年,因此特别受到失能、半失能老人及家属的欢迎。这两天,院长王文彬就遇到了些“烦恼”,“临近春节,护理院的护理人员特别紧缺。没办法,为保证服务质量,我只好回绝了不少老人入住的请求。” 记者观察:养老机构医疗条件普遍有限 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底,南通60岁以上老年人已超过200万,老龄化程度为26.10%,成为全国地级市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城市。近年来,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全市虽已建成护理型养老机构(含护理院)16家,正在建设的护理型养老机构(含护理院)还有16家,但面对老龄化社会的到来,显然还不能满足需求。 走访中,记者发现,目前全市养老机构的医疗条件普遍有限,硬件配备不足,大多数民办养老机构限于软硬件设施条件和经营思路,只能称之为老年人看护点。同时,部分养老机构考虑医养结合养老风险较高,担心办医院不能获得医疗机构身份、不能纳入医保定点单位等问题,对投资“医养结合”的护理院积极性不高。 社区养老服务同样缺乏优质医疗资源。在社区养老中,老年人最关注日常护理、慢性病管理等方面的服务。而失能、半失能老年人更需要在生活照料基础上,进行医疗诊断、康复护理等健康服务。但目前,社区养老服务设施通常只能提供日间照料功能,多数养老机构所属的医务室医疗水平偏低,无能力与医疗机构相对接。而诊疗水平高、信誉好的医疗机构,特别是三甲医院本身医疗资源就十分紧张,也几乎不能为养老机构提供医疗支持。 专业护理人员的短缺,也是制约“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发展的重要因素。医疗养老服务是一种专业化的特殊服务,需要具有护理背景的专业人员。但调查显示,养老机构医技护理人员在职称评定、工资福利等方面无法享受与医疗机构执业人员同等待遇,同时对失能半失能老人的护理,工作要求高,劳动强度大,工资待遇低,就业吸引力有限,从而造成护理服务队伍整体素质和数量偏低,无法满足老年人的护理需求。 不过,在采访中,泰康人寿南通中心支公司总经理许海亮则向记者透露,他们总公司早在2011年启动******养老社区建设时,就把“医养结合”作为泰康养老社区功能定位和规划设计的基本出发点,江苏亦已被确定为泰康养老社区长三角布局的重点,目前总部正在积极考虑在南通布点。而有了这些资本的大举进军,南通老人“医养结合”的养老服务需求也会得到较好满足。 12万家医院招聘,60万名医生护士求职,上康强医疗人才网 www.kq36.com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康强药师网无关。康强药师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