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二维码-访问手机版
   
 手机版网址 sp.kq133.com/F1

民营药房喊恼火 如何“抓药”自救

2014-08-01   作者:重庆商报    来源: 重庆商报   访问量:250    在线投稿

       商报记者 孙磊 实习生 沈林娜

    “辛辛苦苦一个月下来,利润不过几千块。最近房租又要涨,药店现有面积也达不到新规的要求,确实不想干了。”最近,杨家坪一家小药房的店主王女士无奈地向商报记者表示。

王女士的个案,只是近几年药房经营者的一个缩影。不久前,商务部发布的《2013年药品流通行业运行统计分析报告》显示,全年药品零售市场2607亿元,增幅回落4个百分点,这已经是药品零售市场连续第二年增速下降。由此可见,当下药房的日子并不好过,尤其是在新版GSP(《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大考临近之际,实力较弱的民营药房更是压力倍增。

 

单体药店:

    7年换了3个老板

    昨日,商报记者以承租人的身份,来到了袁家岗附近一民营单体药店。走进这家50多平方米的药店,只见中药柜台占了一半的面积,2个玻璃柜台里大多是消炎、止咳、感冒类等常规药品,店门口还摆放着冰柜,兼卖一些饮料。

    店主谢女士告诉商报记者,自己现在的销售以中药为主。“这个店在7年里转手了3次。两年前,我是从朋友那里接下来的,当时转让费5万多。这两年我给店里添置了不少东西,现在以6万元的转让费出手,******是低价了。”

    最近,像谢女士这样准备转让的药店并不在少数。商报记者在国内一家知名分类信息网网站搜索发现,仅重庆地区最近两个月内就有几十家药房寻求转让。其中,不少药房转让价低至几万元。

    “现在大家纷纷出让药房,主要是不赚钱了。”谢女士给商报记者算了一笔账:药房每月的销售额约1万元,固定的支出有近2000元的房租和200元左右的水电费。她说,再除去一些零散的支出,几乎没什么利润。“房东说明年房租还要涨,所以我就决定转让了。不过,转让信息发布1个多月却只有几个人打电话来问。其中有一个人当时谈得还不错,但是他觉得我的店想过GSP的关卡需要再投入不少,他觉得不划算,就没谈了。”

     杨家坪的药房店主王女士则告诉商报记者,明年12月31日是药店通过新版GSP认证的最后时间,届时所有未通过认证的药房都将被淘汰出局。因此,不少投资者考虑到这一潜在风险,不太愿意接手药房。

 

连锁药房:

收缩战线主打直营

    与现在的乏人问津相比,前几年重庆药房处于爆发期的时候,这些小药房还是“香饽饽”,民营和国有的连锁药房频频对其进行收购“招安”。

    但是,随着行业竞争的加剧、行业整体毛利的下降,如今重庆零售药店的竞争模式正在发生微妙的变化。不仅民营小药房的日子难过,大型连锁药房的日子也不好过。据重庆桐君阁股份有限公司2013年的年报显示,其子公司重庆桐君阁大药房去年营收为3.97亿元,净利润则为-1082.91万元。

    压力之下,大部分连锁药房开始收缩战线,一改以往高歌猛进的扩张模式。“我们很早就不做加盟店了,现在主要采取直营店的模式。”重庆和平药房总经理罗刚在接受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商报记者还了解到,桐君阁、鑫斛药房、万和药房等也将运营方向从扩展新店转成以深入发展现有店铺为主导。

 

药房为何陷生存困境?

    无论是民营单体药房的转让遇冷,还是连锁药房开启保守经营模式,都透露出一个事实:零售药店目前正面临生存困境。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一困境?

市场严重饱和

   “随着近几年连锁药房的‘圈地运动’和外地药房的进驻,市场蛋糕基本上已被瓜分完毕。”重庆医药行业协会秘书长郭绪忠表示,目前药店过多、密度过大已成为行业发展的痼疾。

    商报记者从市药监局了解到,目前我市药房已经超过13000家,连锁药房占比达90%以上。一位业内人士指出,经过专业测算,一个健康的行业环境应该是一个门店平均对应7000~8000名消费者,但是我市目前一个门店对应的消费者还不到3000人。“零售药店除了面对行业内部的激烈竞争之外,还要应对来自医院、社区服务站、私人诊所和电商等的外界压力。”郭绪忠表示。

 

成本连年上涨

    “实际上,店面租金和人员支出的连年上涨也是导致民营药房生存困境的一大问题。” 郭绪忠还表示。一家知名连锁药房的负责人透露,大众化药品的毛利率一直稳定在2%~5%,相比其他商品的利润非常低,而且数十年来未有变化。“近年来房租、人工成本不断攀升,一些商圈附近的药房店面租金在过去5年内甚至上涨了3倍以上。”万和药房副总经理李碧清在接受商报

 

记者采访时说。

新版GSP压力大

    随着新版GSP推进,零售药店还将不得不按照要求对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票据管理系统、冷链管理系统和药品运输系统等软硬件进行升级改造。业内人士认为,GSP政策的出台其实是国家对该行业的重新洗牌。“加之国家对药价的调控、限制处方药不能随便开等政策,都加重了零售药店的负担。”卓创资讯医药行业分析师赵镇认为。

    比如,在新版GSP的要求中,国家要求药店需配备执业药师。但商报记者从重庆医药行业协会了解到,目前我市获得执业药师资格的仅6600多人。“对13000多家零售药店而言,一家店一名执业药师的基本要求都无法达到。”郭绪忠表示,这也导致不少药房纷纷开高价聘请执业药师,无形中也进一步推高了成本。

特色化经营才能生存

    种种困境之下,药房到底该如何生存下去?在采访中,商报记者也发现一些活得还不错的药房有自己的小窍门。

    “我这个店不大,经营品种不多,每个月销售额不到2万元,但是月利润能有七八千。”昨日,大渡口区一家药房的负责人对商报记者表示,他的秘诀就是在卖药时为消费者配药。“比如有人感冒,症状是咳嗽喉咙痛,我就会推荐消炎、止咳和治感冒的药。每种都不整盒卖,而按照天数、剂量卖,这样既能让顾客很快看到效果,又可以将一些利润较高的药卖出去。”

    对于上述药店老板的这个方法,郭绪忠非常推崇。他表示,如果药店在规模上无法突破,就应该朝着个性化方向发展,可以采取提高客户体验、药品种类更全、价格更低等方式吸引顾客。

    赵镇也表示,药房应该不断提升服务水平来维系和吸引客户。“像和平药房就推出了服药备水、缺药登记、代客寻找急需药品、药品分零、网上购药等便民服务项目。西部药城也开设了健康体验店,增加一系列的医疗器械供顾客使用。”


联盟化和电商化是出路

    郭绪忠表示,如今医药行业朝着规模化、专业化的方向发展,民营药房可以通过建立联盟组织来改善困境,通过单体与单体间的合作,共同组建联盟,以便从供货商那里拿到价格更低、品种更多的商品,进而降低成本,发挥品牌优势。赵镇则认为,线上和线下合作是民营药房的出路。“我们应该借鉴欧美国家的成功经验。电商的前期投入较大,但是在后期的成本会大大降低。”

    一位业内人士表示,目前网上零售药品第三方平台试点已经有了两家,加之国家正在酝酿放开网上售卖处方药的政策,这虽然对原来线下药店的业务模式产生了冲击,但也给一些小药房带了新的销售渠道。

2万家药店招聘,6万名药师求职,上康强医疗人才网 www.kq36.com


发表评论
热门评论

暂无热门评论

最新评论

暂无最新评论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康强药师网无关。康强药师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热门图片

本周 本月 

热门资讯

本周 本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