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客:你们这里有没有三七?
小A:有啊,这边……
顾客看了之后说:我要三七,不是田七。
小A:三七就是田七,田七就是三七。
顾客:三七就三七。田七就田七,一个药还搞两个名字。
小A:……
顾客:那这个三七上面写30头是什么啊?
小A:30头就是说这上面的疙瘩,一般有30个。
顾客:那有疙瘩的好还是没疙瘩的好?
小A:……
相信这个场景很多人都熟悉,没经历过的举个手看看?
从这个上面足以暴露问题:
1、三七?田七?傻傻分不清楚!
2、20头?30头?啥玩意儿?
3、三七上面的疙瘩到底是什么?
4、到底有疙瘩好还是没疙瘩好?
好,今天就先解决这四个卖药前的问题来打消顾客的疑问?
一、到底是三七还是田七:中国药典一部第11面上面这样写:
因此,
三七为正名,
田七为别名,当然,三七的别名还有很多,比如:金不换(本草纲目)、参三七(本草便读)等,但是田七这个别名流传甚广,快到喧宾夺主的地步了。那三七和田七的来历又是如何呢?
三七,五加科植物,一说其播种后三至七年挖采而且每株长三个叶柄,每个叶柄生七个叶片,故名三七。而田七(一般两广地带喜欢叫田七)的由来则是因为在明朝时广西的田州府为三七的主要集散地,因此三七被叫做“田七”,意为“田州府的三七”。
文山三七为道地药材,而广西田州田七不可谓道地药材。至于参三七看看这个图片或许会明白许多:《本草纲目拾遗》中记载:“人参补气第一,三七补血第一,味同而功亦等,故称人参三七,为中药中之最珍贵者。
二、20头?30头?啥玩意儿?三七各部分均可入药,包括根、筋条、茎叶、花等部分。一般认为,三七以粒大、坚实为优,市售三七一般为2年生及以上,种植年代越长,个头越大,质量越好。业内以一市斤(500g)有多少个三七来评定等级,如20头指每市斤有20个以内,30头为每市斤有21-30个,
头数越多表示三七越小。常见的三七一市斤有60来个,20头的三七一般要种7年以上,属于三七中的珍品。
三、三七上面的疙瘩到底是什么?三七的性状鉴别特征是“铜皮铁骨狮子头”在这里,那个疙瘩就是狮子头。是指三七顶端及周围的瘤状突起物,一般是新鲜三七切掉筋条后揉搓烘干得到,为之根痕(待考证)。“铜皮”是指灰黄色的外皮;“铁骨’’是指质地坚硬难折断。而三七断面的放射纹理形如菊花。见下图:
四、到底有疙瘩好还是没疙瘩好?先看看文山三七再做决定:
思考题:
一、三七表面为什么有的会那么亮?有的不亮,如上图。哪种好呢?
二、三七有春七、冬七之分,如何分?那种质量好?
三、你们的有没有卖三七粉,为什么三七粉会那么便宜?如果有顾客买,你怎么解释?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康强药师网无关。康强药师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