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波/文 作为全民关注的话题,关于医改的讨论不绝于耳。去年,笔者会同国务院医药研究专家朱幼棣等多位专家学者,对英、美、法、德、日、韩以及港台6国2地区的医改实践进行了调研。最终的调研结果显示,我国医改存在五大误判: 误判1: 各国医改都不成功,医改是世界性难题 业内不少人一直强调“医改是世界性难题",事实上,在此次调研的6国2地区中,国民医疗健康基本上都达到了较高的水平,这也是政府兑现了其保障责任的表现。 误判2: 药品流通重在扶大扶强 国际药品流通市场的集约性建立在平等交易公平竞争的基础之上,通过合作共用、降费、增效实现。在这其中,中小企业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应该说,医改成功与否与企业的整体数量多少并无关联。 误判3: 发达国家也在限制流通差价率 事实上,在国际市场经济法律中,禁止任何有害公平竞争的价格干预,简报机构要求服务提供方效益合理,并依据真实市场价格信息,协商调整支付价格,维护健保,保障国民健康利益。 误判4: 只有公立医院才能代表和体现公益性 调研的地区对于医院的责任有明确法律规定,任何医疗机构不得拒收医疗病患,对被保障人按照不同保障要求提供服务,违规惩处,违法健保支付处罚,一些地区对于违规处方处以20倍罚款。相比国内,国外的公立私立医院竞争相对公平。国际全民健保强调对社会服务资源充分又有效地利用,医疗服务在法定标准下公平自由进入,通过公平竞争促进服务质量提升;不同类型医疗机构保证承担社会责任之外,可开展不同的其他服务,自主运营,自负盈亏。 误判5: 我国医改已进入深水区 尽管我国医改已经进行了许多年,但其并未触及改革的本质问题,仍在部门利益、局部利益中兜圈子。而当前的医疗保障水平偏低,医疗服务资源不足,配置严重不平衡,产业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严重缺失,各种违法违规现象严重侵蚀产业健康。另外,承担患者门诊和住院服务总量92%的县级医院改革并未实质性展开,百姓看病贵看病难的现象并未得到明显缓解。 要解决目前的这些问题,我国必须统一对医改的认识,强化顶层设计。要在全面分析我国医疗保障和医药服务现状,认识、承认不足和差距的基础上,从健康保障、医疗服务、药品供应保障的内在发展规律及相互联系和再认识入手,减少政府干预、接触束缚,用市场力量丰富并有效利用医疗资源,通过公平的竞争机制结合政府有效监管保证服务质量稳步提升。 12万家医院招聘,60万名医生护士求职,上康强医疗人才网 www.kq36.com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康强药师网无关。康强药师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