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广东药品交易中心发出了《关于公示第一、二轮基药交易未签订药品电子交易合同机构名单的通知》,该名单中包含了基药交易的三方机构:生产企业、配送公司和医疗机构。从前两轮的数据来看,未签订合同的机构数量统计如下: 公示 该名单的公示期为2014年7月3日至11日17:00时(共7个工作日)。对公示结果有异议的,可在公示期内通过交易平台申投诉系统反馈,企业还可通过被授权人直接递交申诉资料至药交中心反馈。 在公示期内,相关机构可以进行补签,企业可在交易系统内随时查看签订状态,以免错过时间。 处罚措施 公示期截止后,未按规定签订合同的机构将被列入“广东省药品非诚信交易名单”挂网通报,并根据按不同责任主体,做出以下处罚: 【医疗机构】按干部管理权限由任免机关对医疗机构主要负责人进行诫勉谈话,以及按单位管理权限由相关职能部门责令其纠正错误,依法依规追究单位和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生产企业】取消该生产企业全部品规两年内在本省的入市交易资格。 【配送企业】取消该企业两年内在本省的配送资格。 未签原因 从市场反馈的回来的消息是: 1.由于一些医疗机构的回款缓慢拖延,导致了商业公司不愿意与之发生交易,因而拒绝签订和履行配送协议; 2.生产企业指定配送过多,缺乏科学的规划,之前造成某些配送商业「被指定」,该签合同时又因种种原因无法履行配送责任导致没签合同; 3.医疗机构报量和实际用量之间缺乏合理安排,该签订合同时犹豫或「反悔」,导致不签合同; 4.一些医疗机构对交易新规仍然不太乐观,还处于观望状态; 5.配送商业拒绝签订合同,而生产企业无法进行确认; 6.一些基药品种的生产供应存在问题,还有很多品种居然没有办完首营资料; 药交中心的处罚利剑已经高悬半空,基药交易的节奏似乎得到实质性推进。然而,一些市场人士仍然担忧,假如没能从根本上解决基药政策,特别是基层医疗机构零差价销售后的补偿问题,市场观望情绪依然不会得到根本变化。 之前,市场抱怨新旧两大平台同时并行,导致了医院依赖旧平台而迟迟不下采购计划。然而,自5月9日关闭旧平台后,基药交易全部转入新平台运行后,基药执行的脚步并未如预期那样加快。 此外,该处罚也仅仅是针对签订电子合同这一环节,关键的环节,如:医院能否按报量及合同条款下达采购计划进货?医疗机构能否按交易办法规定的60天回款时限回款,如果超过时限如何处理?都是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 2万家药店招聘,6万名药师求职,上康强医疗人才网 www.kq36.com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康强药师网无关。康强药师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