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作者通过临床病例说明螺旋CT对牙种植术的指导作用,特别是在骨缺损区的牙种植术中,极大地提高了手术的准确性,减少手术风险,提高牙种植术的安全性和成功率。 【关键词】 螺旋CT 骨缺损 牙种植术 1982年在加拿大多伦多专题学术研讨会,对瑞典学者及同事提出的牙种植体与骨界面形成”骨结合”(整合)理论得到认定以后,口腔种植学得以迅速发展。种植体对牙列缺失或缺失的修复治疗经10年或更长时间的跟踪研究显示其成功率大于90%[1]。近年来我国的牙种植迅速发展,林野教授回顾1994-2004,5590颗牙种植体成功率96.7%[2]。随着种植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病人需求的增长,骨缺损区牙种植术的安全性和成功率日益受到种植医生的高度重视,术前的检查和诊断以及手术方案的制定显得尤其重要。术前对种植区骨的形态、大小、密度及与临近组织的解剖方位通常通过影像学检查来获得,以便我们制定正确的手术方案。目前常用的影像学方法有根尖片、全景片、侧位片、及CT扫描。根尖片清晰度高,能显示髓质和皮质骨的密度可方便地测量种植区的骨高度,但较局限,唇舌向和颊舌向情况没法显示。全景片能提 供上下颌骨的全面观,能清楚地显示颌骨的正常解剖和病理状况及临近结构的情况,特别是上颌窦底几下颌神经管距牙槽脊的距离。但由于个体颌骨形态的不同,测量值与实际值存在着较大的失真率(25%或更大)[3]。侧位片也只能观察前牙区牙槽际的横断面,评估唇舌向的距离,局限性较大。螺旋CT可以对扫描容积内的任何部位进行三维及二维多平面多横断面重建。通过将多个连续的层面图像重建成横断面、矢状面、冠状面的层面图像获得不同方向的断层图象和显示整个器官。根据螺旋CT图像上的定位标记及比例尺度能精确测量出 种植区牙槽脊高、宽、厚及与重要解剖结构的毗邻关系。特别是在有骨缺损的情况下,便于我们在术前测量骨的缺损量,决定采取何种植骨方法,制定出比较准确的手术方案。这样就可使我们增加手术准确度减少手术创伤和风险,避免了术中更改手术方案,也便于更好的医患交流,增加患者对医生的信任度,从而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典型病例 1.患者,男,56岁。26缺失五年,要求种植修复。无基础性疾病。螺旋CT行上颌骨检查(见图1)见上颌窦底部粘膜囊肿,测26牙槽脊高度3.3MM,骨皮 质密度正常。行上颌窦外提升,刺破囊肿放出清亮黏液,置入β-磷酸钙2G,一期植入4.3*10MM种植体一枚。一年后行修复。囊肿消失。
2.患者,男,65岁。22II°松动拔除术后五个月要求种植修复(见图2)。螺旋CT行上前牙槽突扫描,见22位牙槽脊唇舌径2MM,高度 12.5 MM。植骨四个月后植入3.5*10MM种植体一枚,三个月后行修复。
3.患者,男,48岁。全口仅余留,牙周萎缩,无基础疾病。用其活动托牙做标记行上下颌骨螺旋CT扫描见(图3)。行全口修复。其中 42、41、31 予以骨劈开植入3.5*10MM种植体三枚,六个月后行修复。
参考文献 [2]林野,李健慧,邱立新等.口腔种植体修复临床效果回顾研究[J].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06,3:131~135. [3] 周磊.口腔种植学临床实践[M].西安:世界图书出版社,2003,148. 2万家牙科招聘,6万名牙医求职,上康强医疗人才网 www.kq36.com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康强药师网无关。康强药师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