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二维码-访问手机版
   
 手机版网址 https://m.kq133.com/F3

于莺谈辞职:在体制内当医生很压抑

2014-07-21      来源: 凤凰卫视   访问量:631    在线投稿

    核心内容:于莺:压抑具体的体现就是,就拿我刚刚毕业的时候,2001年那会儿的工作和现在比较。就是十年前的我的工作基本上完全是围着病人,所以十年前我觉得当大夫特别有成就感,跟病人之间关系处的相当好。但是十年以后,尤其当我在急诊工作将近十年以后,我每天工作的任务是处理各种纠纷。在病人身上花的时间反而少了,我觉得再这样处理纠纷下去我自己就跟一个街道的办事员,甚至跟一个信访办的职工一样,就没有任何的区别了。那这个就其实是脱离医疗的本质是越来越远。

    凤凰卫视7月20日《名人面对面》,以下为文字实录:

    许戈辉:从你去年辞职到现在,差不多刚好一年的时间。

    于莺:正好一年。

    许戈辉:这一年你到底在忙一些什么,你的生活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于莺:去年辞职其实特别轰动我觉得。

    许戈辉:你想到了吗?

    于莺:我想到了,但是没想到会这个样子。很简单,那天晚上就是我跟我先生在楼下的小酒吧,我们俩就喝点啤酒什么的,我就随手发了一条微博。就说,我辞职了。

    解说:于莺,网络红人急诊科女超人,拥有微博粉丝270多万,曾任北京协和医院急诊科主治医师。去年年中辞职,现为北京某私立医院综合门诊中心CEO。

    于莺:昨天我做一个电台的节目还很有意思。主持人问我,你这么多身份你最喜欢做什么,我说最喜欢的还是当医生。那当医生为什么还要从体制里面辞职呢,后来我说因为到了这个年龄以后我就觉得在体制里面当医生这一个身份,已经让我觉得很压抑了,我必须要出来以后重新,从另外一个角度去考虑一下我要做什么。我觉得再不跳出来,已经到了这个年龄了再不跳出来就一些都来不及了。当时我就有个这样的迫切的想法,所以就出来了。

    许戈辉:你说在体制里边做医生让你觉得压抑,这个压抑的具体体现是什么?

    于莺:压抑具体的体现就是,就拿我刚刚毕业的时候,2001年那会儿的工作和现在比较。就是十年前的我的工作基本上完全是围着病人,所以十年前我觉得当大夫特别有成就感,跟病人之间关系处的相当好。但是十年以后,尤其当我在急诊工作将近十年以后,我每天工作的任务是处理各种纠纷。在病人身上花的时间反而少了,我觉得再这样处理纠纷下去我自己就跟一个街道的办事员,甚至跟一个信访办的职工一样,就没有任何的区别了。那这个就其实是脱离医疗的本质是越来越远。

    解说:三年前,于莺开通微博,几天之间,粉丝暴涨。于莺的网名叫急诊室女超人,在医院,她的职位是急诊室主治医师二线。高强度的急诊工作,确实像于莺网名描述的那样,需要巢湖常人的能力和精力。她常把医院和生活里的趣事发到网上,在高压工作的衬托下,于莺的幽默像是苦中作乐,她也因此收到了更多关注。

    许戈辉:你能不能自己描述一下你典型的一天是怎么度过的?

    于莺:好,就讲一个最经典的。我在急诊当了最长时间的二线,早上5点50分闹钟响了,起来,不能刷牙不能洗脸,为什么,因为我要开车从京通高速路走,如果一旦超过6点半那个路就堵了。7点40分了,我们所有的人都要去主任办公室交班,总结一下前天的事情,今天要开始怎么工作了。然后八点开始如果我是二线的话我就得查房,有的时候是查找流水。

    许戈辉:这二线是针对?

    于莺:二线就是总值班,急诊科综值班。

    许戈辉:那一线是什么概念?

    于莺:一线就是在底下看病的,在诊桌前面的那种。我们所谓的二线这个范围是特别宽泛的,就是各个区域他们有一些病人的流动,比如说抢救室的病人稳定了,要去留观。留观的病人要求住院,住院的病人要求出院,然后这个病人重了以后要去ICU,然后协调各个区域的病人的周转。因为。

    许戈辉:那每一个,那每一个急诊科的主治医生和二线。

    于莺:不都是二线。

    许戈辉:不都是二线。

    于莺:我就这么给你讲吧,这个二线是怎么来的。其实在住院医(生)和主治医生当中,有一个层面叫总值班,住院总。这个住院总的话就是高强度的训练一年,让你的临床技术包括你的一些应变的能力很快的提过以后,觉得可以了你就可以当主治医生了。但是因为急诊科我们现在人员流失得非常厉害,所以这个总值班不能延续了,所以已经当了主治医生的人如果你要愿意再来导二线你就回到二线岗位上继续导。
    许戈辉:那谁愿意啊?

    于莺:我愿意啊。

    许戈辉:为什么呢?

    于莺:因为第一个就是我经理特别旺盛,我可以整晚不睡觉。第二个呢我觉得晚上所有各个区域发生的紧急情况,只有你一个人要去承担,所以特别考验人。

    许戈辉:那你既然愿意的话,为什么最后还受不了了呢?

    于莺:就拿我一个夜班来说吧,可能一个夜班晚上会有三到四个电话是分诊台的护士给你打的。他说于大夫你快下来吧,这边病人在吵架,你赶紧来帮帮忙。然后就得下去然后调解纠纷,就干这些事情。就给你举一个例子。

    许戈辉:对,刚才我们日程还没说完。

    于莺:对,还没说完,接着说完那个日程。

    许戈辉:因为你要不停的为我普及一下这个知识。

    于莺:中午的话可以吃饭去食堂,或者说外面叫一些外卖。下午的时候就开始就比如说下午三四点钟的时候流水第一个班结束了,早班下班了,中班要接班了。他们那个时候查房你要跟他们去转一圈,夜班开始接班以后也一样,其实跟着集体查一次房。然后如果夜班的话,5点钟要交接班,那我们一般来说4点半到,5点钟交接班以后就开始狂,那个呼机那个手机开始狂响。因为各个区域他会有一些病人他拿不准,他就会找你。你去等一下去看,片子有没有,有。生命体征稳不稳定,稳定的。抢救室如果很空,OK可以进去,如果抢救室很忙你已经自己扛,你还得告诉他为什么你要自己扛,扛到什么时候不能扛了你再找我。

    许戈辉:所以说起来,我是个外行人,完全是个局外人。我就觉得你们真的是好像像一个八爪鱼一样,就什么都得管。

    于莺:对,灌缝剂哪有出问题就往哪填。

    许戈辉:是吧?

    于莺:对。

    解说:在微博的平台上,于莺每天都会看到全国各地网友的留言。有素不相识的同行、病患,还有热心网友。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故事和困惑,久而久之,于莺的思想起了变化。

    于莺:其实我现在想想,那个时候急诊科的工作你把不好的那部分排除掉,剩下的还是很有挑战性,很有成就感的。但问题就在于我不能说主要是很多人说是不是微博改变了你,的确是,如果没有这个微博,我还是过着每个月月光很开心,整天上班,别人都不上夜班,我还特别要求积极的上夜班,就过着这么一个状态的生活。但问题是我从这个网络上我知道了原来底层的基层的医生,是这个样子的。收入很低,然后自己的水平从毕业以后也没有经过一个系统的培训,整个医疗的三级转诊制度,然后整个医疗的水平参差不齐,所以造成大医院大的急诊科压力越来越大。而底下的确有医院根本吃不饱病床常年空着。我觉得这个现状虽然说我不是卫生部长吧,跟我没什么关系,但的确是把所有的压力最终全部推到了一个急诊科的身上,这事太不公平了。后来我想,那好我自己能不能去做一个家庭医生,能不能去做一个分诊,能不能从一开始就让那些慢性病的病人或者说让我管的这批病人他不要突然间变成一心梗了,突然间猝死了,或者说突然间疾病加重了。

    解说:由于医院的就医压力过大,病患容量常常处于过饱和状态,处理医患矛盾成了于莺工作的常态。八年求学,本硕博连读,三年内科以及将近十年的急诊经验,于莺渐渐发觉,现有的工作状态正在逐渐偏离自己对医疗工作最初的理解。

    许戈辉:你理想的状态是什么样的?

    于莺:我理想的状态当然是于大夫快下来,这有个病人很重,或者说于大夫快下来,这边有个病人需要您亲自看一下。我觉得那个是一个理想的状态。但是当你发现这个矛盾越来越突出,而且很多的事情是你没有办法去解决的。医生明明在老百姓包括你的周围的朋友邻居当中都很受尊重,为什么到了医院这个特定的环境,反而是矛盾很突出的地方,问题出在哪里?所以我觉得是不是这个平台没有给医生也没有给患者充分的尊严。所以我觉得这两个群体现在完全就是你看病时间太短,我没有办法,你态度好点,一天看40个病人我态度就好不了。我觉得完全对立起来了,所以我想能不能就是我们从新从另外一个角度出来,我去搭建这么一个平台,在这个平台上面患者也可以开心的看病,医生也可以开心的为患者服务,这是我一开始想的。

    解说:工作上的压抑,为于莺带来了医疗工作的新思考。带着这种思考,以及对医生自由执业的向往,2013年6月,于莺在网上发布了辞职微博。

    于莺:当时呢,很快很快,几千条评论就有了,我在那边一边喝着小酒,一般在看评论。我先生就问我你看什么呢,我说没看什么,他都不知道。后来过了两天,他说你怎么不去上班呢,我说我辞职了啊。他就特别惊讶你什么时候辞的职,我说就那天晚上。
    许戈辉:可是这么大的事儿你怎么事先都没和先生商量一下呢?

    于莺:我觉得这种事情不需要商量,我想了前后想了一年多。后来就是他就问我辞职以后你去干什么,我就讲有几个就是好多的私利医疗机构其实都提前给了我很多的offer。

    解说:主动脱离体制,很多人好奇急诊科女超人到底能走出一条什么路。辞职之后,于莺接触了各类私利医疗机构,但都没能达成合作。于是她跑去台湾待了三个月,走访了很多家庭诊所,在那里,于莺所看到的,与她对医疗工作的想法不谋而合。

    于莺:我那天在一个很破的一个家庭诊所里面坐了一上午。大概他看了有30个病人,其实你说每个病人时间也不会长到哪里去,但是都是他熟悉的邻居。谁谁谁进来以后就直接称名道姓,说呀你的颈椎病又犯了吧,我跟你说不要老是坐在那里,要起来走一走。然后那病人就说是是是大夫你每次都说的对,可是我就是要坐在那里看书什么什么的。就那种沟通的氛围让你觉得特好。

    许戈辉:嗯,你有没有做一个就是调查,他大概要负责多大范围,多少病患,然后呢大家平均来就诊是一个什么样的频率。这样会给他带来怎么样的收入,我想你一定会做一个细致的调查。

    于莺:这个算过,算过。

    许戈辉:对。

    于莺:他其实服务的半径就是他周围的两三公里,但是呢台湾它是一个建保制度所以老百姓看病的话基本上不用花任何钱。就花,花一个很低的自付的挂号费。所以老百姓有了这个很好的建保制度以后,他觉得我稍微有点不舒服就要去找我的家庭医生。他每天很忙,实话说真的很忙,但是呢他每个月的收入非常可观,我初步算了算折合人民币十几万一个月吧,我觉得他的工作其实你说。

    许戈辉:就他这个诊所就他一个人吗?

    于莺:一个人。然后找了两个护士,前台的一个会计,就那样。所以我就想,这样的一个工作方式,其实挺好的。然后我在参观的过程当中,他就接到一个电话。他挂了电话以后说好我马上就来。跟这个大夫说,跟这个病人说你稍微等一等,那个旁边可能瘫痪在家那个老大妈有点不舒服,我先去给她看一看马上就回来,拎着药箱就走了。 

    许戈辉:还有点赤脚医生的那个出诊的那个味道呢。
    于莺:对,我觉得就是像一个赤脚医生那样的味道。你说工作量嘛还可以,也不会累的要死要活的。但的确是满负荷的工作,工作积极性很大,周围的邻居还有周围的居民又特别的喜欢他。他在这个社区当中受尊重的程度相当高,这不就是我们想说的家庭医生或者说全科一生的一个真正的形象吗。

    许戈辉:所以这个是你心目中希望自己能够开的这个诊所的模样?

    于莺:对,对。我心目中我想我在当了八年,读了八年的书,弄了一个博士学位,然后在协和内科工作了三年,急诊科工作了将近十年。这个临床基础不差跟他们比,我觉得他们那些基本的毛病都会。如果要是说能够在我的家附近开这么一个小诊所,方便照顾孩子,我的要求也不高,一个月三万块钱就够了,当时我是这么想的。后来从台湾回来以后呢,就开始想申请一个小一点的诊所。后来就遇到了很多很多的困难,一方面是你这么小的诊所你靠自己投资倒也还可以,我把房子抵押了以后去弄这么一诊所还行。但是,很多人就说了,你这么一个小的诊所,现在我们老百姓看病你没有配套的检验,没有配套的辅助的检查措施,我们凭什么相信你呀。第二个就是想想现在你到急诊去看病,哪怕一个普通的感冒你不给他查个血常规你心里能放心吗。可能我能放心,但是万一要是说有一个漏诊的后面又没有一个健全的保险制度,因为你肯定看一千个病人总会有出错的地方。但是我们现在的医疗的责任事故险是不卖给医生个人的。那我可能看了一年两年都很好,但万一有一天我万一漏诊了一个心肌炎,那我就全完蛋了。所以我想这个东西目前为止行不通,而且呢我也通过一些朋友呀,他们去问过一些政府机关的。他们就说小诊所我们现在没有能力去监管,的确也是,如果遍地开花一百个,两百个这样的小的私人诊所。

    许戈辉:可能医患矛盾会更重。

    于莺:医患矛盾会更重,然后他们以什么样的标准去考察私人诊所,也很难。后来就折腾了几个月,后来说算了吧。

    解说:于莺的辞职,带来了一些讨论,中国的医师考核体系存在哪些问题,为什么一个中国******医院的主治医师愿意放弃铁饭碗跑去单干,医生自由执业在中国推行的阻力是什么,所有这些问题都指向了老生常谈的医改话题。

    许戈辉:是,其实医改这个话题呢已经现在都变成老生常谈了。但是。

    于莺:是,我现在已经不想参与任何医改话题了。对,因为我觉得说也没有用,自己去做就是了。我现在就是想踏踏实实的做一个实事儿。做得成,做不成,我们放到市场上去验证,如果这事儿做成了,证明这条路是可行的。
    解说:今年于莺以合伙人的身份,加入到一家民营医疗机构,准备筹建以提供全科服务为主的综合门诊中心。其中,诊所特色,管理架构,医生配置,人员招聘全部由于莺来设计构建。就在节目录制后几天于莺拿到了“设置医疗机构批准书”。

    许戈辉:那它和我们现在能够看到的就比较大规模的私立医院有任何不同吗?它有什么样的就是你所希望的特色?

    于莺:我希望的特色呢第一个就是医生真正的凭本事吃饭,别看我1600平米,这么大一个诊所,我的药房非常小,只有五六平米,就一点点药。我是希望我们的医生真是能够把你的诊疗知识,你的临床基本功糅合在你跟客户交通,就是沟通的过程当中。你把他的不舒服的症状能够整个详细的一个逻辑,一个病理生理的过程给人讲清楚了。能不用药就尽量不用药,或者说能不输液就不输液,我们不要过度医疗。

    许戈辉:那对于医生来讲呢,刺激他的是什么,就是他的动力是什么?他如果要是不给用药,不给什么他的那个利润来自哪儿?

    于莺:他的动力他的利润很简单,第一个就是我们可诊疗挂号费,一定是高于现在普通公立医院的。因为医生花了15分钟时间把他所学了八年临床工作十年的经验他要是总结出来跟你沟通,他的成本其实医生的成本其实很高的。你别看医生小小的三个字,四个字不用吃药,他背后的思维逻辑思维,他跟你说完以后你觉得有有道理,这个东西是值钱的。我们现在很多的医疗当中你觉得你拿到手里的药,拿到手里的片子,拿到手里的化验单这个东西是明码实价是值钱的。医生给你的嘱咐那个是不值钱的,其实是反了。我认为一个好的医生他应该告诉你那个是你应该做的,那个是你不应该做的。另外呢,为了避免药品对医生的一些比如说回扣啊,一些利润的引诱,我们药品跟他是完全不搭界的。你无论开多少药,跟你的收入完全没有任何关系,但是如果你的比如说看完以后这个患者这个客户对你非常满意,那我们是对这样的医生是有奖励的。一个是满意度,第二个是工作量。工作量的话你患者满意度越高,你的稳定客流就越多。

    解说:今年年初,国家发布文件,明确提出在全国范围内允许医师多点执业,但政策和法律不同步,公立医院医生身份管理以及相应福利未能及时妥善处理等等问题。对于像于莺所在的民营医疗机构来说,仍是棘手问题。

    于莺:比如说我们就拿多点执业来说吧,哪个院长可以公开的同意自己的医生你去于莺的诊所去出诊吧,没问题我同意。恐怕是很难,所以这也是我们现在面临的**的一个困惑,就是招聘人员的问题。就比如说我想找一个全职的医生,很好的医生过来,跟我类似差不多的这个年龄段工作经验也很好,但是别人会考虑到我要在那个体制里面走晋升的道路,你在在你的诊所里面没有办法晋升,虽然说收入可能高了,工作轻松了,但是我不被整个大环境所承认了。这种失落感是每一个从体制里面出来的医生都必须去承受的,所以我就觉得这个过程当中是有机会,机会很多,因为整个市场动荡的过程当中会有很多机会。但是这些机会稍纵即逝,所以我现在不愿意跟别人争论医改的对和错。争论这个文件的对和错,就像抓紧时间赶紧把这件事情做成了就OK了。

    解说:于莺任职的门诊中心将在今年年底开始运营,除了人才招聘,门诊中心和医保体系保持何种关系,如何让医院低成本高效率的运行,怎样扭转患者医疗理念。多遵医嘱,少吃药。客户信任如何获得等诸多问题,都是于莺正在或即将面临的,如此看来,拿到“设置医疗机构批准书”,只是于莺以及于莺们漫长探索的第一步。
    许戈辉:回顾你最开始开微博到今天,你是不是会感觉说有很多事情并不是你最开始自己,自己所这个就是你的初心,你的这个初衷。而是走到一步突然间发现是这样了,被这个被粉丝们,被这些网友们在影响着在席卷着,然后就走到了今天。

    于莺:其实是这样的,现在想想。

    于莺:这其实就是互联网时代的一个特点。

    于莺:对,其实想想三年前的跟现在比简直是恍如隔世,没开微博之前特傻特愣,特二。然后就觉得社会都这么美好,生活就这么简单。我觉得我是抓住了一个非常好的机遇,让自己的知名度提高,又利用了这个知名度的提高,现在在做自己想要做的一件事情。但现在想想就是每走到一步到了一个台阶上面,打开了一扇窗,发现外面的世界是这样的。再回头看发现自己就从一个小小的一个就像一个八音盒一样小彩球里面,一点一点现在在往外走。没有办法,一旦踏上了这一条路,你只有勇敢地往下走下去,你要想再回到最初的那个状态,一个月拿一万块钱挺开心的。会不去了。

    许戈辉:你对现在还在学医或者是说有志于从事这个领域的年轻人有怎么样的忠告。

    于莺:我觉得现在报考医学院校的学生,尤其是家长,如果你要支持自己的孩子报考医学院校,实话说真是选对了。我觉得一个行业到了底,底谷以后,它不可能就是完全的沉默下去。因为这个是民生的行业,就是每个人都需要依靠的一个医疗的行业。这个时候你选择学医,将来毕业以后你再积累了五六年的工作经验,成熟了。我觉得那个时候的医疗市场真正好了,就是不管怎么着,我觉得这个行业的话你任何时候去选择,只要你认定了这条路,还是不会有错。

12万家医院招聘,60万名医生护士求职,上康强医疗人才网 www.kq36.com


发表评论
热门评论

暂无热门评论

最新评论

暂无最新评论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康强药师网无关。康强药师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热门图片

本周 本月 

热门资讯

本周 本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