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昨天正式进入分组讨论环节,来自全国医药行业的近50位医药界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举行座谈会。记者从此次会议上发现,对医药行业新药审批效率低下、平价药“一降价就退市”,外资药企的超国民待遇等问题,受到与会代表委员的广泛关注。 焦点一 “铬胶囊”源自药品招标不合理 全国政协委员,科伦药业(002422,股吧)董事长刘革新在会上直言,部分地方政府不顾“质量优先、价格合理”的原则,顽固坚持“唯最低价是取”的错误招标导向,既违背价值规律,甚至低于生产成本招标,导致一大批常用药品被迫退出市场,并埋下严重的药品质量安全隐患。“我们有183个药品的批准文号,但是现在停产的多达100多种。”耿福能表示,“一些生产了60多年的平价药常用药,到去年也被迫停产了。药企不可能总是低于成本价生产平价药,希望国家尽快修改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制度。” 来自浙江医药(600216,股吧)机构的调查显示,包括基层医疗机构、二级和三级医院的基本药物使用量,平均不足20%,其中基层医疗机构100%没有使用这些基本药物。 刘革新表示,“部分省区顽固坚持“唯最低价是取”的招标导向,既违背价值规律,又不断蚕食药企微薄利润,导致一大批常用药品退出市场,并埋下严重的药品质量安全隐患。”他透露,经过反复多次的价格挤压,企业的生产成本被压缩至极限,企业的合理利润无法保证、药品质量亦无法得到有效保障,其后陆续发生的“蜀中事件”和“铬超标胶囊”事件就是鲜活的例证。 焦点二 相关法律修订正广泛征集意见 刘革新委员的提法立即得到其他与会代表委员的复议。全国人大代表,四川好医生药业董事长耿福能发言表示,发改委制定的普通药品零差价政策,在实际执行中已经有了变味,其中医院私下要求中标药企返点的行为,已在全国部分地区,渐成趋势。 康恩贝(600572,股吧)集团胡季强表示,发改委累计已推动常用药进行了30多次降价,但是老百姓仍然感觉药价高,甚至还在涨价,这种怪现象的背后,是药品价格管理政策的过于死板。他表示,“现行药品集中采购招标体制下,药品的中标价都能越定越低,最后导致中标企业只能按低于成本出价,最终导致的结果只能是弄虚作假。” 众位代表委员的意见得到了与会的相关监管部门的及时反馈。来自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改委价格司等部门负责人表示,相关法律法规的修订工作已经启动,目前正在征集来自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欢迎代表委员们积极建言献策。 焦点三 外资药企超国民待遇应取消 一方面是药品集中采购招标造成国内民族药企陷入价格战,大量平价药和常用药从市场上退市;另一方面,一些外资药企和药品定价远高于国内同类产品。更便宜的国产药理应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但奇怪的是,价格奇高的进口药更受欢迎,尤其是大型医疗机构中。 刘革新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国家政策给予外资企业的超国民待遇,极大挤压了民族医药产业的生存空间,吞噬着国家宝贵的医保资源。他建议,分阶段取消外资药品中非专利药“超国民待遇”的定价政策,由价格主管部门分期分批在2年内解决外企非专利药品的价格虚高问题,对药品实行“同质同价”的价格政策。 此外,对目前医药行业的监管乱象,刘革新认为,国家直接或间接管理医药行业的政府部门多达14个,但没有任何一个部门对中国民族医药产业的发展大局承担责任,这是很离奇的。权利和义务的严重失衡、监管和发展的相互对立,是服务型政府和责任型政府应该正视和解决的现实矛盾。 2万家药店招聘,6万名药师求职,上康强医疗人才网 www.kq36.com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康强药师网无关。康强药师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