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配方乳粉进药店轰轰烈烈之时,时有传出监管层欲将药店定位******经营渠道的重大利好。在另一极,关于药店非药经营范围的压缩又成为悬在整个行业头顶的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在大健康、多元化发展渐成大势的当前,在“非禁即入”的市场监管大方针下,药店的多元化之路能否更顺畅一些?
政策两极,都是“奶粉”惹的祸?
5月21日,《北京日报》报道的一篇关于北京市食药监局相关领导对于药店监管思路的文章引起了行业内的高度关注,其中关键点有二:一是逐步实现合格婴幼儿配方奶粉完全进药店销售,二是加大对药店在其他非药品类上尤其是日杂、零食的经营管理,进一步规范药店专营药品。外界对此的解读也跟着出来两个版本:一是认为药店作为“婴幼儿配方乳粉的******渠道”释放出极大利好,二则认为“只卖药品和婴幼儿乳粉”给药店套上了更大的枷锁。
但归根结底,从北京地方性极大利好与极大利空两个极端政策方向综合来看,释放的仍然是一些并不积极的信号:以**利好来评估,也使得药店陷入“要想卖奶粉,就只能卖药品”的两难选择里。
实际上,对于药店作为******的婴幼儿乳粉销售渠道,整个市场的质疑声一直此起彼伏,“不现实”的看法更为普遍。从我国目前婴幼儿乳粉销售的渠道现状来看,商超、母婴专营店、电商等渠道占据******份额是不争的事实,商务部研究院消费经济研究部副主任赵萍接受媒体专访时就认为,药店是经营婴幼儿奶粉可靠的一个渠道,但如果要完全排除其他流通渠道,则存在包括不便利在内的诸多问题。同时,不可否认,奶企的反对声音也十分强烈。
风暴中心,寄望听证会与内部沟通
北京市食药监局预计今年6月正式启动的“首都市民用药安全岛”工程,主要动作就是“严格药店准入问题,规范药店经营项目,杜绝药店卖杂货、日用品等”,对北京药店而言,仅看“杜绝”二字,杀伤力就可想而知。
身处风暴中心的北京药店对此如何反应?北京医保全新大药房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李庆福在回复记者微信时认为,现在政策还没有正式出台,企业如果盲目去做任何调整都为时过早。另外,据他透露,关于奶粉经营与非药限售等政策,监管部门将召开听证会,暂时并无定论。北京金象大药房总经理咸辉则告诉记者,目前还未收到听证会相关通知,另外市局已经暂停审批新开药店,他表示金象大药房正在积极与监管部门沟通,将行业与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充分反馈。
放眼全国,药店经营范围亟需正名
对于北京正在面临的政策枷锁,在这个行业的人可谓都是“心有戚戚焉”。核心问题在于,药店的经营范围到底如何规范?从法律角度来看,“合法经营”怎么界定?
众所周知,在药品经营上,母法为《药品管理法》,但在具体经营上,一般在符合《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下简称GSP)下,取得《药品经营许可证》、《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食品流通许可证》、《工商营业执照》等证件后,即能正常营业。北京成大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北京市律师协会医药法律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姚岚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具备以上资质的零售连锁药店,只要经营范围不超出其资质之内,就视为合法经营。不过,她同时指出,对于医保定点药店,人保部门有权对零售药店进行遴选,对经营范围提出要求则是一种特殊情况,在保证医保基金合法使用的前提下,对非药经营范围、面积、药店经营的专业性等提出合乎法律的要求,更可以视为一种双向选择。“随着药店基数的增加,遴选的条件可能更为苛刻也未可知。”姚岚说。
大健康发展,药店能否“自救”
在药店的监管上遭遇种种枷锁,与整个行业的“小散乱”不无关系,很多“一刀切”的地方性政策最后的效果也是“防君子不防小人”。在“非禁即入”的大政方针下,加大市场监督,规范市场秩序,对监管主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另一方面,整个行业的自律与规范也已经刻不容缓。各个地方性的药品零售协会、行业联盟等组织的成立,反复提及的也是这一点。同时,新版GSP大限在即,行业门槛的提升有目共睹,大浪淘沙,整个行业的环境已“今时不同往日”。
最后,不管是国家对于健康服务业的大力扶持,还是行业发展本身的需要,“大健康”毋庸置疑已经是药店发展的******方向。作为行业主管部门,商务部市场秩序司巡视员温再兴也在不同场合表示,要将药店打造成大健康服务的平台。
抓住大健康发展的******机会,药店通过自律经营,能否实现“自救”?
在各地对于非药经营的态度尚不明朗之时,这个问号一时恐难消除。 2万家药店招聘,6万名药师求职,上康强医疗人才网 www.kq36.com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康强药师网无关。康强药师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