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二维码-访问手机版
   
 手机版网址 sp.kq133.com/F1

吃了立马起效?可能是假药

2014-09-23   作者:王诗韵    来源: 扬州新闻网-扬州晚报   访问量:156    在线投稿

   

    网络成假药销售主渠道。资料图片
  3·15消费者权益日已临近,扬州药品与保健食品“打假”情况如何?昨天,记者从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获悉,去年查处的制假、售假案件中,有80%以上是通过网络进行销售。

  案例1

  保健品添加违禁成分

  2011年9月有群众反映称,北京阳光一佰生物技术开发有限公司生产的山芪参胶囊可降血糖。吃保健品就能治疗糖尿病?随后,市食药监局在扬州某保健品店查获了山芪参胶囊,检测发现该胶囊中检出的成分盐酸丁二胍,因具有较大毒性,早已禁止药用。

  原来,北京阳光一佰生物技术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习某为提高降糖效果、擅自调整配方,在保健品中进行非法添加。还采用“会议营销”的销售模式,营造氛围、大肆吹嘘。

  警示:

  一些不法商家利用访谈、讲座、采访、座谈会等形式进行“养生”讲座,顺便兜售保健食品。不少老年人盲目信任以为真的有效果,殊不知其中有非法添加的药物,对身体伤害巨大。

  案例2

  “医药教授”卖假药

  2012年4月,患者陈某某向宝应食药监局举报,反映因患糖尿病向一自称医药教授的人购买了药品“三九降糖宁”,服用后效果不佳怀疑为假药。此教授自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药物研究基地糖尿病治疗中心和中国中医科学院糖尿病研究院张教授”。后来,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和中国中医科学院证实此为虚假头衔,且上述“三九降糖宁”系假药。

  警示:

  对于目前医学上一些需要长期治疗或无法彻底治愈的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风湿性关节炎等),部分患者希望购买某种“******药”。一些不法分子就是利用这种心态,杜撰出各种机构及专家,兜售假药。

  案例3

  注射美白素原是维C

  2013年3月19日,邗江食药监人员在监督检查时,发现扬州某医疗美容医院所用的“瑞士雪肌美白素”的药品,包装和实物上均未标注产品批准文号、生产厂家、生产地址、产品成分等信息。对比市场上的美白针,执法人员发现其美容院产品瓶内的液体颜色是药品,而非美白素。

  后经检验,瓶内产品是维生素C注射液,上述药品应按假药论处。

  警示:

  很多不法美容机构,常常采用以违法产品冒充合法产品,以劣质产品冒充优质产品,以国产产品冒充进口产品等违法手段以谋取暴利,使得美容手术存在巨大的风险。

  案例4

  中药剂里偷加止疼药

  2013年3月20日,群众反映,某中医门诊部销售的中药制剂治疗效果明显,且对病情不同的患者开具一样的中药制剂。现场检查时发现1498袋包装好的“中药冲剂”,包装上标有“功能主治:祛风除湿、舒筋活血、温经散寒、消肿止痛、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肩周炎等”,未标注文号、批号等。经查,该门诊部未取得《医疗机构制剂许可证》及制剂批准文号。

  原来,此诊所事先按自制配方购进部分中药饮片,自行采摘洋金花和醉仙桃,将中药饮片(中药材)打成粉末状并包装成袋,同时为提高药效,增加销售量,从药店购买止疼药,研磨成粉后加入中药冲剂中。

  警示:

  有不少中医门诊部打着“******秘方”“偏方”的旗号,无证生产制剂,不仅向市民销售,而且还通过快递销售。患者一定要按照有合法资质的医生开具的药方配置中药煎服。

  案例5

  网上购药一停就加重

  2012年11月29日,有群众向仪征食药监局举报,反映在网上购买的公牛牌痛风灵胶囊给家人服用后发现疼痛减轻,效果奇好,但停止服用后疼痛加重。经鉴定,此款痛风灵胶囊为假药,非法添加了多种西药成分。

  经查,犯罪嫌疑人吴某、温某利用网站销售假药,涉案金额已超过1000万元,销售范围遍及除港澳台外的全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目前仪征公安已抓捕犯罪嫌疑人12名。

  警示:

  网购药物需谨慎。网络虽然能够提供便利,但是假药依靠网络,隐蔽性也更强。目前,已有80%以上的假药案件是依靠网络作为销售渠道,所以消费者网购药品时应该谨慎。

  案例6

  淘宝店无证卖医疗器械

  2012年11月,广陵区季某某在家无证生产医疗器械,被群众举报后,执法人员在其家中却未发现有上述情况。原来,季某某在淘宝开网店,进行隐秘性地销售。

  2008年以来,季某某在其岳父和自己家中或租用车间非法生产“一次性使用埋线针”等医疗器械,并在淘宝网销售,产品销往上海、北京等21个省市美容院、诊所及个人。

  警示:

  此案属于扬州本地非法生产医疗器械的案件。消费者如果对购买的医疗器械产生疑问,可直接向食药监局进行咨询或投诉。

  案例7

  网上药店卖假伟哥

  有市民以3000多元的价格在某网上药店购买了11瓶伟哥,服用后有不适感。此后,又有群众反映称在网上买到假伟哥。

  经查,广东湛江人陈某和安徽阜阳人郑某某从2012年起通过网络销售假伟哥,涉案金额100余万元。

  警示:

  犯罪嫌疑人往往以假冒身份证在一些网站发布药品供求信息。网上购药须仔细查看有无《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资格证书》。

  通讯员 国屏 见习记者 王诗韵

2万家药店招聘,6万名药师求职,上康强医疗人才网 www.kq36.com


发表评论
热门评论

暂无热门评论

最新评论

暂无最新评论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康强药师网无关。康强药师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热门图片

本周 本月 

热门资讯

本周 本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