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是电影情节般,被归为第四级病毒的埃博拉病毒在西非开始暴发,紧接着,经济发达的美国和欧洲出现零星感染。 如果按电影剧本设计,接着会有持续增加的境外移入个案和国内感染的发生,并在世界各地引爆大流行,最后造成大量死亡,现代化的都市变成死城。 但现实尚未如此惨烈。尽管世界卫生组织形容埃博拉为“现代社会中发生的最严重健康卫生界紧急危机”,但也在近日高兴地宣布西非国家塞内加尔、尼日利亚在经过不懈努力之后,已经成功控制住了埃博拉疫情的传播。 成功控制埃博拉病毒的关键是什么?在全球化的今天,抵御全球化的病毒又该做出哪些努力? “埃博拉”是什么 埃博拉病毒被分为5种类型,分别是扎伊尔型、苏丹型、塔伊森林型、本迪布焦型和雷斯顿型,其中雷斯顿型对人类不致病,扎伊尔型最为凶险 在今年来势凶猛的埃博拉病毒并不是新兴病毒。 1976年8月的一天,扎伊尔(现刚果民主共和国)小城杨布库的医院里一位发高烧的病人马巴洛(Mabalo)是首位埃博拉病患个案纪录。 由于非洲当地医疗条件很差,护士一天内要用仅有的几支注射器给上百个病人注射药品,针头用钝才会更换。这种危险行为就让当地人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可怕的传染病在短时间内就传染了周边50多个村庄。大部分病人症状和马巴洛一样。 两个月后,扎伊尔北部国家苏丹也暴发了同样的疫情。当地一个棉花厂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有35名工人死亡,他们的发病症状和杨布库的病人极为相似。 这一疫情震惊了整个世界。病原体很快就被确定,这是一种新型病毒。研究者们用当地一条小河的名字将这种病毒命名为“埃博拉”。 截至目前,一共有5种埃博拉病毒被发现,分别是扎伊尔型、苏丹型、塔伊森林型、本迪布焦型和雷斯顿型,其中雷斯顿型对人类不致病,但其中扎伊尔型最为凶险。而今年西非空前规模埃博拉疫情暴发的正是扎伊尔型,致死率可达60%-90%。 埃博拉病毒来无影去无踪,科学家们至今无法确认病毒的来源。但如今科学家已在黑猩猩和猴子等灵长类动物以及蝙蝠体内发现了它们的踪迹,并大致上判断出蝙蝠是埃博拉病毒自然条件下的储存库。 科学界认为,埃博拉病毒最早是从动物传染给人,是因为人接触了雨林中感染埃博拉病毒动物的血液、体液或尸体。世界卫生组织也证实,埃博拉病毒不通过空气传播,往往通过直接接触。患者的血液、排泄物、呕吐物以及乳汁、尿液、精液、眼泪、唾液等,都含有埃博拉病毒,具有一定的传染性。 感染埃博拉的患者往往是起病急,有发热、极度虚弱、肌肉疼痛、头痛和咽喉痛症状,随后出现呕吐、腹泻、皮疹、肾脏和肝脏功能受损、体内外大出血等症状。从感染病毒到出现症状的潜伏期为2至21天。 病毒“全球化” 今年的疫情可用“森林大火”来形容,在几个月中“烧”掉近半个世界版图,这种“蝴蝶效应”导致各国陷入不安 由于非洲的医疗设施落后,外加非常有限的资源等因素,非洲多国一直遭受多种非常危险和致命的病毒,至今在非洲,每天死于艾滋病、疟疾和腹泻的人数也不在少数。 从1976年埃博拉疫情在扎伊尔(今刚果民主共和国)******暴发,38年间,埃博拉病毒在非洲6个国家引发过24次疫情,累计造成2387多人死亡。 上一次埃博拉病毒事件发生于1989年和1990年间,已过了20余年,但到了今年突然又有了新的状况,那就是埃博拉病毒换了地点,又突然暴发。 2013年12月,第一例埃博拉病毒感染者在几内亚被发现。今年3月以来,埃博拉病毒突然在西非的几内亚、利比里亚与塞拉利昂大面积暴发。 几内亚西南部城市盖凯杜,被认为是此次埃博拉疫情暴发的源头。盖凯杜与塞拉利昂东面的凯拉洪、科因杜、凯内马和利比里亚的洛法州相邻,是三国贸易往来最频繁的地区。世卫组织确认,塞拉利昂和利比里亚的埃博拉病毒来自几内亚。在接下来的半个月里,疫情迅速从三国的边境地区向全境蔓延。 7月20日,利比里亚财政部顾问帕特里克·索耶的一次出境访问,疫情******向三国之外的非洲国家蔓延。在乘飞机前往尼日利亚经济中心拉各斯的飞行途中,索耶开始出现呕吐和腹泻。5日后,他被宣告死亡。7天之后,尼日利亚报告59例疑似埃博拉感染病例,其中15人是机场工作人员,44人来自索耶就诊的医院。 美国疾病管制与预防中心相关人士在7月28日的记者会上曾经表示,随着最后目的地是在欧美国家的旅客,同样的悲剧很可能会再上演一次。而这一表态一语成谶。 9月20日晚,一个来自利比里亚的旅行者带着埃博拉病毒抵达美国达拉斯,成为非洲之外******发现埃博拉患者。 埃博拉病毒其实极少走出非洲。除非感染者带入,或者出现实验事故,不然这种疾病很难进入较发达的国家或地区。但由于交通变得越来越发达,这样的威胁已经出现。 美国是继尼日利亚和塞内加尔之后第三个被埃博拉击中的国家,同样遭受感染风险的还有西班牙。据10月6日报道,西班牙已发现一起埃博拉疑似病例,使其成为******非洲之外感染埃博拉的国家,感染者是一名护士,其在塞拉利昂照料一位牧师时受到疾病侵袭。 美国医学协会曾经提出了导致传染病卷土重来的主要原因,其中包括人口日益在全球范围内流动,传染病也随之周游列国;人类消费越来越多的加工食品,这些食品可能来自遥远的他乡甚至异国;人口结构的变化和城市化;农业灌溉、砍伐森林、砍伐完森林重新植树造林、都改变了携带病菌的昆虫和动物的生活习性;静脉注射和不安全的性生活;微生物本身的进化过程;永远都有冒险精神的人们进入热带雨林和其他人迹罕至的地方,并带回了很多人类原本未曾接触过的病菌; 20世纪中期人类对抗传染病取得的胜利使得大家变得麻痹大意,原有的防治传染病系统逐渐衰落,公共健康的注意力逐渐转移到心血管病和癌症等“现代病”,疫苗的提供没有跟上,财政支持不够,人员培训和公众教育都落伍。 随着埃博拉病毒从西非传到西方,有关导致这一病毒蔓延的另一种说法——“阴谋论”开始甚嚣尘上。利比里亚的“观察家报”刊出一篇文章,指埃博拉病毒是美国军方设计的生物武器,用来减少地球人口。不久后,网络上出现一种说法,指美国疾病防治中心已将埃博拉病毒申请专利,准备让该单位与美国制药业合作研发的疫苗大赚一笔。 另一个阴谋论甚至还指出,意图霸占全球权力和资源的精英分子组成神秘组织“世界新秩序”,创造出埃博拉病毒,以实施隔离、旅游禁令,最终实施戒严。 面对严重的防疫形势,所谓的“阴谋论”或许只是无聊的把戏。截至10月19日,全球埃博拉感染人数已达9936,其中死亡人数4877。就一般的流行传染病而论,如此的感染率和死亡率不可小视,防疫抗疫才是最为重要的。致死性的埃博拉病毒在非洲是一种新出现的公共健康问题,国防人员还指出,这种病毒还可能被恐怖分子用作生物武器。 有限的治疗 目前仍没有经过核准的埃博拉疫苗或疗法。但基础的支持性治疗能够给予人体免疫系统足够时间来反击病毒 当代病毒学者早已指出,病毒是世上最早存在的分子,它存在于一些人烟稀少的地区,但近年来人类的足迹扩大,已到了这些地区,于是病毒的扩散加大加快,由于病毒的分子结构简单,变种容易,若一个新的变种出现,有利于它的扩散,它就会快速蔓延。 近年来,全球已出现多种高度致命的病毒。对中国人来说,当年的非典病毒仍然是余悸犹存。 10月18日,美国过敏性和感染性疾病国立研究院科学家彼得·贾哈灵表示,今年出现史上最严重的埃博拉疫情大暴发,可能是因为这种致命性病毒变得比之前更容易传染。 但并不是所有埃博拉病毒的患者最终都面临死亡。在欧美国家,我们已经看到患者康复的好消息。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学者麦考密克认为,德州达拉斯43名与美国本土首例确诊埃博拉患者有过接触者安然度过医学监测期表明,埃博拉并非那么容易传播。 但西班牙和美国医护人员的康复也只是若干孤例。埃博拉病毒在西非的反复告诉人们,“曙光”还远未到来。 今年5月,疫情在西非三国一度显示出些许被控制的征兆。除几内亚的确诊患者和死亡人数仍在增加,塞拉利昂与利比里亚的疫情都趋于平缓,不再有新增确诊病例。 但是平静很快被来势凶猛的疫情打破。5月29日,塞拉利昂一次性报告近50例确诊病例。随后两个月内,感染者人数迅速攀升,在6月20日达到158例。至8月1日,确诊人数已达到574人。截至5月22日,埃博拉在利比里亚境内的传播基本停止,但在5月29日,埃博拉在利比里亚二次暴发。 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国际联合会(IFRC)秘书长亚希10月22日表示,即使采取一切必要措施,埃博拉疫情仍须至少4个月才能得到控制。 另有研究人员警告,由于几内亚、利比里亚和塞拉利昂超过60%的出境者前往低收入或中低收入国家,如果上述三国的出境健康筛查水平得不到进一步提升,加上这些入境目的地的检测措施难以跟上,疫情蔓延的风险可能加剧。 目前仍没有经过核准的埃博拉疫苗或疗法。专家认为,在没有针对埃博拉的******治疗手段的情况下,基础的支持性治疗能够给予人体免疫系统足够时间来反击病毒,这对患者最终战胜病魔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另外,患者接受治疗的早晚以及免疫系统早期的不同反应都会对存活率产生影响。 两位受到感染的美国人采用一种由美国Mapp公司所出的药物ZMapp,这个还在实验中的血清治疗,让他们的病情得到奇迹式的控制,虽然仍有待后续结果的观察,但是已经引爆有关实验性的药物是否可以用在人体上面的医疗伦理讨论。 因为2014年埃博拉疫情暴发前,市场潜力极其有限,埃博拉疫苗几乎没有商业价值。而目前在疫苗研发方面正在尝试突破,世界卫生组织指名2款实验埃博拉疫苗,它们在对猴子试验时展现大有可为的结果,目前两款埃博拉疫苗正进行临床测试,预计稍后将会有结果。如果疫苗证实安全,明年1月将可以在西非广泛试用。 据悉,由葛兰素史克公司制造的疫苗,正在英国及马里进行临床测试;另一款加拿大制VSV-EBOV埃博拉疫苗,则开始首项人体临床实验。预计在12月初有结果,下一步将可以进行广泛测试。 验证疫苗有效性和安全性的临床人体试验往往是一个“烧钱”的工序,无论患者还是疫情国,都无力支付埃博拉解药的高昂研发费用。不过欧洲药品管理局20日就表示,鼓励药物研发机构开发针对埃博拉病毒的药物或疫苗,并可申请“孤儿药”认定。“孤儿药”是指用于预防、诊断和治疗罕见病的药物。在欧盟范围内,获“孤儿药”认定的药物可享受包括费用减免、批准后长达十年的市场独占保护等优惠政策。 “每个环节都差了一点” 西非国家的埃博拉爆发带来的教训是,需要建立一个强有力的病毒实验和监视系统,并同计算机系统和紧急事态行动中心系统连接起来 随着人类足迹的无远弗届,我们已踏入病毒全球化时代。相比近100年前,现在的传染病控制措施已经进步了很多,不过这些措施仍然不足。 埃博拉病毒的发现者彼得·皮奥特就指出,“每个环节都差了一点,最终合起来就是一场灾难”。 这次西非的大流行,首先通报世界卫生组织的国家是几内亚,时间是今年的3月份。但是透过流行病学调查追溯发现,第一个可能被感染的案例早在去年的12月份就发病。 而在这中间几个月中,一开始在缺乏明确科学证据的情形下,就和大多数的发展中国家政府一样,面对未知的疫情暴发和医卫专家的怀疑,西非三国的卫生部在疫情之初都否认埃博拉病毒在本地区流行,拒绝承认自己国家的卫生系统有任何问题。 但在病毒“全球化”的时代,传染病的控制并不能单靠一个国家的力量。非洲多数国家的卫生防疫系统和传染病监测机制,都是被动地依赖医护人员通报,无法主动掌握疫情变化的先机。西非的疫情持续扩散,终于迫使世界目光聚焦于此项议题并设法提供协助。 更让人忧心的是,当地民众丧失对各项防疫工作的信心。由于缺乏流行初期的民众教育和沟通,最初暴发疫情的3个国家的政府正在承受丧失社会信任和谣言四起的苦果。最让人唏嘘的例子是几内亚,9月16日,位于南端Womey区偏远乡村的村民,看到穿着隔离衣的医护人员和记者抵达村落,竟然做出极端的反应:村民击杀了8名被他们认定为会带来疾病的防疫工作者。 这种歇斯底里的情绪在利比里亚就更严重了,在利比里亚,许多殡葬业者不敢碰病患尸体,墓地地主也不敢让尸体在此埋葬,在首都蒙罗维亚,有两个人死于路边,没有人敢碰,4天后才有卫生人员收尸。这种不敢碰、不敢收尸、拒绝埋葬的情况相当普遍,有些地方只好出动军队埋葬。 美国疾病控制预防中心前高级公共卫生顾问Paul Giannone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西非国家的埃博拉暴发带来的教训是,需要建立一个强有力的病毒实验和监视系统,并同计算机系统和紧急事态行动中心系统连接起来。“人们并不能仅仅关注国家系统,还要去关注地区响应系统”。另一个反思则是,在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传染病暴发,并不仅是一个国家的公共卫生问题,还必须动员所有的部门、相关的私营企业、非政府组织和国际组织。这些相关响应牵扯巨大,需要各种各样的技能和预算才能取得成功。 相比经济状况并不理想的非洲国家,大多数专家对富裕的国家处理好这些病例很有信心。“我的第一反应是:发生在美国达拉斯比印度孟买好。”纽约布鲁克林区风险沟通顾问Peter Sandman说。 “美国对于处理传染病的快速传播并迅速干预疾病暴发方面有很大优势,但是像其他国家一样,美国也有自己的问题,比如决策困难或者一些可能的错误。”Paul Giannone告诉记者。 从埃博拉患者被误诊,到两名护士感染,再到病毒观察期人员乘飞机、坐邮轮出行,美国政府在应对埃博拉方面屡屡失手,暴露出防范机制存在的漏洞。 彼得·皮奥特也指出,世界卫生组织的反应也慢了一些。“一方面是因为他们在非洲地区的办事处并没有配备最有能力的工作人员,他们派出的人员往往受到政治因素影响。另一方面,日内瓦总部受到财政问题困扰,已经同意成员国大规模削减预算。在这种情况下,局部突发的出血热疫情很难被监测到。但自 8 月起,世界卫生组织已经恢复了在此次埃博拉疫情防治方面的领导作用”。 尼日利亚经验 尼日利亚成功故事向世人展示了这样一个事实:埃博拉是可以被遏制的 在尼日利亚被宣布解除“埃博拉”警戒时,世界卫生组织还向世界推荐了“尼日利亚经验”。 该组织称,尼日利亚是非洲人口最多的国家。该国首例埃博拉病毒感染于7月23日发现在人口拥有2100万人之多的非洲**城市拉各斯。当时这一新闻令世界公共卫生界感到震惊和紧张,人们担心埃博拉病毒可能会以超大规模在非洲散播开来。然而这一情况并没有发生。“尼日利亚的事例向世人展示了这样一个事实:埃博拉是可以被遏制的”。 及时诊断是首先需要的技能。利比里亚财政部官员索耶7月20日抵达尼日利亚,索耶刚入院时只是被怀疑得了疟疾,但医生阿达代沃注意到他双眼充血且小便带血,所有症状均指向出血热疾病。随后,阿达代沃在索耶的病床边留下提示,告诫任何人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允许他离开。 当院方把索耶的病情上报州和联邦两级卫生部门后,尼日利亚政府立即启动应急机制,建起隔离病房。 路透社报道,尼日利亚灵活借用了国内现有的一套脊髓灰质炎监测体系用于应对埃博拉疫情,得以迅速追查并隔离索耶的一级和二级接触者,从而打破传播链。在世界卫生组织和美国疾病控制中心等机构的协助下,尼日利亚政府卫生部门在拉各斯100%地追踪到了有可能同埃博拉病毒感染者进行过接触的人,在第二个出现感染的地方——哈科特港,接触感染者跟踪率也达到了99.8%。 消息还称,与几内亚、利比里亚和塞拉利昂不同的是,所有在尼日利亚被确认同感染者有过接触的人在长达21天的时间内得到切切实实的监视。其中有几人试图脱离监视系统,但最终都未“得逞”,被特别干预小组送回医疗监测中心,完成21天的检疫隔离期。 世界卫生组织表示,尼日利亚成功遏制埃博拉疫情蔓延的成功经验是:国家强有力的领导和有效的应对协调;该国******的病毒实验室在最短的时间内对感染病例做出诊断,从而为遏制行动提供了时间;对与感染者有过接触的人进行的高质量跟踪行动降低了病毒进一步传播的可能。 困扰非洲乃至世界的不仅仅是埃博拉病毒,现如今,除了正在西非肆虐的埃博拉病毒,非洲多地霍乱疫情也正在大规模暴发。在已经控制的疾病重新出现或扩大传播范围,而一些新的传染病亦纷纷出现的形势下,人人们需要从埃博拉恐慌中学到的不仅仅是如何对抗这一种线形病毒。 12万家医院招聘,60万名医生护士求职,上康强医疗人才网 www.kq36.com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康强药师网无关。康强药师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