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来了,气候干燥,小编想到药店买润肺的中草药,由于不了解其中门道,便要求店员推荐。起初,店员推荐了保健品,而小编坚持要中草药,他们便以小编没有处方为由拒绝小编的请求,小编只好去另外一家,结果还是无功而返。这不禁引起小编的思考:中药也是药店业绩的重要部分,怎么能把送上门的顾客推出去呢? 经行业人士点拨,原来,中药销售一般需要处方,若不懂配伍禁忌,容易出安全事故,所以没有资质的店员是不会给顾客配伍和推荐的。此外,中药处方“千金难得”,让其很难成为药店经营的主攻方向。这么说来,之前遭遇到的情况也就可以理解了。可是中药难道不能挣脱处方的限制,打开新的销售局面么?我们不妨听听行业人士怎么说。 用专业,敲开中药销售之门 文 唐人医药商场有限公司 冯枫 近年来,随着国家发展中医药力度的不断加大,且慢性病、亚健康人群日渐增多,中医药越来越得到认可和青睐,各式中医馆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中医馆的出现,对消费者无疑是一场及时雨。不少介入中医馆热潮的零售药店表示,由于顾客日益信赖中医,药店向中医馆转型远比向药妆等方向转型要轻松许多。通过中医馆,药店能更好地拓展医药市场,更好地激活药店潜力,为门店带来更丰厚的销售效益。 强化中药氛围 要做好中医馆,首先要强化店堂内的中医药氛围,唐人医药秦皇岛地区的中医馆就是在日常经营中下功夫,从陈列、装饰、知识宣讲、日常销售重点等多个环节营造中医药氛围。 具体来说,可以增加中药或者食药两用中药材的陈列面积,设立中药专区,在视觉上达到冲击的效果,让消费者步入中医馆后立刻就能感觉到一种专业的氛围。鉴于消费者在中药材鉴别能力上的欠缺,中医馆内可陈列一些中药材标本图片、鉴定标准、功效、食用方法等知识小卡片。还可以用附有古代中医名人生平介绍、主要成就等图片,将这些材料在整个店堂内进行陈列,形成一种“教您识别中药”、“治疗常见病的方剂”、“各朝代中药大家”等系列装饰,给来往顾客留下“专业”的印象。 专家坐诊门店 中医药界有句俗语,“有医无药医无用,有药无医药不灵”,说的是中医中药不分家。由于中医馆内中医坐堂大夫的资源匮乏,从而导致了零售连锁药店内中医馆“有药无医药不灵”的尴尬局面。 为了解决顾客求医难的问题,唐人医药特与北京弘医堂联系并达成协议,花重金每月分两次特邀北京弘医堂******中医专家来门店坐诊。此项惠民活动不仅仅针对会员,还面向广大顾客,让每一位走进唐人医药的顾客都能得到北京******专家一对一的诊治,会员可以花积分来就诊,非会员也可以花费60元的诊费来参与。这项名中医来唐人医药诊病的活动,药店已经做了近2年的时间,为药店中药销售带来了非常可观的业绩。 坚持戥量配伍 我国自古就有“中医不传之秘在于量”之说。即中药的传统秘方,其奥秘就是各味药材的用药比例。大凡一个药方,各味药都有严格的分量限制。最理想的剂量应该有**、**的疗效,最小的不良反应,精密调剂,治病救人。某味药多了,某味药少了,要么药效降低,要么药性改变,严重的话还可能导致济世活命的良方变成致命的毒药。 戥子,作为传统中药房的常用称量工具,有着其无可替代的优势,虽然历经千年而仍被沿用至今。正所谓,齐眉对戥,付付回戥,三分医,七分药,分分必复查;三分辨,七分量,剂剂必回戥,这正是在强调中药分配药材需要格外严谨。然而戥称配伍在时间上存在缺陷,需要顾客等待,所以一些药店的中药专柜会靠经验、靠估算,用手配药,这样虽提高了速度,但会使误差范围过大,轻者疗效减少,重者则会改变药性。 唐人医药正是因为这一份严谨,坚持用戥称按方称量每剂药,确保了每味药材的分量准确、组合比例对症适症,也赢得了很多顾客的信任与忠诚。 药食同源,中药销售的切入口 文 尚锋 虽然药店卖中药需要强调严谨性,但并不代表在中药销售上难以突破,至少药食同源这一块通过努力还是可以创造非常可观的业绩,毕竟药食同源不仅毛利高,其客单价一般也高, 前景自然非常好。具体来说,药食同源在提升中药经营业绩上,主要有如下优势: 社会认知度高 药食同源来源于中药饮片,消费者理所当然地认为它属于药店的经营范围,也应该到药店来购买。此外,由于比较注重养生保健,消费者对药店人员的推荐也比较容易接受。 单价低,便于关联 药食同源商品的价位多在20元以内,对于当前的主流消费者来说,比较好接受。因为单价不高,且很多药食同源产品都是搭配使用,也比较便于关联销售。 资质要求低,便于推荐 可食可药的药食同源类商品既可借中医药兴旺之东风,又无处方限制,十分有利于药店的经营突破。 综观市场,药食同源商品在药店的销售表现上并不突出,始终处于可有可无的境地,个中原因,有商超进入药食同源经营市场,其相对药店更为便捷,是强有力的竞争对手外,药店本身在药食同源品类经营上的不足则是主要原因,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始改变,让药食同源真正兴旺起来。 重功效,也要重口感 药店店员在向顾客介绍药食同源商品时,将重点甚至全部精力都投入到功效上,而在该商品的口感介绍上着墨不多,甚至没有给予考虑。笔者认为,药食同源要产生理论上的效果,依靠的是长期坚持不懈的使用,很难像药品一样立竿见影。同时,在消费者的心目中,药食同源商品与中药饮片比较难区分开来,对一些相对陌生的药食同源商品,天然认为“苦、难喝”,也不愿尝试。因此,帮助顾客改善药食口感也是一个重要的着眼点。 重价格,也要重用法 药店在面对药食同源商品的经营困境时,立即按照常规思路,祭出“价格”棍棒,打折、买赠、买一送一等价格层面的招数接二连三。由于大多数人对药食同源商品在情感上比较认可,加上营业人员对其功效的介绍正好能够解决其当前的健康问题,交易自然容易达成。 但是,由于顾客在购买后并没有获得良好的体验,或者根本不知道怎样才能让该商品的效果达到最佳,故该药食同源商品始终处于“待用储备”状态。同时,也未能随季节变化或其他因素的变化,提出不同的用法,如黄芪是一种比较有效的补气良药或药食同源商品,但是很多人对黄芪的用法局限于炖鸡或炖排骨等肉食时使用,等到夏天,此类肉食使用较少,黄芪的消耗量也就变少,而没有及时用“泡茶饮”等方式予以替换。这些因素都会导致顾客不会产生新的需求。 重陈列,也要重搭配 作为促销的一种手段,药店在药食同源商品的陈列上所下功夫较多,但较少考虑到其有日常生活品的特性,较少研究如何将各种具有相同功效或者功效不冲突的商品搭配起来,获得最佳的口感、气味、形态和功效。笔者经常将杭白菊或贡菊与枸杞、甜菊叶、决明子等搭配起来推荐给需要滋补肝阴的顾客,并详细描绘菊花随开水滚动的曼妙、枸杞上下串动时的惊艳、决明子泡开后的“嚼头”、甜菊叶的清甜不腻,让顾客如法炮制后,获得良好的感受,直接带动了销售。 综合而言,笔者认为,要实现药食同源的健康销售,要立足问题进行逐一改进,从药品需求中发现顾客健康问题,提出以药食同源商品为主的良好生活方案,并通过促销和考核倾斜,提升店员的销售积极性和顾客的购买动力。同时,教会顾客正确用好药食同源商品,使之发挥作用,从而持续不断地产生购买需求,如此才能实现药食同源商品在药店的快速拓展和良性循环。 2万家药店招聘,6万名药师求职,上康强医疗人才网 www.kq36.com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康强药师网无关。康强药师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