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篇 用药篇
口服给药是一种最常见的给药途径,也是一种简便、经济、安全的给药方法,很多药物都可通过口服吸收,达到预期效果。在口服药的说明书中,常有注明服用时间或方法,如空腹、睡前、饭前、饭后、餐间等。而对用何种液体来送药,虽然没有注明,一般人也知道是用开水来送药。实际上,口服药的理想用水是用白开水,温开水或冷开水均可。但在许多家庭、办公室、写字楼等,常备有各种各样的饮料以供人们解渴,喝茶也为许多人所喜爱。 那么,象茶叶水、碳酸型饮料、咖啡、牛奶、豆浆等能用来送服药物吗?医生和药师的回答是否定的。在平时,喝茶叶水是对身体有益处的,茶叶中含有的成份有近400种之多,主要有咖啡碱、鞣酸、儿茶素、多酚类等。很多其中的成分可以有帮助消化,改善血管弹性、结合有毒物质、抑制细菌等作用。也正是因为茶叶水中含有这么多的物质,当和药物同时服用时,一些物质可和药物中的成分发生反应而使药物疗效降低。 如大量鞣酸可对药物的有效成分产生沉淀作用,服多酶片、胰酶片、胃蛋白酶等酶制剂时,鞣酸和蛋白质发生作用,使药物失去活性,碳酸氢钠可和鞣酸发生化学反应而使其分解,洋地黄制剂如地高辛可和鞣酸发生化学反应而减弱药效。鞣酸和铁剂可形成难溶性铁盐,妨碍吸收,如服用一些进补药物,鞣酸可和补药中的各类皂苷、生物碱结合,产生不为人体吸收的沉淀物,而降低或抵消补品的进补作用。茶中的咖啡因有兴奋作用,不宜和中枢抑制药同服,咖啡因还有抗腺苷作用,如与潘生丁同服可降低潘生丁药效,咖啡碱可刺激胃酸分泌。用茶水送服抗酸药或制酸药,可降低这些药的抑制胃酸作用。 同样道理,一些碳酸型饮料(汽水)含有碳酸水、咖啡因、香料或其它成分,这些物质也一样可和某些药物成分发生反应而降低药效。汽水类的碱性饮料及桔子水等酸性饮料均可改变胃肠道的酸碱度,在消化液酸碱度发生改变时也影响药物的解离度和吸收。牛奶含有较丰富的多种金属离子如钙、镁、铝、铁、铋等,如用牛奶送服四环素类抗生素,牛奶中的这些多价金属离子可和四环素类药物形成难溶解不吸收的结合物,影响胃肠道对药物的吸收,降低了抗菌作用。奶制品如牛奶、酸奶等对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如环丙沙星、诺氟沙星等的吸收有明显的影响,使血药浓度下降,这可能和牛奶中钙离子和环丙沙星中羟基络合而影响吸收。而牛奶、豆浆等则使灭滴灵、甲氰咪胍等吸收延缓。
药物减肥并非风平浪静 随着医学知识的普及,人们自我保健意识的增强和生活质量的提高,以往在许多人心目中被看成是“发福”的肥胖,如今已风光不再,肥胖已成为对健康的潜在危险,引起了肥哥胖姐们的忧虑和焦灼。据媒体报道,不久前世界卫生组织所提出现今人类健康的十大杀手,肥胖被排名在第九位。减肥瘦身不仅是热门话题之一,更是不少白领阶层人士所追求的一种时尚。有人往往会毫不心痛地从钱包中掏出一叠叠的钞票去购买那些价格不菲的为广告大肆宣传的减肥“******妙药”,都很少去考虑药物减肥并非是那么轻松和安全,虽不说是陷阱满佈,但至少中招者不乏其人。为了您的健康,以下我们不妨对20世纪30年代以来所发生的一连串药物减肥引起的严重不良反应作些回顾吧!
药物减肥的贰次灾难
1931年美国的******高等学府史坦福大学的药理学家和医生,对一种能加快机体新陈代谢名叫二硝基酚的减肥新药做了药理实验。113名肥人志愿者,连续服药4个月没有发现严重副作用,于是就匆忙作出了“遵医嘱服,******安全”的结论。当时在欧美一些发达国家已出现了“肥人如云”的情况,他们对减肥药有迫切的要求,生产减肥药也已成为好赚钱的门道,一时之间有20多家药厂争相生产二硝基酚。据说在很短的时间内有近万肥人服用过这种“******安全”的减肥新药,可谓盛况空前。然而好景不长,很快就出现有人中毒的报告。皮肤过敏,大汗淋漓,极度虚弱,有的人骨髓被抑制,白细胞急剧下降,并有死亡报告。而较多的受害者则是患上了白内障,估计有1/100的人因失去了视力看不见东西,而告别了“光明的世界”。 另一起减肥药灾难是发生在20世纪60年代,当时瑞士首都伯尔尼大学医院心脏病专家格特纳,突然发现有的年轻人,且多是体型肥胖的年轻妇女,患上了原发性肺动脉高血压症。在以往有时1年也难见到一个此类病人,但如今在短短18个月内就有20多人来就诊,令格特纳医生惊疑不已。同样异常的情况亦出现在西德和澳大利亚,经过详细询问病史和进行调查,了解到这些患者有一个共同之处就是都服用过一种名叫氨苯恶唑啉的减肥药。之后的动物实验也证实了这种减肥药可引起肺高血压的严重不良反应。从1965~1970年间,中招者为308例,其中死亡26例。真相大白,罪魁祸首氨苯恶唑啉相继在瑞士、德国、澳大利亚、美国被宣布禁用,从此退出历史舞台。 一对难兄难弟,双双被拉下马 芬氟拉明是1973年在美国上市的减肥新药,化学名氟苯丙胺。顾名思义,它与毒品家族苯丙胺的成员,臭名昭著的******,*********等有一定的亲缘关系,属中枢性减肥药。问世后甚为走俏。1996年被视之为减肥“新秀”的右芬氟拉明亦经美国FDA批准上市。然而此间风云突变,在临床上已应用了20多年的芬氟拉明和“新秀”右芬氟拉明传出可损害心脏瓣膜的严重不良反应,单在比利时就有43例。欧盟专利药品委员会对上述2种减肥药进行风险与疗效评估,认为用药超过3个月则加大原发性肺动脉高血压的风险,在78个病例中,有23例因服用右芬氟拉明而死亡,4例因服用芬氟拉明而死;美国也先后收到33例关于芬氟拉明合并氟特明用药引起心脏瓣膜病损伤的报告。这对曾经风云一时的减肥药物难兄难弟终于被示“红牌”罚出了市场。 令人遗憾的是芬氟拉明虽在一些西方国家内被禁用,但它的阴魂不散,仍在四处伺机作案。它在国内的某些减肥保健品中被抓获,其中较为典型的例子,当推不久前“御芝堂”减肥胶囊事件,先后在国内以及新加坡和日本多人引起甲状腺功能亢进,月经不调,肝功能受损,并导致多人死亡。后经药监部门抽样检验结果,这种打着纯中药制剂幌子的减肥胶囊,实际上是偷偷地加入了芬氟拉明和右芬氟拉明,还可能加入有甲状腺素。 人们可能记忆犹新,含PPA(苯丙醇胺)的抗感冒非处方药停用事件,据国外媒体报道,PPA引起出血性脑中风,有一个不可忽略的因素,就是在美国还同时被用来减肥,剂量大,用药时间长才惹了祸。可见药物减肥是存在有风险的,不可掉以轻心。 中药减肥亦暗藏杀机 在1990~1992年间,在比利时大约有1500~2000人服用了一种据称是来自中国的减肥中药。到1998年,共约有100人被诊断患上了肾病,其中70%的患者已进入了晚期,需要进行肾透析或肾移植治疗。据认为是由于所用中药含有对肾有损害的马兜铃酸。由此可见中药减肥亦须慎之又慎。此外还有不少人是用番泻叶,还有中药大黄等来减肥,也同样是用之不当,有害于健康,不可不防。 新药西布曲明用时多个心眼好 上个世纪末,有2种被认为减肥作用较好的新药上市,之一是1997年经FDA批准的中枢性减肥药西布曲明,服药期间不必刻意控制饮食,耐受性较好,不良反应似乎也较轻微。但是以西布曲明为主要成分,商品名叫“诺美亭”其安全性已被质疑。自上市后,英国收到212例怀疑与西布曲明有关的不良反应报告,其中93例较严重,2例死亡。法国综合了来自全球范围内的不良反应报告5000例,其中306例为心血管不良反应,有32例死亡。因之有的国家要求将诺美亭从市场上撤出。不过美国FDA当局认为至今还没有足够的证据说明死亡事件与西布曲明有直接关系。 由于考虑到西布曲明已于2000年5月批准在国内上市,且已有多个厂家以不同的商品名生产,本品属处方药,按规定应在医师指导下用药,但据了解,目前在市面零售药店并未完全按规定办事,人们可以不须处方即可购买,故有必要予以提醒,以防发生用药事故。 前车可鉴,愿人们能从上述药物减肥的事件中吸取教训,做好合理用药。 别让家中“百宝箱”藏隐患
近几年来,随着人们物质生活的不断改善和提高,加上医药卫生知识的普及,人们的自我保健意识有了进一步加强,不少人家都自备起“百宝箱”——家庭保健小药箱。曾有媒体报道,据估计全国城镇居民中已有大约70%的家庭有了“百宝箱”。应当说这是一件值得提倡的好事。 2万家药店招聘,6万名药师求职,上康强医疗人才网 www.kq36.com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康强药师网无关。康强药师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