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店包括单体药店和连锁药店。自Heple r 等明确提出药学服务( Pha rmaceut ical car e, PC) 以来, PC 理念在我国已深入人心。随着5优良药房工作规范6( GPP) 的推广与实施, 以及药品分类管理制度、执业药师制度、医疗保险制度的深入推行, 药店开展PC 得到了更加广泛的认可与支持。为促进我国PC 的深入开展, 相关研究亟待加强。因此, 对国内、外药店PC 研究加以对比分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国内药店药学服务研究的理论基础亟待丰富。药店PC 涉及医药学、管理学、经济学、心理学等诸方面的专业知识与实践, 因此相关研究应力求融合这些学科的丰富理论与实践知识, 创造性地开展研究工作。国内有关学者在这方面作了初步尝试, 如胡晋红等将价值链管理理论和思维运用于医院PC 实践, 提出PC的价值链是供应链、协作链、增值链和信息链, 提升PC 价值的重点是提高临床药学、窗口服务等的质量。该研究虽主要针对医院PC, 但对药店PC 也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又如罗文华等应用利润**化、信息不对称、交易成本等经济学理论对PC诚信缺失的行为进行分析, 提出改革药学技术人员的薪资模式对减少PC 诚信缺失行为具有积极意义。再如贡庆运用专业化服务营销原理将PC 分为3 个层次, 即核心服务、感知服务和扩展服务, 为药店提高PC 质量提供参考。总体来讲, 国内研究的理论基础单薄, 涉及理论研究的多数文章仅从PC 理论本身出发进行探讨, 缺乏创新性, 有关药店PC 理论研究的创新性论文不过10 篇, 提示国内研究的理论基础亟待丰富。
国外研究的理论基础相对充实。英国药店开展健康促进(Health promot ion) 活动和相关研究, 药师倡导健康的行为,提供个体化建议和持续的帮助, 增进个人和社区的健康, 增加人们更大范围地控制自身健康的能力。Pr onk MCM 等采用Rog er s 的组织创新模式, 探讨在药店开展患者教育的积极和消极因素, 为实施患者教育的干预措施提供参考; 以Rog er s的创新传播理论为基础, 研究荷兰药店药师以患者为中心实施患者教育的效果, 提出药房综合干预是改善PC 的理想方法。国外还有的学者发现,药店药师干预疾病( 包括高血压、糖尿病、哮喘和高血脂症等)模式的经济学评价显示, 实施干预后患者每月的医药费用显著下降。
运用社会和心理学模式干预老年患者用药, 对患者进行用药和健康状况教育, 采用表格提醒等方式提高用药依从性,与医师协作简化用药指令, 增加药师的支持和参与, 患者在接受PC 后能更好地控制自身的用药状况。也有国外的学者采用心理学人群构成模式,来研究药店药师提供服务过程中影响交流满意度的主要因素, 建立融洽关系、解释、提问是最主要的技能和影响因素, 该研究为药师实现有效沟通提供了重要参考。
国内药店药学服务研究方法单一。经分析发现, 国内药店PC 研究基本采用定性研究方法, 定量研究少见。所得定性资料多来源于二次文献, 在此基础上凭经验进行归纳、概括和总结, 得到定性的研究结果, 并提出个人建议。由于资料来源局限、研究方法欠科学, 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和新颖性无法保证。适当引入定量研究方法可增强研究的科学性。
国外药店药学服务研究更注重方法学的多样性。国外药店PC 研究方法可分为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定性研究。英、美等国药学专家采用德尔菲法, 对英国药店药师降低非处方药滥用的对策进行调查。研究分3 个阶段, 采用匿名邮寄问卷获取数据, 及时将各阶段信息反馈给专家, 分析专家意见的相符程度, 得到其对降低非处方药滥用对策的最终共识。
也有学者采用录音和非参与观察的形式, 记录药师或店员为患者提供咨询建议的现场片段, 以此来评估药店为患者提供建议的适宜性。也有学者采用观察法记录药店健康教育手册的发放情况, 并结合对药师的访谈来研究药师对手册发放结果的影响。
还有的学者采用RCT设计, 研究药店对抑郁患者进行PC 的实际效果。利用自填式用药态度调查表, 获取患者基础数据以及干预3 个月后的态度数据。另外采用自填式藿普金斯症状施测表( SCL- 13) 获得患者抑郁症状数据。结果表明, 由药店药师提供培训是改善抑郁患者用药态度的有效方法, 患者的接受程度高。有学者采用多中心纵向随机对照临床实验, 研究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针对高血压、哮喘等疾病开展的基于药店的PC 干预, 通过增加药师的支持和参与来干预老年患者用药, 研究取得了积极成果。
对药店药师进行健康相关生活质量(Health- Relat ed Qua lity of Life, HRQoL) 评估的可行性方面的问卷调查, 是国外药店药学研究的主流方法之一,新西兰实施一项由药店药师负责的PC 示范项目, 由药师每月对患者提供个体化咨询服务, 定期监测临床指标和HRQoL 指标, 对比前、后2 年的结果, 评估跨学科咨询服务。
国内药店药学服务研究对象不明确。国内研究多为对PC 宏观问题的探讨, 因而未明确以PC 的实施者( 药师、其他医药专业技术人员) 、PC 的受益者( 顾客或患者) , 以及PC 的载体( 药店硬件、软件条件) 等为对象组织研究, 研究对象不明确。
国外研究的对象多样化。综合评估药店PC 的实施情况, 需要兼顾服务的实施者和受益者, 这就使研究的对象呈现多样化趋势。以公众和患者为对象。
比如,有学者对美国西德克萨斯65岁以上老年人选择药店的偏好及满意情况的调查表明, 虽然单体药店可以营造密切的患者- 药师关系和改善治疗结果, 但消费者的选择还受价格和保险多样性的影响。有的学者以英国老年人为对象调查其对药店药师提供的PC的利用状况, 结果表明,6月内有23%的人用药发生改变, 但仅有15人在更改用药时与药师进行了交流, 故有必要调整药师针对老年患者的PC 策略, 改变患者对药师服务的态度。以美国500 名非住院老年人为对象探究其与药师间的关系, 表明药师通过培养与患者的良好合作关系, 深入参与PC, 可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和用药依从性, 改善用药结果。
也有的学者以药店的药师和医师为研究对象,研究美国各州法规、药师年龄及其繁忙程度对于药店提供患者咨询服务的影响。2000年, 美国832 名药店全职药师的日常工作情况总结表明, 药师在处方调剂、提供咨询服务、药店经营管理、药物使用管理上投入的精力分别占56%、19%、16%、9%。说明药师仍将大部分时间用于药品调剂职责, 而药师更愿意投入精力从事咨询、药品使用管理等专业服务上。
国内药店药学服务研究内容局限。国内研究绝大多数从宏观角度出发, 探讨药店PC 的必要性、现存问题、改进措施、发展趋势等, 极少从微观层面出发研究PC 在实践环节的应用, 缺乏对PC 具体实施、结果评估等具有指导和参考价值问题的研究。因此, 国内研究尚停留在初期探讨阶段, 内容局限, 深度不够, 对PC 工作的推动作用有限。
国外药店药学服务研究内容较为丰富。国外药店PC 研究在传统调剂服务研究的基础上, 开展了疾病防治、健康促进、患者用药咨询与指导、PC 效果评估、药师角色转换和职能扩展、PC 的影响因素和远程PC 等方面的研究, 主要包括: 开展高血压、糖尿病、抑郁症、肥胖症、消化不良、唇部疱疹等常见病和慢性病的PC。如西弗吉尼亚农村药房免疫项目( PIP) 结果显示, 药师提供免疫服务时, 药店地理位置和时间的便利是决定居民是否到药店注射疫苗的主要因素, 药店作为免疫场所的作用应得到进一步扩展[26 ]。西方的学者还对PC 质量或效果进行评估,美国36 家CVS连锁药店针对Reactive Airw ay s Disease( RAD) 患者实施PC项目, 发放精选的患者教育材料、进行药师教育, 使药师掌握患者临床相关信息以提供适宜服务, 实施质量评估结果表明项目适合药店的实际。
有的学者对影响PC 开展的因素研究,结果表明,药师愿意提供PC, 而患者也支持药师参与到健康服务中来, 药店药师提供PC 的主要障碍依次为: 缺乏时间、隐私无法得到充分保证、药师难以同患者的诊疗医师进行联系。
本人从理论、方法、对象和内容4 个方面对国内、外药店PC 研究加以比较, 彼此之间联系密切, 相互制约, 辨证统一。因此, 要提高国内药店PC 的研究水平, 必须从多方面入手, 力求达到理论丰富、方法科学、对象明确和内容充实。
国内、外药店PC 研究呈现的不同特点, 反映出二者在研究水平上的较大差距。不可忽视的是, 国内、外医药卫生体制的差异, 具体到药店在设置体制和运行机制上的差别, 也使得相关研究可能会表现出不同的特点。提示在借鉴国外研究时, 还应注意考察政策、文化等多方面的差异, 做到科学借鉴, 合理运用。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康强药师网无关。康强药师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