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二维码-访问手机版
   
 手机版网址 sp.kq133.com/F1

2014年 执业西药师专业知识一药理学讲义第十三章 抗结核病药和抗麻风病药

2013-12-03   作者:康强药师网 ys.kq36.cn    来源: 康强药师网 ys.kq36.cn   访问量:222    在线投稿
第十三章 抗结核病药和抗麻风病药


  重点内容:
  1.常用抗结核病药
  2.药物的应用原则
  3.抗麻风病药
  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可累及全身各组织器官,如肺、肾、肠,但以肺结核为常见。
  抗结核病药能抑制或杀灭结核杆菌。
  按疗效、毒性、临床应用,抗结核病药分为两类:
  一线药: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链霉素、吡嗪酰胺等,特点:疗效高,不良反应少,患者较易接受。
  二线药:一线药耐药时,或与患者相关的一些因素如HIV感染时,用如环丙沙星、对氨基水杨酸、卡那霉素等药物治疗。
  麻风病可选用氨苯砜、氯法齐明、利福平等治疗,用药长达2年以上。
  
第一节 抗结核病药物

  
  一、常用抗结核病药物
  异烟肼
  异烟肼(,INH),又称雷米封(),异烟酸的衍生物。
  化学结构中的吡啶环、肼基,均系抗结核菌的必要基团,缺一则疗效下降。
  易溶于水,性质稳定。是目前治疗结核病常用药物之一。
  【体内过程】
  口服吸收快而完全,1~2h血药浓度达峰值。
  广泛分布于全身体液和组织。穿透力强,可渗入关节腔、胸水、腹水、纤维化或干酪化的结核病灶中,易透入细胞内,作用于已被吞噬的结核杆菌。
  肝内代谢:异烟肼→乙酰化酶→乙酰化→乙酰异烟肼、异烟酸等,与少量原形药→从肾排出。
  异烟肼的代谢分:
  ● 快代谢型:尿中乙酰化异烟肼较多。
  ● 慢代谢型:尿中的游离异烟肼较多。
  乙酰化酶的表现型与人种有明显关系。
  快代谢型的tl/2为0.5~1.5h。
  连续每日给药:两种代谢型疗效无大差异;间歇疗法,快代谢型疗效低于慢代谢型,慢代谢型不良反应较少见。
  【抗菌作用】
  异烟肼对结核分枝杆菌有高度选择性,抗菌作用强。
  试管内:0.025~0.05mg/L的浓度均可抑菌,较高浓度10mg/L对繁殖期细菌有杀菌作用。对静止期的结核杆菌,提高药物浓度、延长接触时间,也可有杀菌作用。
  对细胞内外的结核杆菌,具有同等的杀灭作用。
  单用易产生耐药性,联合用药可延缓耐药性产生,并增强疗效。
  异烟肼与其他抗结核病药无交叉耐药性
  机制:抑制结核杆菌的烯酰乙酰基载体蛋白(ACP)还原酶、β酮酰ACP合成酶,抑制分枝菌酸(分枝杆菌细胞壁的重要成分)合成。
  【临床应用】
  治疗结核病的******药物,适用于各种类型的结核病,如肺、淋巴、骨、肾、肠等结核,结核性脑膜炎、胸膜炎及腹膜炎等。
  四联药物疗法:与其他抗结核药联用,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吡嗪酰胺,价格低、疗效佳。对急性粟粒性结核、结核性脑膜炎应增大剂量,必要时,采用静脉滴注。
  【不良反应】
  治疗量的异烟肼不良反应少,毒性小,可有头痛、眩晕等轻微反应。
  神经毒性:
  较大剂量(每日超过6mg/kg)常见外周神经炎、四肢感觉异常、反射消失和肌肉轻瘫及精神失常等。因而有癫痫、嗜酒、精神病史者慎用。
  机制:与维生素B6缺乏有关。
  (1)异烟肼与维生素B 6结构相似,降低了维生素B6的利用,引起氨基酸代谢障碍,而产生周围神经炎。
  (2)维生素B 6缺乏时,谷氨酸生成GABA出现障碍,中枢抑制性递质GABA减少,产生中枢兴奋、失眠、烦躁不安,甚至惊厥、诱发精神分裂症和癫痫发作。
  肝毒性:
  大剂量异烟肼可损害肝,引起转氨酶暂时性升高。
  用药期间,应定期检查肝功能,肝病患者慎用,一旦发现肝炎,严禁继续使用。
  肝功能不良、癫痫、精神病患者及孕妇慎用。
  利福平
  利福平,又名甲哌利福霉素,简称RFP,是半合成的利福霉素类衍生物,砖红色结晶,难溶于水,对热稳定。
  具有高效低毒、口服方便等优点。
  【体内过程】
  口服吸收良好,1~2h血药浓度达峰值,但个体差异很大。
  ● 食物可减少吸收,应空腹服
  ● 对氨基水杨酸(PAS)、巴比妥类药,能延缓、减少其吸收,不宜同服。
  血浆蛋白结合率较高,t l/2为2~4h,有效血药浓度可维持6~12h。吸收后分布于全身组织。穿透力强,能进入细胞、纤维空洞、痰液及胎儿体内。当脑膜炎症时,也可渗入脑脊液中,药物浓度可达血药浓度的20%。
  在肝内代谢,主要代谢产物去乙酰利福平,仍有抗菌活性,为利福平的1/8~1/10。
  利福平可诱导肝微粒体酶,加快自身及其他药物的代谢,如皮质激素、雌激素,降低肾上腺皮质激素、口服避孕药、双香豆素和甲基磺丁脲等作用。
  主要经胆汁排泄,形成肝肠循环。经粪、尿排泄,用药者的粪、尿、泪、汗、痰、乳汁等可染成橘红色。
  【抗菌作用】
  高效广谱抗生素。
  ● 结核杆菌:强大的抑制或杀灭作用,仅次于异烟肼,强于链霉素,最低抑菌浓度为0.02~0.05μg/ml;对繁殖期和静止期的结核杆菌有作用;对其他抗结核药耐药的菌株也有效;能杀灭巨噬细胞、纤维空洞、干酪样病灶中的结核杆菌。
  ● 革兰阳性球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球菌,有强大抑制作用。
  ● 革兰阴性球菌:如脑膜炎球菌、淋球菌,也有较强抑制作用。
  ● 麻风杆菌:有强大抑制作用。
  ● 天花病毒、沙眼衣原体:高浓度利福平有抑制作用。
  单用易产生耐药性,与其他一线药合用于重症的初治或复治患者,可增强疗效、延缓耐药性的产生。
  利福平与其他抗结核病药间无交叉耐药性。
  机制:选择性抑制细菌依赖性DNA的RNA聚合酶,阻碍RNA合成,但对动物细胞RNA聚合酶则无影响。
  【临床应用】
  与其他抗结核病药合用,用于各种结核病、重症患者;
  作为对异烟肼和链霉素耐药菌株的替换药物。
  对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球菌、其他细菌所致的感染也有效,尤其胆道感染效果好。
  治疗麻风病。
  在肾功能不全病人体内,无蓄积作用。对泌尿系统,特别是伴有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宜选用利福平。
  【不良反应】
  胃肠道刺激症状:如恶心、呕吐、腹泻等。少数病人可见肝损害而出现黄疸,有肝病史者,或与异烟肼合用时较易发生。
  过敏反应:如疱疹、药热、血小板减少。出现过敏反应应停药。
  对动物有致畸作用,妊娠早期妇女和肝功能不良者慎用。
  利福定
  利福定,又称异丁哌利福霉素,是我国首先应用于临床的新型半合成的利福霉素衍生物。
  与利福平体内过程、抗菌谱、临床应用相同,抗菌效力为其3倍以上。有交叉耐药性。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沙眼衣原体等有较强抑制作用。
  适用于各种结核病、麻风病,及敏感菌的感染。
  治疗量仅为利福平的1/3,偶有胃肠道刺激症状,肝肾功能不良者慎用。
  利福喷丁
  利福喷丁,空腹口服本品(结晶0.4g)血药浓度在4~12h可保持15~16μg/ml。t l/2约为l8h,体内分布以肺、肝、肾中较多,骨组织和脑中也有一定浓度。主要由肝排泄。
  抗菌谱与利福平相似。抗菌作用较利福平强2~10倍。细菌对本品与利福平有交叉耐药性。
  临床用于肺结核及肺外结核,常与异烟肼、乙胺丁醇等联合应用。
  乙胺丁醇
  乙胺丁醇,为人工合成的抗结核病一线药。易溶于水,性质稳定,其右旋体有强大抗菌作用,左旋体无效。
  【体内过程】
  口服易吸收,生物利用度高。
  迅速分布于组织和体液。脑膜炎症时,脑脊液中可达有效浓度。2h血药浓度达峰值,t l/2为3~4h。
  部分在肝内代谢,大部分以原形由尿中排出。排泄缓慢,24h尿排出口服量的50%。肾功能不全时可引起蓄积中毒,应减少用量。
  【抗菌作用】
  对所有类型的分枝杆菌均有高度抗菌活性。对细胞内、外结核杆菌有较强杀菌作用。
  对繁殖期结核杆菌有选择性作用,作用强度近似于链霉索,优于对氨基水杨酸(PAS)。有取代对氨基水杨酸的趋向。
  对链霉素、异烟肼有耐药性的结核杆菌,该药同样有效。
  机制:
  (1)与二价金属离子如Mg 2+结合,干扰菌体RNA的合成。
  (2)抑制阿拉伯糖转移酶→干扰细胞壁半乳糖合成。
  【临床应用】
  与利福平、异烟肼等合用,治疗重症的初治、复发性肺结核进展期,空洞型肺结核。
  用于对异烟肼、链霉素耐药的结核杆菌引起的各型肺结核、结核性脑膜炎、肾结核等。
  用于不能耐受对氨基水杨酸的患者。
  【不良反应】
  一般治疗量不良反应较少。
  视神经炎:长期大量用药可致,表现为视力下降、视野缩小、出现******及周围盲点、红绿色盲。用药期间应检查眼底,早发现,及时停药,数周至数月可自行消失。
  胃肠道反应,偶见过敏反应、肝功能损害,高尿酸血症等。
  本品对动物有致畸作用,怀孕早期妇女禁用,年幼或色觉不清者慎用。
  链霉素
  抗结核作用:仅次于异烟肼和利福平。低浓度时抑菌,高浓度时杀菌,在临床允许的剂量范围内难以达到杀菌浓度,仅呈抑菌效果
  对病灶和细胞的穿透力弱:不易透过血脑屏障、细胞膜,对结核性脑膜炎疗效差,对巨噬细胞内的结核菌几乎无效,不易进入纤维化、干酪化和厚壁空洞病灶。
  适用于各型活动结核病,如浸润性肺结核、粟粒性肺结核、肾结核等。
  不良反应较严重,长期应用注意对第8对脑神经的毒性反应
  对氨基水杨酸
  对氨基水杨酸(PAS),水溶性低且不稳定,遇光分解,临床常用其钠盐或钙盐。
  口服吸收快而完全,1~2h达血药浓度高峰,分布全身组织和体液,但不易透入细胞和脑脊液(除脑膜炎时)。
  血浆蛋白结合率为50%~60%。
  在肝内乙酰化灭活,与异烟肼合用,可竞争肝内的乙酰化酶,使后者游离浓度******,因而产生协同作用
  机制:化学结构与对氨基苯甲酸(PABA)相似,竞争性抑制细菌叶酸合成。
  PAS常与异烟肼合用,治疗各种结核病。
  用于甲状腺功能亢进、降血脂。
  不良反应多,但毒性小,严重毒性反应少见。
  主要有胃肠道反应,饭后服用、或加服抗酸药,可以减轻反应。
  易在尿中析出结晶,损害肾,碱化尿液可防止,肾功能不良者慎用。
  剂量过大可抑制凝血酶原生成,与口服抗凝血药合用时应注意出血。
  乙硫异烟胺
  乙硫异烟胺,对结核杆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与乙胺丁醇作用相似,最低抑菌浓度为1~5mg/L,高浓度也有杀菌作用
  对渗出性、浸润性干酪病灶的效果较好。
  对异烟肼、链霉素、PAS有耐药的菌株仍有效。
  临床主要用于一线抗结核病药无效的病例,常与其他抗结核病药合用,特别是与利福平、乙胺丁醇等合用有较好的疗效。
  不良反应为胃肠道反应、肝损害及多发性神经炎等。
  吡嗪酰胺
  吡嗪酰胺,一个口服有效的抗结核病药物,进人体内后转变为吡嗪酸,发挥作用。
  口服迅速吸收,分布于全身组织和体液,2h血药浓度达高峰,t 1/2为6h。
  经肝代谢,70%左右通过肾排泄。
  酸性环境中抗菌作用增强,细胞内(pH较低)作用强于细胞外,能杀灭细胞内结核杆菌。
  单用易产生耐药性,与其他抗结核病药无交叉耐药性。
  用于一线抗结核病药产生耐药性的患者,应与其他抗结核病药联合应用。
  毒性大,主要为肝损害,限制其长期使用。低剂量、短程疗法,不良反应明显减少。
  其他抗结核病药物
  卡那霉素:
  对结核杆菌作用,弱于链霉素,但对链霉素、异烟肼耐药者仍然有效。
  耐药性产生慢。毒性较大,现被低毒的卷曲霉素、丁胺卡那霉素取代,丁胺卡那霉素耐药菌株很少,在治疗多药耐药结核菌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对第8对脑神经和肾损害严重,仅作为二线药用于耐药的结核病患者。
  应定期检查听力、肾功能,对肾功能不全及老年患者应减量、慎用。
  可供临床选用:诺氟沙星、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司帕沙星和莫西沙星,既具有抗分枝杆菌作用,又与其他抗结核病药之间无交叉耐药性。
  
  二、抗结核病药物的应用原则
  1.早期用药
  抗结核病药对早期浸润性结核病灶的疗效好,而对慢性病灶如纤维化、干酪化及坚壁空洞等病灶药效则较差,故临床主张早期用药。
  原因:
  ● 早期病灶结核杆菌生长繁殖旺盛,对药物敏感(静止期效差)。
  ● 早期病灶内血流供应充分,药物易于渗入病灶内,达到高浓度。
  ● 患者机体抵抗力强,有助于控制病变的进展。
  2.联合用药
  分枝杆菌对化疗反应缓慢,治疗时间需数月至数年。所以,临床治疗结核病多采用联合用药。目的是:
  ①发挥协同作用,提高疗效;
  ②减少每种药物的用量,降低毒性;
  ③延缓耐药性的产生,杀灭耐药菌。
  一般采用二联、三联或四联。实际在治疗初期常采用四药联合,如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乙胺丁醇或链霉素,具体取决于病变的程度、以往用药情况及结核杆菌对药物的敏感性。
  3.规律用药
  分枝杆菌生长缓慢,易产生耐药,休眠状态完全耐药,因菌体细胞壁富含脂质,许多药物难以渗透。所以需要有足够长的疗程,坚持规律性用药,使细菌在浸润生长期时被抑制或杀灭。
  结核病治疗分为两个阶段:
  开始治疗期:选用强效药联合应用,以尽快控制症状,促使痰菌转阴,促进病灶吸收、稳定。
  巩固治疗期:一般单用或联合用药,以巩固疗效,减少复发。对空洞型、干酪性、粟粒性结核和结核性脑膜炎患者应用时间应更长。
  4.短期疗法
  长期用药可取得较好疗效,但用药周期长,患者难于坚持,副作用多,费用较昂贵等。
  现主张短期疗法(6~9个月):是一种强化疗法,疗效好。
  初始治疗:
  采用利福平和异烟肼联合,用于单纯性结核病的初治。如病灶广泛,病情严重则可采用三联甚至四联。
  最初两个月每日服用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以后每日改服异烟肼和利福平。异烟肼耐药后,在2HRZ/4HR(H 异烟肼;R 利福平;Z 吡嗪酰胺)基础上分别增加链霉素与乙胺丁醇。对免疫功能低下、恶病质者,宜用12个月。
  延续治疗:联合用药或单用一种药物,彻底治疗,巩固疗效,减少复发和恶化。对选药不当,治疗不规则、产生耐药,可选用或增加二线药,宜延续治疗18~24个月。
  
第二节 抗麻风病药物

  
  麻风病是由麻风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
  氨苯砜
  氨苯砜(DDS),属砜类化合物,为抑制叶酸合成的抗菌药,因其用量少、疗效确切、价格低廉和服用方便,广泛应用于麻风病治疗
  【体内过程】
  口服吸收较慢,但完全,4~8h达到血药峰值浓度,t 1/2为28h,抑菌浓度可维持10天左右,体内维持时间较长。
  蛋白结合率约在50%。分布于全身各组织,如皮肤、肌肉、肝、肾等。药物在病变皮肤的浓度高于正常皮肤10倍,有利于治疗麻风病。
  肝、肾中浓度较高。经肝乙酰化,有肝肠循环。主要经尿排泄,易蓄积,宜周期性间歇给药。
  其他砜类化合物,尚有苯丙砜)、醋氨苯砜等,在体内转化成氨苯砜后才能显效。
  【抗菌作用】
  氨苯砜化学结构、抗菌作用、作用机制与磺胺类药物相似。
  麻风杆菌:有较强的直接抑制作用,并能促使细胞内病菌释出而杀灭。
  革兰阳性菌和阴性菌:无抗菌活性。
  麻风杆菌彻底清除、病变的彻底治疗,需要较长的时间。在临床症状好转后,结核样麻风一般持续用药1~5年,界限型麻风3~7年,瘤型麻风5~l0年甚至更长。
  麻风杆菌对砜类(氨苯砜、醋氨苯砜、苯丙砜)可产生耐药性,采用联合疗法,减少或延缓耐药性的发生,减少复发和快速消除传染性。
  WH0推荐的方案,即氨苯砜每日100mg(口服),利福平600mg、氯法齐明300mg,每日1次,疗程2年,或查菌转阴后,再继续治疗1年。
  【临床应用】
  治疗各型麻风病。用于预防或治疗艾滋病患者卡氏肺包子虫病感染。
  【不良反应】
  常见不良反应:胃肠道刺激症状,头痛、失眠、精神症状,停药后即可消失。
  毒性反应:贫血,偶可引起急性溶血性贫血,G-6-PDH缺乏者尤易出现。
  剂量过大尚可出现剥脱性皮炎、肝损害。
  麻风反应:发生麻风症状加剧的反应,表现为发热、全身不适、皮疹、剥脱性皮炎、淋巴结肿大、黄疸或肝损害。原因:机体对菌体破裂后的磷脂类颗粒的免疫反应,是预后良好的印象。一般不必停药,重者可酌情减量,并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或沙利度胺(反应停,)进行治疗。
  利福平
  利福霉素类均有类似的抗麻风作用,以利福平常用,也是治疗麻风病联合疗法中的必要组成药。
  利福平对麻风杆菌,包括对氨苯砜耐药菌株,有快速杀菌作用,用药数日至数周,菌体即破裂呈裂变现象,仍需坚持长期治疗。
  单用易产生耐药性。
  氯法齐明
  氯法齐明(氯苯吩嗪,),为苯乙肼染料。
  口服吸收差异较大。吸收程度与微粒粗细、剂型有关。
  组织中浓度高于血中浓度,缓慢释放,主要分布于网状内皮细胞、皮肤。排泄极慢,t1/2为70天。
  对麻风杆菌有抑制作用,干扰核酸代谢,抑制菌体蛋白合成,作用较氨苯砜缓慢。
  作为抗麻风反应治疗药物,抑制麻风结节红斑反应。
  不良反应:使皮肤角膜显红棕色至黑色,也使尿、痰、汗液显红色,也可透过胎盘、乳腺,新生儿皮肤染色。
  沙利度胺
  沙利度胺对麻风病本身无效。
  抗麻风反应的******药:与其他抗麻风病药合用,对麻风分枝杆菌裂解产物所致的结节性红斑、发热等麻风症状加剧,具有预防和缓解作用。
  对结核样麻风病的麻风反应效果差。
  沙利度胺也是免疫抑制药,作用机制可能与T细胞有关,抑制人单核细胞的TNF-α生成。对癌症治疗也在临床应用。
  具有强烈的致畸作用,孕妇禁用。

  例 题

  A型题
  1.异烟肼作用特点是
  A.对细胞外的结核杆菌没有杀灭作用
  B.对结核杆菌有高度选择性
  C.与其他抗结核药有交叉耐药性
  D.对绿脓杆菌有抑杀作用
  E.对螺旋体有效

  答案:B
  B型题
  A.乙胺丁醇
  B.利福平
  C.异烟肼
  D.对氨基水杨酸
  E.卡那霉素
  1.需同服维生素B6
 
  答案:C
  2.诱导肝微粒体酶,加速皮质激素和雌激素代谢
 
  答案:B
  3.长期大量应用可致视神经炎、视力下降、视野缩小、出现盲点
 
  答案:A
  4.尿中析出结晶,损害肾脏,碱化尿液可减轻
 
  答案:D
  5.对第八对脑神经损害严重

  答案: E
  X型题
  1.大剂量的异烟肼可引起
  A.四肢感觉异常
  B.暂时性转氨酶升高
  C.外周神经炎
  D.耳鸣、耳聋
  E.精神异常
  
  答案:ABCE
  2.利福平体内过程的特点有
  A.食物可影响吸收,应空腹服用
  B.穿透力强
  C.可抑制肝药酶
  D.主要代榭产物为无活性的乙酰利福平
  E.主要经胆汁代谢,形成肝肠循环
 
  答案:ABE

2万家药店招聘,6万名药师求职,上康强医疗人才网 www.kq36.com


发表评论
热门评论

暂无热门评论

最新评论

暂无最新评论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康强药师网无关。康强药师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热门图片

本周 本月 

热门资讯

本周 本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