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 执业药师考试资料整理——药理学——第5章 抗微生物药概论
2013-12-04
作者:康强药师网 ys.kq36.cn
来源: 康强药师网 ys.kq36.cn
访问量:343
次 在线投稿
作为三素一汤(是指抗生素、激素、维生素联合,加入葡萄糖注射液静脉给药方法的简称)之一的抗生素,在咱们医药界那是相当的有威信,有地位啦!用途广泛,作用强大。但它也是一把双刃剑在医生手里是一把救死扶伤的手术刀,而在屠夫手里却是一把人畜无异的杀猪刀,所以要警惕抗生素的滥用。 1.常用术语:抗菌谱、抗菌活性、化疗指数和抗菌后效应 3.细菌的耐药性:耐药性种类及产生机制 (1)明确病因,针对性用药 (2)根据PK/PD原理指导临床用药 (3)根据患者生理病理情况合理用药 (4)严格控制抗菌药物的预防应用 (5)防止和杜绝抗菌药滥用 (6)防止联合用药的滥用 第一节 抗微生物药常用术语 ②广谱抗菌药:抗菌谱广泛者。 一般采用体外方法定量测定抗菌活性
最低抑菌浓度(MIC):能抑制培养基内细菌生长的最低药物浓度; 3.化疗指数:某药的半数致死量(LD50)与半数有效量(ED50)的比值称化疗指数,以此评价药物的安全性。化疗指数越大,表示该药的疗效越好,毒性越小。
第二节 抗微生物药的主要作用机制 (一)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 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磷霉素、环丝氨酸,万古霉素、杆菌肽等,通过抑制细胞壁合成的不同环节而发挥抗菌作用 β-内酰胺类抗生素和青霉素结合蛋白(PBPs)结合,使转肽酶活性降低,抑制转肽作用,使粘肽不能合成,造成细胞壁缺失,从而发挥抗菌作用。
细菌蛋白质合成包括:起始、肽链延长和终止3个阶段,在胞浆内通过核糖体循环完成,抑制蛋白质合成的药物,分别作用于蛋白质合成的不同阶段,发挥抗菌作用。 2.肽链延长阶段 四环素类与30s亚基结合,阻止氨基酰tRNA与其A位结合,肽链形成受阻而抑菌;氯霉素、克林霉素抑制肽酰基转移酶;大环内酯类抑制移位酶,从而阻止肽链的延长。【前后联系】口诀:30而立四环素,红绿林中50载。 3.终止阶段 氨基糖苷类阻止了终止因子与A位结合,使肽链不能从核糖体释放出来,使核糖体循环受阻,而发挥杀菌作用。 【小结】氨基糖苷类抑制蛋白质合成的全过程。 2.利福平:抑制细菌DNA依赖的RNA聚合酶,阻碍mRNA的合成。乙胺丁醇与二价金属离子如Mg2+结合,干扰菌体RNA的合成。 4.齐多夫定、阿昔洛韦、阿糖胞苷等抑制病毒DNA合成的必需酶,终止病毒核酸复制。 第三节 细菌的耐药性. 由于抗微生物药物的广泛使用,微生物通过改变自身代谢途径或产生相应的灭活物质,抵御抗微生物药物的侵害,从而使微生物对抗微生物药物的敏感性降低甚至消失,称为耐药性或抗药性。 1.天然耐药性:是染色体介导的代代相传的耐药性。如肠道阴性杆菌对青霉素及铜绿假单胞菌对氨苄西林耐药 2.获得性耐药性:当微生物接触抗菌药物后,通过改变自身的代谢途径,从而避免被抗菌药物抑制或杀灭。如:金黄色葡萄球菌通过产生β-内酰胺酶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9 w2 (二)耐药性产生机制 1.产生灭活酶 【前后联系】 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方制剂奥格门汀(克拉维酸钾+阿莫西林 ②钝化酶,如乙酰转移酶、核苷转移酶和磷酸转移酶等。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索耐药的革兰阴性菌,可产生多种钝化酶。 【前后联系】对钝化酶稳定的氨基糖苷类:阿米卡星、奈替米星。 抗菌药物对细菌的原始作用靶点,称为靶部位。若此部位发生结构或位置改变,则药物不能与靶部位结合,细菌即可产生耐药性。 比如:革兰阳性菌耐药多为PBPs与药物结合亲和性下降,PBPs数量减少或出现新的低亲和性PBPs等,上述情况单独出现或二者同时发生,是细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的主要机制。
6.其他 (1)对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产生耐药的肠杆菌、假单胞菌等是由于拓扑异构酶的结构改变所致。 (3)耐红霉素的大肠杆菌中都存在红霉素酯酶,能酯解红霉素的大环内酯结构 |第四节 抗微生物药的合理应用 2.如经验治疗疗效不佳者,可参考药敏试验结果,适当调整用药。 2.浓度依赖性抗菌药物:杀菌作用取决于峰浓度,而与作用时间关系不密切,即药物浓度越高,杀菌作用越强。此类药物一般具有首剂效应,在最小中毒剂量范围内通过提高药物的给药剂量提高临床疗效。用药方法:一般每天给药一次 (三)根据患者的生理病理情况合理用药 ②主要自肾排泄的:氨基糖苷类、万古霉素、多黏菌素类、四环素类。 ③对儿童生长发育有影响的:四环素、氟喹诺酮类 2.妊娠期:应避免使用对母婴有一定毒性的药物。可选用β-内酰胺类和大环内酯类(除酯化物 5. 肝脏是大部分药物代谢器官,肝功能减退时,对药物的代谢灭活能力下降,导致血药浓度******,毒性增加。因此,肝功能不全患者选用抗菌药物时,应考虑使用此类抗菌药物发生毒性反应的可能性 (四)严格控制抗菌药物的预防应用 随便进行预防性抗菌药物治疗,并不能减少感染的发生,有时反有促进耐药菌株生长和导致二重感染的危险,甚至掩盖症状和延误诊断及治疗的时机。 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主要适应证是: ①严重创伤、开放性骨折、火器伤、腹内空腔脏器破裂、有严重污染和软组织破坏的创伤等;②大面积烧伤; ③结肠手术前肠道准备; ④急症手术患者的身体其他部位有化脓性感染; ⑤营养不良、全身情况差或接受激素、******药物等的患者需作手术治疗时; ⑥进行人造物留置手术; ⑦有心脏瓣膜病或已植有人工心脏瓣膜者,因病需作手术时。 【小结】要么不用,用就彻底用足! 2.发热原因不明者 不宜用抗菌药物——以免临床症状不典型(如:热型)和病原菌不易被检出,延误正确诊断和治疗。 4.皮肤和黏膜 应尽量不在皮肤和黏膜局部应用抗菌药物,尤其青霉素等应禁用,头孢菌素应慎用。因为局部用药易使细菌产生耐药性和过敏反应。新霉素、磺胺醋酰钠、杆菌肽、莫匹罗星等******皮肤和黏膜局部应用的抗菌药物,在治疗中确需局部用药才可选用。 1.严格掌握联合用药的指征
A.病因未明而又危及生命的严重感染; D.降低毒副作用; 2.严格控制联合用药的药物间相互作用 2万家药店招聘,6万名药师求职,上康强医疗人才网 www.kq36.com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康强药师网无关。康强药师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