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二维码-访问手机版
   
 手机版网址 sp.kq133.com/F1

国内连锁药店的“迎春”战斗

2013-11-14   作者:陈春华    来源: 陈春华   访问量:64    在线投稿

药店经营必须从粗放走向科学

 

上海复美益星大药房连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陈春华

 

毋庸讳言,中国药品零售行业的经营管理相对粗放。

 

首先,在战略方面没有定位,做到哪里是哪里;其次,在商品方面没有规划,拣到篮里就是菜。根据不同定位,药店需要不同的商品配置。根据市场需求,采购要主动出击去寻求更新的、更优的、更廉价的商品;再次,在营销方面几乎不树立品牌,没有很好的策划。很少看到药店在哪些媒体上主动宣传自己的品牌,都认为自己的生意还不错,无需进行宣传。殊不知,药店作为服务业就像麦当劳、肯德基、屈臣氏一样,需要进行品牌宣传,需要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最后,在运营方面不规范,整个公司没有标准,门店的布局一店一策,商品的陈列也是一店一策。

 

以上粗放的表现是客观存在的,这是从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后不适应造成的。医药行业相对封闭,药品零售行业更是如此,直到最近几年才开始走向市场化,所以还不能完全适应市场经济的环境。同时,药店行业的竞争还远没有这么激烈,外资的强手还没有进入,日子比较舒适,紧迫感不是很强,所以,许多药店人没有认真思考该如何提升。

 

更令人担忧的是,中国药店圈内人才缺乏,没有创新意识。纵观药品零售行业里的那些管理层们,平均年龄在50岁以上的比较多。虽然有经验、有能力、有责任感,但是如果整个行业要走出传统、走向现代,那就必须要有年轻的管理层来进行观念和方法上的冲击。传统的药品零售行业要想有春天,同样需要颠覆性的年轻人才。

 

改变现状是中国药品零售行业的当务之急。从当前状况来看,已经有一些领头羊意识到原来的粗放、落后和传统的不足,开始觉醒,注意科学的管理。如海王星辰的社区便利店,老百姓的平价药超,舒普玛的时尚药妆,聚焦于特定人群,为他们创造想要的价值;有的药店根据人群的需求配置相应的商品,不在乎商品多而全,而在乎商品的适销对路以及整体的价值贡献;有的药店运用现代营销理念,通过社会营销塑造公益形象,知识营销建立专业形象,营销服务体现亲民形象;有的药店内部布局统一,门店外观统一,员工服务统一,商品陈列统一,整齐划一的门店成为新型药房的典范,而不再是一店一策。

 

从粗放走向科学是一个行业成熟的表现,是一个行业发展的必经之路。正因为现在的粗放,药店的未来才更有机会。正因为大部分药店的粗放,科学管理的药店才更有机会。

 

   大健康产品是药店多元化的未来

 

资深医药营销人 李忠玉

 

药店的多元化,是个经久不衰的话题。多元化是被逼出来的!自从零售药店放开管制以后,尤其是在南方,药店犹如雨后春笋般的扩张,直接加剧了药店间的竞争,单纯的药品销售已经满足不了药店的盈利需求,于是多元化成为规避竞争压力的******策略,这是最初始的动机。

 

多元化另外的动机是企业发展的推动和政策的管制。当单纯卖药的利润遇到瓶颈后,企业必须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而在新医改实施后,社区卫生中心及乡镇卫生院凭“不加价”和“医保报销”的双重优势分流了药店的相当一部份客源。因此政策对药店的“管制”与“冷落”进一步强化了药店的多元化动机。

 

药店多元化首先体现在经营模式上,分专业药房、平价药超、社区健康药房、商超店中店、参茸专卖店等。每一种业态都对应不同的商圈及市场特性。这种经营模式的多元化是连锁药店所采取的多元化路径。就连锁药店而言,基本上都有两种以上的经营模式并存。

 

当前,所采取的比较典型的业态模式组合有平价药店、商超店中店和社区健康药房。前者非常普遍,商超店中店则是借助商超所聚拢的客流,商超借助药店的药品经营资格,相得益彰。社区健康药房具有“小而精”的特点,其经营定位不仅仅是卖药,并且专门为社区内的顾客提供健康咨询及健康跟踪辅导。

 

多元化体现的另外一个焦点是品类多元化。作为多元化的经营,多品类、多范畴地进行商品线的延伸是必须的,但主流的方向是什么?哪些品类作为重点主营商品?有人说是药妆,有人说是器械。尤其是药妆,业界甚至将药妆提高到决定药店生死存亡的高度。这种期望或许是让药妆承载了不能承受之重,因为药妆还没有成为产业。

 

笔者认为,真正能对药店的品类多元化起关健支撑作用的是保健食品,是大健康类的产品。放眼现在的药店,营养补充剂已经成为了药店的主流品类之一,已经成为与心脑血管用药、感冒类日常用药并驾齐驱的三大品类之一。不管是在现在,还是在将来,对药店的经营都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力。倡导先调养,防患于未然的大健康保健观念和体制将会越来越受到推崇,因此大健康类产品才是多元化的支柱。

 

   连锁药店品类管理困境下的突破路径

 

康美药业OTC事业部总经理 李从选

 

当前,中国连锁药店的品类管理普遍存在四大问题:一是没有系统规划;二是没有投入预算;三是企业缺乏清晰定位下的品类管理犹如盲人摸象;四是品类管理,受限于GSP、医保刷卡、高毛利产品主推。

 

针对中国连锁药店品类管理遭遇的现状,笔者认为一方面连锁药店要加强对品类管理的重视,成立以副总或者总经理牵头的品类管理项目组,全面系统分析自己SWOT,制定系统的品类管理提升方案,以制度和考核奖惩机制加入方式推行之。

 

另一方面,加大品类管理的资金投入。做年度营运方案时就先做好品类管理预算,纯粹指望供应商来花钱,无法做到完全以消费者为中心。连锁药店不像生产企业,畅销的品种就几个到十个,每个产品都能精耕细作,几千个品种的销售信息的采集分析透视等都必须有信息系统支撑,也必须有专业的人员来操作。

 

同时,由于目前大部分连锁药店还没有清晰的定位,战略定位不明,不知道自己服务的人群是哪些时,怎么可能根据人群的需求做好品类管理呢?事实上,理解好品类管理的核心思想是消费者需求导向和需求满足。前提是你服务那群人,你的定位和与之匹配的业态是什么先要确定下来。不同人群需要的品类是不同的,比如定位为吸引中老年顾客或慢性病患者(顾客)的平价药店,可能将降压药品类作为目标性品类,而一般的社区便利型药店也许将该品类作为常规性品类。因此,一定要在业态定位清晰的情况下才能做好品类管理。

 

值得注意的是,药店搞品类管理不像商超,完全是按照市场销售规律来做的,也大多不存在高毛利主推提成的问题,但药店必须先符合GSP,另外一些药品的销售不是市场自动选择的结果,受到医保定点店医保消费的影响,还有高额提成下的主推,也不是自然销售的反应,其反映在需求统计上就有偏差,就会影响品牌管理和决策的客观性与科学性。 连锁药店必须综合系统考虑这些问题的权重和对你的影响,有所取舍。取舍的依据是消费者需求满足程度。

 

从“知道”到“做到”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而从“做到”到“做好”则有更长的路要走。目前阶段,连锁药店的品类管理还处在从“知道”到“做到”的过渡之中,远远没有达到“做到”的水平。

2万家药店招聘,6万名药师求职,上康强医疗人才网 www.kq36.com


发表评论
热门评论

暂无热门评论

最新评论

暂无最新评论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康强药师网无关。康强药师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热门图片

本周 本月 

热门资讯

本周 本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