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伴随中国经济发展,生活水平提高,老年人增多,人们对药品、保健食品的需求也越来越大。据测算,“十二五”期间我国营养与保健食品产值年均增幅在20%以上,到2015年将超过1万亿元的规模。然而在产业高速发展的同时,质量管理松懈、企业诚信薄弱等问题仍然存在,食品药品安全风险因素仍在积累。
米内网专稿 伴随中国经济发展,生活水平提高,老年人增多,人们对药品、保健食品的需求也越来越大。据测算,“十二五”期间我国营养与保健食品产值年均增幅在20%以上,到2015年将超过1万亿元的规模。然而在产业高速发展的同时,质量管理松懈、企业诚信薄弱等问题仍然存在,食品药品安全风险因素仍在积累。
近年来,各地食品药品监管部门不断强化保健食品监管,通过整治与规范,我国保健食品安全保障水平不断提高,安全状况呈现稳中向好的趋势。然而,由于种种原因,目前保健食品非法生产、非法经营、非法添加、非法宣传等问题依然突出,在某些地方甚至愈演愈烈,群众深恶痛绝,社会反映强烈。
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以下简称为“CFDA”)披露,2012年和2013年1-3月期间,118个省级电视频道、171个地市级电视频道和101份报刊的监测数据显示,保健食品广告90%以上属于虚假违法广告。其中,保健食品广告宣称具有治疗作用的严重违法广告占虚假违法广告的39%。发布违法保健食品广告的行为,严重扰乱了广告发布秩序,给公众饮食用药安全带来隐患。
5月16日,CFDA在京召开打击保健食品“四非”专项行动动员部署大会,决定自5月初至9月底,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打击保健食品“四非”专项行动(以下简称打“四非”专项行动)。在6月召开的第八届中国制药工业百强年会上,《医药经济报》、《南方周末》、中国非处方药物协会、中国医院协会倡议行业响应总局严厉打击“四非”,共同发起“抵制‘四非’,共筑安全”活动。

综观目前的美容、保健食品行业,胶原蛋白的概念无疑是最火的。随着打羊胎素美容这个神话被戳破,唯有不断推出新概念才能刺激新的消费需求。于是,美容、保健行业近年来开始流行炒作胶原蛋白。这个风靡美容、保健食品行业的产品,堪称“神级”——“骨骼强健、保湿补水、延缓衰老、淡斑祛黑、不只是水嫩肌、更是补骨素”;“爱透胶原蛋白,深海里的美肤传奇、要美丽,喝爱透”;“为皮肤******层提供养分”;“美白淡斑、预防乳房下垂、肌肤保湿”……看这阵势,颇具“一颗绿豆能防治百病”的“风范”。
这些从动物的皮、骨骼、鱼鳞等物质提取的胶原蛋白真的具有如此神效?日前,北京积水潭医院一名医师在微博上对胶原蛋白保健品进行抨击称,所有口服胶原蛋白保健品全是骗人的,吃高价胶原蛋白美容,无效是**的结果,如果有效反而危险,因为那只能是添加了雌激素的效果。这一说法引来了医生等专家群体与生产厂家的争辩。大连中心医院营养科医师王兴国认为,很多胶原蛋白产品并没有经过CFDA的审批,根本不是保健食品而是普通食品。在一份由庶正康讯出具的《膳食营养补充剂消费者调研报告》相关数据表明,通过受访者对国家是否强制标签上必须注明功效成分含量和膳食营养补充剂产品批准文号的辨认,可以看出受访者对产品相关知识的正确认知率低于5%。正是基于消费者对保健食品标准认识的模糊,一些企业即开始打着保健食品的幌子行销非保健食品,从而牟取高额利润。事实真的如此吗?让我们剖析目前市面主要的胶原蛋白品牌,一窥究竟。

胶原蛋白的“三宗罪”
在这场争辩中,业内人士对胶原蛋白的质疑主要集中在打着保健食品的幌子行销非保健食品、造假并涉嫌夸大宣传、非法添加等问题。
广州颜如玉医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谢易麟表示,胶原蛋白领域能拿到“蓝帽子”(保健食品批号)的少之又少,因为有很高的技术门槛,原料必须符合胶原蛋白低聚肽分子量1000道尔顿以下的国家标准,这一点代表优质原料的可吸收性,但多数厂家无法达到。其还表示,市面上超九成的产品其实都是普通食品,只是添加了胶原蛋白成分。
CFDA的数据显示,获得保健食品批号的胶原蛋白只有32个产品,表1所列的市面主要品牌全军覆没。事件没曝光前,在东宝生物天猫旗舰店里,圆素骨胶原蛋白粉被归入“保健品/膳食营养补充剂”,但事实上,其并非保健品。
而这些产品的宣传基本上打着保健食品的名号进行,广告词中大打擦边球。另外,胶原蛋白在保健食品里经过批准的功能主要有两项——增加骨密度和改善皮肤水分。但从商家的宣传推广手段来看,不少不是保健食品的胶原蛋白产品几乎都宣称可以美白祛斑、除皱、延缓衰老,甚至保养卵巢,明显夸大虚构产品功能。

除了以上主要的品牌外,其他牌子的胶原蛋白产品基本上套用以上的广告手法。
另外,还有个别产品存在非法添加的问题。
“能美容养颜,美甲护发、永葆青春,消除疲劳、消除四肢酸痛、增强免疫,还能预防眼睛老视,对治疗高血压有辅助治疗作用……”这样的“******妙药”宣传的是养生堂出品的胶原蛋白粉。
然而,2012年以来,该产品因涉嫌其非法添加“D-甘露糖醇”,被消费者分别在广州、重庆等地三家法院起诉。在多地被诉后,养生堂将胶原蛋白粉配方进行了改进,去掉了食品添加剂“D-甘露糖醇”。但对已售含“D-甘露糖醇”的产品,未作回收等说明。
高额的利润诱惑
从上文可以看到,市面上的胶原蛋白产品几乎都存在冒充保健食品非法宣传的问题。那是什么让他们不惜以违法的代价来大肆宣传呢?甚至不惜重金请名人代言打广告呢?
“一有适当的利润,资本就会非常胆壮起来。只要有10%的利润,它就会到处被人使用;有20%,就会活泼起来;有50%,就会引起积极的冒险;有100%,就会使人不顾一切法律;有300%,就会使人不怕犯罪,甚至不怕绞首的危险。”邓宁格这段名言是**的诠释。
北大纵横高级医药合伙人史立臣透露,市场上胶原蛋白产品功效多为炒作,低成本是这个行业内公开的秘密,胶原蛋白原料成本约为80元/公斤,加工成成品后可以卖到1700元/公斤,这意味着胶原蛋白生产能获得巨额暴利。即便胶原蛋白产品遭遇了强烈的质疑,因为其高额回报,诸多生产企业也不会放弃该市场的扩张步伐,东宝生物称不会因此质疑的声音而停止7月份1000吨胶原蛋白产品的步伐。
据公开的数据显示,明胶产品的毛利率只有23%,而胶原蛋白高达60%。汤臣倍健粉剂毛利率达到54.56%(胶原蛋白粉),片剂毛利率达到71.75%(胶原蛋白片)。东宝生物胶原蛋白系列产品毛利率32.89%;贵州百灵爱透利润率32.85%,毛利高达62.7%。
从表1我们也可以看到,虽然每家产品的价格各不相同,但总体而言,价格基本偏高,与低廉的成本相比,高额的利润、毛利是非常诱人的。
揭秘“神级”胶原蛋白
在商家的宣传词中,胶原蛋白在美容、保健等领域有奇效,商家力图将这些产品包装成美容保健界高端品种,以便卖到又高又贵的价格。
那事实又是怎样的呢?让我们从胶原蛋白的来源、成分、作用等方面一一揭开“神级”产品胶原蛋白的面纱。
原料来源:与明胶同源
胶原蛋白,英文学名Collagen,是一种白色、不透明、无支链的纤维性蛋白质。它主要分布在哺乳动物的结缔组织中,对动物和人体皮肤、血管、骨骼、筋腱、牙齿和软骨的形成都十分重要,是这些结缔组织的主要物质基础。胶原蛋白是动物体内含量最丰富的蛋白质,人体蛋白质中有1/3是胶原蛋白。
理论上说,明胶和胶原蛋白是同一类东西,都是从动物的皮、骨骼、鱼鳞等物质中提取。
据了解,胶原蛋白的主要原料为明胶,但其附加值却要远远高于明胶产品。根据东宝生物公司2011年的年报披露,明胶产品的毛利率只有23%,而胶原蛋白高达60%。值得注意的是,生产1吨胶原蛋白只需要1.18吨左右明胶,转化率高达85%。
据相关信息显示,东宝生物的圆素牌胶原蛋白就是骨胶原,东宝生物自称原料为牛骨。同仁堂生产的总统牌胶原蛋白质粉,用的则是红鲷鱼的鱼鳞。东方海洋、贵州百灵和汤臣倍健的原料则来自鱼皮,其中贵州百灵自称使用的是“阿拉斯加海域鳕鱼皮胶原蛋白”,汤臣倍健自称使用的是“法国进口的深海鱼胶原蛋白”,东方海洋未做明确说明。
史立臣认为,胶原蛋白产品的销售就是企业在玩概念。他表示,胶原蛋白其实早期是生产者从“水解胶原蛋白”中创造出的概念,这一个概念有个关键词:白,也就是增白护肤美容,说白了就是明胶,后期的宣传都是根据创造出的概念形成和衍生的。
成分:氨基酸为主
据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营养科主任江涛介绍,胶原蛋白是一种生物性高分子物质,皮肤的成分中70%由胶原蛋白组成,它与弹力纤维一起形成了网状支撑体,像“弹簧”一样支撑着皮肤。
胶原蛋白是以肽形式存在,根据专业从事阿拉斯加鳕鱼胶原蛋白代理的台湾利统公司研究表明,胶原蛋白中至少含有19种氨基酸,不同动物组织内各氨基酸的配比略有不同。但总的来说,各类胶原蛋白中甘胺酸占三分之一,脯胺酸及羟基脯胺酸合占四分之一,以上三者交互重复出现并且形成螺旋长链。
除去以上三种氨基酸,以及丙氨酸、精氨酸、天冬氨酸等含量较高的氨基酸,胶原蛋白中其余氨基酸的含量也并不高,且和猪皮、鱼肉等氨基酸含量接近。
功效:“神效”待验证
相对于明胶,胶原蛋白的另一种产物则名声好得多,它便是阿胶。******科普网站“科学松鼠会”作者“云无心”在一篇科普文章中提到:“由于现代阿胶要用驴皮来做原料,而生产方法则是涂上了神秘色彩的传统工艺,因此它也成了具有各种神奇功效的美容圣品和补血佳品。”
但无论是阿胶还是明胶,都是胶原蛋白的不同存在形式。摄入这种再普通不过的蛋白质对人体并无害处,但它究竟效用几何?则是众说纷纭。
前面提到北京积水潭医院一名医师在微博上对胶原蛋白保健品进行抨击称所有口服胶原蛋白全是骗人的。那么口服胶原蛋白会产生什么样的作用呢?
按照该医师的观点,胶原蛋白经过消化道分解后成为氨基酸或几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而氨基酸是所有蛋白质的组成成分,肉蛋大豆等食物中都有蛋白质,因此胶原蛋白和这些普通食物并无区别。大连市中心医院营养科主任王兴国撰文表示,吃胶原蛋白并不能直接增加体内胶原蛋白合成,“也没有证据证明其营养作用超过鸡蛋、大豆等普通食物中的蛋白质。”
早在2010年,“专业打假人士”方舟子多次撰文披露胶原蛋白美容谎言,称产品不具备任何特殊功效。
由于胶原蛋白氨基酸的含量和猪皮、鱼肉等氨基酸含量接近。也就是说,胶原蛋白并未提供给人体更多的氨基酸物质。这就是上述专业人士口服胶原蛋白“无效论”最有力的佐证。胶原蛋白吃下后会被分解为氨基酸,无法直接作用于皮肤,这是生产厂家和持“无效论”人士都认可的。
“换言之,吃的是胶原蛋白,但吸收的并不是胶原蛋白,而是氨基酸,是否还会起到胶原蛋白的作用,这个目前并不明确。”江涛表示,有肾功能障碍的人如果服用了胶原蛋白,会在体内产生较多的尿素氮,难以排出体外,增加肾脏负担。有营养学研究人员也称,胶原蛋白是动物蛋白中质量最差的蛋白,摄入过多会增加肾脏负担。
中山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皮肤科主任赖维认为,胶原蛋白进入胃肠被消化后分解成为蛋白胨、氨基酸,才能被人体吸收,再经由血液循环运输到人体其他部位,其中包括皮肤,尤其是******层部分。但食补摄入的胶原蛋白显然不能************补充到皮肤上。
持中立观点的业内人士只是这些氨基酸是否能够起到特殊的作用,并没有统一观点。“考虑到同源性问题,胶原蛋白的原料不一样,其分解产生的各类氨基酸比例还是有一定差异的。不同的氨基酸配比,说它有效或者无效,都是失之偏颇的。”
中山大学营养系教授朱惠莲则认为,口服胶原蛋白是否有效,能否被人体吸收,主要取决于分子量大小,不同分子量的效果必然不同。“总的来说,小分子量比较容易吸收。”
而南方医院皮肤科专家梁燕华则表示:“目前市面上胶原蛋白产品都是重组的小分子片段,这种片段是否还具有原来蛋白的效果,能否被人体吸收,作用于皮肤组织,还有待实验证明。”
对于目前有关专家的质疑,东宝生物董秘刘芳表示只能代表一部分人的看法。
外用效果主要看皮肤吸收程度
如果说口服胶原蛋白无用,那么外涂呢?
江涛表示,外涂胶原蛋白可以起到保湿的效果,但是蛋白质分子不能被皮肤吸收,也无法达到美容、延缓衰老的效果。
分子量超过500道尔的胶原蛋白,极难穿透表皮层到达******层;而目前市面上的胶原蛋白产品通常有三种分子量形式,包括3000道尔、1000道尔和500道尔,外补胶原蛋白,一般收效甚微。
挺胶派:分子量1000道尔顿以下胶原蛋白可直接吸收
“挺胶派”冰寒则引用北大公共卫生学院教材《肽营养学》的内容称:“分子量在1000道尔顿以下的胶原蛋白无需分解可被人体直接吸收,因此以小肽形式存在的胶原蛋白,可直接穿过肠壁进入血液循环,食之效果甚佳。”“云无心”对多肽可被吸收的说法表示认同,但他进一步指出,胶原蛋白肽进入血液后是否能作用到皮肤,至今仍是一个科学盲区。北大公共卫生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系副教授王军波坦言:“可被吸收的小分子肽是否具有美容护肤等作用,还需深入地研究来证实。”
中科院理化技术研究所胶原蛋白与微纳米碳材料研究室主任郭燕川表示,大量国内外研究证明,胶原蛋白肽具有多种功效,例如抑制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活性,具有*********活性,能消除自由基,减少膝关节或髋关节等骨关节炎患者的疼痛,增强骨密度,维持骨代谢平衡等,但是否能美肌,有待证实。科研成果的缺失,使双方都无法拿出有力的证据,从而下出最后决胜的一招棋。辩论进入了僵局,只留下一个毫无意义的“共识”:没有证据证明胶原蛋白能够美容;也没有证据证明胶原蛋白不能美容。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朱毅为此做了一个**的总结:“胶原蛋白产品,求安慰不差钱可用;糖尿病、肾病及肝病患者不宜服用。面膜有一定保湿功能,皮下注射短期有效。”王兴国提醒道:“如在胶原蛋白中加入雌性激素,则服用后会在短时间内出现一些美颜、丰胸的效果,这不是胶原蛋白,而是激素在起作用。同时,过量摄入雌激素会导致小叶增生等健康隐患。”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康强药师网无关。康强药师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