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曾被业内人士戏称为基药年,自3月15日新版国家基药目录公布以后,晦暗不明的基药市场顿时沸腾起来——大幅增加重大疾病专科用药、儿科用药和中药******品种是520基药目录的**亮点。
各省的增补目录同样受到关注,细读2013年已发布的地方增补目录,可以发现地方在“无限量"增补下或明或暗地“照顾"本地企业。在短期看来,似乎拉动了当地基药市场的发展,而从长期来看,却违背了国家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不利于国家基药市场统一。
另一受重视却始终悬而未决的问题是:基药在二三级医院的配置。当然,2013年年初就“已在考虑"的大医院基药配比的规定有望“即将出台",基药在二级以上医院的执行对市场的影响还要理性看待。
业内人士预测,未来基药市场将成为行业内一块潜力巨大的蛋糕,2015年年底基药市场或将达4000亿。
2013年·大事记
1月,卫生部召开全国卫生工作会议,******明确2013年要统一提高二三级医院基本药物用药比例。
3月15日,《2012版国家基本药品目录》公布,新版基药目录从307种扩容到520种,其中化学药品和生物制品317种、中成药203种。
5月1日,新版国家基药目录正式实施。
7月1日,青海省卫生厅率先公示了2013年基药增补目录,成为国内******发布该目录的省份。化学药和中成药的增补数量各70种,具有地方特色的藏药由20种扩容至60种,三类药品合计增补数量扩容至200种。
7月4日,广东省卫生厅发布2012版基药增补目录,作为《国家基本药物目录》(2012年版)和《广东省基本药物增补品种目录(2010年版)》的补充。其中,化学药品和生物制品共计147个品种,增加27个;中成药增加7个品种。
9月25日,山西省卫生厅正式发布《山西省基本药物补充品种目录》(2013年版)。该目录中包括化学药品和生物制品123个品种、中成药75个品种,共计198个品种。
12月13日,江西省卫生厅公布《江西省基本药物增补目录》(2013版)公示稿,新目录增补228个品种,化学药品与生物制品增补119个品种,中成药增补109个品种,中成药占比从40%提升至48%。
国家目录大扩容
“整体全面推进,部分增长迅速,局部存在问题。"这是本报特约观察家、行业资深专家李猛对2013年我国基药市场的评价,520目录的出台直接刺激行业、企业的关注和重视,推动市场份额扩张。
翻阅新版基药目录可以发现,520目录分为化学药品和生物制品、中成药、中药饮片三个部分,其**亮点是在以往重视常见病、多发病的基础上,大幅新增重大疾病用药,******新增了抗肿瘤药,血液病、慢性病、精神病、儿童用药等品种亦大幅新增。其中化学药品和生物制品数量与世界卫生组织现行推荐的基药数量相近,并坚持中西药并重。
在众多业内人士看来,520目录的出台逐渐引导基药市场走向积极、良性化发展道路。“520目录无论是在用药选择范围还是在用于基药的资金总量上都有所增加,这对基药市场的推进有积极效果。"中国医药管理协会会长于明德表示,新增大病专科特色品种,利好有此类需求的患者,尤其是增加70多个儿科用药品种,200多个品规,给儿童用药带来极大的便利。
520目录的另一大特点是大量新增中药******品种。无疑,新增品种对企业而言,既是新的市场机遇,同时也是挑战。李猛认为,******品种需要专业推广,而同质化产品需要拼成本和营销,两类产品都需要快速提高渠道、终端覆盖率,并实现有效动销。
重庆科瑞制药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申文求进一步提出,调整目录、增加品种方向虽好,但其核心在于要找到一种方式去解决价格倒挂的问题,如果药品的挂网价格低于生产成本,企业会选择放弃生产。
520目录的大扩容使基药市场份额有了迅速增长的势头,给近年来并不明朗的基药市场带来了曙光。李猛指出,在此环境下,需要企业认真分析,以全新的思维学习、调整和适应,并快速开发。
地方增补『无限量』
广受关注的基药增补也在新版基药目录的实施计划中有所提及。在各地的增补数量上,山东增补了206种,广东增补了260种,陕西增补了191种,北京和上海则分别增补了212种和381种。这就意味着地方在新版基药目录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动基药市场的扩容。
对此,李猛认为,企业能进入增补目录固然是好事,但增补的品种太多,一会导致竞争加剧;二是医保(尤其是新农合)的筹资水平是一个逐步提高的过程,当支付能力受到挑战时,会对高价、过度使用产品进行限制。这就要求企业要有充分的精神、物质两方面的战略、战术准备。
根据原卫生部部署,各地应结合新版基药目录的实施,在2013年上半年,通过自查和抽查相结合的方式,组织开展基药增补工作的“回头看"。在此号召下,各省结合以往基药使用情况,在数量、品种方面更加注重与当地实际用药情况相结合。在某业内人士看来,增补中的地方防治特色,本地产品与当地用药习惯更吻合,也让本地企业在基药增补选取中更有优势。
综合来看,各地政策呈现出最显著的特点是本地药企比重增加。以重庆增补为例,新增中药******品种80个,其中有9家本地企业23品种为******,占比近三成。申文求认为,这对区域性药企和具有地方特色的品种或是发展机遇。
不过,有业内人士就指出,部分省份的增补数量几乎与国家目录“分庭抗礼"。这也反映出增补政策的疏漏所在,国家在放权的同时,并没有严格要求地方增补。于明德指出,地方无限量增补会造成地方保护、大量的******产品带来的费用的刚性增长,以及权钱交易。地方保护只会“祸国害民",并不利于我国统一的基药市场。根据十八届三中全会的精神,交由市场来决定会达到更好的效果。
李猛进一步补充道,520目录是在307基础上增加了品种,已基本满足基层医疗机构用药需求,地方增补是在此基础上结合各地实际情况(发病人群、地区差异、医保筹资水平和支付能力等)以省为单位做适当增补,以50个品规为宜。
基药配比理性看
不可否认,520目录和地方增补品种数量的扩容能够推动基药市场整体份额的增加,而同样需要重视的是,基药在医院的配备使用,基药在二三级医院的配比才是真正提升其用量的关键。
有观点认为规定基药配比,能为基药带来市场的迅速扩容。事实上,全国已有浙江、安徽等13个省(区)规定了二级以上医疗机构配备和使用基药的比例,要求二级医院达到25%-35%。三级医院达到15%-25%。但从公布情况看,绝大多数都低于卫计委的目标值,仅有广东是目前******在规定使用比例均上完全符合国家目标值的省份。
李猛表示,基药进规模医院,将带来一个重要的变化,就是“两标合一标"的推行,对企业而言,这是一个战略选择,因为这两个市场的招标方式不同,基药招标是“双信封"制度,是带量采购或单一货源承诺,会对产品价格进行不同程度的打压。
然而,其执行力度却引起广泛质疑。李猛提出,二三级医院推行基药,还要在公立医院改革配套政策推进的前提下进行,否则很难落实。
于明德提醒道,对于基药在二级以上医院配比的规定,以行政命令强迫医疗机构使用比例本身就欠科学,还需理性看待。且在实际使用中,医生既要根据诊编要求,还要考虑病人的主观意愿。
或许,正如本报《基药沉浮大医院》一文中所提到的:基药在医院配比是一把双刃剑,表面上的优势对于一些中小基药企业而言或许是美丽神话,但更有可能是一个温水煮青蛙般的温柔陷阱。
2014年·风向标
媒体观察
未来基药市场规模或达4000亿
据统计,在已经公布的增补目录的地方中平均增补150个产品,按照这个增补数量计算,2013年基药的实际规模可达2500亿元左右,容量可达4700-4900亿元;二三级医院基药使用比例也要求有大幅的提高,使得基药覆盖的终端上移,如果严格按照基药配比执行,2012年基药市场达3600亿元,2013年按照医院市场平均增长10%计算,市场规模可达3960亿元。
在此趋势下,许多药企将目光转向基药这个潜力巨大的蛋糕,随着基药市场不停地增长,行业发展被业内人士看好。相关数据显示,到2015年底,基药市场规模将达4000亿,在整个处方药市场份额中占比有望达到35%-40%,2013-2015年三年年均复合增长31%。
地方增补『无限量』
广受关注的基药增补也在新版基药目录的实施计划中有所提及。在各地的增补数量上,山东增补了206种,广东增补了260种,陕西增补了191种,北京和上海则分别增补了212种和381种。这就意味着地方在新版基药目录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动基药市场的扩容。
对此,李猛认为,企业能进入增补目录固然是好事,但增补的品种太多,一会导致竞争加剧;二是医保(尤其是新农合)的筹资水平是一个逐步提高的过程,当支付能力受到挑战时,会对高价、过度使用产品进行限制。这就要求企业要有充分的精神、物质两方面的战略、战术准备。
根据原卫生部部署,各地应结合新版基药目录的实施,在2013年上半年,通过自查和抽查相结合的方式,组织开展基药增补工作的“回头看"。在此号召下,各省结合以往基药使用情况,在数量、品种方面更加注重与当地实际用药情况相结合。在某业内人士看来,增补中的地方防治特色,本地产品与当地用药习惯更吻合,也让本地企业在基药增补选取中更有优势。
综合来看,各地政策呈现出最显著的特点是本地药企比重增加。以重庆增补为例,新增中药******品种80个,其中有9家本地企业23品种为******,占比近三成。申文求认为,这对区域性药企和具有地方特色的品种或是发展机遇。
不过,有业内人士就指出,部分省份的增补数量几乎与国家目录“分庭抗礼"。这也反映出增补政策的疏漏所在,国家在放权的同时,并没有严格要求地方增补。于明德指出,地方无限量增补会造成地方保护、大量的******产品带来的费用的刚性增长,以及权钱交易。地方保护只会“祸国害民",并不利于我国统一的基药市场。根据十八届三中全会的精神,交由市场来决定会达到更好的效果。
李猛进一步补充道,520目录是在307基础上增加了品种,已基本满足基层医疗机构用药需求,地方增补是在此基础上结合各地实际情况(发病人群、地区差异、医保筹资水平和支付能力等)以省为单位做适当增补,以50个品规为宜。
基药配比理性看
不可否认,520目录和地方增补品种数量的扩容能够推动基药市场整体份额的增加,而同样需要重视的是,基药在医院的配备使用,基药在二三级医院的配比才是真正提升其用量的关键。
有观点认为规定基药配比,能为基药带来市场的迅速扩容。事实上,全国已有浙江、安徽等13个省(区)规定了二级以上医疗机构配备和使用基药的比例,要求二级医院达到25%-35%。三级医院达到15%-25%。但从公布情况看,绝大多数都低于卫计委的目标值,仅有广东是目前******在规定使用比例均上完全符合国家目标值的省份。
李猛表示,基药进规模医院,将带来一个重要的变化,就是“两标合一标"的推行,对企业而言,这是一个战略选择,因为这两个市场的招标方式不同,基药招标是“双信封"制度,是带量采购或单一货源承诺,会对产品价格进行不同程度的打压。
然而,其执行力度却引起广泛质疑。李猛提出,二三级医院推行基药,还要在公立医院改革配套政策推进的前提下进行,否则很难落实。
于明德提醒道,对于基药在二级以上医院配比的规定,以行政命令强迫医疗机构使用比例本身就欠科学,还需理性看待。且在实际使用中,医生既要根据诊编要求,还要考虑病人的主观意愿。
或许,正如本报《基药沉浮大医院》一文中所提到的:基药在医院配比是一把双刃剑,表面上的优势对于一些中小基药企业而言或许是美丽神话,但更有可能是一个温水煮青蛙般的温柔陷阱。
2014年·风向标
媒体观察
未来基药市场规模或达4000亿
据统计,在已经公布的增补目录的地方中平均增补150个产品,按照这个增补数量计算,2013年基药的实际规模可达2500亿元左右,容量可达4700-4900亿元;二三级医院基药使用比例也要求有大幅的提高,使得基药覆盖的终端上移,如果严格按照基药配比执行,2012年基药市场达3600亿元,2013年按照医院市场平均增长10%计算,市场规模可达3960亿元。
在此趋势下,许多药企将目光转向基药这个潜力巨大的蛋糕,随着基药市场不停地增长,行业发展被业内人士看好。相关数据显示,到2015年底,基药市场规模将达4000亿,在整个处方药市场份额中占比有望达到35%-40%,2013-2015年三年年均复合增长31%。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康强药师网无关。康强药师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