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回放: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主办,中国药学会协办的“全国药品安全网络知识竞赛”题库**有3000道题,95%的题目属于安全用药常识。1日,本报筛选出30道题,并征集广大读者来答题,全部答对的有机会中奖。 截至昨日17时,30道药品安全测试题共收回有效问卷132份,睡前服药时间、小儿使用非处方药的原则、跌打损伤后怎么贴膏药、服用中药能不能喝绿豆汤、“煎汤代水”的中药怎样煎制,这前五道问题,有的读者更是正确率为0。而全部答对的,则只有两份。昨日,省医院药学部副主任药师杨继芳、吉大二院药品管理部临床药师张新茹,针对这些测试题给大家进行了专业解答。 ■关于用药时间 睡前、空腹、饭后 时间界定有讲究 测试题中关于用药时间的题目有4道:“睡前服用的药物”:选择睡前一小时的占了39%。“空腹服药”:选择餐前30分钟的占47%。“饭后服用的含义”:选择饭后1小时的占26%。“药品‘一日3次’”:认为早中晚各一次的占43%。 解答:“这样选的人都错了。”杨继芳说,睡前服通常是指睡前15~30分钟服用。如催眠药,在药物生效时使患者迅速入睡;又如泻药大黄、酚酞等,饭后8~10小时方能见效,故可在睡前服下第二天早晨生效。 而空腹服药是指在餐前1~2小时或餐后2小时左右服药,可避免食物对其吸收的影响。 饭后服是指药物需在饭后30分钟左右服药,可减少药物对胃肠道的刺激,有利于药物吸收和利用。 “一天多次的药是按照24小时来划分,不是随着三顿饭安排的。”杨继芳说,一日三次的药,要每8小时吃一次。而关于“顿服”,“不是说每顿饭后都得服,而是指一天的用药量一次性全服下。” ■关于服用中药 绿豆汤能解药,未必! 寒凉药治热证温服,不对! 时下,生病选择吃中药的人越来越多,很多人还会买药锅自己煎。煎药方法你懂吗?你会遵循医嘱来,还是按照自己的习惯去煎药?5道与服用中药有关的题目,看看大家给的答案吧: “服用中药后喝绿豆汤”:选择不可以的占29%。 “寒凉药物治热证服药温度”:选择温服的占74%。 “煎煮药物时加水量”:选择完全浸泡的占28%。 “正确煎煮中药的方法”:选择冷水煎煮的占4%。 解答:绿豆汤真能解药吗?“要根据服用药的药性来区分。”杨继芳说,服用的药物中,如果含有钙、磷、钾等成分,绿豆会与它们结合,生成沉淀物,从而分解药效。如果服用的是黄连、板蓝根、牛黄、金银花等清热类中药时,与绿豆同服能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 中医将外感风寒、寒邪犯胃引起的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等疾病归入寒证,要热服药汁。而用寒凉药治热证,如肺炎、支气管炎、风热感冒等疾病出现的口干、便秘等,宜凉服或冷服。 一般药物煎熬应先清洗,再用冷水浸泡20~30分钟,增进汤剂的疗效。煎药用水量多以浸过药面2~3厘米为宜。 用沸水煎煮药材时,生药的外层组织因骤然受高温冲击,会立刻凝固、紧缩,药物组织内部被溶解的成分也难以渗出,所以煎药需用冷水。 ■关于跌打损伤 皮肤没破先冷处理 24小时后再贴膏药 关于跌打损伤后何时贴膏药,41%的问卷上选择应在24小时内。 解答:“许多人认为,跌打损伤后要立即贴膏药,其实这样做非但不能减轻疼痛,反而会让局部肿胀加重,疼得更厉害。”杨继芳说,跌打损伤后,在皮肤无破损的情况下,应该先用冷水冲洗或冰敷患处,让血管收缩,减轻肿胀、疼痛现象。24小时后再贴止痛的膏药,这样既可减轻疼痛,又可缩短病程。 ■延伸解读 误区一:药片大掰开吃 张新茹说,有人在吃胶囊类药物时掰开壳吃里面的药粒,或嫌药片大分成小份甚至嚼着吃,这样的做法都是不对的。肠溶胶囊需要在肠道中释放,如果去掉胶囊吃,让药物到胃里消化,刺激肠胃不说,还减低了药效。肠溶片剂也如此,如果掰开或压碎服用,到胃里面释放,对胃的刺激就更大。 误区二:吊瓶比药效果好 “很多患者觉得打吊瓶比吃药好得快,其实急于痊愈的想法是不对的。”张新茹说,患者选择哪种治疗方法,要根据疾病的类型和严重程度来决定。张新茹的建议是:“能口服就不肌注,能肌注就不静点。” 2万家药店招聘,6万名药师求职,上康强医疗人才网 www.kq36.com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康强药师网无关。康强药师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