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血化瘀药 |
 | |
|
活血化瘀药 活血化瘀药是指能疏通血脉,祛除血瘀的药物,临床用于治疗血瘀证。按药物作用特点不同,可分为养血活血药,如丹参、当归、赤芍等;活血祛瘀药,如川芎、红花、蒲黄等;祛瘀止痛药,如乳香、没药、延胡索等;破血散结药,如三棱、莪术、桃仁等。 近年来,对于血瘀的实质进行了多学科的综合研究,比较一致的认识是:血瘀证是一个与血液循环有关的病理过程,它与血液循环障碍有密切的关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血液流变学异常。血瘀证的临床表现各异,涉及病种很多,但一般均有血液“浓、粘、凝、聚”的倾向。浓,指血液的浓度******,表现为血球压积增加,血浆蛋白、血脂等浓度******等。粘,指血液粘稠,表现为全血和血浆比粘度增加。凝,指血液的凝固性增加,表现为血浆纤维蛋白原增加,凝血速度加快。聚,指血细胞聚集性增加,表现为红细胞和血小板在血浆中电泳缓慢,血小板对各种因素(如二磷酸腺苷等)诱导的凝集性******,红细胞沉降率加快等。由于上述种种变化,故血瘀患者血液运行不畅,易致血栓形成、血管栓塞。 微循环障碍。微循环一般是指微动脉与微静脉间的微血管血液循环。祖国医学早有“久病入络为血瘀”的理论,现代研究表明,血瘀患者一般均有微循环障碍的表现,如微血流缓慢和瘀滞,甚至血管内凝血,微血管变形(管襻扭曲、畸形、顶端扩张等):微血管周围渗血和出血;微血管缩窄或闭塞等。 血流动力学异常,血瘀患者大多出现血流动力学变化,表现为某个器官或部位的循环障碍,血管狭窄或闭塞,血流量降低,如冠心病患者冠脉循环障碍;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血瘀患者肢体循环障碍;缺血性中风的血瘀患者脑循环障碍;慢性肝炎的血瘀患者肝循环障碍。有些血瘀患者还表现心功能异常,如冠心病、红斑狼疮、视网膜******动静脉栓塞等的血瘀患者都有心脏功能下降,心搏出量减少等异常。
除上述三种基本的病理生理变化外,血瘀证同机体免疫功能异常,纤维组织代谢障碍等可能也有一定关系。
活血化瘀药的药理可归纳如下:
(1)改善血流动力学: 活血化瘀药一般都有扩张外周血管,增加器官血流量的作用。22种活血化瘀药对狗股动脉血流量和血管阻力的影响,可见它们均能不同程度地增加股动脉血流量和降低血管阻力,除苏木外,同生理盐水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别。
各个活血化瘀药,扩血管作用的主要部位不同,如22种活血化瘀药对股动脉的扩张作用,以穿山甲、水蛭、益母草、莪术、桃仁的作用较突出,其中除益母草外,其他均属破血散结药,说明在活血化瘀药中,对于股动脉,以破血散结药的扩血管作用最强。但研究也说明,延胡索、丹参、川芎等则对冠状动脉的扩张作用更为突出。
冠心病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塞具有典型的血瘀症状,大致包含在“真心痛”、“胸痹”、“厥心痛”等范畴中。活血化瘀药治疗冠心病具有良好疗效。已证明许多活血化瘀药有增加冠脉血流量,改善心肌供血供氧的作用,如川芎、丹参、毛冬青、红花、益母草、当归、赤芍、延胡索等;由活血化瘀药为主组成的复方如赤芍、丹参、川芎、红花、降香组成的冠心2号方,由鸡血藤、丹参组成的鸡血藤丹参方,由丹参、郁金、鸡血藤、乳香、没药、血竭组成的通脉灵,由蒲黄配伍五灵脂组成的失笑散等,都具有类似或更强的作用。
慢性肝炎和肝硬化往往具有血瘀的见证,如肝区刺痛,痛处固定、皮肤黝黑、腹内痞块以及蜘蛛痣、肝掌等。肝区高频阻抗图证明,这类血瘀患者肝区搏动性血流量常低于健康人,流出阻力则高于健康人。经活血化瘀治疗,随着肝功能的好转,肝区搏动性血流量增加,流出阻力减小。
脑血管疾病的血滚患者,脑血流量降低,经活血化瘀治疗,常见脑循环改善。
此外,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和慢性阻塞性肺病的血瘀患者,经活血化瘀治疗后,也见病变器官血流量增加。
(2)改善血液流变学和抗血栓形成:
①改善血液流变学。活血化瘀药及其复方一般均能改善血瘀患者血液的浓、粘、凝、聚状态,其中以养血活血和活血祛瘀类作用更为明显。各种不同原因的血瘀证,经活血化瘀药物治疗后,血液流变学的各项指标好转。
②抗血栓形成。血瘀证常表现为血栓闭塞性疾病,如心肌粳塞、脑血栓形成、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视网膜血管阻塞等。实验证明,许多活血化瘀药都有抗血栓形成作用,因而对上述疾病有良好疗效。活血化瘀药给实验动物煎服后,对其凝血功能的影响。可见益母草、赤芍、当归、三棱、莪术都有明显的抗血栓形成作用,泽兰也有一定作用。血栓形成过程,首先是迎小板聚集形成血小板血栓,随后启动凝血机制,在各种凝血因子参与下,形成纤维蛋白,最终导致血栓形成。
根据现有资料,活血化瘀药抗血栓形成主要作用于以下几个环节:
抑制血小板聚集。血瘀患者血液的浓、粘状态,引起血流缓慢,血小板易于在血管内膜损伤处粘着,活血化瘀药改善血液流变学特性,减少了血小板的粘着和聚集。此外,活血化瘀药可降低血小板的表面活性,从另一方面抑制血小板聚集,如赤芍、鸡血藤、当归(体外试验)都能非常显著地抑制由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且与浓度呈正相关。其他如川芎、红花、益母草、水蛙、三棱、莪术、虻虫、土鳖虫、延胡索、五灵脂等都有这种作用。以活血化瘀药为主组成的复方也有类似作用,如冠心病人股用冠心2号方后,血小板聚集性明显下降。有的药物且能使已聚集的血小板发生解聚,如川芎的有效成分川芎嗪。活血化瘀药抑制血小板聚集的机制,目前尚不完全清楚。但近年来的研究证明,血小板内的cAMP是调节血小板聚集功能的一个重要物质,血小板内cAMP含量******能抑制花生四烯酸合成血栓烷A2(TXA2),后者是个强烈的血小板聚集促进物。已发现冠心2号方、川芎嗪等都能提高血小板内cAMP的含量。赤芍则可能通过抑制花生四烯酸转化为TXA2所必需的环加氧酶而使TXA2的合成减少。
增加纤溶酶活性。某些活血化瘀药还可通过增加纤溶酶活性,促进已形成的纤维蛋白 溶解而发挥其抗血栓形成作用。如益母草、红花有效成分红花黄素和活血化瘀宫外孕方(I号方由赤芍、丹参、桃仁组成,2号方再加三棱、莪术)等都有这种作用。
(3)改善微循环:血瘀患者常表现有微循环障碍,如冠心病、脉管炎、子官内膜异位症、慢性肝炎、肝硬化、硬皮病等,都普遍存在微循环障碍,临床表现瘀证明显的微循环障碍的程度也较严重。实验证明,许多活血化瘀的方、药都具有改善微循环的作用,如川芎、丹参、蒲黄、姜黄、红花、当归、益母草以及以活血化瘀药为主组成的复方如冠心2号方、川红(川芎、红花)注射液、通脉灵等都有类似作用。活血化瘀治疗前后冠心病患者和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微循环障碍改善的情况。冠心病人经活血化瘀治疗(如当归、红花、姜黄、冠心2号等)后,不仅冠脉流量增加,而且心肌营养性血流量也增加,这是从另一角度反映心脏微循环改善。
活血化瘀药改善微循环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改善微血流。治疗后微循环改善常首先表现为微血流改善,使流动缓慢的血流加速,这可能主要是血液流变学特性血液的浓、粘、凝、聚倾向改善而产生的间接影响。
②微血管形态改善。表现为微血管痉挛解除, 循环内红细胞的瘀滞和汇集减轻、微血管攀顶瘀血减少或消失,微血管轮廓清晰,形态趋向正常。
③毛细血管通透性降低,微血管周围渗血减少或消失。
(4)其他作用:具有活血调经功能的活血化瘀药具有加强子宫收缩的作用,如益母草、红花、蒲黄等。益母草能加强子宫收缩,其流浸膏用作产后调理药,可加速子宫复归,治疗产后子宫出血和复旧不全。红花常用于痛经、闭经、难产、产后恶露不净等妇产科疾患,故有红花“主治胎产百病”之说。研究证明,红花对各种实验动物如小鼠、豚鼠、兔、猫、狗等的子宫均呈明显收缩作用,对妊娠子宫尤为明显。蒲黄也是重要的调经药,配伍五灵脂即失笑散历来用于治疗产后血瘀,止胀痛,清除恶露。近代证明其煎剂、酚剂或醇提取物均有加强子宫收缩的作用。
疼痛是血瘀的重要症状。《医林改错》说:“凡肚腹疼痛总不移动是血瘀”。《血证论》说:瘀血在经络脏腑之间,则周身作痛……,瘀血在上焦,……或骨膊胸膈顽硬刺痛;……瘀血在中焦则腹痛胁痛,腰脐间刺痛,……瘀血在下焦则季胁少腹胀满刺痛”。现代研究表明,具有活血定痛功效的中药,如乳香、没药、延胡索等确具有较强的镇痛作用。不同类型的活血化瘀药镇痛作用的比较,其中以祛瘀止痛类较为突出。应该指出,活血化瘀缓解疼痛不一定都通过镇痛作用。例如改善器官供血也可消除缺血器官的疼痛。
活血化瘀是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的常用治法之一,对各种炎症的早期及不同类型的炎症浸润均有明显疗效。根据活血化瘀药治疗实验性炎症的结果推测,其抗炎作用的原理可能是由于它降低炎症区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减少了炎性渗出;同时由于局部组织的血液循环改善,促进了炎性渗出物的吸收所致。此外,有些活血化瘀药本身也具有一定的抗菌抗感染作用,如丹参、赤芍能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长,赤芍、川芎能抑制肠道致病菌的生长。
此外,在活血化瘀治疗某些自身兔疫往疾病如硬皮病、红斑狼疮等研究中,发现治疗这类疾病的方药对体液兔疫和细胞免疫有一定的调节作用。在活血化瘀治疗皮肤赘疣、烧伤疤痕、组织粘连等良性组织增生的疗效研究中,发现有关方药(如通脉灵)具有抑制纤维细胞产生胶原的作用。 | |
·白芨 [图片] 拉丁:Bletilla striata (Thunb.) Reichb.f. 药材性状:多年生草本。假鳞茎块根状,白色,肥厚,有指状分歧。茎粗壮,直立,高30-60厘米。叶3-6枚,披针形或广披针形,先端渐尖,基部鞘状抱茎。总状花序顶生,稀疏,有花3-8朵,花大而美丽,紫红色。花瓣3,唇瓣倒卵长圆形,深3裂,中裂片边缘有波状齿,侧裂片部分包覆蕊柱;萼片3,花瓣状。蒴果,圆柱状,上面,6纵棱突出。种子细小如尘埃。花期4月下旬-5月下旬,果熟期11月中、下旬。 有变种白花白芨,花白色,园艺品种尚有蓝、黄、粉红等色。 |
|
|
·飞龙掌血 [图片] 拉丁:Radix Toddaliae Asiaticae 药材性状:根呈圆柱形,略弯曲,长约30cm,直径0.5~3.5cm。表面灰棕色至灰黄色,粗糙,有细纵纹及花斑纹,有的具有多数疣状突起。栓皮易脱落,露出棕色或红棕色皮部,剥去皮部可见木质柱,纹理平直细密。质坚硬,不易折断,断面平坦;皮部与木部界线明显,木部淡黄色,年轮显著。气微,味苦。 |
|
|
·鬼箭羽 [图片] 拉丁:Ramulus Euonymi 药材性状:枝呈细长圆形,长约40-50cm,直径O.4-1cm。表面粗糙,暗灰绿色至灰绿色,有纵皱纹及灰白色纵生的皮孔。木栓质翅4条,扁平片状,近茎处稍厚,向外渐薄,宽4—10mm,表面灰棕色至暗棕红色,有微细致密纵直纹或微波状弯曲纹理,有的现横向凹纹。枝坚硬而韧,断面淡黄白色,纤维性,气微,味微苦。翅质轻脆,断面平整,棕黄色,细颗粒性,气微,味微涩。 |
|
|
·卷柏 [图片] 拉丁:Herba Selaginellae 药材性状:卷柏 全草卷缩似拳状,3~10cm。绿色或黄绿色,向内卷曲。枝丛生,形扁而有分支,枝上密生鳞片状小叶。叶片近卵形,长1.5~2.5mm,宽约1mm,先端锐尖,具长芒,放大镜下观察可见叶缘膜质状,有细尖锯齿,叶面光滑,无毛,叶脉不明显。无叶柄。全草基部丛生很多须根,浅黄棕色至棕黑色。质较脆,易折断。无臭,味淡。 垫状卷柏 性状与卷柏基本相同,但须根多散生。中叶(腹叶)两行,卵状披针形,直向上排列。叶片左右两侧不等,内缘较平直。外缘常因内折而加厚,呈全缘状。 |
|
|
·水红花子 [图片] 拉丁:Fructus Polygoni Orientalis 药材性状:本品呈椭圆形,直径2~3.5mm,厚1~1.5mm。表面棕黑色,有的红棕色,有光泽,两面微凹,中部略有纵向隆起。顶端有突起的柱基,基部有浅棕色略突起的果梗痕,有的有膜质花被残留。质硬。气微,味淡。 |
|
|
马鞭草 [图片] 拉丁:Herba Verbenae 药材性状:本品茎呈方柱形,多分枝,四面有纵沟,长0.5~lm;表面绿褐色,粗糙;质硬而脆,断面有髓或中空。叶对生,皱缩,多破碎,绿褐色,完整者展平后叶片3深裂,边缘有锯齿。穗状花序细长,有小花多数。无臭,味苦。 |
|
|
·川牛膝 [图片] 拉丁:Radix Cyathulae 药材性状:本品呈近圆柱形,微扭曲,向下略细或有少数分枝,长30~60cm,直径0.5~3cm。表面黄棕色或灰褐色,具纵皱纹、支根痕和多数横向突起的皮孔。质韧,不易折断,断面浅黄色或棕黄色,维管束 点状,排列成数轮同心环。气微,味甜。 |
|
|
·苦石莲 [图片] 拉丁:Semen Caesalpiniae 药材性状:种子椭圆形或长圆形,两端钝圆,长约1.2~2.2cm,直径约0.7~1.2cm,外面黑褐色或暗棕色,光滑,有的具细蜜的环状横纹或横裂纹,基部有珠柄残基,旁有小圆形的合点。质坚硬,不易破开。种皮厚约1毫米,内表面灰黄色,平滑而光泽;除去种皮,可见2片棕色肥厚的子叶,富油脂,子叶中间有浅棕色的胚芽及胚根。气微,味极苦。 |
|
·茺蔚子 [图片] 拉丁:Fructus Leonuri 药材性状:本品呈三棱形,长2~3mm,宽约1.5mm。表面灰棕色至灰褐色,有深色斑点,一端稍宽,平截状,另一端渐窄而钝尖。果皮薄,子叶类白色,富油性。无臭,味苦。 |
|
|
·干漆 [图片] 拉丁:Resina Taxicodendri 药材性状:呈不规则块状,黑褐色或棕褐色,表面粗糙,有蜂窝状细小孔洞或呈颗粒状,有光泽。质坚硬,不易折断,断面凹凸不平,具特殊臭气。 |
|
|
·斑蝥 [图片] 拉丁:Mylabris 药材性状:南方大斑蝥:呈长圆形,长1.5~2.5cm,宽0.5~lcm。头及口器向下垂,有较大的复眼及触角各1对,触角多已脱落。背部具革质鞘翅1对,黑色,有3条黄色或棕黄色的横纹;鞘翅下面有棕褐色薄膜状透明的内翅2片。胸腹部乌黑色,胸部有足3对。有特殊的臭气。 |
|
|
·虻虫 [图片] 拉丁:Tabanus 药材性状:虫体呈长椭圆形,长1.5~2cm,宽5~10毫米。头部呈黑褐色,复眼大多已经脱落;胸部黑褐色,背面呈壳状而光亮,翅长超过尾部;胸部下面突出,黑棕色,具足3对,多碎断。腹部棕黄色,有6个体节。质松而脆,易破碎。气臭,味苦咸。 |
|
|
·水蛭 [图片] 拉丁:Hirudo 药材性状:呈扁平纺锤形,有多数环节,长4~10cm,宽0.5~2cm。背部黑褐色或黑棕色,梢隆起,用水浸后,可见黑色斑点排成5条纵纹;腹面平坦,棕黄色。两侧棕黄色,前端略尖,后端钝圆,两端各具1吸盘,前吸盘不显著,后吸盘较大。质脆,易折断,断面角质状。气微腥。 |
|
|
·三棱 [图片] 拉丁:Rhizoma Sparganii 药材性状:本品呈圆锥形,略扁,长2~6cm,直径2~4cm。表面黄白色或灰黄色,有刀削痕,须根痕小点状,略呈横向环状排列。体重,质坚实。无臭,味淡,嚼之微有麻辣感。 |
|
|
·莪术 [图片] 拉丁:Rhizoma Curcumae 药材性状:蓬莪术:呈卵圆形、长卵形、圆锥形或长纺锤形,顶端多钝尖,基部钝圆,长2~8cm,直径1.5~4cm。表面灰黄色至灰棕色,上部环节凸起,有圆形微凹的须根痕或有残留的须根,有的两侧各有1列下陷的芽痕和类圆形的侧生根茎痕,有的可见刀削痕。体重,质坚实,断面灰褐色至蓝褐色,蜡样,常附有灰棕色粉末,皮层与中柱易分离,内皮层环纹棕褐色。气微香,味微苦而辛。 |
|
|
·刘寄奴 [图片] 拉丁:Herba Artemisiae Anomalae 药材性状:干燥的带花全草,长60~90cm,通常已弯折,直径2~4毫米,表面棕黄色至棕褐色,常被白色毛茸,茎质坚而硬,折断面呈纤维状,黄白色,******白色而疏松。叶互生,通常干枯皱缩或脱落,表面暗绿色,背面灰绿色,密被白毛,质脆易破碎或脱落。枝梢带花穗,枯黄色。气芳香,味淡。以叶绿、花穗黄而多、无霉斑及杂质者为佳。 |
|
·儿茶 [图片] 拉丁:Catechu 药材性状:本品呈方形或不规则块状,大小不一。表面棕褐色或黑褐色,光滑而稍有光泽。质硬,易碎,断面不整齐,具光泽,有细孔,遇潮有黏性。无臭,味涩、苦,略回甜。 |
|
|
·马钱子 [图片] 拉丁:Semen Strychni 药材性状:本品呈纽扣状圆板性形,常一面隆起,一面稍凹下,直径1.5~3cm,厚0.3~0.6cm。表面密被灰棕色或灰绿色绢状茸毛,自中间向四周呈辐射状排列,有丝样光泽。边缘稍隆起,较厚,有突起的珠孔,底面中心有突起的圆点状种脐。质坚硬,平行剖面可见淡黄白色胚乳,角质状,子叶心形,叶脉5~7条。无臭,味极苦。 |
|
|
·骨碎补 [图片] 拉丁:Rhizoma Drynariae 药材性状:本品呈扁平长条状,多弯曲,有分枝,长5~15cm,宽1~1.5cm,宽0.2~0.5cm。表面密被深棕色至暗棕色的小鳞片,柔软如毛,经火燎者呈棕褐色或暗褐色,两侧及上表面均具凸起或凹下的圆形叶痕,少数有叶柄残基及须根残留。体轻,质脆,易折断,断面红棕色,维管束呈黄色黄色点状,排列成环。无臭,味淡、微涩。 |
|
|
·苏木 [图片]
拉丁:Lignum Sappan 药材性状:本品呈长圆柱形或对剖半圆柱形,长10~lOOcm,直径3~12cm。表面黄红色至棕红色,具刀削痕,常见纵向裂缝。横断面略具光泽,年轮明显,有的可见暗棕色、质松、带亮星的髓部。质坚硬。无臭,味微涩。 |
|
|
·自然铜 [图片] 拉丁:Pyritum 药材性状:本品晶形多为立方体,集合体呈致密块状。表面亮淡黄色,有金属光泽;有的黄棕色或棕褐色,无金属光泽。具条纹,条痕绿黑色或棕红色。体重,质坚硬或稍脆,易砸碎,断面黄白色,有金属光泽;或断面棕褐色,可见银白色亮星。 |
|
|
·土鳖虫 [图片] 拉丁:Eupolyphaga Seu Steleophaga 药材性状:地鳖:呈扁平卵形,长1.3~3cm,宽1.2~2.4cm。前端较窄,后端较宽,背部紫褐色,具光泽,无翅。前胸背板较发达,盖住头部,腹背板9节,呈覆瓦状排列。腹面红棕色,头部较小,有丝状触角1对,常脱落,胸部有足3对,具细毛和刺。腹部有横环节。质松脆,易碎。气腥臭。味微咸。 冀地鳖:长2.2~3.7cm,宽1.4~2.5cm。背部黑棕色,通常在边缘带有淡黄褐色斑块及黑色小点。 |
|
|
·凌霄花 [图片] 拉丁:Flos Campsis 药材性状:凌霄:多皱缩卷曲,黄褐色至棕褐色,完整花朵长4~5cm。萼筒钟状,长2~2.5cm,裂片5,裂至中部,萼筒基部至萼齿尖有5条纵棱。花冠先端5裂,裂片半圆形,下部联合呈漏斗状,表面可见细脉纹,内表面较明显。雄蕊4,着生在花冠上,2长2短,花药个字形,花柱1,柱头扁平。气清香,味微苦、酸。 |
|
|
·月季花 [图片] 拉丁:Flos Rosae Chinensis 药材性状:本品呈类球形,直径1.5~2.5cm。花托长圆形,萼片5,暗绿色,先端尾尖;花瓣呈覆瓦状排列,有的散落,长圆形,紫红色或淡紫红色;雄蕊多数,黄色。体轻,质脆。气清香,味淡、微苦。 |
|
·王不留行 [图片] 拉丁:Semen Vaccariae 药材性状:本品呈球形,直径约2mm。表面黑色,少数红棕色,略有光泽,有细密颗细密颗粒状突起,一侧有1凹陷的纵沟。质硬。胚乳白色,胚弯曲成环,子叶2。无臭,味微涩苦。 |
|
|
鸡血藤 [图片] 拉丁:Caulis Spatholobi 药材性状:本品为椭圆形、长矩圆形或不规则的斜切片,厚0.3~lcm。栓皮灰棕色,有的可见灰白色斑,栓皮脱落处显红棕色。切面木部红棕色或棕色,导管孔多数;韧皮部有树脂状分泌物呈红棕色至黑棕色,与木部相间排列呈3~8个偏心性半圆形环;髓部偏向一侧。质坚硬。气微,味涩。 |
|
|
·牛膝 [图片] 拉丁:Radix Achyranthis Bidentatae 药材性状:本品呈细长圆柱形,稍弯曲,上端稍粗,下端较细,长15~50(90)cm,直径0.4~lcm。表面灰黄色或淡棕色,有略扭曲而细微的纵皱纹、横长皮孔及稀疏的细根痕。质硬而脆,易折断,受潮则变柔软,断面平坦,黄棕色,微呈角质样而油润,中心维管束木部较大,黄白色,其外围散有多数点状维管束,排列成2~4轮。气微,味微甜而稍苦涩。 |
|
|
·泽兰 [图片] 拉丁:Herba Lycopi 药材性状:本品茎呈方柱形,少分枝,四面均有浅纵沟,长50~100cm,直径0.2~0.6cm;表面黄绿色或带紫色,节处紫色明显,有白色茸毛;质脆,断面黄白色,髓部中空。叶对生,有短柄;叶片多皱缩,展平后呈披针形或长圆形,长5~10cm,上表面黑绿色,下表面灰绿色,密具腺点,两面均有短毛;先端尖,边缘有锯齿。花簇生叶腋成轮状,花冠多脱落,苞片及花萼宿存,黄褐色。无臭,味淡。 |
|
|
·益母草 [图片] 拉丁:Herba Leonuri 药材性状:茎表面灰绿色或黄绿色;体轻,质韧,断面中部有髓。叶片灰绿色,多皱缩、破碎,易脱落。轮伞花序腋生,小花淡紫色,花萼筒状,花冠二唇形。切断者长约2cm。 |
|
|
·桃仁 [图片] 拉丁:Semen Persicae 药材性状:呈扁长卵形,长1.2~1.8cm,宽0.8~1.2cm,厚0.2~0.4cm。表面黄棕色至红棕色,密布颗粒状突起。一端尖,中部膨大,另端钝圆稍偏斜,边缘较薄。******一侧有短线形种脐,圆端有颜色略深不甚明显的合点,自合点处散出多数纵向维管束。种皮薄,子叶2,类白色,富油性。气微,味微苦。 |
|
|
·红花 [图片] 拉丁:Flos Carthami 药材性状:本品为不带子房的管状花,长1~2cm。表面红黄色或红色。花冠筒细长,先端5裂,裂片呈狭条形,长5~8mm;雄蕊5,花药聚合成筒状,黄白色;柱头长圆柱形,顶端微分叉。质柔软。气微香,味微苦。 |
|
|
·丹参 [图片] 拉丁:Radix et Rhizoma Salviae Miltiorrhizae 药材性状:本品根茎短粗,顶端有时残留茎基。根数条,长圆柱形,略弯曲,有的分枝并具须状细根,长10~20cm,直径0.3~lcm。表面棕红色或暗棕红色,粗糙,具纵皱纹。老根外皮疏松,多显紫棕色,常呈鳞片状剥落。质硬而脆,断面疏松,有裂隙或略平整而致密,皮部棕红色,木部灰黄色或紫褐色,导管束黄白色,呈放射状排列。气微,味微苦涩。 栽培品较粗壮,直径0.5~1.5cm。表面红棕色,具纵皱,外皮紧贴不易剥落。质坚实,断面较平整,略呈角质样。
·五灵脂 [图片] 拉丁:Faecas Trogopterori 药材性状:灵脂块:呈不规则的块状,大小不一。表面黑棕色、黄棕色、红棕色或灰棕色,凹凸不平,有的有油润性光泽;粪粒呈长椭圆柱形,其表面常破碎,呈纤维性。体轻,质较硬,但较易破碎,断面不平坦,可模糊地看出粪粒的形状,有时呈纤维性。气腥臭,味苦。 灵脂米:呈长椭圆形圆柱状,两端钝圆,长5~15cm,直径3~6毫米。表面黑棕色,较平滑或微粗糙,常可见浅色的斑点,有的具有光泽。体轻而松,易折断,断面黄色,黄绿色或黑棕色,呈纤维性。气微弱,味微苦咸。 |
|
|
·没药 [图片] 拉丁:Myrrha 药材性状:干燥的胶树脂呈不规则颗粒状或粘结成团块,大小不一,一般直径约2.5cm,有的可达10cm,红棕色或黄棕色,表面粗糙,覆有粉尘。质坚脆,破碎面呈不规则颗粒状,带棕色油样光泽,并伴有白色小点或线纹,薄片半透明。气微弱而芳香,味苦微辛。 |
|
|
·乳香 [图片] 拉丁:Olibanum 药材性状:干燥胶树脂,多呈小形乳头状、泪滴状颗粒或不规则的小块,长0.5~3cm,有时粘连成团块。淡黄色,常带轻微的绿色、蓝色或棕红色。半透明。表面有一层类白色粉尘,除去粉尘后,表面仍无光泽。质坚硬,断面蜡样,无光泽,亦有少数呈玻璃样光泽。气微芳香,味微苦。嚼之,初破碎成小块,迅即软化成胶块,粘附牙齿,唾液成为乳状,并微有香辣感。遇热则变软,烧之微有香气,冒黑烟,并遗留黑色残渣。 |
|
|
·片姜黄 [图片] 拉丁:Rhizoma Wenyujin Concisum 药材性状:本品呈长圆形或不规则的片状,大小不一,长3~6cm,宽l~3cm,厚0.1~0.4cm.外皮灰黄色,粗糙皱缩,有时可见环节及须根痕.切面黄白色至棕黄色,有一圈环纹及多数筋脉小点.质脆而坚实。断面灰白色至棕黄色,略粉质。气香特异,味微苦而辛凉。 |
|
|
·姜黄 [图片] 拉丁:Rhizoma Curcumae Longae 药材性状:本品呈不规则卵圆形、圆柱形或纺锤形,常弯曲,有的具短叉状分枝,长2~5cm,直径1~3cm。表面深黄色,粗糙,有皱缩纹理和明显环节,并有圆形分枝痕及须根痕。质坚实,不易折断,断面棕黄色至金黄色,角质样,有蜡样光泽,内皮层环纹明显,维管束呈点状散在。气香特异,味苦、辛。 |
|
|
·郁金 [图片] 拉丁:Radix Curcumae 药材性状:温郁金:呈长圆形或卵圆形,稍扁,有的微弯曲,两端渐尖,长3.5~7cm,直径1.2~2.5cm。表面灰褐色或灰棕色,具不规则的纵皱纹,纵纹隆起处色较浅。质坚实,断面灰棕色,角质样;内皮层环明显,气微香,味微苦。 黄丝郁金:呈纺锤形,有的一端细长,长2.5~4.5cm,直径1~1.5cm。表面棕灰色或灰黄色,具细皱纹。断面橙黄色,外周棕黄色至棕红色。气芳香,味辛辣。 桂郁金:呈长圆锥形或长圆形,长2~6.5cm,直径1~1.8cm。表面具疏浅纵纹或较粗糙网状皱纹。气味微辛苦。 绿丝郁金:呈长椭圆形,较粗壮,长1.5~3.5cm,直径1~1.2cm。气微,味淡。 |
|
|
·延胡索 [图片] 拉丁:Rhizoma Corydalis 药材性状:本品呈不规则的扁球形,直径0.5~1.5cm。表面黄色或黄褐色,有不规则网状皱纹。顶端有略凹陷的茎痕,底部常有疙瘩状凸起。质硬而脆,断面黄色,角质样,有蜡样光泽。气微,味苦。 |
|
|
·川芎 [图片] 拉丁:Rhizoma Chuanxiong 药材性状:本品为不规则结节状拳形团块,直径2~7cm。表面黄褐色,粗糙皱缩,有多数平行隆起的轮节,顶端有凹陷的类圆形茎痕,下侧及轮节上有多数小瘤状根痕。质坚实,不易折断,断面黄白色或灰黄色,散有黄棕色的油室,形成层呈波状环纹。气浓香,味苦、辛。稍有麻舌感,微回甜。 |
|
·血竭 [图片] 拉丁:Sanguis Draconis 药材性状:本品略呈类圆四方形或方砖形,表面暗红粉,有光泽,附有因摩擦而成的红粉。质硬而脆,破碎面红色,研粉为砖红色。气微,味淡。在水中不溶,在热水中软化。 |
|
|
·穿山甲 [图片] 拉丁:Squama Manis 药材性状:本品呈扇面形、三角形、菱形或盾形的扁平片状或半折合状,中间较厚,边缘较薄,大小不一,长宽各为0.7~5cm。外表面黑褐色或黄褐色,有光泽,宽端有数十条排列整齐的纵纹及数条横线纹;窄端光滑。内表面色较浅,中部有一条明显突起的弓形横向棱线,其下方有数条与棱线相平行的细纹。角质,半透明,坚韧而有弹性,不易折断。气微腥,味淡。 |
|
|
·雪莲花 [图片] 拉丁:Flos Saussureae 药材性状:全草干缩呈棉花团状,上宽下窄,略成倒圆锥形,长10~30cm。全体密被白色或淡黄色长毛。根茎粗壮,表面棕褐色,外皮易剥落,有残留叶柄;叶密集,倒披针形或匙形,枯绿或棕色,两面均有毛;头状花序多数,在茎上部排成椭圆形穗状,总苞半球形,外层苞片条状披针形,有白色绵毛,内层披针形,有黑褐色长毛。花白色,常脱落。瘦果长约3mm;冠毛黑褐色。气微,味淡。 |
|
|
西红花 [图片] 拉丁:Stigma Croci 药材性状:本品呈线形,三分枝,长约3cm。暗红色,上部较宽而略扁平,顶端边缘显不整齐的齿状,内侧有一短裂隙,下端有时残留一小段黄色花柱。体轻,质松软,无油润光泽,干燥后质脆易断。气特异,微有刺激性,味微苦。 |
|
|
·无名异 [图片] 拉丁:Pyrolusitum 药材性状:为不规则球状,凹凸不平或呈瘤状突起,少数光滑,大小不一,一般直径约7~30毫米,细小的直径仅1~3毫米。外表棕色、黑棕色或灰棕色多无光泽;体较轻,质较软,也有坚硬如石者。断面紫棕色,以手摸之,可染成棕黄色,稍有滑腻感。微有土样气味。以粒大、黑棕色、有光泽者为佳。 |
|
|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康强药师网无关。康强药师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