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二维码-访问手机版
   
 手机版网址 sp.kq133.com/F1

保健品专营店,药店好生意?

2014-11-03   作者:张勇    来源: 中国药店网   访问量:146    在线投稿

放在整个保健品市场里,膳食营养补充剂专卖店并不算新生事物,药店行业的******企业如今发力介入,让人不禁要问:来得会不会有点迟?

近年来,由于经营压力过大,药店行业掀起了多元化大潮,基于现有的非药品类展开,将之独立出来另立新业态,意在打造“品类杀手”,比如近年来曾流行的药妆店、居家护理药店(经营医疗器械为主的药店)、中医馆等。

进入2014年以来,海王星辰和国大药房广东公司先后在Shopping Mall开出膳食营养补充剂专卖店,争相抢食这一品类的零售市场。

巨头打头阵

2月22日,国大药房******高端营养素专卖店C+在深圳金光华国际购物广场B2层隆重开业。作为店中店,这家店仅有50平米。据国大药房广东公司总经理李杰介绍,C+营养中心是国大药房打造的高端进囗营养素服务中心,旨在为顾客提供高端营养素产品和顾问式的营养健康服务,满足顾客及其家人的健康需求。C+营养中心卖场设计风格遵循了欧美的简约风格,招牌为白底蓝字,卖场主色调为原木色,颇显“高大上”。

面积虽小,但C+营养中心经营的品牌并不少,囊括了多个国际高端营养素品牌:SISU为北美原装进口高端品牌;高之源为新西兰**的天然膳食营养补充剂品牌;汉诺金是北欧最******的自然营养素品牌;自然之宝是美国市场上历史最为悠久的经典品牌之一;GNC是美国市场第一营养品牌。“我们经营的全部是高端进口品牌,品单价比较高,区别于药店里的中低端贴牌保健品。”李杰强调。

国大药房还为C+营养中心配备了一支具有丰富医药知识和技能的营养师队伍,为顾客提供专业的健康指导。开业第一周,由于有买1000送200的活动,销售业绩超过16万元,可谓初战告捷。在李杰心目中,理想的月销售额是50万元,每天流水做到1万5到2万。

在此前后,业内另一家******型企业——海王星辰的“维他命世界”专卖店则已经开出3家样板店,面积在30~50平米,陈列了3~6个品牌,包括海王自己的品牌以及像自然之宝这样的进口品牌。从去年年底开始,海王星辰全面下调营养膳食补充剂品类的价格,为了更多人消费得起,卖出了“逆天价”——原价100多元的保健品每瓶只卖29元。中国海王星辰连锁药店CEO张福祥表示,非常看中膳食补充剂市场的潜力,笃定其会有爆炸性增长,另外这类店不受许多地区新开药店的政策限制。

叫好不叫座?

中国营养保健品市场规模近三年的复合增长率达到31.57%,2015年末预计将达1万亿元,年均增长20%。预计2015年总规模将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的保健品市场。有营销专家提出,借鉴美国、日本的产业的发展经验,当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的时候,保健品行业将爆发。而我国目前人均GDP已经超过了3600美元,消费水平的提升让中国营养保健产业进入了一个高速成长期。

从发展潜力看,这无疑是个好市场。但做零售是否同样被看好呢?

作为C+专营店的操盘手,李杰道出了自己的理由:“保健品渠道过于分散,还未出现像美国GNC这样高端的、有规模的专营店。以前药店经营前景不明朗,现在基本可以确定医改对药店几乎没有任何利好,必须做多元化。如果还是在原有药店体系内做,顾客关注度不会很高,因为既有的顾客群并不适合多元化。刚好我们有个要改造的药店位于深圳最******的商场里,这里的顾客群与高端膳食营养补充剂的定位相符,与药店顾客群相比更加高端,对治未病的关注度更高,所以我们就大胆尝试了。”

从国外尤其是美国膳食营养补充剂行业的发展历程来看,在非直销领域,取得成功的公司如全球******的膳食营养补充剂企业NBTY和美国******的膳食营养补充剂企业GNC,连锁经营均是其主要的经营模式之一。

去年年底,复星医药集团携手加拿大保健品公司Atrium,向国内市场引入专业膳食补充剂倍宜健系列产品,专门以电子商务平台作为销售渠道。尽管先期从上游切入,但复星医药集团副总裁胡江林也很看重下游的价值:“专卖店市场是有机会的,消费者还是习惯眼见为实,专卖店可以提供信任感。虽然现在保健品网络销售市场增长迅猛,淘宝和京东的市场份额一直在扩大,做网购的品牌和企业也越来越多,但网上的假货和水货太多,所以保健品零售必须O2O。”

从上述信息来看,这个市场被描述成为一块尚未开发、潜力无限的处女地,然而现实却是——迄今为止的开发情况并不乐观。

中国保健协会市场工作委员会秘书长王大宏对这类专营店的描述是“看起来很美”。他举例说,汤臣倍健在全国设有500家左右的营养中心,但平均一个店每月仅有5000块的流水,相当惨淡。当然,汤臣倍健解释说,开店是为了做服务,但谁开店不希望卖货挣钱呢?原国美董事局主席陈晓投资的上海友氏营养品连锁一度开到60家店,如今基本上都收摊了。

目前,膳食营养补充剂专卖店市场还谈不上竞争,产业规模更谈不上,目前发展势头较好的只有GNC一家。目前在上海有两家店,盈利状况正逐渐改善,其在中国也还谈不上成功,只能说“凑合”。

王大宏认为此类专卖店叫好不叫座的原因有两点:第一,这些高端进口膳食营养补充剂基本上是进口的普通食品,都不戴“蓝帽子”(没拿到保健食品批文),采取备案制,每批货都要报关检验,产品不能保证正常供应,经常出现一批货都卖光了,但检验报告还没出来,难以做到正规销售;第二,GNC等专卖店在国外已经发展为成熟的业态,标准面积为60~80平米,经营1500个SKU,如此产生的销售才能支撑一个店,再精简至少也得有300个SKU,可是由于中国极高的准入门槛即便这些品项数也难凑齐。

“虽然中国消费者有需求,但很难把一个完整的业态搬进来,只能是一部分产品。”王大宏无奈地表示。

专业,成功的秘诀

这些年药店所追逐的新业态,基本上全军覆没。

北京金象大药房总经理咸辉表示,如果药店只是将某个品类独立出来集中陈列开个店,管理方式依然延续药店原有的经验,这与真正的专业店比起来毫无创新,基本上会完败。北京金象就曾有过惨痛的教训:去年金象尝试过礼械店,选址在医院周边,主营医疗器械+保健品,希望用户能够康复+保健品。想法很好,但在试验几个店后,均是入不敷出,为此咸辉把这些店果断关闭了。

以王大宏的经验判断,国大药房C+一周便能销售16万,已是非常优秀的成绩。李杰透露,国大广东公司正在准备开第二家店,今后希望在深圳**的Mall里多开几家。

王大宏告诉记者,这类膳食营养补充剂月保本销售额在15万元左右,前提是这类商品至少有50%的毛利率(显然50%的毛利率很容易达到,你懂的),如果毛利额达到8万元,足以覆盖人工、房租及管理费用。据了解,自然之宝在国内超市内的堆头,表现好的能卖到20万。

对此,李杰有不同的意见:虽然**的商场租金最高,产出也高,当然配置商品也必须最******才可以。这类专营店的经营模式要看在什么档次的卖场开,租金有几千到几万,商品配置段位也要做相应调整,保本销售难以估计。

在谈及膳食营养补充剂专营店的运营经验时,李杰透露:“C+经营的SKU少而精,品牌均是国外知名品牌,店员全部用营养师,所有顾客采用会员管理,打造的是一种会员管理和营养服务平台,为消费者提供健康咨询等专业服务,针对个体差异进行精准推荐。我们的客单价基本在一两千,高的甚至上万,虽然来客数不多,但每个顾客的服务时间较长,平均在40分钟到一个小时之间。”

李杰颇有信心地表示,相比Shopping Mall里已有的膳食营养品牌专柜(单一品牌的专卖店),国大药房开设的专营店提供的品牌选择更多,顾客更加信赖国大的品牌,甚至许多原有的品牌专柜顾客纷纷“转移阵地”到国大。

张福祥表示,膳食营养补充剂专营店的销售增长有个沉淀过程。过去保健品都是搭售出去的,如今搞专卖,需要培养顾客的习惯。“这类门店客单价高,来客数低,店员有充足的时间做销售服务和售后跟踪。随着会员基数的逐渐累积,营业额会持续增长——理想情况是每个膳食营养补充剂专营店能够积累1000个会员,每天能有30次成交。保健品的需求是弹性的,而药品是刚性需求,其商圈也相对固定,销售有瓶颈。”

王大宏将保健食品分为两类,一类是基础营养类,一类是营养干预类。前者是消费者可以自主选择的,就像药品中的OTC,在网上购买最方便和便宜;后者是专业人员为消费者提供个性化指导,要求专业人员对未病进行辨识和评价,针对情况选择专业性的商品组合,在消费者服用的过程中要进行跟踪,这就是膳食营养补充剂专营店的机会所在。

反思去年礼械店失败的原因时,咸辉提到:“一个新业态要想成功,必须有专人做专业的事,我们研究医疗器械肯定不如康复之家深入,专业是成功的关键。”

的确如此。美国GNC的成功,不仅在于它拥有超过1500种专业的健康营养品,还因为其能按照不同的性别、年龄、职业以及饮食习惯等来划分人群,并开发******针对性的产品来满足不同人群的营养需求,为之提供专属的健康营养方案。

作者:张勇

2万家药店招聘,6万名药师求职,上康强医疗人才网 www.kq36.com


发表评论
热门评论

暂无热门评论

最新评论

暂无最新评论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康强药师网无关。康强药师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热门图片

本周 本月 

热门资讯

本周 本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