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二维码-访问手机版
   
 手机版网址 sp.kq133.com/F1

社会资本办医大时代来临?

2013-11-07   作者:医药观察家    来源: 医药观察家   访问量:42    在线投稿

 

近日,国务院下发的《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下称《意见》)明确表示,健康服务业对社会资本的开放实行“非禁即入”,并强调给予社会资本比较平等的待遇,政策普及面之广可谓空前。受此影响,社会资本大受鼓舞,有分析人士预判:“社会资本办医的大时代即将来临。”然而,也有观点指出,如今的医疗体系不改变,社会资本办医难发展,再多的政策也是枉然。那么,政策松动之下,社会资本是否真的“熬出头”了?另一方面,在半空中“撒花”的《意见》欲落地,政府除了表明积极的态度外,还应做什么?
 
◆邝海燕/文
“非禁即入”的示好
在国务院此次政策调整中,健康服务业对社会资本表现出************的利好,除强调“放宽市场准入,凡是法律法规没有明令禁入的领域,都要向社会资本开放”外,还要求加强规划布局和用地保障、完善财税价格政策等,力求给予社会资本比较平等的待遇。在从业者看来,《意见》对社会资本办医限制的放宽,是对社会资本的明确示好。
 
近年来,我国多次出台政策,鼓励、支持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在2009年推出新医改方案后,2010年,国家发改委、原卫生部等在《关于进一步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的意见》(下称2010版《意见》)中明确了鼓励、支持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的基本方向。随后,2012年国务院印发的《“十二五”期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暨实施方案》、2013年9月的上海自贸区方案等,皆释放出利好社会资本办医的政策信号。
 
“对社会资本来说,不断明朗的政策确实对其有很大吸引力。”长沙东西现代医院管理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刘牧樵表示,在很久以前,政策其实已有指导性意见,而通过多次提议或强调,相关部门不断向外界释放需要社会资本办医的信号。尤其是此次《意见》明令规定“非禁即入”,再次传达出强烈的利好信息。
 
北京时代方略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咨询顾问顾威则进一步指出,从支持面来看,2010版《意见》主要从税收、政府投入、资质认定上做支持,比较宏观;此次《意见》则着力细化到举措,七条措施分别从行政程序、用地、资金、税收、消费引流、规范和舆论上给予健康服务业全方位的政策“红包”。其中,行政程序和市场准入是影响社会资本办医的“硬指标”,以营造透明、公开的政策氛围;用地、资金、税收为“硬件”,是保证社会资本办医发展的基础;规范和舆论属“软件”,是实现社会资本办医的保障。
 
推不开的“玻璃门”
 
不可否认,在国家持续的“开闸放水”主张下,社会资本办医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至2013年,我国民资办医已逾万家,占医院总数的四至五成。然而,与之相对应的,却是民办医院接诊的患者尚不及接诊总量的一成。这意味着,民间力量事实上远未真正成为影响市场、改变供求的“源头活水”。
 
长期以来,社会资本进入医疗领域一直存在“玻璃门”。 在我国现行的医疗体系中,医疗布局以公立医院为核心,行政管理之下的公立医院几乎垄断了所有的优质医疗资源,医疗资源配置严重不均衡。因而,尽管政府力推社会资本办医,效果却不尽如人意。如2010版《意见》出台时,坊间便掀起过一股投资热。然而,在我国区域卫生规划对公立医院倾斜的背景下,社会资本在实际进入医疗市场时,从产业政策到税收、准入、人才等,都难以逃脱“玻璃门”的限制。
 
在此政策背景下,刘牧樵认为,尽管受政策影响,会有越来越多的社会资本“试水” 医疗领域,但它们是没有办法真正走下去的。因为在政策限制下,市场并不具备社会资本办医的条件。换言之,如果现有的医疗垄断模式不改变,医疗产业未能真正市场化,即便出台再多的优惠政策,社会资本办医也难有良性发展。
 
顾威对此表示赞同,“目前,医疗是市场化进程最缓慢的一块产业,也是公平和效益矛盾最显著的一个领域,成因正在于体制和机制的束缚。”她指出,过度市场或过度行政干预都是极危险的,而社会资本办医成功的关键,在于其是否和公立医院一样受到政府的公平对待。因此,如何既惠及大众,又使公立医院和非公立医院形成适度竞争,考验着政府的平衡能力。
 
良方亦需“好药”
 
从《意见》来看,其不仅以“非禁即入”的政策为社会资本松绑,还在税收、价格、财政和土地规划等方面给予优惠和扶持。这意味着,民办医院在争取与公立医院公平竞争方面有了新的突破。但是,虽然《意见》的政策信号非常明确,可除“非禁即入”外,其他的政策仍处于框架阶段,实施操作层面仍然没有具体的条例出台。
 
对此,业界普遍呼吁各地尽快出台规划和细则,使政策早日落地。顾威表示,《意见》欲落地,解决人的问题是关键;也就是说,重点在于医护人员流动上。“三甲医院在科研、职称评定上都有优势,如何放宽带动,这不是一个部门或者一道行政命令就能解决的,而是多部门协同的系统问题。”
 
而在刘牧樵看来,人员问题仅是一个方面,社会资本办医要成型,必须拥有三个必要条件:打破公立医院垄断、医生自由执业、国家推动商业保险。但我国目前的医疗体系中,公立医院脱离了公益属性,市场体系远未建立好,所谓的非公立医院发展的“玻璃门”依旧存在。因此,哪怕政策再好,要落地仍需要一段较长的时间。
 
《意见》放宽社会资本办医限制的目的,无外乎推动非公立医院与公立医院展开有效竞争,发挥“鲶鱼效应”,从而实现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促使医改更进一步深化。但是,正如刘牧樵所言,若想让社会资本真正成为“活水”,那么,在公立医院与民办医院在博弈中,双方应明确自身定位,找准细分市场。公立医院应成为真正的非营利性医院,做好基础医疗;而民办医院应将着力点放在特色医疗、专科医疗等方面,为民众提供更多的选择。唯有如此,才能形成良好的竞争机制,理顺扭曲的医疗资源分配格局。而这也意味着,政府要做的工作,还有很多。
 
******观察
药企“分羹”,硬仗软攻
 
近年来,药企越来越热衷于“从医”,复星医药、******味等多家药企已先后进入了投资医疗机构的大潮之中。具体来看,原因主要有几个方面:首先,持续出台的利好政策使药企深受吸引;其次,从投资角度来看,药企与医疗机构同属健康领域,药企办医有很强的先天优势,属于对下游终端的拓展;再次,现有的招标政策对药企的药品销售限制是比较大的,而出于对产业链上下游整合的考量,向占据国内药品销售市场份额80%的医院延伸显然至关重要。
 
从更深的层面出发,药企涉足医疗无疑是进入一个全新领域。通过这种方式,药企将直接面对患者,为其提供全方位的健康医疗解决方案。从长远发展来看,这有望形成一种全新的商业模式,而这,才是社会资本办医的**利好。
 
目前,我国的社会资本办医形式多样,包括参股医院、托管药房、直接办医等,而《意见》中提到“鼓励发展专业性医院管理集团”,则成为了一种亮点模式。不过,顾威亦提醒道,药企需根据自身能力和医疗机构的经营情况来谨慎选择、参与办医,且在此过程中,应依靠企业的市场化管理能力盘活医疗资源。
 
另一方面,刘牧樵认为,如果社会资本办医能够真正成型,药企要想在此机遇中“分一杯羹”,首先要面临的,是一次大洗牌。因为社会资本办医的放开必然带来药品的需求量上升,但药企也会面临更大的竞争。此时,药企必然要提高药品质量、发力新药开发,打造符合市场竞争需求的软实力,形成差异化竞争,才能打赢这场硬仗。(dynasty)

2万家药店招聘,6万名药师求职,上康强医疗人才网 www.kq36.com


发表评论
热门评论

暂无热门评论

最新评论

暂无最新评论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康强药师网无关。康强药师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热门图片

本周 本月 

热门资讯

本周 本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