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二维码-访问手机版
   
 手机版网址 https://m.kq133.com/F3

成都一外科医生获23项专利 成刀尖上的发明家

2014-12-06      来源: 中国新闻网   访问量:73    在线投稿
  “中国的医生并不笨,但大家喜欢‘拿来主义’,而不愿意创新”,11月27日,在苑玉清博士的办公室里,他向记者谈到了中国外科手术器具的发明现状,在他看来这种创新在于简单实用,且具有人文关怀。
  苑玉清来自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是一名神经外科医生。今年12月初,苑玉清收到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发给他的第23项发明专利证书。集23项发明专利于一身,苑玉清也被称为“刀尖上的发明家”。
  “病人的对手术时的现状不满意,手术器具设计不合理”,苑玉清说,从医近三十年来,基于这两点现状的认识,自己从一个拿手术刀的外科医生,渐渐走向了发明家之路。
  在苑玉清看来,他的发明大多不是技术******,而是人文情怀走在了前面,简单实用为患者和医生着想。
  “在手术室里,看到了病人麻醉后,躺在病床上,如同躺在‘垃圾堆’里”,苑玉清说,各种复杂器械以及不完备的护理设备,所见刺痛他的心。
  记者翻阅了苑玉清23项发明专利材料,看到其发明都属于外科手术所用。如手术时病人可调整的头圈,防止患者长时间卧躺而出现“烂耳”的情况;参考自行车坐凳设计的手术椅,方便医生长时间在显微镜下操作;按照显微镜不同类别形态私人定制显微镜消毒外衣等。
  “这些发明要基于设计者、患者、医生三重身份的角度”,苑玉清说,发明需要换位思考,他时常在非自己手术的时间里,进入其他医生的手术室仔细观察。至今,苑玉清的办公桌前还放有一架低矮单人床,长时间的加班往往回不了家,而将办公室当成了休息之地。
  在观察之中,苑玉清一有好的想法,就用笔记录下来,最后付之设计纸上,常年累月每一个细节聚集成了一项发明专利。纵观苑玉清的发明,多数符合人体力学,提升了手术中的患者和医生的舒适度。
  “我希望年轻20岁,用现在的思想,过去的身体”,1965年出生的苑玉清用“脑中储备如爆发一样”来形容自己的发明状态,在即将来到的2015年,苑玉清已经储备了两项发明专利。

12万家医院招聘,60万名医生护士求职,上康强医疗人才网 www.kq36.com


发表评论
热门评论

暂无热门评论

最新评论

暂无最新评论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康强药师网无关。康强药师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热门图片

本周 本月 

热门资讯

本周 本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