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二维码-访问手机版
   
 手机版网址 https://m.kq133.com/F3

自由执业? 多点执业? 傻傻分不清楚

2014-10-30      来源: 健康界   访问量:208    在线投稿

  北京市发改委委员、市医改办主任韩晓芳表示,按照新的改革思路,医师多点执业将进一步放开,符合条件的政府办医疗机构的医务人员可以到社会办医疗机构兼职或开办私人诊所。

  显然,韩晓芳主任的这个表述并不清晰,其中“符合条件的政府办医疗机构的医务人员可以到社会办医疗机构兼职或开办私人诊所”这句话,也明显混淆了“多点执业”和“自由执业”二者的区别。

  那么,问题就来了:挖掘机技术……不对,跑题了,那么,“多点执业”和“自由执业”二者之间的区别到底是什么呢?

  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其实很可能会难倒全世界所有的超级专家,因为截止目前为止,所谓“多点执业”这个概念,除了在中国当代医疗行业以外,尚未在人类历史上出现过。

  中国的医生,身处一种学名叫“体制内”,俗称“被包养”的生存状态中。而“体制内”医生都是有“编制”的。有了“编制”,就可以“吃官饭”,并拥有了铁饭碗。但是,这个铁饭碗其实一点也不好玩儿,因为它是个古董。如今在中国,除了公务员以外,只有医疗和教育、文化这几个领域仍然顽固坚持着计划经济制度,于是医生和教师就有幸或不幸地成为了“单位人”的活化石。

  “编制”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这里面最主要的原因其实也很简单,那就是一旦你进入了“编制”,无论是偷奸耍滑磨洋工,还是无知无良撒酒疯,只要你“听话”(这很重要,同学们请划重点,必考),就能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直接让自己一路安全地走向退休……和坟墓。

  按照中国的相关规定,编制内的医生享有某些特权和福利,虽然现在这些福利正在逐渐减少,但不被随意辞退的铁饭碗工作保障,高于普通企业标准的退休福利,以及职业发展优势和便利等,还是令多数体制内医生难以割舍。

  不过,编制带来的铁饭碗也在同时限制了医生的自由,医生如果想要保持体制内的身份,就必须“听话”,否则很可能生不如死,但医生不愿跳出体制,还因为现行制度下在体制外做一个医生实在是太难了。

  医生的“编制”在哪家医院,那家医院就被定义为所谓“多点执业”概念中的“第一执业地点”.所谓“多点执业”,就是医生在保留“编制”这一体制内身份和完成“第一执业地点”的本职工前提下,去其他医疗机构兼职的意思。所以,在“多点执业”的概念中,医生仍然是隶属于单位的“单位人”,只需要考虑医疗技术问题,而无需把自己当成一个经营者,这和市场化领域的很多行业中可以随意找工作的“社会人”存在本质的区别。

  那么,什么是“自由执业”呢?所谓“自由执业”,是指医生不再受“编制”的羁绊,不再是“单位人”,而是一个“社会人”,并和其他市场化领域中的很多行业一样,可以随意按照自己的意愿找工作,当然也可以自己开诊所。

  不过,很多人面对“多点执业”和“自由执业”这些概念,有点傻傻分不清楚,曾经有体制内医生在微信群中说:“不理解你们说的自由执业,我现在想去哪个医院都可以,已经很自由了啊”,这位医生显然没有认识到她的体制内身份给她带来的利益,以及一旦失去体制内身份所可能面临的困境。

  也有人说:美国的医生也在纷纷受雇于医院,不再自己开诊所,所以“自由执业在美国也不再流行了”,这种说法是对“自由执业”概念的误读。所谓“自由执业”,就是指的医生不再受所在单位的约束,有权根据自己的意愿来选择执业机构和工作方式,而不是仅仅意味着只有自己开诊所。

  另外,“自由执业”不仅意味着医生的一种个人选择,还需要整体医疗制度的改革和配套,目前制度下,一个医生如果选择跳出体制自由执业,将遇到无法想象的政策障碍和困难,甚至很可能完全无法实现。

  另外,一旦自由执业,医生将面临市场竞争,并需要把自己从一个医疗技术人员,变成一个经营者,这对于目前连“医疗属于服务业”这个常识都不理解的很多体制内医生而言,所需要的观念更新以及可能面临的心理障碍,可能会超出很多人的想象。

  因此,“多点执业”不是“自由执业”,二者存在本质上的区别。医改的方向是医疗体系去行政化,取消医生的“编制”,让医生回归社会,成为一个自由人,这样,医生可能会失去原有的铁饭碗,但却可以凭自己的本事在市场中实现自我的价值。

12万家医院招聘,60万名医生护士求职,上康强医疗人才网 www.kq36.com


发表评论
热门评论

暂无热门评论

最新评论

暂无最新评论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康强药师网无关。康强药师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热门图片

本周 本月 

热门资讯

本周 本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