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5日,早上8点不到,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牙周科诊室的灯光像往常一样亮起,科室主任陈武早已佩戴好口罩、帽子及手套,准备开始一天的工作。 “父亲最近生病在南京住院,但我约的病人、要处理的事情还是要及时去做。之前有段时间父亲病得比较重,本来也想把预约的病人改期,但有的病人已经提前了三、四周时间预约。”陈武打算一天的诊疗结束后,再赶往父亲的病房看望。 他有一群“铁杆”病人 “陈主任说的!——这是我们家的口头禅。”患者陈阿姨说。1993年,她两颗门牙疼得受不了,其他医院都建议拔牙,因为爱美,陈阿姨不愿“破相”。这时有人给她介绍了陈医生。 “牙周问题找他准没错。”抱着试试看的心情,陈阿姨来到当年还是平房的口腔医院。“陈主任说可以保牙。我的门牙没‘下岗’,直到今天,坚守‘工作岗位’21年了!” “我们全家人牙齿有毛病都找他看。”如今陈阿姨的父母、爱人、妹妹、妹夫、弟弟、弟媳牙齿一有状况,总是会第一时间想到陈武,单位的同事也纷纷通过陈阿姨介绍到陈武这里看牙,“同事家92岁高龄的母亲和同事的女儿都是陈武的病人。” 陈武的“铁杆”病人中,除了陈阿姨这样“七姑八姨”型的,还有“祖孙三代”型的。1988年刚从南医大口腔医学系毕业,陈武接诊了一位牙周病人,如今一直看到了他的孙子。“他信任我,就愿意把家人也介绍来。” “牙周病是‘小’病,牙周医生常常没有什么成就感。但我自豪的是几乎不间断地会有病人来问候我、感谢我。”陈武告诉记者,从医26年,有着10年以上交情的病人多到“数不过来”。“牙周病是慢性的,终身伴随,和很多患者的关系就像朋友一样,隔一段时间就要来看看。” 用心关爱患者 “以前我们不知道牙齿也要做保健,每次复诊他都不厌其烦地讲牙保健知识。”现在陈阿姨的父母做饭时会把蔬菜剪碎,减少对老人牙齿磨损;一旦牙齿反酸就嚼核桃,中和一下。 “从当年的小平房到现在医院的高楼大厦,陈武现在当上科室主任,却一点架子也没有,待病人像待家人一样耐心、细心。他是好人!”陈阿姨说。 陈阿姨常通过微信和陈武沟通牙保健知识。“他再忙也会在工作结束后回复我。因为他对我们这些病人用心,所以我们一家人都非常信任他、谨遵医嘱。医患关系是双方的,患者尊重医生很重要。” 诊前多花一些时间跟病人聊聊天,了解疾病史、家族遗传史、生活习惯、目前身体状况等,全面了解后,陈武会给出几套备选方案向患者说明,根据患者经济条件、空闲时间、对牙齿健康的认知观念等充分沟通后选择一套最合适的,“这叫适宜治疗技术”。 一天中午,已是下班时间,一对安徽的农民夫妇却走进了陈武的诊室。妻子患有牙周病,屡屡复发,夫妻二人慕名找到陈武。虽然已下班,但陈武最终还是利用中午为这位安徽患者进行诊疗。“多数病人都是从外地来得,看一次病挺不容易。”陈武说。 为了减少患者的等待时间,牙周科充分发挥预约挂号功能。“每周一、周五我的专家门诊,早上8点到9点半这个时段专门接待首诊病人。其他的时间都是留给复诊病人的,需要复诊的患者都是通过电话预约具体就诊时间,无需排队。如果病人守约,花费在等待上的时间就会很少。”陈武说。 大爱医德得以延续 “一直对看牙心存顾虑,冰冷的器械总是让人不寒而颤,但我却一点也不觉得陈主任‘可怕’,谢谢您!” “陈武主任看病认真,他态度和蔼可亲,我找他看病几十年,至今牙齿有毛病还是选择他。” “被牙周病困扰多年,虽然才治疗一次,已初显疗效。他不厌其烦地指导我如何刷牙,如何搞好口腔卫生,让我树立信心。” …… 在“好大夫”网站上,患者们对陈武夸赞有加。在陈武看来,和谐医患首要的是医生要有医德,尽心尽力、设身处地为患者着想,从患者的角度治疗。患者有认知,医生会沟通,架起桥梁。“在这个过程中,医生是主导。” 陈畅行是陈武的研究生。在临床实习中,他遇到这样一位病人。他一张口,陈畅行就知道那是典型的梅毒病症。但在‘诊前三分钟’谈话中,患者隐瞒了病情。陈畅行没有说破,认真地为患者诊治,并委婉地建议他去做个全面的身体检查。“遇到这种情况,考虑到患者的心理,我们不能直说,只能尽量做好个人防护工作。”陈畅行说,这些和患者沟通的技巧,都是陈武教过无数遍的。 不仅有临床诊疗工作,陈武还承担着南医大本科生、研究生的教学及临床带教任务。“仅凭我一个,是无法服务每一位痛苦的患者的。必须培养出更多更好的年轻医生,肩负责任,共同面对,不断提高牙周的医疗水平。”。 2万家牙科招聘,6万名牙医求职,上康强医疗人才网 www.kq36.com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康强药师网无关。康强药师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