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店转型做门诊,是跨业谋发展之举,更是争取医药分开的迂回之路,放眼整个医改的大环境,探讨药店转型做门诊的话题显然有其特别意义。半个月前,《第一药店》曾刊登“药店+诊所:难啃的肥肉”一文,客观展示了当前连锁药店转型做门诊的心态以及现实状况。本期,《第一药店》继续关注药店做门诊,以案例的形式梳理药店转型做门诊的注意事项,与读者共享。
“医药本一家,但是,药店转型做门诊,应意识到医疗板块的高投入、高风险性以及专业要求高这三大特征,循序渐进,先做好一家,再谈连锁。”日前,记者采访养和医药副总经理王海翔,他对药店转型做连锁给出了上述建议。记者了解到,养和医药目前已设立9家门诊。
谨慎扩张
普遍认为,药店转型做门诊从星火到燎原是近两三年来的事情,但事实上,更早之前,已有不少药店开始试水门诊,由广东邓老凉茶药业集团有限公司创办的广州养和医药连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养和医药”)便是其中的典型案例。
1998年,养和医药华景中西医结合门诊部成立,成为养和医药设立的第一家门诊;2004年,养和医药整合旗下药店和门诊资源,成立养和医药。
养和医药成立连锁至今已有十年之久,但总体上来看,其零售门店和诊所的数量均没有出现迅猛增长。据王海翔透露,养和医药目前的零售门店数量近40家,门诊有9个,门诊的单店面积在600~1000平方米之间。
针对当前越来越多连锁药店转型做门诊的现象,王海翔指出,近几年来,药店的竞争越来越激烈,政策方面越来越严苛,同时,随着房租和人力成本的增加,药店的投资回报率下降得比较厉害,这或是连锁药店转型做门诊的重要原因。
据了解,当前养和门诊的年收入大概在1000万元/店左右,而上述华景中西医结合门诊部一年的收入就将近3000万元。综合统计,医疗板块的收入已经过亿,而连锁药店尽管门店数量较多,总体收入却不及门诊。
“但是,对于刚起步做诊所的药店而言,大规模扩张还是要谨慎,可以先尝试开一家,先将行业规则摸索清楚,再谈扩张。”王海翔如是说道。这或许也是养和医药发力诊所前期并未大规模扩张的原因。
如今,在门诊板块运营和管理上已颇具经验的养和医药树立了新的发展目标:药店板块的发展求稳,将主业转移到门诊板块去,以“紫和堂中医门诊连锁”的品牌统一规范门诊,重点打造“紫和堂”品牌,形成药店和门诊双品牌运作的局面。
深谙行业规则
经营门诊行业的一般规则有哪些呢?
其一,应该了解区域内申请执照的条件。药店设立门诊需要依法取得卫生行政部门颁发、并按有关规定通过校验的《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以下简称“执业许可证”)。“就目前来看,国家层面对此尚无统一的条件规定,但是各地方的卫生部门会根据本地区医疗资源的分布情况进行综合评估,之后再决定是否颁发牌照。以广州为例,不同区的发牌情况都大有差异。”因此,对于有意向做门诊的药店而言,尽早申请牌照或许是一个正确选择。
另外,在申请医保资质方面,不同地方也有差异化规定。以广州为例,《广州市社会保险定点医疗机构管理办法》对定点医疗机构在开办时间、场地面积和使用期限、硬件设施及执业医师数量等方面都做出了明确规定。
其二,门诊的高回报同时也意味着高投入和高风险性。如前所述,门诊的收益确实远高于药店。但是,门诊的投入,跟药店相比也呈倍数增长。王海翔告诉记者,养和医药旗下门诊的初始投资在300~500万元之间,这显然不是一间药店几十万元的投资可比的。此项投资主要分成四大块:场地租赁、门店装修、检测和治疗设备的购买以及药房药品的配备等。除此以外,更大规模的投资来自于人力成本。
王海翔指出:“一个专家医生几万元月薪跟一个药店店员几千元的工资相比,门诊的人力成本不可小觑。当然,这项成本也视医生的等级而定。”王海翔告诉记者,药店办门诊,后续的资金支持很重要。与此同时,当前紧张的医患关系,也使得开办门诊的风险增加。
其三,开办门诊必须要建立与药店独立的专业管理体系。王海翔指出,药店属于零售行业,而门诊则属于医疗行业,其属性决定了其拥有更强的专业性。这个专业性不仅指医生团队和护理人员的专业性,还包括国家政策规定的门诊内部的专业化操作流程,例如,人员的岗位职责、仪器的操作规范、诊断开方和取药流程、用药的科学性和合理性等。
为此,养和医药专门成立了与药店连锁相独立的医疗管理公司,所有的门诊均纳入医疗管理公司。目前,养和总部设有医务部、后勤部、医疗营销部、护理部等统一的管理部门。每个门诊均设立与连锁药店独立的门诊药房,统归医疗管理公司管理。
其四,培养实力雄厚的专业医师团队并重视药品质量。“好的选址能对药店的效益产生强大促进作用,但对于门诊来说,具备专业实力和口碑影响力的医师团队才是重点。”王海翔告诉记者,养和医药诊所的医师团队主要是广州中医药大学的专家团队。
而药品质量的优劣也直接影响到门诊的品牌。“一直以来,很多药店都意识到了‘以医带药’的重要性,但未必会重视‘以药促医’。”王海翔指出,这在中医门诊中体现得更为明显,医生开出的方子再好,中药的质量不过关也会使得治疗效果大打折扣。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对于大部分药店而言,开办综合性的医疗门诊尚有较大难度,这不仅对药店的医师资源、药品渠道以及场地等提出了较大挑战,同时也容易分散管理力量,不利于门诊品牌的形成,可复制性也较差。 2万家药店招聘,6万名药师求职,上康强医疗人才网 www.kq36.com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康强药师网无关。康强药师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