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服务极限化与“去服务化”的争论渐渐用上水面。但放到具体门店应用上,还得“因材施教”——面对老年顾客,或许将服务做细做大,才是正途之一。有句俗得不能再俗的话——顾客就是“上帝”,那么坐等上帝垂悯自然是一种幻想,而服务的******目的,便是将自己打造成顾客的依靠,“上帝”的偶像! 古语有言,百善孝为先,“孝”一字上为老下为子,由字体我们就可以看出“孝”的意思了——现在在大中城市,孤寡老人的现象非常明显,而相对于“孝”这个字来讲,如果我们将面对老年顾客的服务“走出门店”,向“孝”贴近,为自己营造“个人品牌”效应,那么大批的忠实顾客也就随之诞生了。 以漱玉平民成丰桥店的一位店员为例——她叫赵树香,泰安人,在漱玉工作有一年半了,坚持每个月回家一次,当然,如果她仅仅这样,也没有必要拿出来说了。 在我们成丰桥的周围有很多的孤巢老人,而赵树香就碰到了其中之“典型”——一对老夫妇,家有一儿一女,都在外地,一个在北京一个在南京。一般店员在大爷大妈买药时留个心也就过去了,但赵树香不同。 “我来找她‘算账’来了!” 具体如何不同,请允许先用如今的一个例子来“反证”一下:大妈从第一次到店里买药,到后来有事没事也爱往店里去,进来的时候却往往显得“与众不同”——到了店里都是显得比较生气,而第一句话往往是“小赵子在哪?我来找她算账来了!” 没有大惊失色,没有提心吊胆,熟知内幕的店员也都笑着回应她——其实大妈的“算账”很简单,找到“小赵子”之后先是一大堆的数落,“你这丫头怎么样怎么样,找你几次找不到,药也不给我留着,这药都用完了,你这不耽误事吗?以后不在你这买药了。”之类的。 其实我们店员心里都清楚,大妈的药是够用的,因为每次“小赵子”都是算好了大妈拿的药,提前四五天就做准备的。而且还时不时的会打电话到大妈家里去聊聊天,再加上时不时为大妈送药、顺路帮忙拎个菜篮子、陪老人家聊会儿天、偶尔拖拖地、洗洗碗……渐渐的,赵树香通过这种细微的、不如何“光鲜”的小事情,将服务走出药店,以至于后来大妈说的“耽误事”我们都明白——老人心里想有个伴! 履行职责,幸福你我 每次大妈都得在店里待一个小时左右,让小赵子陪她聊会儿天,而每次走,大妈都是笑呵呵的离开。加上老人与老人之间总有一种莫名的潜在信任,通过大妈的“不经意宣传”,赵树香的粉丝渐渐多了起来,而销售额说是“突飞猛进”也并不为过…… 就在前几天,“小赵子”晚上去给大妈送药,本来二十分钟能回来的路程,半个多小时才回来,一问才知道,原来正赶上大爷大妈吃饭,知道我们“小赵子”还没吃晚饭,就拉她不让她走,吃了饭才回来。 当然,最原始而纯澈的目的并不是为了拉拢而服务。恰恰是出于赵树香心底里对顾客的关爱、对孤巢老人的同情以及贴心的服务,不仅尽到了药店人本身的职责,更幸福了别人,“打响”了自己…… “孝”,不仅体现在自己对自己的长辈身上。谁说对别人的父母的关爱,不是孝呢? 2万家药店招聘,6万名药师求职,上康强医疗人才网 www.kq36.com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康强药师网无关。康强药师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