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观医药】 公立医院治理分权的逻辑 对当下的中国公立医院改革而言,最核心的问题是什么?越来越多的声音认为应该是治理。这既是被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逼出来的,也是被全球治理变革裹挟前行的。中国公立医院治理改革这条路该如何走,责权利该如何分? 1.和缺乏法人制传统相对应,中国也没有较完善的非营利机构传统。但是中国有悠久的私有财产运营经验和民间自治传统,公立医院改革应该先从改制为民营医院开始,假以时日民办非营利医院会发展起来,台湾已经证明这个时间并不长。2.中国没有法人化传统,白马身上画黑道看着像白马不是白马。部门利益是主要障碍。但不是一个部门的利益,多个部门都是障碍。改制会消除多个部门的权力。 ——@朱恒鹏 中国医院的法人治理结构,不能以个别合资和股份制医院个案为经典。关键是公立医院的法人治理。几个概念要搞清:1.法人治理不是法人代表治理,不是把院长换名叫董事长、理事长就可以解决的;2.法人治理的要点是决策权与管理权二权分离,职责明确;3.目前关键是政府将预算、资产管理、人事管理、干部任命等权利授权给决策者;4.这种治理必然会论及管办分开或者集团化运作。 ——@上海老教授 公立医院改革,须宏观、中观、微观三层并进:宏观上——建立现代医院制度、新型管理体制和治理结构,对所有者和经营者人财物权厘清;中观上——必须彻底把补偿中医院和医生的核算分开,考核制度设计有利于调动医生积极性;微观上——推动医保支付方式往预付制方向改革,对医院和医生微观行为进行规范。 ——@章滨云 以上观点摘自本报官方微博 (@医药观察家报Http://weibo.com/yiyaoguanchajia) 12万家医院招聘,60万名医生护士求职,上康强医疗人才网 www.kq36.com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康强药师网无关。康强药师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