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7日中午,岳塘区社建村街道新建社区工作人员在上户走访时,看到辖区居民张娭毑正和刘娭毑以及两个年轻人说话,而这两个年轻人神色紧张,不时四处张望,工作人员见状上前询问。 原来,刘娭毑今天上午去纱厂街买菜时,碰到这两个年轻人向她兜售风湿药、牙痛药。“年纪大了,牙齿不好,所以试了试牙疼药。”刘娭毑试完牙疼药后,随即就感觉意识开始变模糊。随后,在这两个年轻人的要求下,刘娭毑准备回家拿3200元钱买药。 当三人走至刘娭毑家楼下,邻居张娭毑发现了异常,便开始询问两个年轻人。此时,社区工作人员正好路过,了解这一情况后,马上拨打了110报警,并联系了社建村街道工作人员。 通过民警的盘问,这两个年轻人交代,他们将******涂在棉签上,打着治牙病的幌子,迷惑老人。待药性发作,受害人就会出现意识模糊的情况,他们便利用这段时间要求受害人带他们到家中,骗取钱财。他们还交代,上周五用同样的手段骗取了一位老人的4000元现金。 目前,民警已将这两个年轻人带回派出所作进一步调查。 3月20日为世界口腔健康日,今年的主题是“庆祝拥有健康笑容”。香港大学牙医学院18日举办讲座,希望提升社会各界对“牙科焦虑”的认知,打破其中的恶性循环,帮助更多市民拥有健康笑容。 统计资料显示,目前世界上平均每人1年进食高达30公斤糖分,足以对口腔造成严重威胁。香港一项本地研究更发现,高达九成半香港成年人中牙肉均不健康,近六成人出现蛀牙问题。 与此同时,尽管口腔健康教育一直呼吁市民需定期接受牙齿检查,然而社会上仍有部分人因“牙科焦虑”,没有定期向牙医求诊,以致口腔健康欠佳,更造成恶性循环。 香港大学牙医学院研究助理教授高晓莉解释说,“牙科焦虑”是指对于接受牙科治疗感到恐惧、焦虑。较轻微的人士可能对见牙医感到担心、不安,严重的人则会想尽办法逃避有关的检查及治疗,牙科焦虑甚至有可能严重影响日常生活。 研究显示,引致牙科焦虑的成因有很多,大多数源于过往牙科检查不快或不适的经验,或对于牙科诊所的环境及治疗过程,如针筒、治疗椅、金属钻嘴等感到恐惧。 “这将不仅使其错过早期治疗机会,更会进一步引发其他问题,使情况越来越严重,最后不得不接受复杂及创伤性较大的治疗。这又往往令患者更加恐惧,陷入一个恶性循环。”高晓莉说。 在香港,近十年的统计数字显示,尽管定期接受牙科检查的人数有所增加,但仍有超过四成的成年人没有定期检查牙齿的习惯,真正能够做到每年检查牙齿的人更仅约两成七。 就此,香港大学牙医学院院长卢展民教授表示,要维持良好的口腔健康,其实有赖日常的生活习惯,如饮食习惯、定期检查牙齿等。 2万家牙科招聘,6万名牙医求职,上康强医疗人才网 www.kq36.com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康强药师网无关。康强药师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