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回放
这天药店刚开门营业,就进来了一位怒气冲冲的年轻女士。
一问之下,顾客姓李,前不久感冒了在药店买了两盒抗病毒口服液,服完后没有完全康复,于是她又去附近医院买了两盒。
拿到药后,她发现这两盒与先前在药店买的两盒相比,不但外包装颜色不同,而且说明书内容也不同。李小姐大呼上当:过去只知道药店药价便宜,原来药店卖的还是假药!李小姐的大呼小叫惊动了处方药专柜的执业药师老王,他赶紧过来一问究竟。
听了事情经过后,他看了两种药品的包装盒,王药师笑了。他请李小姐先消消气,告诉她这两种都不是假药,而是遭遇了一回“双跨药”。
“什么是双跨药?”李小姐追问。紧接着,老王给她做了详细解释。
药师分析
老王拿着这两个来路不同的药品包装让李小姐看:“这两种药品虽然药名相同,但一种是标有OTC标志的非处方药,另一种则是处方药,因此说明书也会不同。”
“怎么一种药品既是非处方药又是处方药?”李小姐很是不解。
王药师说:“同一种药品既是处方药又是非处方药,这就是我们业内人常说的双跨药。”
王药师进一步解释说,一种药品在申报处方药品时列有多个适应症,需要在医生指导下按规定服用;但其中有的适合患者自我判断和自我治疗,在限适应症、限剂量、限规格、限疗程的规定下,将此部分作为OTC,而患者难以判断的部分仍作处方药。
众所周知,我国的OTC多是从处方药转换而来的,有些处方药有众多的适应症,其中有些适应症是适宜于患者自我判断的小伤小痛,可自我药疗,因此,国家在限适应症、限剂量、限疗程的规定下,将其作为OTC应用;而针对其中患者难以自我判断的适应症,则将其作为处方药限制使用,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双跨”、“双重身份”。
最后王药师提醒,作为消费者,在选择双跨药时要掌握一个原则:轻微的小毛病,可自我诊断的疾病,患者可使用OTC药品;而大病必须找医生,哪怕使用的同样是OTC药品,但此时该药也是被作为处方药使用。王药师说,即使是OTC药品,也不能随便吃,而服用双跨药时更要注意用药安全。特别是妊娠期妇女、婴幼儿、老人、肝肾功能不全者等特殊人群用药,**咨询医生或药师。
相关知识
除了案例中的抗病毒口服液外,还有治疗其他疾病的双跨药。
例如治胃病的药物西咪替丁、雷尼替丁、法莫替丁等,作为处方药其适应症为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应激性溃疡、上消化道出血、反流性食管炎、卓艾综合症等。而西咪替丁等作为OTC时,其适应症必须修改为患者能自我判断的轻微痛症,所以它们的适应症仅限于胃酸过多引起的胃痛、胃灼热、烧心、反酸,并且连续使用不得超过7天。
再以阿司匹林为例,它有解热、镇痛、抗风湿、抗血小板聚集等适应证,当用于非处方药时,其适应证是解热、镇痛,且用于解热只准在3天内服用,用于止痛只准在5天内服用。而它用于处方药时必须在医生的医嘱下,用于治疗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以及心血管疾病等,并可长期服用。
据悉,目前我国公布的4400多种非处方药品当中,具有“双跨”身份的品种就有1000来个,占OTC目录的1/4还要多,其中尤以消化系统类用药和解热镇痛类用药居多。另外,我国不少中成药也属于此类药品,如人们日常生活中耳熟能详的正骨水、复方感冒灵片、清开灵滴丸、急支糖浆、胃康灵胶囊等都是“双跨药”。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康强药师网无关。康强药师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