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执业药师考试的冲刺阶段,又有一大批准药师们即将领取执业证书,然后以专业人士的身份重新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
正如每个环节都做到很牛的门店凤毛麟角一样,药师是否能精通每一种常见病,比全科医生还全科呢?答案自然是否定的。 我们时常听闻某某药店把“肝病生活馆”、“糖尿病生活馆”等做得有声有色,那么,把众多慢病中的一个作为突破口,每个药师练就独门绝技,或肝病、或高血压、或糖尿病、风湿骨病、慢性胃病等等,是不是药店药师们的下一个出路呢? 先前,“慢病管理中心”一夜间红遍了药圈南北,挂牌、造势好不热闹,可是进屋一看,原来不过是把“处方药区”换了个叫法,典型的“换牌不换药”。而“专科生活馆”的逐渐增多,让人感觉慢病管理似乎真的要走上正轨了。 慢病管理谈了很多年,实际上有一个核心点是大家一直致力去解决的,那就是在本期见解栏目的文章《慢病专业服务的商业转化》里有所体现的一个观点——改变服务流程,如接待糖尿病顾客时,从直接的药品推荐改变为先监测血糖、明确血糖控制目标,再进行用药方案分析和调整。 看似简单的一个改变,实际上可以说是微缩了中国药品零售行业的所有进步与无奈。从顾客进门一开口,店员不问症状就甩出一盒药,到能够追问几句,按照不同症状给以一些病情分析,然后给出一个用药组合,再到刚才提到的对于某些疾病提供药店能做到的一些检测,之后再根据检测结果,为顾客进行用药方案分析和调整,并建立长期的照顾与被照顾的关系,让门店成为慢病患者倾诉、探讨病情和遥望健康的一个港湾。 那无奈又在哪里呢? 本来,描述各种药物不良反应、相互作用、注意事项的大厚本已经是汗牛充栋,国内连医院的药剂科在所谓的临床药学监控方面都常常缺位,而在药学服务层面还远没有练就硬功的“药店药师”们却还要涉足医师的工作:先要为病人进行详细的问诊,之后进行药店力所能及的诸如测血压、测血糖等检测,然后慢病管理做得好的企业还会对会员顾客的病情进行定期分析,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和照顾方案……要求之高直逼三甲医院。 可以说,我国的“药店药师”作为一个地位尴尬的群体,在众多不信任的眼光里,“越俎代庖”地做了很多事情。那么既然事已至此,索性我们就将手伸得更长一些,把我们的药师打造成各类“专科生活馆”的顶梁柱,在经营管理策略越来越细化的同时,把专业服务也进行细分,让越来越多的“专科药师”在医药分家的前夜里释放光与热…… 希望这不仅仅是一个设想。 2万家药店招聘,6万名药师求职,上康强医疗人才网 www.kq36.com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康强药师网无关。康强药师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