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免疫功能不全的患者在进行拔牙术后会出现严重的术后并发症,因此,临床上将其列为拔牙手术的禁忌症,但是对于临床上中性粒细胞减少的患者,拔除可疑的甚至是已经有临床症状的牙齿是否可能会引起严重的术后并发症还有没定论。
为了探究中性粒细胞减少的患者拔牙的风险,美国罗契斯特梅约医院 Fillmore 进行了一项临床观察性研究,结果发表在 12 月份的 Journal of Oral and Maxillofacial Surgery 杂志上。
研究人员选取了从 2005 年至 2010 年 116 位已确诊为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患者在口腔颌面外科接受拔牙手术进行观察性研究,收集患者术前嗜中性粒细胞的******计数值(ANC 值)、年龄、基础疾病诊断、所拔除牙齿的数目、类型及位置、使用抗菌药物的时间、使用集落刺激因子的情况等数据。术后评价拔牙术后的手术并发症类型、手术部位有无感染、伤口是否存在延迟愈合及术后疼痛持续的时间等项目,将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显示:纳入该项研究的 116 名患者平均年龄 52 岁,男性占 62.1%。有 42 例患者嗜中性粒细胞的******计数值(ANC 值)计数在 0 至 499/uL 之间,属于重度中性粒细胞减少。患者所患基础疾病最多的是髓性粒细胞白血病,占研究人数的 25%,其次为单纯的中性粒细胞减少,排在第三位的是淋巴瘤。
116 名患者共拔除 318 颗牙齿,简单拔牙占 34.4%,后牙拔除占 67%。术后有 10 例患者出现了术后症发症,占研究对象的 8.6%。术后最主要的并发症为伤口延迟愈合、术后伤口疼痛及手术部位感染。发生术后并发症的 10 名患者,有 5 例存在严重的中性粒细胞减少症,ANC 计数在 0-499/uL 之间,2 例患者 ANC 计数在 500-999/uL 之间。
术后患者使用得最多的抗生素均是强力抗生素,包括美洛培南、头孢吡肟甚至是万古霉素。对于术后出现了诸如持续性疼痛、伤口延期愈合、局部感染等术后并发症的患者,则延长抗生素的使用时间。但是有 14 例严重中性粒细胞减少(ANC 值计数在 0 至 499/uL 之间)的患者,术前并没有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术后伤口仍然正常恢复。

图 1 患者抗生素的使用情况
统计结果显示伤口愈合时间与患者的 ANC 计数没有相关性。集落刺激因子或其它相关药物的使用,对疾病的愈后没有很明显的疗效。随访结果发现,60 名患者死于原发的血液方面基础疾病,没有患者因拔牙而导致的术后并发症而死亡。
根据以上结果,研究者认为,哪怕是最严重的中性粒细胞减少(ANC 计数在 0-499/ul 之间)拔牙仍然是安全的,出现术后并发症也十分容易控制,但是,这一点是基于所研究的对象是经过血液内科个性化的抗炎治疗后才进行的拔牙手术。
因此,研究者指出,对于严重的中性粒细胞减少的患者非拔不可的牙齿,术前一定要根据患者的基础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治疗方案,积极的控制术后并发症,才能达到比较良好的治疗效果。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康强药师网无关。康强药师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