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家三甲医院的门诊区 北京大医院卫生间不卫生 “便后洗手”本是一条卫生常识,但就在人们普遍认为病菌最多,最容易导致交叉感染,因而最需要讲究卫生的医院里,患者想便后或就医后把手洗干净这一点点要求,很可能是一种“奢望”。 健康时报记者用一周左右的时间,调查了北京朝阳医院、北京同仁医院、北京积水潭医院、北京医院、武警总医院、北京世纪坛医院、北京儿童医院、北京口腔医院、中日友好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东直门医院等20家三级甲等医院。记者在每家医院选取一个门诊区的卫生间查看,除了北京医院、北京口腔医院两家医院的卫生间配置了洗手液,其余医院的卫生间的卫生状况都不理想,许多受访的“如厕者”都对医院的卫生间表示不满,但又无可奈何。 在北京同仁医院、北京朝阳医院、北京积水潭医院的门诊区卫生间里,不但缺少一些必要的卫生设施,甚至到了“肮脏不堪”的地步。 而与门诊楼区卫生间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包括北京同仁医院、北京朝阳医院和北京积水潭医院在内,不少医院办公楼内的卫生间,不仅洗手液、干 门诊楼卫生间“实在是没法下脚”,办公楼卫生间“感觉就像是在宾馆里” —— 同一个医院的不同卫生间 8月5日上午11点左右,记者来到北京同仁医院。在医院门诊楼的二楼西侧,外科门诊手术室对面的卫生间里,记者发现,卫生间地面有很多积水,如厕方便者必须小心翼翼。再往里看,卫生间里的蹲便池,已经没有当初洁白的面貌,底部全是黑色的附着物。记者用脚踩了一下冲水器,哗哗的水声过后,便池底部黑色的沉积物仍然“顽强”地附着在上面。 更令人感到刺眼的是,便池旁边放手纸的纸篓,有的已经冒顶。“怎么这么脏啊!”听到记者的埋怨,正在卫生间里抽烟的一位护工说,这里的清洁工好像在早晨8点多清洁了一次,下次清洁,应该要等到中午11点了。 在这个卫生间的洗手池台子上,记者没有发现香皂或洗手液,当然也没有发现干手机。一位刚上完卫生间的患者,手湿漉漉地走了出来,一边甩手一边无奈地说:“总比不洗要强吧。” 11点半,记者下到门诊楼一楼,按照护工的指点,记者在清洁工的休息室找到了三位穿着蓝色工作服的清洁工,他们正在吃饭。记者询问他们什么时候该给卫生间打扫卫生,得到的回答是医院的卫生间只要脏了,就要随时清洁的。问到是否应放瓶洗手液或者香皂,他们说这不归他们管,他们是清洁公司的,只管清洁卫生。 从上午11点记者在医院看到卫生间里纸篓里“堆积如山”,到12点左右记者离开医院时再次“回访”那间洗手间,一直没有看见有清洁人员打扫。 8月5日中午1点半左右,健康时报另一路记者来到北京朝阳医院门诊楼一楼。门牌号码是5124、5125的卫生间门口,摆放着“小心地滑”的提示牌,牌子很干净。但是,一走进洗手间,“干净”的感觉荡然无存。迎面而来的先是一股臭味,地面上满是积水和污迹,已经很难看出地面的材质和原来的颜色。也许是为了怕来“方便”的人滑倒,医院的清洁工在小便池周围铺上了一些纸壳,但是,它们已经被水浸透,更是让人不敢轻易下脚。 在男洗手间的一角,横七竖八摆放了搋子、拖把、刷子、簸箕等清洁用的工具,这些工具和塑料袋、废纸等杂物放在了一起,显得更加脏乱。在洗手间的暖气管上,挂着一个土黄色的布袋,上面已经落满了灰尘,只能从袋体上依稀可见的几个字,证明这是一个除臭袋。而洗手间里蹲位的周围,满是人们扔下的厕纸,甚至还有一些粪便和尿液。 面对这样的情形,一位打算“方便”的患者,在蹲位前犹豫了很久,还是放弃了方便的念头,转身出去了。 一位患者不停地埋怨道:“这还三甲医院呢,怎么把洗手间弄成这样?”在得知记者的身份后,他气愤地说:“你一定要给医院提一提意见,医院的卫生间应该是特别干净的,可这卫生间脏成什么样了,这么脏的地方,什么病都传染上了!” 8月5日上午8点,天气非常闷热。虽然是周六,北京积水潭医院门诊楼一楼骨科专家门诊候诊室里面,还是坐满了人。记者注意到,候诊室大门和129房间中间的卫生间里没有排风设施,所以在骨科专家门诊候诊室里,就能闻到卫生间的混合臭味儿。 卫生间两个洗手池台子上没有洗手液和香皂,进来方便的人只能“一冲而过”,就连一位戴眼镜的医生“方便”后,也只是在水龙头下面冲了冲手,然后甩甩手,很习惯地在白大褂上擦了擦手,匆忙地走了出去。一位正在方便的患者看到这一幕,不禁大皱眉头说:“现在的医生怎么这样不讲卫生?那白大褂有多脏啊,就在上面擦手?!医院里病菌这样多,卫生间里就应该配备洗手液或香皂,什么都没有。” 与门诊区卫生间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不少医院办公楼内,供医院领导干部使用的卫生间却是设施齐全,非常洁净。记者来到北京同仁医院的行政办公楼二楼电梯左侧的卫生间,里面非常干净,洗手液和干手机一应俱全。北京朝阳医院的教学楼——这个楼同时也是朝阳医院的办公楼,纪检、党办、人事、科研等部门都在6层,位于603室旁边的卫生间,干净得简直可以用“一尘不染”来形容,没有任何异味,洁净的瓷砖墙面和地面,隔门上贴着“来也匆匆,去也冲冲”的提示。打扫工具放置得井然有序,光滑的大理石洗手台上分别摆放着消毒液、洗手液和香皂,给人的感觉就像是在宾馆里。在北京积水潭医院办公楼4层的417卫生间,记者看到,这里不仅排风设施完备,洗手池台子上有香皂,还有干手机。 记者对北京地区20家三甲医院的卫生间调查中,只有北京医院、北京口腔医院门诊区的卫生间配置了洗手液,卫生间非常洁净。 与北京同仁医院一街之隔的北京医院,门诊楼 在北京口腔医院正畸科一楼楼梯斜对面的卫生间,一道门隔成两间:外间有三个洗手池,设有感应式水龙头,每个洗手水池的墙上都装有一块椭圆形的镜子,水池台上摆放着一瓶洗手液和一瓶洗手消毒液,水池旁边有个纸篓。窗户开着,排风设备也在运行;里间有坐便器,冲水设备都是脚动的,每个蹲位都被白色的高高的隔断隔开,卫生间内没有任何异味。 调查中,一位大夫的回答令人吃惊—— 卫生间的门就是用脚踹的? 在缺少必要的洗手用品,环境又比较脏乱的医院卫生间里洗手和上厕所,患者心里会怎么想呢? 记者在采访中随机调查了多位市民,结果超过半数的受访者认为医院卫生间“非常不方便”。在北京电视台工作的王先生对记者说:“在许多医院上卫生间,我都觉得浑身不舒服……卫生间里的门要用手拉开,我总是不敢碰,觉得上面有好多的病菌。还有的医院卫生间挂着布门帘,人们洗完手要去掀开门帘,上面总是有湿湿的痕迹。所以,大多数情况下,我在医院是宁可憋着也不愿意上卫生间。实在没办法了,我也不会推门入厕,而是用脚把门顶开再进去,我知道这不太文明,但是总比传染上疾病强吧。而且我上厕所时,尽量不碰里面的任何东西,便后宁可不洗手——反正也洗不干净!” 与患者的战战兢兢、加倍小心相比,成天在医院工作的医生们对待这个问题的态度倒是坦然,一位大夫就令人吃惊地说:“医院卫生间的门一般都是双向的弹簧门,就是为了让你用脚踹开的。一般我都是用脚蹬开卫生间的门,而不用手来推。如果遇到推的那种门,我都一般会拿张纸垫着推开。” 这位大夫认为,医院交叉感染的途径主要有空气和触摸等:“医院卫生间的通风效果都比较好,门窗都有对流。如果发生交叉感染,主要途径就是触摸,所以,如厕者尽量不要触摸卫生间里的任何东西……在卫生间里,患者主要触摸的就是水龙头,所以,我们大夫也很少在门诊的卫生间里洗手。” 在记者的采访中,大多数医院的感染科大夫都说,医院卫生间并不是防止院内交叉感染工作的重点,而且很多医院将卫生间的清洁消毒工作交给了保洁公司。某医院感染科的办公室主任这样告诉记者:“患者在门诊逗留时间比较短,使用卫生间的机会也比较少。因此,与病房和门诊相比,卫生间内发生交叉感染的机会要小得多。” 难道医院里的卫生间,真的可以忽略为不需要注意交叉感染的角落吗? 卫生部门的调查结果表明,粪便中的细菌可通过卫生纸污染人手,即使排便后使用5至8层卫生纸,细菌仍能透过纸层污染手指—— 谁说医院卫生间“不危险”? 记者查阅了2004年11月《中华现代护理学》中的一篇题为《正确洗手预防医院感染调查分析》的文章,文章对医护人员使用普通流水洗手和用液体肥皂洗手各2分钟后的细菌污染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普通方法洗手2分钟后细菌阳性率仍大于90%,用液体肥皂洗手2分钟后手部细菌阳性率小于40%。因此,用液体肥皂洗手比普通流水洗手能使细菌减少50%以上。 另外一条数据也很能说明问题:卫生部门的调查结果表明,粪便中的细菌可通过卫生纸污染人手,即使排便后使用5至8层卫生纸,细菌仍能透过纸层污染手指。外观上较“干净”的手,50%的手掌上含有细菌10万个左右。根据接触的对象,常见的致病菌主要有痢疾杆菌、伤寒杆菌、霍乱弧菌、大肠杆菌、肝炎病毒、流感病毒及其它肠道病毒等。因此,洗手对预防疾病极为重要。 健康时报记者曾经就公共卫生间的交叉感染问题,采访过解放军302医院门诊部皮肤科主任李安信。李主任指出,公共卫生间是很多细菌寄生的地方,门把手上往往会沾有大肠杆菌和梨形虫,而洗脸盆、水龙头等处随时都会有肠道或呼吸器官细菌。卫生间的冲水按钮、门把手等处还经常会沾有皮肤乳头瘤病毒、疣病毒、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病毒,如果皮肤上有一些肉眼看不到的破损,容易引起皮炎、湿疹等皮肤病。“因此,在公共卫生间里应使用合格的洗手液将手清洁干净,尽量避免直接接触把手、按钮等地方,防止交叉感染。” 公共卫生间尚且是发生交叉感染的“危险区域”,那么还能把医院的卫生间当成“发生交叉感染的机会要小得多”的地方吗?还能任由其脏乱下去,给许多患者的病情“雪上加霜”吗? 在调查中,记者看到大多数患者在卫生间里洗手也只是“例行公事”,一冲了事,甚至有的人上完厕所后干脆不洗手。一位就诊者很无奈地说,有时看到是感应式出水的水龙头时,就冲一下,因为医院里毕竟病菌太多,总比不洗好一些吧。如果看到手动的水龙头,就干脆不洗了,旁边又没有洗手液或者香皂,摸了水龙头传染的几率会更高。 不过也有患者提出了自己的“好办法”:“在医院卫生间里根本没办法洗干净手,所以每次上医院前我会记着带上消毒湿纸巾。因为毕竟不是每次从医院出来都立刻回家彻底洗手,弄不好还会直接去吃点东西,那手上的细菌岂不是带着到处走?” 小链接 正确洗手五步法: 1.湿:在水龙头下把手淋湿,包含手腕、手掌和手指均要充分淋湿。 2.搓:双手擦上肥皂或洗手液,搓洗双手之手心、手背、手指、指尖、指甲及手腕。最少要洗20秒。 3.冲:用清水将双手彻底冲洗干净。 4.捧:因为洗手前开水龙头时,手实际上已污染了水龙头,故捧水将水龙头冲洗干净,或用擦手纸包着水龙头关闭水龙头。 5.擦:以擦手纸将双手擦干或用干手机烘吹干。 《北京大医院卫生间不卫生》发表后,部分医院积极整改,个别医院麻木不仁。对于公共卫生的改善是积极还是冷漠,是考量一名医院院长是否合格的重要 医院,你真不该如此健忘 编者按:北京地区20家三级甲等医院的门诊区卫生间里,相当一部分卫生间脏乱不堪,只有两家医院放置洗手液!而令人不解的是,包括北京同仁医院、北京朝阳医院、北京积水潭医院在内的多家医院里,其办公楼的卫生间一尘不染,门诊区卫生间却脏得让患者望而却步…… 健康时报记者历时一周的调查结果公布后,在医院及读者、网友中间引起强烈反响。 许多读者纷纷表示,北京地区大医院卫生间的脏、乱、差,已非一日之久,感谢健康时报能从公共卫生健康的角度,说出患者想说的话。 文章发表后,不少医院给健康时报打来电话,表示会尽快对门诊区卫生间进行整改,消除卫生死角,改善服务设施,但也有个别医院或百般辩解或麻木不仁。健康时报将和广大读者一道继续给予关注。 假如再来一次非典 曾让许多个家庭支离破碎的非典,本来应该是我们每个人都永远不能忘记的教训,但仅仅过去了3年,本应是卫生条件**的医院,本应是保障老百姓身体健康的医院,却在公共卫生健康方面表现得如此麻木! 2003年非典肆虐后,卫生部曾经要求各医院于2003年11月5日起执行《医院预防与控制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医院感染的技术指南》。该《指南》指出:“卫生间采用公用竖排风,应确保卫生间排气扇及屋面排风机正常运行,没有倒灌,防止通过卫生间交叉感染。”在洗手设施的规定中,《指南》认为:“手的清洁与消毒是切断接触传播的重要措施,手的清洁与消毒应当符合以下原则:洗手设施,1.流动水洗手;2.采用非手触式开关,如脚踏式、感应式或肘式开关;3.提供干手设施,如擦手小方巾、一次性纸巾等;4.配备洗手液和速干手消毒剂。” 3年后的今天,看看这个《指南》,再对比一下北京大医院的卫生间状况,我们很难想象非典后的一段时间里,这些医院是否执行、达到了这个指南的标准?而如果执行了,达标了,那么从非典到现在的这3年里,卫生间的脏乱差又是如何一步步形成的?在记者的调查过程中,发现医院卫生间手触式开关仍然存在,而且洗手液和干手设备更是凤毛麟角,这个《指南》看来已经被这些大医院彻底遗忘…… 我们真是不敢设想,如果再来一次非典,我们的医院能否比上一次做得更好? 太影响医院整体形象 8月9日、10日,健康时报联合各大网站做了一个医院卫生间卫生的调查。调查结果显示,九成网友都认为,卫生间的卫生状况,直接影响医院的整体形象。 在网友留言中,IP为218.59.211的网友说:我是一个老北京人,医院的卫生间卫生差我们都习以为常了,但是,北京2008年奥运会就快到了,那时很多外国友人都会来北京,也可能会上医院看病,总不能让外国朋友也看到我们的医院里卫生间状况这么差吧?IP为221.217.22的网友留言:俗话说“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三甲大医院们连卫生间都弄不干净,怎么能让患者们对医院的服务质量放心? 一位自称“小医院门诊部主任”的网友说:这是医院院长的耻辱,这是医院门诊部主任的耻辱! IP:221.197.73的网友留言:我亲眼看见过,天津某三甲医院住院部7楼的卫生间,约30个住院病人共用两个蹲式便器,便池污秽不堪,大便厚厚地堆积在下水管壁上——这里有肝炎、肺感染等各种疾病患者。这里的清洁员,每天早上先给便池放水,然后把墩布放便池里冲洗, 同时拿墩布擦便池里各处,然后在拧墩布机上把墩布水拧干,拿到各个病房擦地。大医院如此不重视卫生间的卫生状况,说来真令人痛心! 河北省衡水市委办公室的王立安读者来信说:“医院的卫生间卫生差说明我们的医院在服务工作中还有很多不到位的地方,不能光喊处处为患者着想,时时以病人为中心的口号,关键是要抓落实。创造和谐医院,关键是要从细微之处抓起,时时处处为方便患者做起,那我们医院的服务工作才会做好,才会受到患者的好评。《健康时报》这种敢于较真、敢于揭丑的做法值得肯定。” 院长到卫生间查卫生 在健康时报对北京20家大医院的调查采访中,北京医院和北京口腔医院的卫生间干净整洁,洗手液、干手机等一应俱全,给记者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正当一些医院为自己的卫生间状况百般辩解的时候,我们倒不妨看看这两家医院是如何做的。 “口腔医院的卫生间为什么干净?医院领导重视啊!”对于健康时报记者的问题,北京口腔医院院长助理、总务科科长宋鹰想都没想,就这样回答。 卫生间干净不干净,口腔医院的院长最清楚。院长经常带着后勤部门负责人到门诊区的每一个卫生间进行检查,算是现场办公,不要说脏乱差,就是闻到有异味的,马上就要解决。没有卫生球,要求马上补充。虽然很多医院卫生间的保洁工作都交给了保洁公司,但是这并不代表医院什么都不管了,医院还是要进行设备投入,加强监管工作。宋鹰介绍,口腔医院卫生间都使用了感应式水龙头和脚动式冲水设备。而且很多患者医完牙后都可能会到卫生间漱漱口,医院还特意在卫生间安装了镜子,以方便患者能看到自己牙齿的情况。 北京医院主管后勤工作的副院长韩绥生在谈到一些医院卫生间脏乱差时,告诉健康时报记者,医院卫生间能不能变干净,能不能洁具齐全,关键就是医院是否重视。北京医院的各级管理者都有相同的观点:卫生间的卫生环境关系到医院的形象,医院的每个角落,每个细微的服务都应该体现出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何况一瓶洗手液能有多少钱?” 北京医院门诊楼是1990年投入使用的,至今已有16年。为了给患者创造一个良好的就医环境,医院一直在对门诊楼进行完善和改造,包括卫生间。韩副院长说:“我们医院卫生间的洗手液原来是铁盒装的,后来铁盒总是被损坏,我们就换成了固定在墙上的塑料盒;考虑到人多,使用擦手纸太浪费,就安装了烘干机。根据门诊一楼人流量大的具体情况,我们配备了专门负责一楼卫生间清洁工作的清洁工,医院还有专门监管人员,定期检查卫生间的卫生状况。” 洗手液,卫生间必不可少! 医院卫生间有没有洗手液,直接关系到卫生间传染疾病危险系数的大小。 健康时报记者在2004年第一期《中国感染控制》杂志上,查到一篇《医院卫生间手动开关微生物污染调查与对策》的文章,该调查通过对某院门诊楼10间卫生间内手动开关采样做细菌培养。结果显示各种手动开关细菌载量占样本总数的86.25%,分离出166株细菌,分别是沙门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表皮葡萄球菌及其他病菌。 北京地坛医院院内感染消毒科科长刘雅认为,除了手动水龙头,卫生间的接触物如门把手都是病菌的集中地,患者接触后,如果不能正确地洗手,很可能染上消化道的疾病,如痢疾等胃肠病。“在医院里如果只是用清水冲手,等同没洗。因为人手上有很多的油脂,细菌和病毒都被吸附在油脂上,只有使用洗手液或香皂才能洗干净。” 医院的卫生间清洁要比公共场所的清洁更加仔细认真。空气要做到对流,减少潮湿,同时要经常用溴氯海因等全效消毒剂进行消毒,每天最少也要消毒两次,这样才可以确保病人们在卫生间内少受传染病的威胁。刘科长表示,对于卫生间内的保洁,有些医院是定时间的,一天清理一两次或几次,其实这样是不对的。应该随脏随清。病人的大小便本身就是一种污染物,为了避免交叉感染,这些污染物必须及时清除。 投诉,得到的是冷漠的回答 当记者以患者的身份,拨打北京某医院的电话,投诉卫生间脏乱的问题时,回答是:“没有洗手液很正常,我们也去过很多其他医院,那些医院也没有洗手液。”“因为卫生局没有要求,所以我们医院卫生间没有洗手液。”“咱们不是宾馆式卫生间,如果是宾馆式卫生间,我们就配置洗手液或香皂了。” 在这些回答的后面,隐藏着的是医院对这一问题的漠视和麻木。 记者采写这篇报道的时候发现,许多医院的管理者,对医院卫生间脏乱抱有一种麻木和冷漠的态度。有人甚至认为,卫生间脏那是理所当然的事,没有什么可大惊小怪的;也有人认为,关注这样一个问题,不如多关注看病贵看病难等“大事”……唯有一点不能理解的是,患者去的卫生间脏乱不堪“无所谓”,而医院机关人员使用的卫生间却光可照人。 清洁卫生间还要“上面”拨款? ■新闻事件: 8月10日起,《健康时报》以5个整版的篇幅相继推出了《北京大医院卫生间不卫生》、《医院,你真不该如此健忘!》系列报道,引起公众强烈反响。 8月25日,北京某报纸刊登了北京某三甲医院的整改措施。该院总务处一位姓徐的负责人称:“改造医院的卫生间,每个至少得花一万多,加起来就是30多万,而医院每月付给保洁公司的费用也达20余万元,这些都得医院支出,上面没有拨款的。” 因没有“上面”拨款而面临困难的并非此医院一家。因为自《健康时报》报道了北京大医院卫生间不卫生的情况后,很多医院反馈的信息中,都有类似的说法,比如门诊量大,人多不好打扫,也都说了上级没有拨专款来配备洗手液等设备。 对于这个问题,我们确实无法核实,因为我们不是医院的管理者,也不是医院的运营者,不清楚医院每花一分钱是不是真的都需要“上面”来拨款。但作为旁观者,我们看到的是医院每天五六千人次的门诊量、每年几万人次的住院患者;我们还能看到医院所有收费窗口总是排着长队,总能听到大家的牢骚和埋怨。可能还会有人疑问,每年上百万人次看病交给医院的钱,都花在哪儿了? 当然,追问一个单位的收支情况,似乎不妥。但“上面”没有拨款的问题,也实在让人困惑。没有拨款,医院就想不出办法让卫生间干净一点吗?既然医院能在没有拨款的情况下,每月付给保洁公司20余万元,怎么就不能自己出钱配上洗手液和干手机呢? 而且,大家关注大医院卫生间的卫生状况,仅仅是希望医院能配备洗手液、干手机等减少交叉感染的设备,仅仅是希望保洁员能及时打扫而已,谁也没有希望能像五******酒店的卫生间一样豪华,更没有要求“改造医院的卫生间,每个至少得花一万多”。因为健康时报记者在一些医院门诊区卫生间里看到的脏乱差,在同一家医院办公楼的卫生间里,看到的却是一尘不染,洗手液、香皂一应俱全。看来,在某些时候、某些地方,在没有“上面”拨款时,医院的卫生间也能做到干净、卫生。 “上面没有拨款”无非就是一个能否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的底线。因为,在健康时报《北京大医院卫生间不卫生》报道见报后,很多医院都迅速对卫生间采取了整改措施。如此看来,如果想要医院加强为患者的服务意识或者提高对患者的服务水平,还得像卫生部新闻发言人毛群安对媒体说的那样,“如果他们做不到,那么大家就有必要去提醒他们”。 2万家牙科招聘,6万名牙医求职,上康强医疗人才网 www.kq36.com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康强药师网无关。康强药师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