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昌志老人在地里干活,一招一式绝不马虎。 通讯员 赵丰 摄 人物档案》》 姓名:杨昌志 性别:女 民族:汉族 出生时间:1902年1月29日 生肖:牛 居住地点:永川区南大街街道办事处大南村大佛 岩组 生育:生育9个孩子,存活4儿1女,膝下晚辈57人。 生活习惯:热爱劳动,早睡早起。不抽烟,每日饮 酒二三两。喜欢吃鸡蛋、鲫鱼。 特殊习惯:不吃青叶子菜、不喝汤、不吃菜油。 “祝您长命百岁!”这是人人都爱听的吉祥话。健康长寿是人类共同的追求,百岁老人被称为“人瑞”,被视为一个家庭、一个地区、一个城市进步程度、幸福与否的标志。重庆已提前进入老龄化社会,60岁以上人口约400万。截至2009年12月31日,全市在世的百岁老人已达到1020人。 亲历中国百年沧桑的他们,会有怎样的人生故事?长寿来自家族基因,还是个人体质,或生活习惯?医学专家又将如何评价?从今天起,本报开设《寻访百岁寿星》专栏,从个案着手,试图寻找答案。 我一定比她(重庆最高龄的女寿星)活得更长,因为我现在还能劳动。劳动,劳动,和山水田土在一起。这就是我的长寿秘笈。” 晚冬的阳光非常难得。2010年1月8日,108岁的杨昌志老人和往常一样,到地里铲完草,扛着锄头走在乡间的小路上。老人脸上挂着笑容,一副悠然自得的样子,让人羡慕不已。 当记者告诉她,重庆最高龄的女寿星是109岁时,她自信地说:“我一定比她活得更长,因为我现在还能劳动。劳动,劳动,和山水田土在一起。这就是我的长寿秘笈。” 108岁长出3颗新牙 “身体不舒服,就在地里扯点草草药,洗干净咀嚼后吞了就行了。” 杨昌志老太太家住永川区南大街街道办事处大南村大佛岩组。她清醒地告诉记者:“我是光绪二十八年腊月二十日生的,属牛,命苦。”由万年历推算,就是1902年1月29日。 从2009年至今,记者先后三次采访杨昌志老人。第一次是2009年2月中旬。那天下午,她坐在长子段海清的院子里,给儿子缝补围裙。 段海清已是快80岁的人了。“母亲除了听力稍有下降外,身体没有大病。去年底到今年初,还长出了3颗新牙,稀疏的白发根部明显转黑。”段海清告诉记者,“母亲的饭量很好,每天早上要吃3个鸡蛋。” 杨昌志老人的外孙李平告诉记者,老人2007年在地里扯草时,右手无名指被茅草割伤,感染化脓。医生多次劝她做截指手术,以免出现败血症带来生命危险。老人死活不同意,回到家里自己坚持用盐水洗,用草药包。居然奇迹般的长好了。 “这辈子,只进过一次医院。去年村里一位老人去世办丧事,我去吃了两顿硬饭,回来后肚子痛。孙子们把我送到医院。医院说我的胃穿孔,要开刀。这把我吓到了,晚上我悄悄地从医院跑回来了。”杨昌志老人说,“我们在地里干活,身体不舒服,就在地里扯点草草药,洗干净咀嚼后吞了就行了。” 杨昌志老人回到家里,自己找了些草药煎水喝了,居然神奇般的好了。 “在我们的记忆中,每天都要劳动,没什么节日。谁也没把我们当人看!” 第二次采访她是2009年中秋节的上午10点钟。记者赶到杨昌志老人的家时,她正在长孙段绪才房屋后的一块地里挖土。 “一辈子劳动惯了,慢慢挖也不是很累。现在这些年轻人不想挖土了,他们觉得累。我觉得,不挖心里还难受些!”杨昌志老人指着身后的一片大豆对记者说,“今年我大儿子患了尿毒症,我帮他种了些豆子。” 回到家,聊起人生经历。老人说,她的一生充满血和泪,特别苦的是童年。 她丈夫段兴发原本姓赵,出生在永川毛坡坪老屋基,幼年父母双亡沦落为乞丐。继而,被一个姓段的地主收养作为放牛娃。杨昌志老人出生在四川省安岳县,她4岁时被逃荒的父亲卖给了段姓地主。从此与比自己大5岁的段兴发结成姻缘。她4岁成了小媳妇,丈夫也只有9岁。他们就在地主的牛棚中度过了自己的童年。 “在我们的记忆中,每天都要劳动,没什么节日。东家给肉吃了,这就是过年;东家给粽子吃了,这就是端午节;东家给糍粑吃了,这就是中秋节了!我们只管放牛和不停地劳动,谁也没把我们当人看!”老人回忆起童年的生活,眼角噙着泪水但一直没有掉下来。 “段兴发刚成人,就被抓去当兵了。我们刚产生好感,有时还真的想他。”杨昌志老人说,“他去当兵四年,每年的中秋节,我都一个人静静的坐在树下对着月亮为他祈祷,希望枪子一定要长眼睛,千万不要伤着我的段哥哥!曾经有人带信说他被打死了,我跑到树下哭了好多场。” 杨昌志老人告诉记者,如今她的膝下共有57个晚辈。一个大家族和谐团结,其乐融融。尽管年事已高,但自己在家族中的威信依然最高。 一年四季坚持劳动 “劳动可以延年益寿,现在生活好了,什么都不缺,就缺少劳动锻炼!” 1996年丈夫去世后,尽管孩子们都非常孝顺,但杨昌志老人一直坚持独居。直到去年,才轮流在几个儿子家中居住。她走到哪个儿子家中,就会把自己的粮食、种子和锄头带到那里。她说:“劳动可以延年益寿,现在生活好了,什么都不缺,就缺少劳动锻炼!” 最后一次采访是2010年1月8日,见到杨昌志老人依然是在地里。“我这一辈子,在地里干活习惯了。一天不到地里去做点事,就感到全身不舒服。”老太太说,“今天太阳好暖和,我去地里铲了一阵子草,背上还出了些汗水,全身舒坦得很。” 杨昌志老人的外孙李平告诉记者,老人家还把家门口道路两旁的茅草铲得干干净净。她说:“我的小曾孙们要上学,路上如果有茅草拌倒了他们啷个办?我每天铲一点就少一点,草铲干净了,他们上学我也就放心了!” 现在还啃鸡翅膀 “吃了叶子菜,睡不着觉,总感觉反胃回来有一股草臭味。” 杨昌志老人的健康与她牙齿也许有很大关系。尽管如此高龄,她的门牙磨得只剩下半截了,但依然坚硬。 “外婆的牙齿我们都很佩服,现在连鸡翅膀、猪蹄子都照样啃,与我们没有两样。”开餐馆的外孙李平说,每次给老人打电话问她想吃点什么,她都说:“给外婆带点卤翅膀回来!” 采访中,记者发现杨昌志老人的饮食习惯与惯常的营养健康知识“格格不入”———不喝汤、不吃青叶子菜、不吃菜油。老人说:“吃了叶子菜,睡不着觉,总感觉反胃回来有一股草臭味。”老人每天要喝二三两白酒。她喜欢吃鲫鱼,但不喝鱼汤。 老人不喝开水和饮料。在地里干活,渴了就从田里捧几捧凉水解渴;在家渴了,直接用瓢从水缸里舀冷水喝。惟一不同的是,感冒了吃头痛粉,她要用白酒。外孙李平说:“我妹妹曾经给她买了一盒老年口服液,她吃了以后,晚上睡不着觉,半夜就起床去挖土。” 记者 赵君辉 实习生 钟延 专家点评》》 不吃蔬菜不喝汤 这点请你别模仿 杨昌志老人长寿的秘诀,我首先想到的是她有良好的基因。就她本人来说,一是有开朗的性格、和谐的家庭,使其心态平和。二是坚持劳动。运动使人精力充沛,平衡能力和免疫能力增强,同时也增加钙的吸收。三是她居住的生活环境有新鲜的空气,大大减少空气污染对身体的危害。 值得注意的是,杨昌志老人“不吃青叶子菜、不喝汤、不吃菜油”的特殊生活习惯,也许与她童年苦难生活造成的阴影有关,这只是个体案例。这是否有利于长寿,在医学上没有科学依据,不适合其他老人效仿。 2万家牙科招聘,6万名牙医求职,上康强医疗人才网 www.kq36.com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康强药师网无关。康强药师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