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二维码-访问手机版
   
 手机版网址 https://m.kq133.com/F3

周五出诊医生最易挨打?

2013-07-17      来源: 深圳晚报   访问量:73    在线投稿

    近日,深圳市急救中心医生在出诊途中被患者家属打致耳膜穿孔,急诊医护人员的人身安全引人关注。在国内外包括香港,急诊室也是医院的高危区域,那么香港有何先进经验可以借鉴?对此,香港大学深圳医院急诊中心主管朱嘉理教授接受采访时表示,按照香港的分流模式,港大深圳医院已经建立了一系列机制来降低一线医护人员的风险。
    八成受访医护人员曾被打骂

  急诊医生被打事件发生后,经本报记者走访我市几家大型综合医院发现,受访医护人员中超过八成有被打、受辱骂的经历。一般来说,醉酒、滥药或吸毒、神志不清的患者比较容易出现暴力倾向。有医生形容“星期五是出诊医生最容易挨打的日子”,因为每到周末很多市民会出去喝酒放松,酒后打人的几率较高。

  “因为来到急诊室的病人都比较着急和痛楚,加上要在人多拥挤的环境中等候,很容易引起混乱,所以‘医院暴力’在急诊室是比较普遍的。”朱嘉理说。此外,突然失去至亲、感觉医疗程序和自己要求不吻合、对医疗过程中的副作用产生误解、等候时间过长等都是引发“医院暴力”的因素。急诊室的设计过于开放,进出人员复杂,也增加了“暴力”的风险。

  五类分级优先救治危重病人

  据介绍,港大深圳医院采取了专门的措施预防这类“暴力”事件发生。在接收病人时,医院会培训一线医护人员如何甄别有暴力倾向的患者和家属,如留意其是否酒气很重、神志不清、情绪暴躁,是否携带武器等。诊疗过程中,医护人员被告知应尽量不要在言语和肢体动作上引起误会,防止患者和家属有过激反应。而在环境方面,医院将急诊室设计得比较宽敞,避免人多拥挤造成冲突。急诊室内也增加了监控摄像头,在多处设置联络使用的麦克风,方便紧急情况下请求支援。

  另外,港大深圳医院急诊中心采用了香港模式的分流制度,病人并不是“先到先得”,护士会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安排就诊次序。一般分为五大类:危殆、危急、紧急、次紧急、非紧急。第一类危殆的马上处理,第二类危急的尽快处理,第三类紧急的在半个小时内处理,第四第五类可能要等候一到两个小时。医院将在急诊中心大厅内设置电子显示屏,将每位病人的次序和等候时间清楚告知,保持现场的秩序稳定。

  鼓励无辜受害医护人员维权

  据朱嘉理透露,该院急诊中心开业不到两个月,目前未出现暴力事件。但未来假如发生类似事件,医院会鼓励无辜受害的员工通过法律维护自身的权益和尊严。“如果我们的员工表现非常专业,就算病人或其家属有存在不满,也不应该侮辱甚至袭击医护人员,医院不会容忍这种暴力发生。”朱嘉理说。

  据悉,为应对市民的需求,港大深圳医院急诊中心计划近期内将每天的运营时间延长至12小时,并积极招聘医护人员,逐步实现24小时开放,希望有助于减少深圳市医疗资源紧张引致的暴力。
   又有急救医生被打了!昨日,莲花派出所接到市急救中心一位医生报警,称自己出诊后在急救车内,挨了患者的朋友一记耳光,被打成了“左耳鼓膜外伤性穿孔”,但当事人却否认曾经打人,并称急救医生在接警后未对患者采取任何急救措施。后经市公安局法医检验所鉴定,确认急救医生为轻伤,目前此案还在调查当中。记者随后调查发现,超八成受访急救出诊医生称挨过打,被辱骂更是家常便饭。
    1、急救医生:
    接警出诊被打一耳光
    “他一直在旁边呼叫患者,影响到了急救,我让他不要说话,谁知道他拽了我的工作牌,还打了我一耳光。”市急救中心的医生谢有赣告诉记者,昨天凌晨2点多,他和同事接警后赶往欢乐海岸处救治患者。见到患者杨小姐,他先查看了她的脸色、瞳孔,并和患者进行对话,判断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并无大碍。随行同事为患者量血压,但由于患者很瘦,手臂较难绑紧,血压仪并未读出数据。随后患者被抬上救护车,他们在车内再次为患者测量血压,结果显示正常。
    谢有赣称,在赶往医院途中,他还为患者戴上了氧气罩,当时患者全身无力,但她的朋友李小姐和王先生却一直在车内呼叫她,因为担心影响急救,他便要求他们不要呼叫,没想到却挨了王先生一记耳光,工作牌也被对方拽走。在将患者送往北大深圳医院急诊科抢救后,王先生还用力敲打救护车,并对他进行辱骂,直至被医院保安劝离现场。
    2、当事人:
    扯了工作牌,但未打人
    记者昨天上午在莲花派出所见到了患者杨小姐的朋友李小姐和王先生。据李小姐介绍,她和王先生是夫妻,7月2日来到深圳后与大学同学杨小姐在欢乐海岸的酒吧喝酒。凌晨2点多从酒吧出来后,杨小姐出现四肢无力、甚至休克的状况,他们便赶紧拨通120急救报警电话。
    李小姐回忆说,救护人员来到现场后,只检查了杨小姐的瞳孔,测量了血压,并未采取其他救护措施,但他们看到电子血压测量计显示为0,因此非常担心。
    “血压没有显示,我们很担心朋友的情况,希望她能给我们一些反应,所以一直呼叫她。”李小姐称,她和王先生呼叫杨小姐遭到急救人员阻止,后来王先生因为不放心朋友伤势,情急之中,便将急救人员的工作牌扯下,但对于动手打人一事,李小姐和王先生都矢口否认,坚称没有打人。
    3、警方:
    急救医生左耳鼓膜外伤性穿孔
    记者随后从深圳市公安局法医检验所出具的临时报告中获悉,经诊断,谢有赣左耳鼓膜外伤性穿孔,伤情鉴定为轻伤。莲花派出所办案人员告诉记者,派出所已经请当事双方做了笔录,下一步还将根据笔录、验伤报告等做进一步调查。由于没有监控录像等直接证据,案件还需要进一步调查。
    对于此次纠纷,市急救中心院前急救科科长李冬梅告诉记者,出诊医生都经过系统的培训,会根据病人的生命体征以及辅助检查对病人情况作出判断,患者及其家属在急救过程中应当信任医生,理性对待救治,一旦发生争执,只会耽误抢救时间。
    此次事件中,由于救护车上没有安装视频,因此没有录像作为直接证据。李冬梅透露,深圳交警与市急救中心曾就救护车加装视频等取证设备进行协商,但尚未落实,但一旦救护车加装视频,今后既能监督急救人员工作,也可以在发生医疗纠纷时调用作为证据。
    4、调查:
    超八成受访医生曾挨打受骂
    “我是第一次被打,但是我的同事很多都有打过经历。”谢有赣告诉记者,据他了解,急救中心不少出诊医生都有被患者或家属打过的遭遇。
    记者随后进行了一个小调查,先后询问了北大深圳医院、人民医院、南山医院、深圳恒生医院院前急救科的工作人员,发现超过八成的受访医护人员表示有过出诊挨打、受辱骂的经历。
    深圳恒生医院急诊科医生上周在抢救室内被打。据该医院急诊科主任张国君介绍,这已是近期该院第三起急救医生被打事件。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在市人民医院院前急救科工作人员介绍,人民医院院前急救科共有14名出车人员,“基本上每个人都有被打的经历!”
    “星期五是出诊医生最容易挨打的日子!”北大深圳医院一位院前急救科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被打的绝大多数情况属于酒后打人。该工作人员介绍,周五很多市民都会出去喝酒放松,而这一天也成为急救人员挨打的高发日子。“周五出诊能够安全回来我就很开心。”该工作人员这样说。

12万家医院招聘,60万名医生护士求职,上康强医疗人才网 www.kq36.com


发表评论
热门评论

暂无热门评论

最新评论

暂无最新评论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康强药师网无关。康强药师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热门图片

本周 本月 

热门资讯

本周 本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