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调剂——中药煎服 一、煎药
(一)汤剂的类型 1.煮剂 2.煎剂 3.煮散 4.沸水泡药(饮剂) (二)汤剂的特点 (1)根据病情变化在方剂的基础上加减化裁,灵活变通地使用药物,适应中医辨证施治,随症加减的原则。 (2)汤剂多为复方,可按照中药配伍原则,使药物之间相互促进、相互制约,从而达到增强疗效、缓和药性的目的。 (3)汤剂为液体制剂,内服后吸收快,能迅速发挥药效,所以对人体急、慢性病均适宜。 (4)汤剂一般以水为溶媒,对人体无刺激性及副作用。 (5)汤剂溶媒来源广,制备简单易行。 (三)汤剂的煎煮 1.煎药的操作要求 (1)煎药人员应严格掌握操作规程,把药锅和所有用具清洗干净。并把需“先煎”、“后下”、“烊化”、“冲服”等特殊药物分别处理。根据医生或患者(代煎药)指定的送药时间和要求,按先后程序煎煮。急性病患者的中药应随到随煎。煎药前应先用冷水浸泡药物半小时左右。
(2)掌握好火候与时间,以防煎干或煎焦。同时应把对号联单夹在药罐(锅)上。在装药汁时,应仔细核对联单号码、姓名、日期,以及“冲服”等药物,以防遗漏或搞错。操作人员要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
(3)药汁是汤剂的成分,煎出药汁的浓度、多少,直接影响疗效,所以汤剂应做到煎透榨干,不能任意抛弃药液。
(4)对毒性、烈性中药的煎煮,应在煎药用具上明显标记,工具使用完毕,应反复洗擦,必要时煮过后再用。此外,在煎煮有特殊气味、颜色较深的药物后,也要反复将煎具擦洗干净,防止串味、串色,而影响药物疗效和煎剂质量。 (5)煎药室应保持清洁,并注意个人卫生。煎药用具,如煎药锅、榨具、量杯、漏斗、药瓶等,均应保持内外清洁,并严格执行消毒制度。 2.煎药器具的选择 3.煎药用水及加水量 ①将饮片置煎锅内,加水至超过药物表面3~5cm为度,第二次煎煮可超过药渣表面1~2cm。这种方法既方便,又易于掌握。 ②按每克中药加水约10ml计算,然后将计算的总水量取70%用于第一煎中,余下的30%留作第二煎用。 ③根据煎药的时间长短,水分蒸发量的多少,中药吸水性能的大小,以及所需药液收得量等,来具体掌握加水量。 4.煎药前的饮片浸泡 5.汤剂的煎煮次数 6.煎药的火候
汤剂的煎药时间 8.需要特殊处理的药物 二、服药 1.温服 2.冷服 3.热服 (二)服药时间 一剂中药,一天通常服三次。病缓可服二次;而病重病危时可隔4小时左右服药一次,昼夜不停,使药力持续,利于顿挫病势。在应用发汗、泻下等药时,若药力较强,要注意病者个体差异,一般以得汗、泻下为度,适可而止,不必尽剂,以免汗、下太过,损伤正气。 (三)服药剂量 (1)成人服用量一般每次约150ml,每日2次。 (2)儿童服用量一般每次75ml,每日2次。婴儿酌减。应注意的是,小儿服药,宜浓缩,以少量多次为好,不要急速灌服,以免咳呛;对病情危重者,应遵照医嘱服药。 (四)服药时的饮食禁忌 服药时一般宜少食豆类、肉类、生冷及其他不易消化的食物,以免增加病人的消化负担,影响病人恢复健康。 2万家药店招聘,6万名药师求职,上康强医疗人才网 www.kq36.com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康强药师网无关。康强药师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