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二维码-访问手机版
   
 手机版网址 https://m.kq133.com/F3

全科医学发展重任在肩

2013-12-20      来源: 医学论坛网   访问量:86    在线投稿

  在首届北医全科医学国际论坛暨第二届全国全科医学师资骨干精品培训班在京举办之际,记者就高等医学院校在全科医学发展中的作用采访了北京大学医学部副主任、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段丽萍教授,并就本次论坛和培训班的内容设置、开展全科培训工作的体会采访了北京大学全科医学学系常务副主任迟春花教授,以进一步了解国家高等医学院校尤其北京大学医学部(以下简称北医)在全科医学教育和师资培训中的工作规划。

  《全科医学周刊》(以下简称《全科》):请您介绍一下北医建立和发展全科医学的背景。

  段丽萍教授:高等医学院校建立全科医学系主要是适应和满足国家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需求,在整体框架下,做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很大的限制是基层卫生体系的缺乏。

  借鉴其他国家的经验,建立好我国的卫生体系需要建立起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全科医生制度。全科医生制度的建立有助于我国卫生医疗重点向基层回归,对于减少医疗费用支出,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目前的基层医疗卫生资源非常不足。按照医改规划,到2020年,我国要基本实现城乡每万名居民有2~3名合格的全科医生,这意味着,需要通过多种途径培养30万名全科医生。社区卫生体系的建立目前硬件投入在加大,但人员严重匮乏,源于既往我国缺乏全科医学的教育。

  在理论和实践层面全科教育都是一种毕业后教育。全科医师培养的模式应为医学生接受5年的临床医学本科教育,毕业后再接受3年全科医师规范化培养。作为一所百年医科院校,2011年校领导远见性地在北京大学医学部建立了全科医学系,并将其发展明确定位为一项关于全科医学教育的系统工程。

  《全科》:请您谈谈北医建立和发展全科医学系的任务和举措。

  段丽萍教授:全科医学系的工作主要有3个方面。第一,在本科教育阶段设置全科医学相关课程,加强学生的全科理念,并安排临床实践和社区实践教学。

  第二,建立全科医师的毕业后教育,包括研究生教育和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我们希望全科领域也能吸收较优秀的人才。在国务院颁发了《关于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指导意见》后,作为全国医学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秘书处所在单位,我们积极与教育部和卫生部沟通,得到批准后从2012年开始设立了临床医学(全科)硕士专业学位,将全科医学硕士专业学位教育与全科医师规范化培养并轨进行,一方面吸收优秀的医学毕业生进入全科方向的临床专业研究生体系,按照统一的全科医师规范化培养要求进行培养,考核合格者可获得全科医师规范化培养合格证书。另一方面也将吸收在职的全科医生,通过进一步的学习获得研究生学位。

  第三,进行全科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及全国各省市卫生部门的全科师资培训。

  北医的全科教育运行至今,已在本科阶段设立了全科医学课程,各教学医院已有数个全科医师培训基地挂牌并在发展中,全科医学临床研究生已招收两届,师资培训在招收研究生前即已进行。我们组织师资赴英国伯明翰大学和全科诊所学习参观,了解其全科教育管理体系,并邀请老师来进行培训,采用灵活互动的形式教学,得到很好的反馈。在此基础上北医今年举行了全国全科医学硕士专业研究生导师的师资培训。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也主办了针对全国的全科医生师资培训。在继续教育方面,我们也组织师资力量,承担地区卫生部门举办的全科医师培训。此外,北医还是全国社区护理教育师资培训基地,进行护理全科师资的培训。总之,我们的每项工作都在踏实进行,并已有一些成效。

  全科教育积累到一定阶段,会进行全科领域科学研究的培训,总结宝贵的社区资源用以指导医疗卫生实践,这需要有完整全科领域知识的高层次人才。

  《全科》:高等医学院校发展全科医学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有哪些?

  段丽萍教授:与国外相比,我们的全科培训体系还不健全,国内还没有全科诊所培训师这股力量,医学院校应充分利用医学教育资源,从全科师资培训、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建设、全科研究生培养等多方面发挥自己的优势。在全科医学发展的初级阶段,我们责任和任务重大。

  目前发展全科医学面临的问题首先是理念认同,高等院校进行全科教育也曾受到质疑。此外,全科医学对学生和医生缺乏吸引力,全科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毕业后如果没有好的平台,能否留得住、下得去也是问题。解决上述问题关键是完善体系的建立,但我们不能坐等。百年树人,人才的培养需要时间。目前国家全科医疗体系正在探索建立,人才的储备需要先行,一旦具有良好的执业环境和保障机制,人才就会发挥作用。因此,我们有责任了解所培养人才的期盼,向政府谏言献策,让其有发挥作用的平台,并协助国家卫生部门尽快建立起符合国情的全科医生制度体系。

  “在全科医学发展的初级阶段,我们责任和任务重大。”

  “百年树人,人才的培养需要时间。目前国家全科医疗体系正在探索建立,人才的储备需要先行,一旦具有良好的执业环境和保障机制,人才就会发挥作用。”

  管理者的支持是发展全科医学的坚强后盾

  ——访北京大学全科医学学系常务副主任迟春花教授

  □ 本报实习记者 张丽媛

  本次设置了慢病管理和医院-社区联合体分论坛。在全科医学发展比较完善的欧洲,首诊及慢病的治疗主体均在全科诊所,有完善的分级诊疗和双向转诊系统,而在我国尚未形成这样的就诊模式,全科医生的数量和质量也亟待提高。随着国家对社区卫生的重视及全科医师队伍的不断壮大,慢病管理最终还要落到基层医疗机构上来,大型综合医院的任务主要集中于疑难杂症、重症、医学科研及培养人才。开设慢病管理课程,提高全科医师的慢病诊治水平,规范对慢病患者的随访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以转诊为主要形式的分级医疗来满足患者不同层次就诊需要,必将成为医疗改革发展的趋势,而当前医院-社区联合体建立的目的就是希望三甲医院能够承担起带动社区发展的责任。已有部分省市从行政层面加强三甲医院对社区医院的帮助支持,这对于我国正处于过渡阶段的全科医学发展很有裨益。

  在师资培训班的精品课程中,来自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的讲者全面介绍了其他国家的医疗卫生体系、培训核心课程的设置、相关考核评估标准及全科医师待遇等系列内容,对我国的全科医学发展有很大的启发。浙江省卫生厅基层卫生处沈堂彪处长介绍的浙江省全科医生培训制度实践模式,虽处于摸索阶段,还有问题需要克服,但仍然为我们提供了未来培训模式的一种方案选择,非常值得我们借鉴和思考。有海外全科(家庭)和专科工作经验的几位讲者,以全科医生与专科医生对话的方式,诠释了全科医学与专科医学的区别及密切联系,展示了全科医学的魅力。

  我们与全科医学发展成熟的国家合作,吸收其经验,接受指导。管理层的重视和支持是发展全科医学的坚强后盾。开展高水平的全科医学师资培训,将使更多致力于全科医学教育与发展的同道获益,通过合作,共同推进我国全科医学健康、有序的发展。

12万家医院招聘,60万名医生护士求职,上康强医疗人才网 www.kq36.com


发表评论
热门评论

暂无热门评论

最新评论

暂无最新评论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康强药师网无关。康强药师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热门图片

本周 本月 

热门资讯

本周 本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