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二维码-访问手机版
   
 手机版网址 https://m.kq133.com/F3

康达医疗:单点爆破追赶国际巨头

2014-06-30      来源: 中国企业家   访问量:90    在线投稿

  在中国影像医疗设备市场,一直是外资独大,前三名的GE、西门子、飞利浦把持中国市场已长达70多年。现在,一家成立不过5年名叫康达医疗的公司,却计划再用5年时间挤入行业前五名,改变外资企业独占中国市场的格局。
  “干了20多年医疗器械,看到一股力量,如果一个团队,有目标、有规划,就能突飞猛进。”郭咏阳说,1995年涉足医疗器械代理的他,算是这个行业的老兵,过去他选对了跑道,但策略和布局的不足,让其失去了一次做大的机会。

  20多年前,创办咨询公司、从医疗服务起步的郭广昌,是郭咏阳朋友圈的一员。“那会儿我们经常凑到一起聊医疗行业的事儿。”如今,郭广昌复星集团旗下的复星医药(600196.SH),已茁壮成长为医药流通、医疗器械、制药、医疗服务、医疗投资等全覆盖的医药帝国。郭咏阳再提起郭广昌,像遥远世界的另一人,两人已经多年无联系。

  郭咏阳说自己身上有上海人“小富即安”的保守,偏安于一隅,选择的是单点突破,在影像医疗器械上深耕突进。与复星集团在地产、医疗、金融全面开花的作战风格相去甚远。

  郭咏阳环顾四周发现,与自己一样,大都是从医疗器械代理起家的那批小伙伴们,只要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开始创业,并坚持活下来的,都成了医疗资本市场上举足轻重的大集团,山东的威高、辽宁的东软、深圳的迈瑞医疗……40多家医疗器械上市公司,多数走的是“贸、工、技”的路子,从医疗贸易服务起家,代理国外品牌,到设立工厂,代工国外品牌,及至有了自己的技术团队,创立自主品牌。

  不过,单点突进也并非没有做大的可能。错过医疗行业第一波跑马圈地的行情后,在医疗器械细分领域坚守20年的郭咏阳,决定用新的方式来分享未来10年内医疗产业8万亿市场的大蛋糕,简单说就是在商业模式上要唯快不破——突出单点、单品的爆破力。在组织架构上要进行“软化”,化整为零,保持创业型公司的机动性和战斗力。如果说,跨国公司的打法是集团军作战,那么康达医疗更像是特种兵的精准打击战法。

  2009年,康达医疗创立时,就种下了移动互联时代的“众筹”基因。郭咏阳联合49位朋友,众筹了3000万资金,成立“康达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并出任董事长。50位创始股东,目标明确,只做两件事,一是主攻CT、磁共振等放射影像医疗设备市场;二是口腔医疗设备。

  郭咏阳说,唯快不破的招式,核心就是打破过去“同行是冤家”的画地为牢,建立起利益分享机制,这样才能迅速整合资源,通过采购联盟、销售联盟的平台模式,“降低成本、提高运营效率”,以此实现加速超车。

  降成本主要涉及两块,一为采购成本,二是管理成本。2012年,康达医疗联合法国、韩国、日本、意大利等其它9家影像医疗设备企业,组成一个具备议价能力的“采购联盟”,同品质的产品,成本降低到和毛利高达60%的GE、西门子一样。如此一来,“同样的产品,我们投放到市场,就敢比GE的产品便宜近一半价格,无非就是毛利低些。”郭咏阳说,中国自主品牌抢市场时,“物美价廉”是不二法宝。

  压管理成本,就得从研发、营销两个方向发力。现在的市场推广,单靠砸钱不管用,技术门槛太高。成立刚5年的康达医疗,显然无力在砸钱和设置专门的技术团队上硬拼。怎么办?

  “建立利益分享机制,搭平台。”郭咏阳说。康达医疗的研发队伍,由9位专家教授、6位博士等50多人组成,采用的是项目分成机制,即先支付一定比例的研发费用,剩下的费用则从设备销售额中提取,设备销量越大,分成越多。每个人的研发能力直接和产品收益挂钩,这种研发付费模式能够针对某款设备,快速整合全球研发资源,支撑每年6款左右新设备的更新换代。快速迭代更新,也是移动互联时代的制胜招数之一。分成机制则突破了过去企业需要多年培养才能建立起研发团队的时间限制;对于企业前期研发,也省却了大量资金。

  营销上,康达医疗创立出“鼎新百贤汇”的销售联盟,只需200个销售,代表康达医疗,扮演“后勤部、参谋部、政治部”的三大角色,支撑起分布在全国各地的100个销售团队,每个团队30人左右规模,如同一个个创业型的合伙人公司。

  “50人以内的团队,机动能力最强。”郭咏阳说,公司派出的200名销售,组织管理的却是近3000名的销售大军。每个团队,自己建立销售渠道,且只能代理康达医疗的设备。这种排他性的销售机制,依旧是以利益分享为前提。

  最后算下来,通过资源整合的平台模式,康达医疗的管理成本,比不整合时低了25%,比GE等国际公司的管理成本更低。

  通过采购、管理成本的双降,使得公司的销售额连年翻番,2012年完成销售额5亿元,2013年销售额10亿元,2014年保守预测是15亿元。

  行业排名上,康达有三款产品的中国市场占有率居市场第一:分别是市场占有率大约25%的直接数字化摄影系统、市场占有率大约60%的数字化升级套件(CR替代);口腔影像设备的市场占有率已达55%。除此之外,市场占有率约30%的多功能数字化X线机,排名居全国第二。

  平台整合、利益分享的商业模式,促使康达医疗加速超车成为现实。

  “我们的产品,主要投放于二甲、二乙的县级医院。”郭咏阳说,即便有3款产品的市场占有率排进前三,在三甲医院,影像设备还是GE、西门子等国际品牌的天下。但在第四次医疗产业革命过程中,赶超的机会降临。

  所谓第四次医疗产业革命,就是医学影像设备在数字化基础上,全面三维立体化的一次变革。郭咏阳说,即使跨国企业,也没有对这次产业变革做好完全准备,除了德国西门子外,其它品牌都有不足环节,这给了康达医疗加速超车的机会。

  在第四次医疗产业革命中,三维立体成像技术的应用,将越来越广。这一次,康达医疗这个创始人平均年龄不到40岁的创业公司,一切都从联合思维出发,计划用5年时间在中国影像医疗设备市场挤进前五。逐步改变这个市场长期被GE、西门子、飞利浦把持的现状。

  “这70年,中国愣是没有出现一个能和国外三巨头抗衡的医疗影像设备品牌出来。但未来70年就不一样了。”郭咏阳颇有底气。他从事医疗器械代理20多年,公司已经是意大利、芬兰、比利时、韩国等国际医疗设备制造商的中国总代理,产品线覆盖整个放射影像领域。

  “一个细分领域要做好,需要20年。”郭咏阳说,移动互联时代“少即是多”的生存法则,就是要走单点爆破路线。

  5年时间,康达医疗总资产规模从3000万增长到9个亿,吸引了2.4亿元的融资,其中广州国际控股集团投资了近1亿,基金公司1.5亿。2014年,最新一轮融资正在进行,目标是1.8亿元。

  完成此轮融资后,距2016年进入A股的主板市场IPO,又前进了一步。

  “这个世界是合作的,合作创造价值。”郭咏阳如此定位康达医疗,这也是其核心竞争力。

12万家医院招聘,60万名医生护士求职,上康强医疗人才网 www.kq36.com


发表评论
热门评论

暂无热门评论

最新评论

暂无最新评论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康强药师网无关。康强药师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热门图片

本周 本月 

热门资讯

本周 本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