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种口腔黏膜的异常变化你一定要注意,分别是口腔白斑、口腔顽固性溃疡、味觉减退。如果你出现这些情况,可一定要提起注意,尽快医院治疗. 正常的口腔黏膜可以用六个词来描述:“湿润的”、“柔软的”、“粉红色的”、“有弹性的”、“光滑的”、“连续的”。如果你的口腔黏膜不能同时用这六个词来描述的话,那可能就有麻烦了。对中老年人 而言,以下三种口腔黏膜的异常变化特别值得关注。 一、口腔白斑 许多口腔黏膜病都会出现口腔黏膜白色斑块,如白色念珠菌病,口腔扁平苔藓、盘状红斑狼疮。其中,口腔白斑是最需要重视的。因为医学上所说的“口腔白斑”特指“口腔白斑病”,它是一种癌前病变!其特征为:乳白色隆起的斑块,表面粗糙或略粗糙,有的斑块发生溃疡或糜烂,有的斑块表面呈毛刺状或绒毛状,有的则在充血发红的“背景”中间杂有白色颗粒。 口腔白斑患者常感觉有粗糙感、涩感。口腔白斑的危险之处在于其不痛、不痒、不溃破,患者往往很难察觉。由于其属于癌前病变,如果听之任之,由其发展,很有可能会癌变,癌变率为10%~30%。 以下患者具有较高的癌变倾向: ①60岁以上老年患者。 ②不吸烟的女性,特别是年轻女性发生的口腔白斑,恶变的可能性大。 ③吸烟时间越长、吸烟量越大,癌变的可能性越大。 ④白斑位于舌缘、舌腹、口底及口角区者。 ⑤白斑表面粗糙,伴溃疡或糜烂者。 ⑥病理检查发现有上皮异常增生者。 ⑦有白色念珠菌感染者。 ⑧病变时间较长者。 ⑨有刺激痛或自发痛者。 口腔溃疡是个“大众化”疾病。可以说,在人的一生中,几乎没有人不发生口腔溃疡。口腔溃疡会不会变癌?这是个无法用一两句话就能讲清楚的问题。 首先,应该搞清楚什么是口腔溃疡? 人们往往搞不清溃疡、糜烂、坏死之间的区别。口腔溃疡的医学术语叫做“口腔黏膜连续性中断”。通俗地说,就是口腔黏膜“破了个洞”。这个“洞”可深可浅,有大有小,或圆或扁,虽然形态各异,但都凹陷,并有明显的“边界线”。疼痛不是口腔溃疡的特有症状,口腔黏膜疼痛不等于口腔溃疡。 其次,口腔溃疡会不会变癌呢?不能一概而论。 笼统地说,“口腔溃疡”是一种病名,更是一种症状。口腔溃疡作为一种病名,被称为“复发性口疮”。复发性口疮有“周而复始”的发作、“火烧火燎”的疼痛、“不治而愈”的倾向。虽让人活得不是滋味,但它是良性的,******不会让人面临变癌的“生死考验”。 但是,有一种常发生在 中老年 人口腔里的溃疡就难说了。中老年人往往“头童齿豁”,头发秃了, 牙齿豁的豁了,掉的掉了,口腔里多见“残垣断壁”式的“半拉”牙齿。别看在吃东西时,这些残根残冠“派不上用场”,但它们摩擦口腔黏膜的“功夫”却一点不含糊。面对这些“如刀似枪”的坏牙齿,口腔黏膜哪是对手!久而久之,“创伤性溃疡”就出现了。 还有一种情况,老年人的假牙装得不合适,或者假牙装得太久(用了10年还不换),也会损伤口腔黏膜,引起创伤性溃疡。 创伤性溃疡虽然数目不多,但危险不小,常“顽固不化”,不像复发性口疮那样会“不治而愈”。即使医生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令它暂时“安稳”,但只要造成创伤性溃疡的刺激因素还在,那么该处的口腔黏膜就会重复“创伤一溃疡一修复一再创伤一再溃疡一再修复”,而在此过程中,很有可能发生癌变。 人的口腔里有无数个味蕾,主要隐藏在舌头的菌状、叶状和轮廓乳头里,它们是感觉味道的“先锋”,能辨别“甜、咸、酸、苦”四味。食物入口,味蕾就将味觉信号通过面神经、舌咽神经、迷走神经、三叉神经等传递到大脑皮质的味觉区,人就能感觉出哪个好吃,哪个不好吃。一旦这条“通路”的任何一环出了毛病,都会影响到味觉。 此外,食品的温度、唾液的多少、口腔卫生状况,以及烟酒嗜好等都会干扰正常的味觉。而对老年人来说,更主要的是“增龄性变化”。 首先,味蕾中的味觉细胞会随着年龄增长而萎缩,细胞对外界刺激的敏感性也会随年龄增长而下降。 其次,传递信息的神经也渐渐老化,传输效率下降。 第三,老年人对味觉的判断分析能力下降。 因此,与老年人共同生活的小辈常听到老人抱怨“菜太淡,汤不浓,饭无味,真是今不如昔”。对此,小辈们应该理解老年人,适当将菜味调得“重”一点。 需要提醒的是,部分“食之无味”的发生可能与某些疾病相关。口腔或神经系统的炎症、肿瘤,内分泌疾病,代谢性疾病,遗传性疾病等,都会出现味觉改变。 老年人一旦发现自己有味觉改变,尤其是出现“突然性”的味觉改变,应当引起重视,有必要去医院做一次检查。 世界卫生组织在为新千年制定的“口腔卫生目标”中明确指出:“不但要加强对龋齿的控制及预防,而且要关注其他口腔疾病,如牙周 健康状况、口腔黏膜病损等。”也就是说,要关注口腔健康,仅关心牙齿是远远不够的。 口腔黏膜是口腔的“衬里”,其生理功能一点也不比牙齿差。口腔黏膜不但是口腔其他组织的“保护伞”,而且有感觉、免疫、分泌等功能。口腔黏膜的一丁点儿异常,就会“闹”得人寝食难安。与身体其他器官一样,口腔黏膜也会随年龄增长而变化——变薄、变干、抵抗力下降。再加上中老年人常患有一些慢性病,口腔黏膜会变得更为“弱不禁风”,容易出现异常,甚至发生口腔黏膜病。 口腔黏膜保健三招 一要纠正不良生活习惯。少吸烟,少喝酒,不要随意使用抗生素。从年轻时起,就要注重对味觉系统的保护。最简单、最有效的方法莫过于“吃得淡一点、凉一点、慢一点、少一点”。 二要多吃健康食品,包括新鲜 蔬菜 水果 和富含蛋白质的 营养品。少吃酸、麻、辣、涩、烫和油炸食品,更不能食用那些用工业盐腌制、用“下脚油”炸制、用石灰炒制的劣质食品。 三要经常自查口腔黏膜,看一看有没有色泽、质地、完整性、柔软度、光滑度的变化。一发现有溃疡、糜烂、充血、皲裂、结节、肿块、色素等异常表现,或有麻木、粗糙、干涩、牵拉等异常感觉时,应及时去医院诊治。当然,在你尚未掌握正确的检查方法之前,**还是请口腔科医生“代劳”,以免似懂非懂,自己吓坏自己。 2万家牙科招聘,6万名牙医求职,上康强医疗人才网 www.kq36.com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康强药师网无关。康强药师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