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二维码-访问手机版
   
 手机版网址 sp.kq133.com/F1

2014年 执业西药师专业知识一药理学讲义第十一章 抗真菌药

2013-12-03   作者:康强药师网 ys.kq36.cn    来源: 康强药师网 ys.kq36.cn   访问量:442    在线投稿

【学前有嗑唠】

总结的一口诀,感觉挺不错的,跟大家分享下。

两夫妇  ————   一同(打扫)————

(两性霉素B、氟康唑、氟氟胞嘧啶),(伊曲康唑、酮康唑),(特比萘芬、灰黄霉素、咪康唑、克霉唑)

深部    ————   深浅        ———— 浅部

【大纲要求啥,我们就学啥

1.抗浅表真菌感染药:特比萘芬、咪康唑、酮康唑和克霉唑的抗菌作用及其临床应用
2.抗深部真菌感染药:两性霉素B、氟胞嘧啶、氟康唑和伊曲康唑的抗菌作用及其临床应用

 

【那,我们这就开始摇滚吧!】
第一节 抗浅表真菌感染药
浅部致病真菌为各种癣菌,多侵犯皮肤、毛发、指(趾)甲和黏膜等部位。

一、丙烯胺类  特比萘芬

 

【抗菌作用】
抗菌机制:抑制真菌合成麦角固醇的关键酶——角鲨烯环氧酶。由于角鲨烯环氧酶被抑制,使麦角固醇合成受阻,从而破坏了真菌细胞膜的屏障功能。
对浅部真菌有杀菌作用。  

 

【临床应用】——癣——甲癣、体癣、手癣、足癣。

  二、咪康唑

 

对浅部真菌和深部真菌均有抗菌作用。

■局部用于治疗皮肤、黏膜真菌感染(达克宁);
■口服(吸收差)可用于轻度食管真菌感染;
■静脉注射用于治疗多种深部真菌感染;
■ 鞘内给药可用于治疗真菌性脑膜炎。

三、酮康唑——第一个可口服的抗真菌药。

酮康唑为广谱抗真菌药,对多种浅部和深部真菌均有抗菌作用。临床用于多种浅部和深部真菌感染,酮康唑全身用药毒性大,仅作局部用药

 


 


 

四、克霉唑
广谱抗真菌药,对浅表真菌及某些深部真菌均有抗菌作用。因口服吸收差,静脉给药不良反应重且多,仅局部用于治疗浅部真菌病和皮肤黏膜念珠菌感染。

第二节 抗深部真菌感染药
一、多烯类抗生素

两性霉素


 【抗菌作用】
   两性霉素B与真菌细胞膜上的重麦角固醇相结合,干扰细胞膜的通透性,进而使细胞膜的屏障作用被破坏,细胞内的重要物质(如钾离子、核苷酸和氨基酸等)外漏,使真菌的生命力下降甚至死亡。
   【临床应用】

 


1.全身性深部真菌感染——******药。用于各种真菌性肺炎、心内膜炎、脑膜炎、尿路感染及败血症等

 

2.口服仅用于肠道感染。

3.局部可用于眼科、皮肤科和妇产科的真菌病。还可用于指(趾)甲、皮肤黏膜等浅部真菌感染

 

二、氟胞嘧啶  

 

【抗菌作用】  

 

    抗菌谱较两性霉素B窄,对隐球菌属、念珠菌属和球拟酵母菌具有较高抗菌活性。

【临床应用】

 

  主要用于念珠菌、隐球菌和其他敏感真菌所引起的肺部感染、尿路感染、败血症、心内膜炎等的治疗。疗效不如两性霉素B,真菌对本药(尤其单用时)易产生耐药性。常将两药合用治疗深部真菌感染,可产生协同作用。

三、唑类
氟康唑

  抗菌活性强,比酮康唑强5~20倍。主要用于全身性或局部念珠菌、隐球菌等真菌感染以及预防易感人群(如接受化疗、放疗患者或艾滋病患者)真菌感染。
                                

四、伊曲康唑(斯皮仁诺)(抗浅部真菌感染药)  在唑类药物中抗真菌作用最强,可抗大部分浅部真菌和深部真菌。广泛用于浅部真菌感染和深部真菌感染。
          

              

 

 

                执业西药师专业知识一药理学讲义第十一章 抗真菌药

 

 

 

第十一章 抗真菌药



  重点内容:
  1.抗深部真菌感染药
  两性霉素B、氟胞嘧啶、酮康唑、氟康唑、伊盐康唑的抗菌作用及临床应用
  2.抗浅表真菌感染药
  特比萘芬、咪康唑、克霉唑抗菌作用及临床应用
  按真菌引起感染部位的不同,分为:
  深部真菌感染:主要由致病性真菌所致,包括白色念珠菌、新型隐球菌、曲霉菌和毛霉菌,它们属正常机体内菌群,在正常情况下不引起疾病,但长期大量使用广谱抗生素、激素、免疫抑制剂或机体免疫力低下时,方可致病。
  白色念珠菌侵犯皮肤、口腔、肠道及阴道黏膜。
  新型隐球菌侵犯呼吸道、中枢神经系统、骨、肌肉等处。
  深部真菌危害大,常可危及生命,治疗药物有两性霉素B、三唑类抗真菌药物。
  浅表真菌感染:由各种癣菌引起,如手足癣、体癣、头癣、黄癣,主要侵犯皮肤、毛发、指(趾)甲等,发病率高,常用治疗药物主要有灰黄霉素、制霉菌素、酮康唑,局部应用的有克霉唑和咪康唑等。
  
  

第一节 抗深部真菌感染药



  两性霉素B
  两性霉素(amphotericin),从链丝菌培养液中提取的,其含A、B两种成分。因B成分抗菌作用强,而用于临床,故称两性霉素B,国产者称庐山霉素。
  【体内过程】
  口服、肌注均不易吸收,而且肌注刺激性大,故必须静脉滴注。一次静脉滴注有效浓度可维持24h以上。
  蛋白结合率大于90%,体内分布以肝、脾为高,其次为肺、肾,不易透过血脑屏障。
  消除缓慢,t1/2约在24~48h,3%~5%以原形从尿中排出。
  【抗菌作用
  广谱抗真菌药:对新型隐球菌、白色念珠菌、皮炎芽生菌、组织胞浆菌等有强大的抑制作用,高浓度呈杀菌作用。
  机制:
  选择性地与真菌细胞膜的麦角固醇相结合,在膜上形成微孔,从而增加膜的通透性,引起菌体细胞内容物(氨基酸、核苷酸、电解质等)外漏,导致真菌死亡。
  两性霉素损伤细胞膜,使其他药物易进入真菌细胞内,与其他抗真菌药合用,可出现协同作用
  细菌胞浆膜内不含固醇类物质,对细菌、立克次体、病毒等无作用。
  【临床应用
  治疗全身性深部真菌感染******药
  用于各种真菌性肺炎、心内膜炎、脑膜炎、尿路感染及败血症等。
  中枢神经系统真菌感染,其他药物治疗无效时,把两性霉素B鞘内注射治疗列为一种选择。
  口服仅用于肠道感染。
  局部可用于眼科、皮肤科和妇产科的真菌病,指(趾)甲、皮肤黏膜等浅部真菌感染。
  【不良反应】
  静脉滴注不良反应:
  ●滴注开始或滴注后数小时,可发生寒战、高烧、头痛、恶心、呕吐、肌肉痉挛和低血压。
  ●静脉注射过快,可致惊厥、心律失常。
  肾损害:主要中毒反应,并呈剂量依赖关系,80%患者发生氮质血症,尤其与氨基糖苷类、环孢素类合用,肾毒性增加。
  贫血:肾小管损伤,红细胞生成素减少,红细胞膜受损。
  应用时应注意:(1)滴注液应新鲜配制,(2)滴注前需给病人服用解热镇痛药、抗组胺药,滴注液中加生理量氢化可的松、地塞米松可以减轻反应;(3)定期作血钾,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和心电图检查。
  氟胞嘧啶
  氟胞嘧啶(flucytosine),口服易吸收,1~2h血药浓度达峰值,t1/2为3~6h,可透过血脑屏障。以原形从尿排出。
  抗深部真菌药。
  ●隐球菌、念珠菌、拟酵母菌等:抗菌活性较高。
  ●着色真菌、少数曲菌:有一定抗菌活性。
  对其他真菌和细菌作用差。
  抑菌剂,高浓度具有杀菌作用。
  机制:通过真菌细胞的渗透系统进入细胞,转化为氟尿嘧啶,替代尿嘧啶进入真菌的RNA中;或代谢为5-氟尿嘧啶脱氧核苷,抑制胸腺嘧啶合成酶,从而阻断核酸合成。
  用于念珠菌、隐球菌感染。单用效果不如两性霉素B,且易产生耐药性。与两性霉素B合用,本品进入真菌细胞增多,可发挥协同作用。
  不良反应:
  胃肠道反应。一过性转氨酶升高,碱性磷酸酶升高,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
  剂量过大时有肝损害、脱发、骨髓抑制等不良反应。
  动物实验表明本药有致畸作用,孕妇及哺乳期妇女不宜使用。
  唑类抗真菌药
  人工合成的抗真菌药,包括:
  咪唑类(imidizoles):克霉唑、咪康唑、益康唑、酮康唑、布康唑和硫康唑等,主要作为局部用药,酮康唑为第一个可口服的抗真菌药,但存在许多缺点。
  三唑类(triazales):在咪唑环引入一个氮原子,即为三唑类,如氟康唑和伊曲康唑,可口服治疗全身真菌病。
  均为广谱抗真菌药,对深部和浅部真菌均有效,对念珠菌属、着色真菌属、球孢子菌属、组织胞浆菌属、孢子丝菌属、新型隐球菌均有抗菌活性,但对毛霉菌无效
  机制:选择性抑制真菌细胞色素P450依赖性的14-α脱甲基酶,使14-α甲基固醇蓄积,细胞麦角固醇不能合成,细胞膜通透性改变,引起细胞内重要物质丢失,导致真菌死亡。
  三唑类对真菌的细胞色素P450更具有特异结合力,对固醇合成的影响较咪唑类小。
  本类药物在肝内代谢,主要经胆汁排出。
  主要不良反应:贫血、胃肠道反应、皮疹等。
  酮康唑(ketoconazole),1981年用于临床的口服广谱抗真菌药。
  口服易吸收。降低胃液酸度,可减少酮康唑吸收,因此不能与抗酸药、胆碱受体阻断药、H 2受体阻断药同服。胃酸缺乏者,可将药片溶于4ml的0.2mol/L盐酸中,用水稀释后服下。
  血浆蛋白结合率高达80%以上,而且不易进入脑脊液,血浆t 1/2为7~9h。经肝代谢,由胆汁排泄。
  特点:对念珠菌、浅表癣菌有强大的抗菌力,对多种浅表真菌病的疗效相当于或优于灰黄霉素、两性霉素B、咪康唑。
  临床:口服治疗多种浅部真菌病,也用于全身性真菌病,伊曲康唑取代。
  不良反应:胃肠道反应,血清转氨酶升高,偶有严重肝毒性及过敏反应等。肝毒性是严重的虽发病率低,但可致死。妊娠哺乳的妇女禁用。
  氟康唑(fluconazole),新型三唑类抗真菌药。
  口服吸收良好,生物利用度可达90%以上。口服150mg于1.5~2h达血药峰浓度。可口服、注射。
  蛋白结合率低,体内分布广。真菌性脑膜炎患者的脑脊液中药物浓度可达血中浓度的80%。
  体内代谢甚少,约90%以原形经尿排出,血浆t 1/2约30h。
  抗菌谱与酮康唑相似:体外抗真菌作用,不及酮康唑;体内抗真菌作用,比酮康唑强10~20倍。
  临床:用于治疗深部真菌病,如隐球菌脑膜炎、心内膜炎、肺及尿路感染,治疗中枢神经系统尿路感染较为理想的药物。
  不良反应:最低。
  有轻度恶心、腹痛、腹泻等消化系统反应,过敏反应,中枢神经症状有头痛、头晕、失眠。个别艾滋病、肿瘤患者可见肝、肾、造血功能异常。
  孕妇慎用,哺乳期妇女及儿童禁用。
  伊曲康唑(intraconazole),新的三唑类广谱抗真菌药。
  具有高亲脂性,广泛分布于各组织、器官中,蛋白结合率高。
  t1/2为20h左右。主要在肝内代谢,代谢为有抗菌活性的羟基伊曲康唑,血药浓度是原形药的2倍。
  抗菌谱相似于酮康唑,但作用较强。对组织胞浆菌、类球孢子菌、芽生菌、念珠菌、隐球菌、曲菌和球孢子菌等感染有良好的作用。
  对暗色孢子科真菌、孢子丝菌、不危及生命的芽生菌、组织胞浆菌属,******药物
  对曲霉菌、新型隐球菌有效,但效果不及两性霉素B、氟康唑。
  临床:
  ●浅表真菌感染:如体癣、股癣、头癣、甲癣(效果好),其疗效优于灰黄霉素。
  ●肝部和深部真菌感染:如系统性念珠菌病、曲霉菌病、隐球菌脑膜炎、组织胞浆菌病、芽生菌病、球孢子菌病等。
  副作用小,主要为胃肠道反应,头晕、头痛、瘙痒等。偶见肝毒性。孕妇禁用。
  
  

第二节 抗浅表真菌感染药



  
  特比萘芬
  特比萘芬(terbinafine,TBF),属丙烯胺类合成口服抗真菌药。
  口服吸收迅速,在肝脏首过消除,使其进入血液循环的量约为给药的40%。
  广泛分布全身组织,很快弥散和聚集于皮肤、指(趾)甲和毛发等处,缓慢释放和排除,患者皮肤角质中维持高浓度时间长。
  在肝脏代谢,经肾脏排泄,无蓄积作用。
  浅部真菌:对皮肤真菌、曲霉菌、皮炎芽白菌、荚膜组织胞浆菌有杀菌作用,对皮肤癣菌有杀菌作用,对念珠菌有抑制作用。
  机制:选择性抑制真菌膜的角鲨烯环氧化物酶,抑制麦角固醇合成,使真菌死亡。
  用于皮肤癣菌引起的甲癣、体癣、股癣、手癣、足癣效果好。
  不良反应轻,本药不作用于细胞色素P450,所以不产生严重的不良反应。有消化道反应、头痛、乏力及暂时性肝酶升高。
  咪康唑
  咪康唑(二氯苯咪唑,miconazole),口服吸收差,不易透过血脑屏障,生物利用度约在25%~30%之间,t1/2约24h。
  广谱,对深部真菌、部分浅表真菌具有良好抗菌作用:
  静脉给药:用于治疗多种深部真菌感染,用于两性霉素B无效或不能耐受的病例。
  局部:治疗皮肤黏膜、指(趾)甲真菌感染,其疗效优于克霉唑、制霉菌素。
  不良反应有恶心、呕吐、过敏反应等。
  静脉给药不良反应多,可出现畏寒、发热、静脉炎、贫血、心律不齐,可致血栓静脉炎。临床用药剂量应随病原真菌而异。
  妊娠妇女和未满周岁小儿禁用。
  克霉唑
  克霉唑(三苯甲咪唑,clotrimazole),最早用于临床的广谱抗真菌药。
  ●浅表真菌感染:疗效与灰黄霉素相似,但对头癣无效。
  ●深部真菌:作用不及两性霉素B。
  局部:治疗浅表真菌病、皮肤黏膜的念珠菌感染,如体癣、手足癣、耳道及阴道霉菌病。
  灰黄霉素
  灰黄霉素(griseofulvin),灰黄青霉菌培养液中提取制备而得。
  口服后主要在小肠上部吸收。吸收程度:
  ●与原料粉末颗粒大小有关,极细颗粒(2.7μm)比细颗粒(10μm)吸收完全;
  ●油脂食物,促进胆汁分泌,提高灰黄霉素在消化液中的溶解度,促进药物吸收
  吸收后分布于全身各组织,其中以皮肤、毛发、指(趾)甲、肝、脂肪、骨骼肌中含量高。因该药对表皮角质穿透力差,外用无效
  tl/2约14h。
  大部分在肝内代谢为6-去甲基灰黄霉素而灭活。肝药酶诱导剂可加速本品在肝灭活,使疗效减弱。本品可促进抗凝药代谢,使抗凝药的作用降低。
  原形药自尿中排泄不足10%,约30%随粪便排泄。
  抗浅表真菌药,对各种皮肤癣菌均有强大的抑制作用。
  灰黄霉素对病变组织的亲和力较大,沉积在新生皮肤上,能与角蛋白牢固结合,可以防止新生皮肤再被感染。
  机制:化学结构类似于核酸的主要成分鸟嘌呤,而竞争性地抑制鸟嘌呤进入DNA分子,干扰DNA合成,使真菌细胞生长抑制;或与干扰真菌微管蛋白聚合作用有关。
  临床:主要用于治疗各种癣菌病,如体癣、股癣、甲癣等,尤对头癣疗效显著,为******药。疗程2~3周,治愈率可达90%以上。但对指(趾)甲癣效果差,疗程6~12个月,而且常易复发或再感染。
  不良反应多见,但不严重。主要表现胃肠道反应、神经系统反应,有恶心、呕吐、嗜睡、眩晕、视觉模糊或失眠等。
  动物实验证实有致畸作用。
  制霉菌素
  制霉菌素(nystatin),由链丝菌或放线菌所产生的多烯类抗生素,既能抑制又能杀灭真菌。
  化学结构、体内过程、抗菌作用与两性霉素B基本相同,但作用较弱,毒性更大,不作注射用。
  口服难吸收,对全身真菌感染无治疗作用。但可用于肠道念珠菌病,预防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所引起的真菌性二重感染。
  局部用药,对皮肤、口腔、阴道念珠菌及阴道滴虫病有效。
  口服大剂量可引起食欲不振、呕吐、腹泻等胃肠道的反应。阴道用药可致白带增多。
  例题:
  A型题
  1.咪唑类抗真菌药的作用机制是
  A.竞争性抑制鸟嘌呤进入DNA分子,干扰DNA合成
  B.替代尿嘧啶进入DNA分子中,阻断核酸合成
  C.抑制以DNA为模板的RNA多聚酶,阻碍mRNA的合成
  D.选择性与细胞膜的麦角固醇结合,增加膜的通透性
  E.选择性抑制细胞色素P450依赖性的14-α脱甲基酶

  答案:E
  X型题
  1.对深部真菌有效的药物有
  A.酮康唑
  B.氟康唑
  C.克霉唑
  D.两性霉素
  E.灰黄霉素
  
  答案:ABCD
  2.酮康唑的特点有
  A.对念珠菌和表浅真菌有强大的抗菌力
  B.口服易吸收
  C.血浆蛋白结合率高达80%以上
  D.与抗酸药同服可增加其吸收
  E.偶有严重的肝毒性及过敏反应
 
  答案:ABCE
  3.主要用于治疗浅表真菌感染的药物有
  A.灰黄霉素
  B.两性霉素B
  C.克霉唑
  D.伊曲康唑
  E.特比萘芬
 
  答案:ACDE

2万家药店招聘,6万名药师求职,上康强医疗人才网 www.kq36.com


发表评论
热门评论

暂无热门评论

最新评论

暂无最新评论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康强药师网无关。康强药师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热门图片

本周 本月 

热门资讯

本周 本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