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讲嘉宾:王璐 艾美仕中国高级市场经理
1.全球视野下的OTC市场。 全球OTC零售市场在2013年的整体市场规模达到了1140亿美元。从2009年到2013年连续5年的时间,OTC市场都******于全球医药市场的发展,在2013年达到7.2%的增速。与此同时,OTC市场在全球整体医药市场的占比也在逐渐提高,在2013年达到12.3%。 在这个快速增长的全球OTC市场中,亚太地区是一个亮点。我们把亚太地区、拉美及中东欧作为发展中地区,这三个部分对全球OTC市场的贡献达到52%,而从增长的维度考量贡献,更是达到可观的80%。 按照全球OTC市场份额进行排名,前10名的OTC厂商都是传统的跨国公司,但前5名的市场增幅都是低于全球平均水平的。另外,前5名的厂商中发生了一些并购,我们预计到2014年底前5名的格局会发生变化。 在我们所处的亚太国家和地区,GSK和强生在前10名中的排名有些变化,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它们在中国市场的表现不佳;辉瑞和赛诺菲的增速依然低于整个地区的整体水平,主要是由于它们在澳大利亚的市场增长表现不佳。在亚太地区前10名的排名中,第5名是UNILAB,它的总部在香港,是区域性的厂商,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在一个大的区域范围内会有更多的来自本地竞争者的挑战。 在亚太地区,不包括日本和中国在内的亚太地区,排名前20名的公司所占的市场份额为43%,而中国只有26%,表明市场集中度相对较低。而从另一个维度来讲,进入亚太地区前20名的公司中,只有两家是区域化或者本土化的公司,但在日本和中国,这一数字都是15,这揭示了本土企业和外资企业相对竞争的状态。 按照全球消费者健康保健来划分,全球OTC市场五大核心领域包括感冒咳嗽、维生素及滋补品、镇痛、消化和皮肤药。在亚太地区,不同国家的诊疗习惯和疾病谱不同,它的核心品类的相对贡献率也不同。举例来讲,镇痛药在中国是增长非常快的品类,在巴基斯坦的市场占有率也达到20%,但在新加坡、香港等地区的市场份额却不到10%。另外,维生素和滋补品在全球的份额是19%,但亚太地区是23%,这是由于亚太地区预防疾病的意识比较强。 对全球所有的SKU进行区分,从2009年到2013年,已上市产品的产品线延伸对全球OTC市场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0%,另有31%来自涨价的影响;反观亚太地区,46%都来自于已有产品的销售增长,这在很大程度是上是由具有广泛地域覆盖和人群覆盖的中国、印尼、越南等国家和地区决定的。 2.中国药品零售市场的现状。 过去几年,中国药品零售市场始终维持两位数的增长,2013年只是勉强达到两位数,到了2014年上半年,增长是持续放缓的。把中国医药市场按终端来划分,大约17%来自零售市场,它所代表的市场容量是约1600亿元。 按照西药和中成药来划分,2014年上半年增速回落主要体现在中成药,2013年中成药的增速为12%,但2014年上半年只有7%。而中药和西药以外的保健食品,在中国整体零售市场大约占到8%~10%的比例,其中,传统的带有“治疗”功能或者滋补功能的产品占比为90%,而特殊营养品的占比仅有8%~10%。 再把整体市场按照本土企业和外资企业来划分,75%的市场份额都是由本土企业贡献的,而其中57%来自于OTC产品;而在市场份额占比25%的外资企业中,62%来自于处方药。 按照处方药和OTC来划分的话,整体医药市场约有50%来自于零售渠道的OTC,45%来自于处方药,但是,处方药的增速一直高于其他大类,并且保持平衡的态势。具体到零售处方药这一细分市场,中成药占据了较大的份额,西药中的心脑血管系统用药、消化系统用药也有较大占比,且增速较高,而抗肿瘤和免疫调节剂这一细分子类虽然市场******值较小,增速也达到30%以上,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整理:周玉涛 2万家药店招聘,6万名药师求职,上康强医疗人才网 www.kq36.com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康强药师网无关。康强药师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