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二维码-访问手机版
   
 手机版网址 sp.kq133.com/F1

中药调剂——中药煎服 (三)

2014-02-17   作者:药圈    来源: 药圈   访问量:141    在线投稿

                                                   中药调剂——中药煎服

                                                             一、煎药

 

(一)汤剂的类型

1.煮剂
     煮剂是用一定的温度和加热时间,将药物煎煮所得的液体剂型。
     煮剂浓度适中,具有吸收快、奏效迅速、作用强的特点,是汤剂中应用最多的剂型,如麻黄汤。

2.煎剂
     煎剂是将经过煎煮去渣的药液,再经加热浓缩所得的液体剂型。
     煎剂加热时间比较长,药液浓度比较高,能使药液在体内缓慢吸收,以延长药效,如大乌头煎等。

3.煮散
     煮散是药材粗颗粒与水共煮去渣取汁而制成的液体药剂。
     与汤剂相比较,具有节省药材,便于煎服等优点。

4.沸水泡药(饮剂)
     是药物经过沸水浸泡去渣所得的液体剂型。沸水泡药,频频饮之,故又称饮剂。
     沸水泡药加热时间较短,温度比较低,药液味薄气清,擅长于清泻上焦的热邪,如胖大海等。

(二)汤剂的特点

(1)根据病情变化在方剂的基础上加减化裁,灵活变通地使用药物,适应中医辨证施治,随症加减的原则。

(2)汤剂多为复方,可按照中药配伍原则,使药物之间相互促进、相互制约,从而达到增强疗效、缓和药性的目的。

(3)汤剂为液体制剂,内服后吸收快,能迅速发挥药效,所以对人体急、慢性病均适宜。

(4)汤剂一般以水为溶媒,对人体无刺激性及副作用。

(5)汤剂溶媒来源广,制备简单易行。

(三)汤剂的煎煮

1.煎药的操作要求

(1)煎药人员应严格掌握操作规程,把药锅和所有用具清洗干净。并把需“先煎”、“后下”、“烊化”、“冲服”等特殊药物分别处理。根据医生或患者(代煎药)指定的送药时间和要求,按先后程序煎煮。急性病患者的中药应随到随煎。煎药前应先用冷水浸泡药物半小时左右。

 

(2)掌握好火候与时间,以防煎干或煎焦。同时应把对号联单夹在药罐(锅)上。在装药汁时,应仔细核对联单号码、姓名、日期,以及“冲服”等药物,以防遗漏或搞错。操作人员要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

 

(3)药汁是汤剂的成分,煎出药汁的浓度、多少,直接影响疗效,所以汤剂应做到煎透榨干,不能任意抛弃药液。

 

(4)对毒性、烈性中药的煎煮,应在煎药用具上明显标记,工具使用完毕,应反复洗擦,必要时煮过后再用。此外,在煎煮有特殊气味、颜色较深的药物后,也要反复将煎具擦洗干净,防止串味、串色,而影响药物疗效和煎剂质量。

(5)煎药室应保持清洁,并注意个人卫生。煎药用具,如煎药锅、榨具、量杯、漏斗、药瓶等,均应保持内外清洁,并严格执行消毒制度。

2.煎药器具的选择
“煎药并忌用铜铁器,宜银器瓦罐。”古人强调陶器煎药,玻璃和搪瓷制器亦可选用。不宜采用铜、铁器煎药。
目前,人们广泛使用的多为硅酸盐类的药具,即陶瓷砂锅。

3.煎药用水及加水量
(1)用水
目前常用的是自来水、井水或洁净的河水等。
(2)加水量

①将饮片置煎锅内,加水至超过药物表面3~5cm为度,第二次煎煮可超过药渣表面1~2cm。这种方法既方便,又易于掌握。

②按每克中药加水约10ml计算,然后将计算的总水量取70%用于第一煎中,余下的30%留作第二煎用。

③根据煎药的时间长短,水分蒸发量的多少,中药吸水性能的大小,以及所需药液收得量等,来具体掌握加水量。

4.煎药前的饮片浸泡
一般对花、茎、全草类药材为主的可浸泡20~30分钟,以根、根茎、种子、果实等类为主的药材,可浸泡60分钟,但浸泡的时间不宜过久,以免引起药物酶解或霉败。

5.汤剂的煎煮次数
一般需煎煮2~3次。汤剂煎煮两次能煎出所含成分的80%~90%。

6.煎药的火候
一般先武后文。
汤剂的煎药火候

 

 

 

 


汤剂类型
应用火力
解表药
应用武火速煎,“气足势猛”,药力迅速
一般药
应用文火和武火交叉煎煮,使有效成分充分煎出
滋补调理药
开始用武火煎沸,沸后用文火慢煎,使药汁浓厚,药力持久
7.煎药的时间
汤剂的煎药时间
汤剂类型
头煎煎药时间(分钟)
二煎煎药时间(分钟)
解表药
10~20
10~15
一般药
20~25
15~20
滋补调理药
30~35
20~25

8.需要特殊处理的药物
先煎、后下、包煎、烊化、另煎、冲服、兑服、煎汤代水等。

二、服药
(一)服药温度

1.温服
一般汤剂均宜温服。

2.冷服
对呕吐病人或中毒病人均宜冷服。热证用寒药亦可冷服;真寒假热,宜热药冷服。

3.热服
对解表药、寒证用药均宜热服,以助药力;真热假寒,宜寒药热服。
此外,对易于恶心、呕吐的病人,宜在服药前,先嚼一片生姜或橘皮,然后再服,可防止呕吐。

(二)服药时间
(1)滋补药宜在饭后服下,使之同食物中营养成分一并吸收,以利身体康复。
(2)慢性病必须服药定时,使其在体内保持一定的血药浓度。
(3)解表药煎后应趁热服下,覆盖衣被,令其微汗,促使汗解,表解即可停药。
(4)对胃肠有刺激性的药,应在饭后立即服下,以减轻对胃肠的刺激。
(5)驱虫、攻下药**是空腹服。空腹服药力集中,起效快。
(6)安神药应在临睡前服。
(7)治疟药应在疟疾发作前2~3小时服,使之达到截疟目的。
(8)特殊方剂应遵医嘱服。

         一剂中药,一天通常服三次。病缓可服二次;而病重病危时可隔4小时左右服药一次,昼夜不停,使药力持续,利于顿挫病势。在应用发汗、泻下等药时,若药力较强,要注意病者个体差异,一般以得汗、泻下为度,适可而止,不必尽剂,以免汗、下太过,损伤正气。

(三)服药剂量

(1)成人服用量一般每次约150ml,每日2次。

(2)儿童服用量一般每次75ml,每日2次。婴儿酌减。应注意的是,小儿服药,宜浓缩,以少量多次为好,不要急速灌服,以免咳呛;对病情危重者,应遵照医嘱服药。

(四)服药时的饮食禁忌

       服药时一般宜少食豆类、肉类、生冷及其他不易消化的食物,以免增加病人的消化负担,影响病人恢复健康。
       热性疾病,应禁用或少食酒类、辣味、鱼类、肉类等食物。因酒类、辣味食物性热,鱼类、肉类食物厚腻易生热生痰,食后助长病邪,使病情加重。
服解表、透疹药时,宜少食生冷及酸味食物。因冷物、酸味均有收敛作用,有碍于药物的解表、透疹作用。
       服温补药时,应少饮茶,少食萝卜。因茶叶、萝卜的凉性及下气作用能降低药物温补脾胃的功效。

2万家药店招聘,6万名药师求职,上康强医疗人才网 www.kq36.com


发表评论
热门评论

暂无热门评论

最新评论

暂无最新评论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康强药师网无关。康强药师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热门图片

本周 本月 

热门资讯

本周 本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