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二维码-访问手机版
   
 手机版网址 https://m.kq133.com/F3

医生自由执业才能让医疗资源发挥**效益

2013-06-22      来源: 搜狐健康   访问量:95    在线投稿

  2013年6月22日,中欧第九届中国健康产业高峰论坛在深圳召开。本次论坛的主题为“创新驱动,医改攻坚”。以下是本次论坛与会嘉宾的精彩发言。

  第二主题:公立医院改革中的组织创新 问答环节

  医生自由执业才能让医疗资源发挥**效益

  朱恒鹏(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刚才韩主任介绍了北京做了医药分开的工作,取消药品加成,药品价格大约下降了13%左右,这个的确带来了良好的效果。但另一方面,我们访谈中也发现这么一种情况,有患者开始向三甲医院上流买药,因为三甲医院的药品比较全,不像社区受基本药物的限制种类有限,同时价格便宜了15%。特别是对一些老病患来说还是很有诱惑力的。现在北京也在推进医联体的工作,预期实现双向诊断,患者能够往下流。在这方面就出现了一个矛盾,我想请教韩主任的问题是,我们下一步的改革,北京市有什么打算能够促进优秀医生下沉,以及患者留在社区,或者康复回社区?

  韩晓芳(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委员、北京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您刚才讲现在出现一个新的问题,我们试点医院来开药的人多了,很多在基层开药都跑到大医院,药品全,服务水平高,肯定要往回跑。不光是基层往回走,还有试点医院和非试点医院之间也有一个变化,试点医院开药向非试点医院开药,这是在试点阶段出现的改革孤岛效应,必须在面上推开以后才能避免横向的这样一种暂时性过度流动,大家都改了就没有这个问题了。第二个基层的改革,最重要的问题在于两个,第一基层要有服务能力。我们基层的硬件都很不错了,关键是要有人,我们这次改革人才的问题是最突出的,人就两件事,第一是合理的收入,第二是有事业发展平台,我们要解决这个问题,要在基层建立吸引人、留住人的机制,这里面有培养机制的问题,有薪酬制度的问题,还有服务模式的问题,比如说我们想要搞有偿服务多层次服务包的模式,打开一部分医疗服务的市场。(还有一个是我们的基层一定要在整个医疗服务体系当中按他的职能定位有他合适的药品,基层原来说基本药物,我们认为基层不等于基本,基层应该用他的基层医疗服务功能来确定他的用药。基层就是常见病、慢性病的管理。(医联体的问题,我们看到一个很高兴的现象,我们的试点医院有了积极性把病人转出去,为什么有积极性?过去没积极性是因为之前开药挣钱,现在开药不挣钱了,所以大医院想把一般开药的病人转出去,他希望病人是来诊疗的,这正好是我们医改鼓励的方向。出现这样新的意愿,我们现在推医联体的建设。比如朝阳医院现在就是跟一些二级医院、基层医院建立医疗服务体系,比如心脏病人做完收入以后,医联体内部有一个分工,转到相应的医院,大夫是跟过去的,然后做相应的康复。病人下去以后实惠很多,第一费用便宜,我们算了一下基层住院和大医院住院的价格比例是1比10,(这样就把基层的服务能力也带上来,老百姓也信任。我想这个问题也确实需要各方面综合改革,时间关系不多说。我想通过这样的方式逐步解决,让医生能够沉下去。最后一个问题就是多点执业,如果不破解多点执业的难题,下一步人才竞争的问题会非常突出,因为现在大医院不断地扩大,社会办医又在不断地推进,人从哪来?如果多点执业不尽快改革的话会对大医院构成冲击,所以我们建议加快用人制度改革,特别是基本保障的社会化。现在五险一金四险一金已经落地,养老保险还没有解决,形成真正的多点执业以后有一个灵活的用人制度,有一个相对自由的就业制度,让我们的医疗资源发挥**的效益。

  引进国际商保 保证外地人士医疗

  现场提问:我想请教一下韩主任一个问题,因为中国是地域非常广阔的国家,在处理病人,特别是公立医院处理病人的时候不可避免会有一些差异,比如大陆居民到香港去,所有的医疗服务都是全部自费的,北京也面临这个问题,有很多外国人以及其他省份的人。我们公立医院改革的时候怎么样从制度上保证公立医院处理病人的关系?

  韩晓芳(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委员、北京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您提的问题非常好,也非常现实,作为北京来讲也是一个难题。因为北京必须面对多层次的医疗需求,我们这次改革,北京参保人群得到很大的实惠,但是非北京的参保人群现在还有一些抱怨,比如医事服务费外省没有纳入,我们也在呼吁国家层面,这真的是全国统一推进的问题,北京也没法解决外地的报销政策,毕竟大家走的不太一样。第二个问题关于国外来就诊的患者也很多,我们现在正在做这个事,刚才我谈了一个观点,我们基本医保并且保基本,客观地讲基本医保这块基本没保好,还保了一些不该保的东西。为什么出现这个问题?最主要的是多层次的基本医疗体系没有形成,所以我们现在在加快发展商业保险。北京现在已经有了一些高端的医疗机构引进国际的商业保险,国际人士参加商业保险就可以直接由国际商保来支付了。一个是我们当地的商业保险加快发展,另外一个是引进国际商保。还有一个问题,我刚才提到医疗服务体系的问题,比如我们下一步治疗康复护理,大家在治疗的医院都没有问题,医保报销支付,康复,如果光有房子,没有人员,没有相应的支付政策。康复护理人员缺乏,还有价格,现在的价格是谁干谁死,要有一个合理的定价,同时要有一个医保支付方,这个全靠基本医保肯定不现实,国际经验都是要有商业保险支撑作用,所以这个市场要加快开发。

  北京公立医院改革财政没有一分钱投入

  现场提问:我来自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有一个问题想问一下韩主任,北京市5家医院进入医改以后,您刚才讲到有很多补偿机制,包括国家给的编制还有其他的,是不是意味着过去政府的投入不足通过这次补偿增加了?您能不能大概地告诉大家,我们这块增加比原来的投入大概增加了多少?另外您刚才讲到八路大军,现在是一路,市属医院,其他几路大军要进行改革的话,这个投入是来自哪里?

  韩晓芳(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委员、北京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我特别同意一个观念,确实在医改当中要改政府,必须落实政府的责任。北京在前4年的医改当中我们投入了500多亿,像新农合、居民,这些也都是政府在支撑,人均的政府补助水平分别是540和580元。再有就是整个改革当中,我们这次政府提出来,我们要增加投入,但是我们有一个原则,我们增加投入不是在原来体制上填不满的深洞,不能这么干,这是填不满的。我们政府这几年花在哪几个方面?第一保基本,就是大量的钱花在医保上。第二建机制,机制方面的技术我们政府要坚决支持。第三是强基层,我们在基层方面的投入是非常大的,包括硬件建设、人才建设、信息化建设等等。至于公立医院北京的方案,我可以负责任地讲,我们医药分开,财政一分钱没投入,我刚才讲了我们的医药分开实现了总量平移、结构调整,没有增加财政一分钱的投入。但是我们对公立医院投入在哪了?最主要是落实投入补偿机制,刚才我讲了6项补偿机制,基本建设、大型设备这些购置都是由政府来做,绝不让医院自己贷款,自己建设,然后从病人身上拿钱。另外在编制方面我们也改革了,我们给的是动态调整编制,我们搞编制总量控制,什么意思?过去事业单位都是编制管理,张三是编制内人外,李四是编制外人员,待遇不一样。我们这次是按照标准来核定这个医院应该有的编制数,核定了以后下达一个编制控制数,然后把具体的用人权交给院长,院长根据需求来合理配置编制资源。在这个前提下实现同岗同酬,就不再分编制内、编制外待遇的不同。你刚才讲的是央属的怎么办?我们北京是这么解决的,央属的,毕竟财政补助渠道是不一样的,所以我们也在协调,比如说解放军总后、武警,我们都在协调,因为他们确实需要拿出一定的,还是这句话落实政府的责任。当然从卫生部、教育部这些医院来讲,其实******已经出台了文件,6项财政补助应该落地,这个落地以后我相信医院就没问题了,还是这句话医药分开我们没花钱。

 

12万家医院招聘,60万名医生护士求职,上康强医疗人才网 www.kq36.com


发表评论
热门评论

暂无热门评论

最新评论

暂无最新评论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康强药师网无关。康强药师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热门图片

本周 本月 

热门资讯

本周 本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