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边摊起家后,钱文强(化名)带着老婆、儿子、妻姐几人在昆明一居民小区的房间内开始炮制所谓的“******秘方”,并通过邮寄方式成功销售给全国29个省市的各类人群,买“秘方”者不计其数。然而,昆明警方侦破发现,所谓的“******秘方”不过就是假药,他们在制作售卖这种假药的过程中,可谓费尽心机。一些患者之所以买药,原因就是价钱便宜,能暂时止痛,久而久之,对这“******秘方”上瘾而无法自拔,最终非但没治好病,反而病情加重。 这起特大制售假药案涉案金额达1000多万元。目前,4名犯罪嫌疑人已被昆明市官渡区人民检察院批准逮捕。
地边摊起家 10多年前,钱文强开始在各集贸市场等地摆地摊兜售自己的“******秘方”,后来买药的人越来越多,生意也越做越大。 家住玉溪通海县的刘老倌今年50多岁了,长年干农活的他在几年前落下了腰腿疼的毛病,疼痛每天折磨着他,日夜不安。怎么才能不再腰疼呢?他去过医院,也咨询过医生什么良药才管用,但是,吃了很多药都不凑效。 一次和一个老乡说起了自己这毛病,老乡告诉他,有一个姓钱的人卖的药是******秘方,有许多人都在用他的药,他颈椎疼,用了很管用,而且价格并不贵。 一听是******秘方,刘老倌觉得这个药应该靠谱。通过老乡,他找到了钱文强的联系电话,对方并不见面,但说可以邮寄。在双方谈妥后,刘老倌连邮费一起寄出去,很快便收到了对方寄来的药。 “管用,太管用了,一吃就不疼了。” 这一管用还管了两年。刘老倌从2011年开始服用钱文强所寄的******秘方,已经记不清买了多少次药,觉得好像自己就像上了瘾一样,只要不吃就会疼,对这个秘方形成了一种无法自拔的依赖。 同样,在通海,一个女人患了内风湿,这个病也很折磨人,她发现自己吃了以后脚不痛了。从此,她也依赖上了这个药。不仅在通海,在昆明许多买药服用的人都认为“这个药感觉止疼特别好,你比如说风湿、痛风,你吃下去之后可以说是立竿见影,只是不能断根;另外吃下去以后胃口比较好,特别能吃。” 警方介入后发现,服用此药的人各类人群都有,上至高知下到乡野村夫。这个“******秘方”究竟有多“神奇”? 钱文强起家于地边摊。昆明市公安局治安支队三大队邓警官介绍,钱文强最先兜售自己的“******秘方”是在10多年前。他刚开始是在各集贸市场等地摆地摊兜售自己的秘方,“简直就是神药,除了有严重心脏病的、孕妇不能吃外,其他老少皆宜,都能吃,******百病。” 买者甚众,生意很好。钱文强决定租铺面。他选择的铺面也和他最初起家的地点一样,最早是在昆明某花鸟市场内,因为拆迁,搬到了梁家河六路车场附近,之后又因拆迁又搬到了大树营立交桥附近。 一边摆地摊,适时租铺面,钱文强就是靠这样的方式,居然把自己的“******秘方”生意越做越大,口口相传,慕名来买药的人越来越多。本来生意越做越大是好事,但是,2011年,他开始了作坊式且隐秘的制售药品的方式,从“地上”转向了“地下”。 地摊不摆了,铺面也不租了,但药照样卖。这让人颇为费解,难道这其中有什么猫腻吗?
真药假药 “我们打电话假装买药,他根本不问你是治疗哪方面的病,也拒绝当面看病情,他说直接寄药不用看,他的药一般人都能吃,******百病。” 今年7月的一天,治安支队收到了昆明市公安局领导转过来的一封匿名举报信,大意是这民间流传的钱氏“******秘方”是假药,制假人叫钱文强。举报信上面还说了钱文强的一些情况——他没行过医、没有医师资格证、只有小学文化水平等。 三大队的民警接到这封举报信后,“当时研判不清楚这条举报有没有价值,但是对于可能危及群众生命的假药我们肯定要查个水落实出。”邓警官说,仅仅知道匿名举报信上的一个名字——钱文强,就要查出整个事情的真相,实属不易。 根据匿名举报信上的“钱文强”这个名字,警方查到了其中一人,同名同姓,云南会泽县人,家住昆明某小区,有车有房,但是却没有职业,这是一个小疑点。 之后,警方通过侦查,发现此人和医药公司、中草药的进购市场有联系,而他的电话,每天都有各地的信息进来,几乎都是涉及买药的,买药的人会问价格、疗程和地址等,通过研判,警方认为,这个叫钱文强的人有可能就是举报信上说的那个人。 经过初查,“我们基本上就确定了他在做药的生意。”邓警官说,虽然确定钱文强是在做药品生意,但是,并不能说他就在卖假药,必须有确凿的证据。警方决定立案并采取秘密侦查的方式把事情弄清楚。 今年7月底,治安支队三大队的警官们开始采取蹲点守候的方式进行侦查。邓警官知道“这个过程比较漫长也很艰苦”。他们好几批民警,24小时分批守候在钱文强所居住的小区门口。 在近两个月的守候中,一个个疑点渐渐浮出水面。 “正常做生意,你卖药啊却没有什么门面。”邓警官说,经过蹲点,警方发现他们并没有正规的卖药门面。钱文强很少出门,经过一段时间的守候,警方发现钱家应该住着3个人——钱文强、钱的老婆李某英,还有一个女人李某珍,她是李某英的姐姐。 3人很少出门,家里的房门也随时紧闭。钱文强每天的生活基本上都是很有规律的,早上7点他就出门,到小区里面锻炼一下身体,锻炼完之后到了8点多钟他回去吃早点,之后他又再出去锻炼一下身体,有的时候偶尔买一点菜,然后基本上就一天都不出门了。另外两个女人则更少出门,大部分的时间都在家。 几个人的生活看上去都正常平静。但他们究竟在家里干什么呢?为何十天半个月都不出一次门? 警方发现,钱文强如果出门,就会到他家对面的一个邮政所寄包裹,包裹里面装的又是什么呢?“我们去邮局一问,他寄的就是药。” 他所销售的药究竟是不是像举报上所说的是假的呢?侦查员们决定看看这******秘方的真面目。 侦查员于是假称自己就是患者,希望能买他的“******秘方”。“我们打电话说家里的老人需要买药,他根本不问你是治疗哪方面的病,问能不能带老人到他那里看一下,被他拒绝了,他说直接寄药不用看,他的药除了孕妇和严重心脏病患者不能吃以外,什么人都能吃,也什么病都能治”。 奇怪的是,钱文强本人明明在昆明,他在电话里却说自己在外地,“反正他就不见面,你要药我把药给你,留下地址,寄药费时顺寄20元快递费,钱到药就寄出”。邓警官说,钱文强会问你买哪种药?药分两种,胶囊是加强型的,价格要贵一点,简易白纸包装的为普通型,价格便宜一点。这更增加了侦查员对他售卖此药的怀疑。 那么寄过来的药是什么样的呢?侦查员之后收到了钱文强寄自会泽县的一个包裹。药是一个密封袋装着,里面有一个简易说明书,上面写明是家传秘方、主治范围、用法用量。蓝白色的胶囊全部放在密封袋里。66粒胶囊,60元钱,就是一个疗程的“加强型”。也有用小白纸一条一条的包着的散剂,里面都是药粉,闻一闻就是中药粉,15包的也有,30包的也有。15小包的是19元钱,30小包的是38元钱。药价并不算贵。 看上去是中药粉,那里面究竟有什么成分呢?又算不算假药呢?侦查员决定将药拿到药品检验所进行鉴定。
制假窝点之谜 钱文强去市场大量购买中成药和西药,每天全国各地买药的人也多,但是寄出去的药却很少。人在昆明,却很少出门,这让人费解,制假窝点难道不在昆明? 在等待鉴定的时间里,侦查员们对钱文强一家继续蹲守。 今年9月份的一天,钱文强突然自己开着车出去了,侦查员发现他到了一个中药材批发市场购买了几大袋的中成药,然后又到了另一个地方去打磨。之后,他又到另外一家西药药品批发公司去买了双氯芬酸钠和地塞米松这两种西药,他买的量特别大。侦查员查明,他一次会买6件或8件,地塞米松1件有45板,1板10瓶,1瓶100片;双氯芬酸钠1件有120盒,1盒20瓶,1瓶24片。仅一件药品的数量,双氯芬酸钠共57600片,地塞米松则有45000片。 通过对钱文强的通联分析,警方发现,每天全国各地都有大量的人向钱文强买药。量非常大,但他并不是每天都到邮政所去寄药。人在昆明,很不出门,买大量的药材回家,寄少量的药出去,这让人很费解。 通过侦查,警方又发现,钱文强每天接到买药者的电话后,会把买药者姓名、地址通过短信发给会泽县的一名杨某。经过警方查证,杨某在会泽自己开了一个快递公司,“我们判断药应该是从那个地方寄出来的”。侦查员收到的包裹也寄自会泽。
难道他制药或者卖药的大本营在会泽? 在对钱家的蹲守中,侦查员们又发现,钱文强的老婆李某英每隔一段时间都会大包小包出门回会泽。但她是否携带的是药却不得而知。 侦查员们决定同时查第二条线。 另一拨侦查员赶到了会泽进行侦查。他们发现,李某英带下去的包裹会交给杨某,杨某晚上下班以后,他自己填单子,填好单子以后把那些包裹全部弄好转移到一个联系好的货车上。“开始我们怀疑这个人肯定跟他们在一起做这个事情。”邓警官说。 那么,这些东西又是什么呢?药或者是其他东西?为什么李某英不在昆明寄却要跑到会泽来寄呢? 就在这时,药检所的鉴定报告出来了,鉴定结果:假药!没有相关的资质、批文、批号,其中药粉里掺入了大量的双氯芬酸钠。这种药在钱所附的说明书里,如主治范围风湿类病症国家是禁止添加的。这种药主要作用是止痛,是国家严令禁止添加的。昆明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相关人员介绍,如果长期服用,会导致肝肾损伤,骨质疏松。“他所谓加强型的,他掺的这两种西药(另一种是地塞米松)的成分比较重一些,因为止痛效果好。” 事实浮出水面:钱文强所卖的是假药,而且有如此大的副作用。侦查员通过初步核算,钱文强每天销售收入在6000元左右,每天卖出的药数量巨大,很难想象每天有多少人受害。侦查员们忧心忡忡。 然而,要让钱文强等人伏法,找到制假窝点才是重点。钱氏夫妇一系列的举动表明,制假的窝点可能在会泽,但是,为什么大批药在昆明进货后却不直接运到会泽而是扛进了昆明小区的家中呢?难道他们在昆明制药又送到会泽去寄?为什么要这样做? 家族式作案 除了钱文强外,他的妻子,妻子的姐姐,都在昆明某老小区内制造假药。此外,钱文强的儿子,也按照父亲的配方,在玉溪和楚雄兜售“段氏秘方”。 警方侦查中,确定了钱文强和妻子在制售假药,而每天卖出的药量巨大,有没有其他人参与其中呢?警方把快递公司的杨某和与钱氏夫妇住在一起的李某珍列入了怀疑范围。 在制售假药这一环节中,警方在侦查制假窝点时,又意外发现了另一个人也参与了制售假药,他就是钱文强的儿子钱某某。 钱某某今年27岁,他大部分时间在玉溪和楚雄,和他父亲一样,他把“******秘方”带到了这些地方,父亲把配方告诉他后,他自己到昆明购药,回去后自己制药,会偶尔摆地摊兜售自家的“******秘方”。更多的是通过邮寄卖药,与其父行为如出一辙。他卖给别人的药说明书中治疗的内容和钱文强都是一样的,只是冠了个名叫“段氏秘方”。 “段氏秘方”在玉溪的华宁、通海,楚雄的大姚、姚安、禄丰都大有市场。 通过对钱氏家族一系列动作的分析,警方判断,钱氏的制假窝点应该在昆明,而他们通过在会泽等地邮寄药是为了掩人耳目。警方决定对涉案相关人进行抓捕。 10月24日中午11点多钟,钱文强再次出门到他家对面的邮政所去寄药,在办理手续时,警方在邮局将其抓获。他所寄的包裹正是药。 把钱文强带到家门口后,开门进去,当场抓获了钱的老婆李某英和李某珍。“我们进去时,李某英正在包药,那屋里脏乱不堪。”邓警官说,钱文强住的是一个老小区,屋内条件简陋,家里很脏,那些制假的原料都堆在屋里的一个角落。混好的药末堆放在一个塑料薄膜上,李某英和李某珍两人手法娴熟,用空胶囊装上一点药粉后,一个胶囊就做好了。简易的药则是用一小张白纸包上。药弄好后放入一个透明塑料袋内,全部码放在屋子的角落里。“他们不出门就是在家里做药。原来还以为你要用机器加工会有声音,原来是手工制作。” 抓获钱文强等人后,警方对快递公司的杨某进行询问后排除了嫌疑。 嫌疑人抓捕归案后,钱文强“******秘方”的真相浮出水面。 钱文强最开始是在云南州市上兜售自己所制的假药,包括昆明城区周边——马街、小石坝等地摆地摊,之后有人买了他的药以后感觉他这个药效果不错,就建议他们去开一个铺面。 从2011年开始,他就把铺面由地上转入地下。钱的说法是为了方便照顾孩子(他有一个孩子在会泽念高中)。但警方分析认为,他这样做更隐蔽,也更容易赚钱。 钱文强买好的中成药中有神曲、杜仲、牛膝、山楂这几味,之后将原料打磨成粉混在一起,大概两公斤半到3公斤左右,靠自己的经验,他配上了打磨成粉的上百片或上千片双氯芬酸钠。然后把兑好的这堆粉末用空胶囊壳装满,如果胶囊外面沾有粉末,用抹布抹干净,胶囊是“加强型”,里面的西药配得多一些。另一类药,是用小白纸一条一条包出来的,里面兑的两类西药量少于胶囊里的药粉,价格相对低些。 李某英之所以每个月都把制好的药带下去会泽寄,可谓精打细算。她称会泽这个快递公司一个包裹只要15元,而在邮政局寄的是20元一个包裹,盒子还要单独出钱买。所以她们经过权衡,会泽快递公司无法送达的,就自己在昆明通过邮政去邮寄。 也就是通过这样的方式,钱氏一家通过制售假秘方,行销29个省市,谋取了巨额利润。警方在抓获家族4成员后,查明其非法所得涉案金额就达1000多万元。 在各类购药人群中,有的人至今不知药的真假,记者调查了解到,有许多患有关节或其他疼痛的人曾在昆明以长途车带药的方式到云南州市各地买钱氏的“******秘方”,突然发现断了货,人也联系不上了,后来得知钱文强被抓了,有的人甚至惋惜“不该抓啊,以后就买不到这种药了”。 邓警官分析,这种假药之所以能被许多人接受,主要是人们不了解药的成分中加入了强力止痛激素类药,它吃不死人,而且比起其他镇痛类药来说,这种假药价格便宜,吃了又立竿见影,对农村人来说它的市场更大,但其隐患却不为人所知。 服药3年,刘老倌的脸已经很肿,他感觉胖了,但是却不知道自己已经中了毒。同样服药的另一位老人说:“我感觉这个药有问题,疼的时候吃,不疼的时候根本不吃。”一位患了严重内风湿病的女人,也说吃了以后止疼了,可是这个药给她的身体带来的是浮肿和腿部的频繁抽筋,抽筋恰恰是钙流失初期的一些症状。 “我们希望大家能到正规的医院去看病,到正规药店去买药,如果图一时便宜或者一时轻松,带来的是一生的疼痛或对生命的威胁。”邓警官说。 据记者调查了解,如今,隐匿于集贸市场或一些人多复杂的街面、打着经营其他业务而背地里兜售所谓“******秘方”的不法分子不在少数,他们也正是抓住了中国老百姓迷信“******药方”或者病急乱投医的想法,打着“******”“家传”的幌子进行诈骗。在钱财被骗去的同时,往往还付出了健康的代价。(记者 邓建华 实习生廖明雪) 2万家药店招聘,6万名药师求职,上康强医疗人才网 www.kq36.com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康强药师网无关。康强药师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