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内容丰富多样,大会除了继续组织好高血压、冠心病、心肌病、心力衰竭、心律失常、血脂及介入心脏病学、心血管流行病学、结构性心脏病、影像技术及女性健康等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专题讲座和学术交流外,为促进相关学科间交流将特别设立心内科与心外科、心血管病与卒中、心血管病与肾脏、心血管病与内分泌、心血管病与医学检验等多学科交叉的论坛,将邀请相关学科的领军专家组织与参与,以促进学科间的直接对话,旨在解决跨学科疾病在临床诊断与治疗中的难点、疑点、热点问题。为使各种心血管病介入治疗能规范、健康开展,会议还将进行心肌梗死,结构性心脏病、心律失常等介入治疗的现场卫星直播。”5月20日,中华医学会心血管分会主任委员霍勇教授在第十五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筹备会上对学术亮点做出概述介绍。 据了解,由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主办的第十五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年会(以下简称年会)将于2013年8月22至25日在天津举行。这是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举办的一年一度的全国性心血管病学术盛会,是对一年来我国心血管科界临床与科研成果的回顾与审视,大会同时进行第五批专家会员的授予仪式。 本次出席启动仪式的有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及起搏分会主任委员张澍教授、心血管分会副主任委员杨跃进教授和马长生教授、学会秘书长周玉杰教授、副秘书长陈韵岱和刘梅林教授等相关专家;中华医学会的相关领导、医学健康领域的多家媒体和多家国际******企业的代表,共60余人,一起见证这一全国性学术会议的启动。 霍勇在发言时特别强调,本届年会******邀请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与起搏分会参与。这是中华医学会旗下两大主流分会的首度联手,未来两个分会之间会开展积极的、多方面的合作;会充分发挥学会的功能和优势,促进分会各项工作的开展,集中精力举办每年一次的全国心血管病大会,使会议的学术影响力及规模与分会的实力相一致;以学术为导向,积极开展与相关企业的项目合作,力争达到双赢目的,避免过度商业化行为。 霍勇呼吁心血管界的各位专家关注全国性会议,尤其是年会更应该注重会议层次和质量,通过高水平的优秀会议扩大分会的影响力度,减少会议的重复性,规范办会。关于规范办会,并非是简单地压缩会议数量。客观地说,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的学术会议,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科的进步,但也存在办会质量良莠不齐的现象。天津大学科技与社会研究中心曾经组织了一次问卷调查,调查对象包括院所、大学的经常有机会参加学术会议的380位专家学者和学生。调查结果显示,一些国内学术会议存在的一些倾向和问题:一、创意来源“简单化”,会议动力“功利化” ;二、主题设定“空泛化”,议题设置“模糊化” ;三、主要组织者“虚位化”,参会人员“随意化”;四、开幕嘉宾“领导化”,学术研讨“边缘化” ;五、流程把控“薄弱化”,会议总结“单一化” 。尽管这个调查并非针对某一特定学科,但筒中窥豹,可以略见一斑。 在过去十几年来,我国的心血管病学科发展的确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临床水平和科研水平不断提升,与之对应的是学术交流日趋活跃,相关学术会议的数量和规模不断扩大,但在办会理念上也难免受到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在会议组织过程中则表现出非科学、非理性的现象出现。因此,有必要将学术会议的最终目标回归到信息、思想、观点的沟通和交流上,发挥学术交流作为学科进步的“催化剂”的作用。有鉴于此,规范办会的原则应该是减少主题密集重复的综合性会议,增加特定主题的专题性会议和贴近一线的基层培训班。 就本届大会而言,组委会也正在积极征询各方建议,希望能够集思广益,开创心血管病学术交流的新局面。值得一提的是,在避免成为企业会议营销平台的同时,大会组委会为了正确引导医药企业合理参与学术会议,保持支持心血管病学分会学术活动的热情,本次大会将******开展专科论坛与企业的合作。 为培养中青年学者快速成长,走向世界,会议将继续举办立足自身科研成果为基础的英语论文演讲比赛,设立一、二、三等奖;为充分交流国内近年来在心血管病领域基础及临床研究的经验和进展,会议形式有大会报告、分会报告、热点辩论、疑难病例讨论等。大会也将设立最佳单位组织奖,组委会期待全国各地委员积极组织本地区广大心血管病学同道踊跃投稿并积极参会。 12万家医院招聘,60万名医生护士求职,上康强医疗人才网 www.kq36.com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康强药师网无关。康强药师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