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药物效应动力学
重点内容: 1.药物的基本作用 (1)对因治疗、对症治疗 (2)药物不良反应(副作用、毒性反应、后遗效应、停药反应、变态反应、继发反应、特异质反应) 2.药物量效关系:量效关系、量效曲线、量反应、质反应、最小有效量、效价、效能、半数有效量、半数致死量等在药物应用中的意义 3.药物的作用机制:主要类型。 4.受体学说:受体的特征、受体的类型、激动药及拮抗药、受体的调节、信号转导。 药物效应动力学:简称药效学,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和作用机制,以及药物剂量与效应之间关系的学科。 第一节 药物的基本作用 一、药物作用性质和方式 (一)概念: 药物作用:药物与机体生物大分子相互作用所引起的初始作用。 药理效应:药物引起机体生理、生化功能的继发性改变,是机体反应的具体表现。 如:去甲肾上腺素与血管平滑肌细胞的α受体结合,引起的血管收缩、血压上升。前者属去甲肾上腺素的药物作用,后者为其药理效应。 关系: 二者意义接近,通常药理效应与药物作用互相通用,但当二者并用时,应体现先后顺序。药物作用是动因,药理效应则是药物作用的结果。 药理效应是机体器官原有功能水平的改变。 表现: 兴奋:功能的增强,如心率加快,血压升高; 抑制:功能的减弱,如阿司匹林退热,苯二氮 类药物镇静、催眠作用。 (二)药物作用的性质: 1.直接作用和反射调节:药物所产生的效应,包括:药物对靶器官或靶部位的直接作用;由于机体的整体性,产生反射性或生理调节性影响。 如:去甲肾上腺素可直接收缩血管,使血压升高,同时也可以反射性地使心率减慢。 2.选择性: 药物所引起的药理效应具有选择性。 ①与化学结构的特异性有关。 ②与药物作用的特异性不一定平行。 如:阿托品特异性阻断M胆碱受体,但其选择性并不高,对心脏、血管、平滑肌、腺体及中枢神经功能都有影响,而且有的兴奋,有的抑制。 ③一般是相对的,有时与药物的剂量有关。如小剂量的阿司匹林有抗血小板聚集作用,大剂量则有解热镇痛作用。 ④意义: 临床上用药一般应尽可能选用选择性高的药物。药物作用的特异性强、效应选择性高的药物,应用时的针对性强;反之,效应广泛的药物,一般副作用较多。 效应广泛的药物,在复杂病因或诊断未明时也有好处,如广谱抗生素、广谱抗心律失常药等。 (三)药物作用的方式: 根据药物作用部位,分为: 局部作用:指在用药部位发挥作用,几无药物吸收,例如局部*********注射于神经末梢或神经干周围,阻断神经冲动传导,产生的局麻作用。 吸收作用:又称全身作用,指药物经吸收入血,分布到机体有关部位后再发挥作用,例如口服降血糖药、调血脂药等。 二、药物的治疗作用 治疗作用:患者用药后引起的符合用药目的的作用。有利于改变病人的生理、生化功能或病理过程,使患病的机体恢复正常。 根据药物所达到的治疗效果,可将治疗作用分为: 1.对因治疗:用药后消除了原发致病因子,彻底治愈疾病。例如抗生素杀灭体内病原微生物。 2.对症治疗:用药后改善了患者疾病的症状。如应用解热镇痛药降低高热患者的体温,缓解疼痛;抗高血压药控制了患者过高的血压等。 对症治疗虽不能根除病因,但对一时诊断未明、病因不清、暂时无法根治的疾病却是不可缺少的。如高热会引起昏迷、抽搐甚至死亡,再如休克、惊厥、心力衰竭时就必须立即采取有效的对症治疗,以挽救病人的生命。此时,对症治疗可能比对因治疗更为迫切。 对因治疗可以根除病因;对症治疗可解除患者痛苦,维持生命指征,赢得对因治疗的时间。两种治疗相辅相成,不可偏废。 三、药物的不良反应 不良反应:凡是不符合用药目的,给患者带来不适或痛苦的反应。 少数较严重的不良反应较难恢复,称为药源性疾病。如阿霉素引起的心肌损伤,氯霉素引起的骨髓造血功能抑制,肼屈嗪引起的红斑狼疮,庆大霉素引起的神经性耳聋等。 多数药物不良反应是药物固有的作用,在一般情况下是可以预知的,但不一定是可以避免的。 药物不良反应可分为: 1.副作用:在药物治疗剂量时,出现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不适反应。 特点: (1)由于药物的选择性低、作用广泛引起的; (2)一般反应较轻微,多数可以恢复。 (3)有时副作用和治疗作用之间是可以相互转变的。 (4)根据药物固有的,又可预知的副作用,临床治疗可以设法避免或减轻。 例如:阿托品,用于解除胃肠痉挛时,会引起口干、心悸、便秘等副作用。 2.毒性反应:在药物剂量过大或体内蓄积过多时发生的危害机体的反应,一般较为严重。 毒性反应一般是可以预知的,应该避免发生。 分类: (1)因剂量过大立即发生,称为急性毒性反应,多损害循环、呼吸和神经等系统功能; (2)因用药时间过长,体内慢慢蓄积后逐渐产生,称为慢性毒性反应,多损害肝、肾、骨髓、内分泌等功能。 (3)某些药物可能有致突变、致癌、致畸胎作用,称为药物的三致作用,它属于慢性毒性反应中的特殊毒性范畴。 临床: 注意掌握合理用药剂量、间隔时间、有些药物剂量的个体化。通过增加剂量或延长疗程以期达到治疗目的时,应考虑到用药过量而引起中毒的危险性。 有些药物能影响胚胎的正常发育,引起畸胎。妊娠妇女,尤其早期用药应谨慎。如沙利度胺引起的“海豹婴儿”。 3.变态反应:机体受药物刺激,所发生的异常免疫反应,可引起机体生理功能障碍或组织损伤,又称为过敏反应。 如过敏性休克、溶血性贫血、血清病、接触性皮炎、药物热、移植性排斥反应等。 特点: (1)与药物剂量无关或关系很少,在治疗量或极少量时即可发生,如微量的青霉素可引起过敏性休克。 (2)常见于过敏体质的病人。 (3)致敏物质可能是药物本身,也可能是其代谢物,亦可能是药物中的杂质。 临床:对于易过敏的药物、过敏体质者,用药前应进行过敏试验,阳性反应者禁用。 4.后遗效应:在停药后血药浓度已降低至最低有效浓度以下时,仍残存的药理效应。 分类: 短暂的:如服用巴比妥类催眠药物后,在次晨仍有乏力、困倦等“宿醉”现象; 持久的:长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可引起肾上腺皮质萎缩,一旦停药,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数月难以恢复。 5.继发反应:由于药物治疗作用,引起的不良后果。 如:长时间服用广谱抗生素,许多敏感菌株被抑制,一些不敏感的细菌,如耐药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等真菌大量乘机繁殖,致继发性感染。 6.停药反应:长期服用某些药物,突然停药后,原有疾病的加剧,又称反跳反应。 例如:长期应用β受体阻断药普萘洛尔治疗高血压、心绞痛等→β受体密度上调→对内源性递质的敏感性******。如突然停药,则会出现血压升高或心绞痛发作,患者产生危险。 又如:长期服用可乐定降压后,突然停药,次日血压可剧烈回升。 临床:对这类药物,如需停药,应逐步减量,以免发生危险。 7.特异质反应:某些药物可使少数病人出现特异性的不良反应,反应性质可能与常人不同。 原因:遗传性生化缺陷。与遗传有关,机体生化机制的异常。 例如: 先天性血浆胆碱酯酶缺乏→骨骼肌松弛药琥珀胆碱,引起的特异质反应; 红细胞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还原型谷胱甘肽缺乏→磺胺引起溶血。 第二节 药物的量效关系 一、剂量的概念 剂量:药物所用的分量。 最小有效量:出现疗效所需的最小剂量。 治疗量:在最小有效量和最小中毒量之间,可产生期望的疗效、而又不易中毒的剂量。 极量:达到**治疗作用,但尚未引起毒性反应的剂量。超过了极量即可能中毒。对某些作用强烈或毒性较大的药物,在使用时应注意其极量。 最小中毒量:开始出现中毒性反应的最小剂量。 中毒量:超过最小中毒量引起毒性反应的剂量。 半数中毒量:引起半数动物中毒的剂量。 半数致死量:引起半数动物死亡的剂量。 二、量效关系及量效曲线 效应的计量: 量反应:药理效应是连续增减的量变,可用具体数量、**反应的百分数表示的,研究对象为单一的生物单位。如血压、心率、血糖浓度等。 质反应:药理效应表现为反应性质的变化,用全或无、阳性或阴性表示,研究对象为一个群体。如存活与死亡、惊厥与不惊厥等。 量效关系:药理效应的强弱,与药物剂量大小或浓度高低,呈一定的关系,即剂量-效应关系。 量效关系可用量效曲线表示: 以药物的效应为纵坐标,药物的剂量或浓度为横坐标作图,则得到直方双曲线; 将药物浓度或剂量改用对数值作图,则呈典型的S形曲线,这就是通常所说的量效曲线(图3-1)。 质反应如果用累加阳性率与对数剂量(或浓度)作图,也呈典型的对称S形量效曲线(图3—2)。 图3—2 质反应的频数分布曲线和累加量效曲线 量效曲线可以看出下列几个特定位点: 1.效能定义:**效应(Emax)。反映药物的内在活性。 随着剂量或浓度的增加,效应也增加,当效应增加到一定程度后,若继续增加药物剂量或浓度,效应不再继续增强。 在质反应中,阳性反应率达100%,再增加药量也不过如此。 效能与临床疗效有关:阿片类镇痛药与阿司匹林解热镇痛药两者相比,前者效能高,后者效能低,前者用于解除剧痛,后者只能用于轻、中度疼痛。 2.效价(效应强度) 定义:能引起等效反应(一般采用50%效应量)的相对浓度或剂量。反映药物与受体的亲和力。值(剂量)越小,强度越大。 药物的效能与效价含义完全不同,二者并不平行。 例如: 利尿药以每日排钠量为效应指标进行比较。 效价:氢氯噻嗪大于呋塞米。 效能:呋塞米大于氢氯噻嗪(图3—3)。实际中,呋塞米临床效果也超过氢氯噻嗪,对重症水肿患者,用呋塞米更为合适。 3.斜率: 较陡:提示药效较强烈; 较平坦:提示药效较温和。 质反应曲线,斜率较陡:提示个体差异较小。 第三节 药物的作用机制 类型: 1.作用于受体 大多数药物作用于受体发挥药理作用,如胰岛素激活胰岛素受体,阿托品阻断副交感神经末梢M胆碱受体。 药物与受体相互作用,及作用后的信号转导是药物作用机制的中心内容,因此,这部分内容将在后面章节专门详细阐述。 2.对酶的影响 酶是药物作用的主要靶标。体内酶的种类多、分布广。 抑制:许多药物能抑制酶活性,如抗高血压药物依那普利抑制血管紧张素转化酶,解热镇痛抗炎药抑制环氧酶(COX),抗慢性心功能不全药强心苷抑制Na+,K+-ATP酶。 激活:尿激酶激活血浆纤溶酶原,解磷定使有机磷酸酯抑制的胆碱酯酶复活。 有些药物本身就是酶,如胃蛋白酶。 3.作用于细胞膜离子通道 细胞膜上有许多离子通道,无机离子Na +、K+、Ca2+、Cl-等可以通过这些通道进行跨膜转运,有些药物可以直接作用于这些通道,而影响细胞功能。 如:局麻药抑制Na +通道,阻断神经冲动的传导;钙拮抗剂可以阻滞Ca2+通道,降低细胞内Ca2+浓度,致血管舒张,产生降压作用;抗心律失常药可分别影响Na+、K+或Ca2+通道,纠正心律失常。 4.影响核酸代谢 核酸(DNA及RNA)是控制蛋白质合成、细胞分裂的生命物质。 ******药:通过干扰癌细胞DNA和RNA的代谢过程而发挥作用的。例如5-氟尿嘧啶结构与尿嘧啶相似,掺入癌细胞DNA、RNA中后,干扰蛋白质合成而发挥******作用。 抗生素:包括喹诺酮类药物,也是通过抑制细菌核酸代谢,发挥抑菌或杀菌作用的。 5.参与或干扰细胞代谢 促进代谢:有些药物是补充生命代谢物质,治疗相应的缺乏症,如铁剂补血、胰岛素治疗糖尿病等。 抗代谢药:称为伪品掺入,有些药物化学结构与正常代谢物非常相似,虽参与代谢过程,却往往不能引起代谢的生理效果,最后导致抑制或阻断代谢的后果。 6、改变细胞周围环境的理化性质 通过简单的化学反应、物理作用,产生药理效应。 如: 口服氢氧化铝、三硅酸镁等抗酸药,中和胃酸,可用于治疗胃溃疡; 二巯丁二钠等络合剂可与汞、砷等重金属离子络合成环状物,促使其随尿排出以解毒。 静脉注射甘露醇,在肾小管内产生高渗透压而利尿; 渗透性泻药硫酸镁、血容量扩张剂右旋糖酐等,通过局部形成高渗透压而产生相应的效应。 7.影响生理活性物质及其转运 很多无机离子、代谢物、神经递质、激素在体内主动转运需要载体参与,药物干扰这一环节可产生明显的药理效应。 例如: 解热镇痛药,抑制体内前列腺素的生物合成,具有抗炎、镇痛的作用; 噻嗪类利尿药,抑制肾小管Na + -Cl-转运载体,抑制Na+ -K+、Na+ -H+交换,发挥排钠利尿作用。 8.影响免疫功能 许多疾病涉及免疫功能,药物通过影响免疫机制发挥疗效。 免疫抑制药(环孢素) :用于器官移植的排斥反应。 免疫增强药(左旋咪唑):用于免疫缺陷性疾病的治疗。 另外,某些药物本身就是抗体(丙种球蛋白)或抗原(疫苗)。 9.非特异性作用 有些药物并无特异性作用机制,而主要与理化性质有关。 如: 消毒防腐药对蛋白质有变性作用,用于体外杀菌或防腐,不能内服。另外,还有酚类、醇类、醛类和重金属盐类等蛋白沉淀剂。 有些药物利用自身酸碱性,产生中和反应,或调节血液酸碱平衡,如碳酸氢钠、氯化铵等。 第四节 受体学说 一、受体的概念和特性 受体:一类介导细胞信号转导的功能蛋白质。 配体:能与受体特异性结合的物质。 内源性配体:体内存在许多能与受体结合的生理功能调节物质,受体都有相应的内源性配体,如神经递质、激素、自身活性物质等; 外源性配体:能与受体特异性结合的药物等外来物质。 作用方式: 受点:受体与配体特定的结合部位,立体构型具有高度特异性。 配体与受体的结合是化学性的:(1)构象互补;(2)相互吸引力,绝大多数是通过分子间的吸引力,如范德华力、离子键、氢键;少数是通过共价键,形成难以逆转的结合。 受体的特性: 1.饱和性: 受体数量是有限的,能结合的配体量也是有限的。达到饱和→产生**效应。 2.特异性: 一种特定的受体只能与特定的配体结合,产生特定的生理效应。 原因:受体对配体有高度识别能力,对配体的化学结构、立体结构具有很高的专一性。 3.可逆性: 受体与配体所形成的复合物可以解离,也可被另一种特异性配体所置换。 原因:多数通过离子键、氢键、范德华力,是可逆的。 4.高灵敏度: 受体能识别周围环境中微量的配体。很低浓度的配体就能与受体结合,产生显著的效应。 例如:5×10 -19mol/L的乙酰胆碱溶液就能对蛙心产生明显的抑制作用。 5.多样性: 同一受体可广泛分布于不同组织、同一组织的不同区域,受体密度不同。 受体处于动态变化中:受生理、病理和药理因素调节。 二、受体的类型 根据受体蛋白结构、信息转导过程、效应性质、受体位置等特点,对目前已确定的受体可分为四类: 1.离子通道受体(配体门控通道受体) 种类:N胆碱受体、兴奋性氨基酸受体、γ-氨基丁酸受体等属于这类受体。 受体激活→离子通道开放→促进细胞内、外离子跨膜流动→细胞膜去极化、超极化→兴奋或抑制效应。 2.G蛋白偶联受体 种类:肾上腺素、多巴胺、5-羟色胺、M胆碱、前列腺素及一些多肽类等的受体都属于这类受体。 受体与G蛋白偶联→通过第二信使cAMP、磷酸肌醇、二酰基甘油及Ca 2+→产生效应。 G蛋白种类: 根据G蛋白的功能,大致分为6类: ● Gs(兴奋性G蛋白) ● Gi(抑制性G蛋白) ● Gt(在视杆、视锥细胞上,激活cGMP依赖的磷酸二酯酶) ● Gp(激活磷脂酶C) ● Gk(刺激K +通道开放) ● GCa(介导内质网Ca 2+释放)。 G蛋白功能有: ①调节腺苷酸环化酶(AC)活性,通过cAMP实现信号转导; ②介导肌醇磷脂的降解,生成l,4,5-三磷酸肌醇(IP 3)和二酰基甘油(DG),IP3和DG是重要的第二信使,介导多种受体的信号转导; ③调节离子通道,影响Ca 2+和K+等离子的跨膜流动。 3.具有酪氨酸激酶活性的受体 种类:胰岛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表皮生长因子、成纤维生长因子、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某些淋巴因子的受体。 细胞内的酪氨酸激酶被激活→使效应器蛋白的酪氨酸残基磷酸化→激活胞内蛋白激酶→引起胞内信息传递。 4.调节基因表达的受体 种类:甾体激素受体,如肾上腺皮质激素、雌激素、孕激素、甲状腺素受体。 激素→透过细胞膜→与胞内的受体结合→受体释放出热休克蛋白(Hsp90) →DNA结合部位显露→与DNA紧密结合→调节其表达。 甾体激素受体触发的细胞效应很慢,需若干小时。 三、作用受体的药物 药物与受体结合后产生效应。条件: (1)亲和力:药物能与受体结合。 用解离常数KD表示:KD值越大,亲和力越小,两者成反比。 激动药亲和力大小:常用pD2表示,即KD的负对数,其大小与亲和力成正比。 (2)内在活性:激动受体而产生效应。用常数α来表示。 药物有亲和力,没有内在活性:可与受体结合,但不能激动受体而产生效应。 根据内在活性,作用于受体的药物分为激动药、部分激动药和拮抗药三类。 (一)激动药 包括:完全激动药、部分激动药。 完全激动药:药物对受体有很高的亲和力和内在活性,与受体结合后产生**效应Emax。 激动药的量效关系曲线: (1)直方双曲线(图3—4A)。 (2)将药物浓度改用对数值作图,即横坐标为1g[D],则得出一条对称的S形曲线(图3-4B)。 (3)若将纵坐标改用效应百分数的倒数,横坐标改用药物浓度的倒数,则为一条直线(图3—4C)。 A图:药量用真数剂量表示;B图:药量用对数剂量表示;C图:横坐标用药物浓度的倒数,纵坐标用效应强度的倒数表示。E:效应强度;[D]:药物浓度 图3-4 激动药作用的量效曲线 部分激动药:具有较强的亲和力,内在活性不强(α<1),量效曲线高度(Emax)较低,即使增加剂量,也不能达到完全激动药那样的**效应。 特点:占领受体,拮抗完全激动药的部分生理效应。 如: 激动药吗啡的内在活性α=1,部分激动药喷他佐辛的内在活性α=0.25。 吗啡在低浓度时,两药的作用相加; 当处于曲线的交叉点时,吗啡所产生的效应相当于喷他佐辛的**效应。 随着喷他佐辛浓度增加,发生对吗啡的竞争性拮抗。 喷他佐辛在不同浓度时,吗啡的量效曲线将发生旋转。这表现了小剂量激动、大剂量拮抗的作用。 (二)拮抗药 拮抗药:有较强的亲和力,缺乏内在活性(α=0),故不能产生效应,但由于其占据了一定数量的受体,反而可拮抗激动药的作用。 如:纳洛酮,为阿片受体拮抗药;普萘洛尔,是β肾上腺素受体拮抗药等。 特点:有些药物有一定的激动受体的效应,则为部分拮抗药。如氧烯洛尔,是β肾上腺素受体部分拮抗药。 拮抗药分为:竞争性拮抗药和非竞争性拮抗药两种。 竞争性拮抗药特点: (1)受体结合:可逆,与激动药竞争,对激动药产生竞争性抑制作用。 (2)激动药量效曲线:平行右移,**效应不变。通过增加激动药的浓度,使其效应恢复到原先单用激动药时的水平。(图3—5A)。如:阿托品是乙酰胆碱的竞争性拮抗药。 竞争性拮抗药的亲和力:拮抗参数(pA2)表示。 含义:在拮抗药存在时,若2倍浓度的激动药所产生的效应,恰好等于未加入拮抗药时激动药的效应,则所加入的拮抗药的摩尔浓度的负对数称为pA2值。 意义:反映竞争性拮抗药对其激动药的拮抗强度。药物的pA 2值越大,其拮抗作用越强。 非竞争性拮抗药: (1)受体结合:比较牢固,解离速度慢,或者形成不可逆的结合,阻止激动药与受体正常结合。 (2)激动药量效曲线:下移,Emax下降。增加激动药的剂量,不能使量效曲线的**强度达到原来水平 (图3-5B)。 四、受体的调节 受体数量、亲和力、效应力都受到药理因素的影响。 调节方式:脱敏和增敏两种类型。 1.受体脱敏:在长期使用一种激动药后,组织或细胞对激动药的敏感性和反应性下降的现象。 如: 临床长期应用异丙肾上腺素治疗哮喘,可以引起异丙肾上腺素疗效逐渐变弱。 维生素A可使胰岛素受体脱敏。 根据产生的机制不同,可将受体脱敏分为:同源脱敏和异源脱敏。 同源脱敏:只对一种类型受体的激动药的反应下降,而对其他类型受体激动药的反应性不变。机制:由于受体蛋白磷酸化,受体结构破坏、受体定位改变、受体合成减少等所致。 如:胰岛素受体、生长激素受体、黄体生成素受体、血管紧张素Ⅱ受体等,肽类配体的受体。 异源脱敏:受体对一种类型激动药脱敏,对其他类型受体的激动药也不敏感。机制:由于受体有一个共同的反馈调节机制,或它们信号转导通路上的有某个共同环节。 如:β肾上腺素受体,可被甲状腺素、糖皮质激素、性激素调节;M胆碱受体可被血管活性肽调节;γ氨基丁酸受体可被苯二氮类调节;胰岛素受体可被β肾上腺素类药物调节等。 2.受体增敏:与受体脱敏相反的一种现象(反应性、敏感性增加),可因受体激动******平降低、或长期应用拮抗药而造成。 如:长期应用β受体拮抗药普萘洛尔时,突然停药可以由于β受体的敏感性******而引起“反跳”现象。另外,磺酰脲类也可使胰岛素受体增敏。 受体下调或上调:受体脱敏或增敏仅涉及受体数量或密度的变化。 五、受体与效应器相互作用后的信号转导 第一信使:指多肽类激素、神经递质、细胞因子等细胞外信使物质。与特异受体结合,激活受体,引起细胞某些生物学特性的改变,如膜对某些离子的通透性及膜上某些酶活性的改变,从而调节细胞功能。 第二信使:第一信使作用于靶细胞后,在胞浆内产生的信息分子。第二信使将获得的信息增强、分化、整合,并传递给效应器,发挥特定的生理功能或药理效应。 种类: 1.环磷腺苷(cAMP) 代谢过程: ATP→腺苷酸环化酶(AC)作用→cAMP→磷酸二酯酶(PDE)水解→5‘-AMP灭活。 →β受体、D 1受体、H2受体等→通过Gs作用→使AC活化→ATP水解→使细胞激动药 内cAMP增加。 →α受体、D 2受体、M乙酰胆碱受体、阿片受体等→通过Gi作用→抑制AC→使细胞内cAMP浓度减少。 cAMP→激活蛋白激酶A(PKA) →使蛋白酶磷酸化(ATP提供磷酸基) →酶活化。例如:磷酸化酶、脂酶、糖原合成酶等。 →钙离子通道磷酸化→钙离子内流→神经、心肌、平滑肌等兴奋。 2.环磷鸟苷(cGMP) 代谢过程: GTP→鸟苷酸环化酶(GC) →cGMP→PDE灭活。 cGMP→激活蛋白激酶G(PKG) →各种效应。作用与cAMP相反,心脏抑制、血管舒张、腺体分泌等。 cGMP可以独立作用,不受cAMP制约。 3.肌醇磷脂 细胞膜肌醇磷脂水解→产生的DG和IP3,是一类重要的受体信号转导系统。 DG在Ca 2+协同下→激活蛋白激酶C(PKC) →靶蛋白磷酸化→产生效应,如腺体分泌、血小板聚集、中性粒细胞活化,细胞生长、代谢、分化等效应。 IP 3→促进细胞内钙池释放Ca2+→通过钙调蛋白、PKC→激发多种细胞功能。 4.钙离子 细胞内Ca 2+对细胞功能有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如各种肌肉收缩、腺体分泌、白细胞和血小板活化,以及胞内多种酶的激活。 细胞内钙升高的途径: (1)细胞外Ca 2+通过钙离子通道进入细胞浆,受膜电位、受体、G蛋白及PKA等调控。 (2)细胞内肌浆网等钙池释放Ca2+。受IP3作用。 两者互相促进。 (3)细胞膜上还有钙泵,被ATP激活,可对钙离子作双向调控。 细胞内的Ca 2+→激活PKC,与DG有协同作用→共同促进信息传递蛋白、效应蛋白活化。 5.廿碳烯酸类 6.一氧化氮(NO) 乙酰胆碱、缓激肽、ATP等→通过促进Ca 2+内流→激活细胞内一氧化氮合酶(NOS) →生成N0→激活可溶性鸟苷酸环化酶(sGC) →升高细胞内cGMP水平→介导松弛血管平滑肌、抑制血小板聚集,参与神经传递等生物效应。 N0是一种既有第一信使特征,也有第二信使特征的信使分子。 自分泌作用:对合成自身细胞作用。 旁分泌作用:对邻近细胞作用。具脂溶性,能通过生物膜快速扩散。 第三信使:负责细胞核内外信息传递的物质,包括生长因子、转化因子等。参与基因调控、细胞增殖和分化、肿瘤的形成等过程。 例 题 A型题 1.药物副作用是指 () A.药物蓄积过多引起的反应 B.在治疗剂量时,机体出现与治疗目的无关的不适反应 C.停药后血药浓度已降阈浓度以下时产生的不适反应 D.极少数人对药物特别敏感产生的反应 E.过量药物引起的肝、肾功能障碍 答案:B 2.关于受体的叙述哪项是正确的 () A.与配体结合无饱和性 B.与配体结合不可逆性 C.结合配体的结构多样性 D.是位于细胞核上的基因片断 E.均有相应的内源性配体 答案:E 3.下列哪项不是第二信使 A.cAMP B.Ca 2+ C.cGMP D.肌醇磷脂 E.Ach 答案:E B型题 A.变态反应 B.后遗效应 C.毒性反应 D.特异质反应 E.副作用 1.阿司匹林引起的溶血性贫血 答案:D 2.阿司匹林引起的皮疹和血管神经性水肿 答案:A 3.阿托品治疗各种内脏绞痛时引起的口干、小便困难、心悸等 答案:E 4.博来霉素引起的严重肺纤维化 答案:C 5.催眠量巴比妥类醒后出现眩晕、困倦、精细运动不协调 答案:B X型题 1.竞争性拮抗药的特点有 () A.使激动药量效曲线平行右移 B.与受体结合是不可逆的 C.激动药的**效应不变 D.与受体有亲和力,但无内在活性 E.作用强度常用pA 2值表示 答案:A C D E 2万家药店招聘,6万名药师求职,上康强医疗人才网 www.kq36.com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康强药师网无关。康强药师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