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二维码-访问手机版
   
 手机版网址 sp.kq133.com/F1

后抗生素时代的机会与挑战

2014-02-12   作者:李福春    来源: 李福春   访问量:44    在线投稿

              

 

     医务人员在社区宣传抗生素合理使用 <
     为进一步加强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促进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有效控制细菌耐药,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按照2011年全国卫生工作会议和全国医疗管理工作会议精神,由国家卫生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工业和信息化部及农业部联合下发了《全国抗菌药物联合整治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卫医政发〔2010〕111号)、《2011年“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方案》(卫医政发〔2011〕28号)和《卫生部关于在全国医疗卫生系统开展“三好一满意”活动的通知》(卫医政发〔2011〕30号)要求,国家卫生部决定自2011年至2013年,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这对全国43301种抗菌药和2000多家生产抗生素的厂家来说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然而,抗生素限用政策将导致抗菌中药的需求增加,对抗菌中成药及中药材生产企业形成利好。

一、旧瓶装新酒,真能否极泰来?
     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和细菌耐药问题已经成为全球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近年来,部分国家和地区甚至出现了对几乎所有抗菌药物耐药的多重耐药细菌,人类再次面临感染性疾病的威胁。
     中国在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已经成为中国抗生素耐药性和中国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重要原因之一,甚至有媒体爆料,中国每年有8万人死于抗生素滥用!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滥用抗生素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抗生素的负作用会使身体器官受损,而且滥用抗生素将会破坏体内的正常菌群,使病菌耐药性增强而导致疾病无药可治。
     尽管卫生部医政司副司长赵明钢曾对这一说法给予了否定,并批判称这一说法“没有事实依据,误导了公众,伤害了医疗、制药行业的形象。”,但笔者对赵司长夸奖“中国抗生素使用多数情况好于美国”这一说法,不敢苟同,相信全国大部分读者,尤其是那些一线救治的医生们,相信你们是心知肚明的。
     关于规范抗生素的合理应用,早7年前国家就已经出台了相关政策。2003年10月24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下发了,《关于加强零售药店抗菌药物销售监管促进合理用药的通知》,《通知》要求,从2004年7月1日起,未列入非处方药药品目录的各种抗菌药物(包括抗生素和磺胺类、喹诺酮类、抗结核、抗真菌药物),在全国范围内所有零售药店必须凭执业医师处方才能销售。各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根据药品分类管理的有关规定,及时要求本辖区内零售药店做好抗菌药物凭执业医师处方销售的准备工作。
     很有意思的是,今年针对医院的《方案》与7年前针对药店的《通知》,虽然在颁布时间上不一样,但在执行日期上却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均在7月1日开始生效;7年后的药店管理是有了很大的变化,但是我们任何时候到药店买抗生素好像没有感觉太大的不同,善于专营的药店人员总会毫不费时的帮你买到你所需要的各种抗菌药物,这叫变通处理。那,今年有着“史上最严”抗菌药针对医院的管理《方案》到7月1日能否执行,或执行多少,那我们就拭目以待了!5月6日,《每日经济新闻》有一篇文章题目就是“抗生素监管新政7月实施,业界不看好效果”,但愿7月新政不再是酒瓶装新酒,不再是雷声大,雨点小,希望对抗生素的滥用现象能否极泰来!

二、企业大洗牌,谁能凤凰涅槃?
    《方案》规定,“严格控制抗菌药物购用品规数量,三级医院抗菌药物品种原则上不超过50种,二级医院抗菌药物品种原则上不超过35种,严格控制抗菌药物购用品规数量,三级医院抗菌药物品种原则上不超过50种,二级医院抗菌药物品种原则上不超过35种,同一通用名称注射剂型和口服剂型各不超过2种,处方组成类同的复方制剂1-2种;三代及四代头孢菌素(含复方制剂)类抗菌药物口服剂型不超过5个品规,注射剂型不超过8个品规,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注射剂型不超过3个品规,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口服剂型和注射剂型各不超过4个品规,深部抗真菌类抗菌药物不超过5个品规。医疗机构抗菌药物采购目录(包括采购抗菌药物的品种、剂型和规格)要向核发其《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卫生行政部门备案。”,根据这一规定,二、三级医院抗生素使用将会降低50%左右,这对全国43301种抗菌药和2000多家生产抗生素的厂家来说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历史告诉我们,任何一次社会变革,都会沉淀优秀的企业和个人。大家还记得2006年吗?那一年,医药行业经历着来自政府、媒体和消费者不断质疑,国家对医药行业宏观的调控力度不断加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改变了企业的发展,使整个医药行业处于极度低迷的状态,仿佛一夜之间整个医药行业温度一下降至冰点,主要表现在药品连续降价、药品分类管理、处方药限售、广告监管、打击医药商业贿赂等方面。几乎所有的医药企业都为之瞠目结舌,制药企业更是如热锅蚂蚁,也不敢再贸然行动。有人惊呼整个医药行业的发展已进入“冰冻期”!那一年,有多少药企关门大吉?有多少医药人转行?5年过去了,坚持的企业或个人现在都已茁壮成长,并做大做强。面对今年的抗生素监管新政,相信全国1/3的制药企业会因此很“受伤”,相信会有一大批医药人因此而丢掉“金饭碗”

     这是历史的必然,是中国医药改革的必然趋势,所有现在和将来的医药改革都是都沿着“十二五”的目标展开的,都是在提高行业集中度的具体体现。企业的洗牌往往是伴随着国家相关政策的出台,相信这一次《方案》的实施,会迫使那些中小企业被加速破产或并购,而对于那些如石药集团、华北制药、鲁抗制药、白云山等大型抗生素生产企业而言,能否凤凰涅槃,浴火重生,那还要看企业自身综合实力及公共事务工作能力了。

三、中药抗生素,是否独领风骚?
        中药抗生素迎来发展良机。中药抗生素系指一大类能抑制杀灭部分细菌病毒,而且还可多环节的调节免疫,有着不同程度的改善耐药性功效的中药。前文提过,抗生素限用政策将导致抗菌中药的需求增加,对抗菌中成药及中药材生产企业形成利好。那些具有活血化瘀、清热解毒、抗菌消炎、扶正益气类的中药,比如血必净注射液、片仔癀、红花注射液、参附注射液、生脉注射液、热毒宁注射液等将迎来发展良机。
        国家对中药注射液的打压是制约中药抗生素主要原因。近几年,随着鱼腥草注射液、刺五加注射液、双黄连注射液、清开灵注射液、参麦注射液等相继出现不良反应事件,国家不断加大对中药尤其是中药注射液的监管力度,这本身没有问题,问题是那些毫无专业背景的相关媒体的狂轰乱炸和大事渲染,加速并放大了中药注射液的临床不良反应,使得中药注射液仿佛一夜之间变成了过街老鼠,人人喊打。4月26日《南方日报》刊载一篇题目为“药品安全风险集中在抗感染药与中药注射剂”,咋一看,笔者还以为又是哪个中药注射液出事了呢,从该篇文章的题目上看,大家肯定以为中药注射液的不良反应事件的比重与一般化药抗感染药物想当呢!而实际上是作者故弄玄虚,夺人“眼球”而已。

       看看其中的数据大家就明白了。文章说,“统计数据显示,我国药品安全风险仍集中在抗感染药和中药注射剂两类上。2010年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中,化学药的病例报告占总报告的86.2%,其中生物制品的病例报告占化学药报告的1.3%;中药的病例报告占总报告的13.8%,其中中成药占99.7%,饮片不足0.4%。”,先不说中药中的中药注射液占不良反应报告中的比例,单看化药与中药不良反应的比例是6:1,想想看化药的不良反应有多严重,然而我们可爱的媒体并不特别关注化药不良反应对患者的伤害,瞪大眼睛向中药开炮,且有文不对题之嫌。
可以说,中药抗生素想借这次抗生素监管新政之机有所作为的话,不会是一帆风顺的。作为企业*********一方面要从内部做好质量关,逐步提升质量标准,并在物流、仓储、销售等环境严格监管;另一方面要从外部与各省教学医院、核心医院、国家中药研究中心建立科研合作,同时与国家专业报刊、主流媒体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努力营造和谐的外部环境。

四、外资与内企,谁会最后赢家?
      有文章称,“7月份后近半抗菌药下架,内企忐忑外企淡定”。也是,纵观二十多年的医药改革及二十多次的医药降价,受伤总是内企,而且每一次的医药改革,外资企业不仅毫发无损,反而会发展的势头更猛。有报道称,在中国内地市场,美国药企所占市场份额达到了64%;国内名列前十的药企加起来,只占整个市场份额不足5%。这不得不感谢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吸引外资的特殊政策了,而外资企业也懂得中国的“礼尚往来”,在国家卫生部官方网站上,随便检索任何一家外资企业,你都会发现什么全球总裁或CEO等受到卫生部副部长级接待的新闻报道,其实,外资企业对中国的公关工作就是从那开始的。
      中国习惯性认为用市场可以换得国外的技术,但几十年过去了,笔者还没发现哪一个行业换得了国外的技术,反正我知道,中国的汽车行业,27年的“市场换技术”梦想宣告彻底失败了,看看广汽本田、上海大众、北京现代、上海通用等哪家公司以合资换得了技术啊?医药行业也是一样, 中国的药品一直以仿制药为主,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协会药品研制和开发行业委员会的调研报告还显示,我国创新药的市场份额不足30%。
       面对7月抗生素监管新政的实施,内企显得很忐忑,而辉瑞、拜耳、礼来、罗氏等国际制药公司却表现的异常的淡定。研制开发制药企业协会(RDPAC)认为,“该《方案》的实施将对进一步遏制抗菌药物滥用起到积极作用。”同时,“鼓励医疗机构合理使用高质量抗菌药物”对进一步确保患者利益至关重要,因为“低质量的抗菌药物不仅危害患者健康,更是造成耐药的重要因素之一。”
       看看外企的说辞多么胸有成竹,多么冠冕堂皇啊!外资企业进入中国市场以来,最成功的市场开拓法宝是从研究中国心理学开始的,而且是得心应手,屡试不爽,外资很善于琢磨中国高端(政府官员)和低端(消费者、医生和中国打工者)市场的消费心理,而在这方面一直是内企经营的短板,总想着做渠道,结果渠道做好了,终端却是一塌糊涂。
       国内企业和外资企业相比,目前的状况是冰火两重天。外资药凭借原研药占领价格高地,深受医院的喜爱,市场份额越来越大;中国企业以仿制药起步,在市场中一直面临巨大降价压力,利润和市场空间正面临紧缩。因此,面对7月抗生素监管新政的实施谁会最后赢家,也就不言而喻了。
      随着后抗生素时代的到来,医药行业必将经历一次最为严重的洗礼,从这两个月来上市药企的股价走势就可窥一斑了,以前作为熊市的防御性板块,现在却领跌于大盘,整个医药板的估值已经降至历史最低点。

 

 

 

2万家药店招聘,6万名药师求职,上康强医疗人才网 www.kq36.com


发表评论
热门评论

暂无热门评论

最新评论

暂无最新评论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康强药师网无关。康强药师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热门图片

本周 本月 

热门资讯

本周 本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