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在我们身边无处不在,对垃圾进行分类,有价值的垃圾将被回收利用,利于环保并可继续产生价值。工作需要分类,分清楚职责权利,让每个岗位都有人负责;时间需要分类,分清楚每段时间该做的事情,让我们淡定从容。工作内容也需要分类,分清楚轻重缓急,让自己不再手忙脚乱。
分类不仅能让企业有条不紊的良性运行,更能为企业带来价值;分类不仅让员工的工作目标更清晰,分类同样能为员工带来价值。
分类同样是标准化的前提条件。标准化销售系统首先要将症状分类、商品分类、需求分类。分类越清晰,标准化越容易建立。
症状分类:首先我们应该明确,顾客进入药店的目的究竟是什么?是购买商品?还是要立刻缓解当下的症状?很显然是后者,那么就要求药店对顾客的病症的进行分类,并对症状进行界定。同一种疾病,往往有几种不同的症状。如果不进行清晰的界定,门店营业员该如何推荐对症商品呢?针对同一种疾病往往有截然不同的2种或2种以上药品。例如治疗胃炎的药品有温胃舒和养胃舒,温胃舒针对胃寒的患者,而养胃舒则针对胃热的患者,如果不对疾病进行界定,门店人员该如何对症销售?如果不对症,那么消费者的疾病不会得到根本的缓解,甚至会加重病情。再如妇科疾病,如附件炎患者,有的是湿热下注型,有的是寒湿凝滞型,很显然,同属一种疾病,但却需要不同的药品来对症治疗。如果不对症状进行分类,门店人员该如何对症销售商品,更不必谈满足顾客需求。如果不对症状进行合理的分类,门店销售人员很有可能将与症状相反的药品推荐给消费者,导致顾客的不信任,进而导致客流不断减少。
商品分类:这里所指的不同于药店电脑软件里的商品分类。药店软件里的商品分类是便于管理,而不是利于销售。商品该怎样分类才会有利于销售?药店需要根据商品属性、药理属性进行合理分类,便于员工在实际销售过程中针对不同的顾客推介商品。如抗厌氧菌类硝基咪唑合成抗菌药,第一代是甲硝唑、第二代是替硝唑,第三代是奥硝唑。分类后,门店店员在销售过程中就可以合理推荐药品,如果之前用过甲硝唑的患者,再次使用可推荐替硝唑或者是奥硝唑。
新一代商品不仅副作用减少,药效也在增加。再如*********类保健品的分类,第一代是VC、VE;第二代是β胡萝卜素、番茄红素;第三代*********产品则是葡萄籽,葡萄籽*********能力大幅提升,*********能力是VE的50倍,VC的20倍;再如治疗脚气类膏剂,第一代是灰黄霉素,已经很少使用;
第二代是咪康唑、益康唑类;第三代是酮康唑类;第四代则是盐酸特比萘酚。盐酸特比萘酚是杀灭真菌,而之前的三代产品都是抑制真菌生长。很显然,商品在进行合理分类之后,门店销售人员面对顾客的咨询,可立刻做出专业的解释,完成临门一脚,有助于门店达成销售,达到提升客单价、提升毛利率的目标。商品经过如此分类后,门店销售人员有更清晰的了解,针对不同的顾客的推荐也更趋于合理。
需求分类:顾客到药店并不一定全部是疾病问题,还有非疾病的需求。这些需求,药店同样需要进行合理的分类,便于建立标准化销售系统。如顾客到药店购买礼品(保健品)准备去医院看望病人,此时,门店销售人员需要将顾客的需求进行合理分类:一般住院病人分为手术病人、化疗病人。化疗病人更需要调理肠胃的保健品,因为化疗对病人的胃肠系统损害较为严重;看望手术病人则可推荐氨基酸口服液、VC等,有利于伤口恢复。当然,住在医院的还有产妇,看望产妇应该购买何种营养品,也可进行合理的分类。分类之后,不仅门店营业员可以明明白白销售,顾客也可明明白白消费,更可让顾客感受到药店的专业性。需求的分类还可以更细化,如看望糖尿病患者应购买哪些商品、看望高血压患者可购买哪些商品、看望传染病患者可购买哪些商品。。。。。。
标准化销售系统的建立的前提条件就是药店要学会分类,从疾病到症状,从症状到商品,只有进行合理的分类,标准化销售系统才具备可执行性,整个系统在门店的推广应用才会受到欢迎。
分类并不止于症状、商品、需求,还可对顾客进行分类、对员工进行分类、对门店进行分类,分类越细,企业管理起来越轻松,门店销售也将更简单。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康强药师网无关。康强药师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