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gg细丝弓矫正技术是由P.R.Begg医师于1954年******提出的一种细圆丝弓技术,并由于其打开咬合效果显著、复诊间隔时间长、矫治疗程短等优点,在世界上许多国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一、Begg细丝弓矫正技术的形成和发展Begg医师1898年生于澳大利亚库尔喀地区,1923年毕业于墨尔本大学牙医专业。1924年2月至1925年10月到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从师******正畸学家、现代正畸学创始入Ansle医师,学习方丝弓矫正技术。回国后,在阿得莱得大学教授正畸学。由于Angle提倡保存全副牙齿,而矫治后的面形大多不能使人满意,且易复发,因此从1928年开始,Begg对牙列拥挤病例采用了减数治疗。1929年,Begg开始用0.020英寸的圆形铂金丝代替矩形丝。1931年又改用0.18,英寸的圆不锈钢丝来打开咬合、关闭间隙,由于钢丝性能的问题,效果不理想。20世纪40年代初,Begg医师遇到了当时在墨尔本大学主持金属冶炼计划的A.J.Wilgock先生,经过几年的研究,·终于生产出一种冷拉伸、热处理、硬度和弹性之间取得平衡、且具有独特的零应力衰减特征的不锈钢丝,应用于临床后,使Begg医师既能迅速打开咬合,又能控制牙弓形态,保持磨牙的稳定性。1952年起,Begg开始使用0.016英寸圆不锈钢丝及Wilcock公司生产的改良带状弓托槽、栓钉和特殊的.颊面管。1956年,Begg在美国牙医学会杂志上发表的论文“正畸治疗中的分差力”中,报道用其细丝弓技术每年完成200例以上的病人,经过几年的技术整理和矫治装置的改进,1960年4月,Begg******向美国的正畸学界同行展示了他的病例模型。从此,Begg细丝弓技术在全世界得到了广泛推广和应用。
二、Begg细丝弓技术的理论基础
(一)合磨耗理论经过20多年对澳大利亚土著居民牙齿磨耗及石器时代人类牙列磨耗情况的研究,Begg提出,石器时代人类的磨耗合反映了人类真正的牙列情况,而现代人类的非磨耗牙列及其与之有关的口腔疾病属于非正常现象。Begg观察到,由于咀嚼粗糙食物,澳大利亚土著居民的牙齿在切缘、合面和邻面均有严重的磨耗,牙齿的宽度和高度不断减小,为牙齿的排列提供了一定的间隙。生理磨耗使牙齿向近中、合方不断移动,合关系也不断向近牛做生理性的调整,最终牙列的获得性解剖特征为:前牙对刃咬合;后牙呈Ⅲ类磨牙关系;随年龄增长,横合曲线方便发生逆转。现代人由于生活环境的改变,饮食由粗糙变为精软,大大降低了合磨耗,但牙齿仍有不断向近中、胎向移动的趋势,所以拥挤错位等牙颌畸形就大大增加。因此Begg认为,现代人的牙齿由于缺乏生理性磨耗,在矫正牙列拥挤时,应通过减数或减径的方法使牙量骨量相协调,而保持完整牙列的概念是错误的。由于牙齿不断垂直萌出及向近中生理性移动,Begg认为,采用推磨牙向远中的方法是逆自然趋势的。他还认为扩大牙弓后牙根不可能恰当地位于基骨内;所以牙的位置不稳定。因此,Begg不提倡用扩弓或推磨牙向远中的方法矫治牙列拥挤。
(二)差动力理论当一个较小的力施加于牙周组织面积较小的前牙和牙周面积较大的后牙时,前牙由于牙周组织发生轻微变化而迅速移动,而后牙几乎不动。当施加一个较大力时,前牙牙周组织发生了病理性改变而不能移动,后牙因分布在单位牙周膜上的力要小得多,因此后牙产生了迅速的移动。BegS将这种相同的力对牙周膜面积及移动方向不同的牙所造成的移动速率不同的现象称为差动力效应。牙周膜表面积的不同是产生差动力的基础,通过差动力选择性地保持牙在Begg技术中,利用细丝唇弓和牵引装置施以持续、轻微的力,使牙周膜面积小的前牙压低并迅速向远中和腭向倾斜移动,而支抗磨牙不动。当需要前移磨牙来关闭拔牙间隙时,可用较粗的弓丝和较大的牵引力;使支抗磨牙快速向近中移动,而前牙保持不动。
三、Begg细丝弓矫治技术的特点
(一)通过斜移动牙齿来矫正
错合畸形由于托槽与弓丝之间为单点式接触,且托槽间距较大,使牙齿向各个方向的倾斜移动成为可能。矫正过程中,先倾斜移动牙冠,再倾斜移动牙根,最后达到牙齿的整体移动,使牙齿迅速、准确地到达预想位置。
(二)采用轻力娇治引起倾斜移动的力值较小,约60-70g,接近生理性牙移动的力。Begg细丝弓技术采用持续性的轻微力量,使牙齿连续两次倾斜移动来达到矫正目的。轻力矫治时,病人很少发生疼痛和牙根吸收等不良反应。
(三)支抗设计充分利用差动力原理来移动牙齿,支抗损失小,不需用口外支抗。
(四)过度矫正为了防止复发,Begg主张过度矫正牙颌错位畸形。如前牙深覆合、深覆盖应尽可能矫至对刃合关系,
(五)顺势矫治矫治牙列拥护时,主张用减数或减轻的方法来获得间隙,而不采用推磨牙向远中的方法,
四、Begg细丝弓矫正器的主要装置
(一)Begg托槽有平底和弧形底两种,平底用于切牙,弧形底用于尖牙和双牙。托槽用粘合剂直接贴附在牙面上。托槽应位于牙冠唇颊侧的中部,与牙长轴方向一致。槽沟底距上中切牙和下切牙切缘、下尖牙和双尖牙牙尖顶均为4mm,距上侧切牙切缘3.5mm,距上尖牙牙尖顶4.5mm。
(二)磨牙颊面管磨牙颊面管分圆形和扁平卵圆形两种。圆管长6.25mm,内径0.9mm;卵圆管长5.0mm,内径1.8mmX0.6mm。卵圆管适用于抗基磨牙牙根较小或有颊舌向倾斜者,通过弓丝末端的双折回弯来控制抗基牙的位置。颊面管可直接粘着在抗基磨牙颊面,也可焊接在带环上。颊面管的高度应后牙托槽槽沟平齐,若有咬合干扰,下磨牙颊面管可稍偏向龈方。
(三)弓丝用澳大利亚A.J.Wilcock公司生产的正畸钢丝。常用钢丝直径为0.014英寸;0.016英寸、0.018英寸、0.020英寸等。第一期用0.016英寸的钢丝弯制多垂直曲弓丝及带后倾曲的平直弓丝,分别用来排齐前牙和打开咬合。第二期和第三期用0.018英寸和0.020英寸的弓丝以稳定牙弓。第三期除主弓丝外,还常使用控根辅弓,以达到前牙的控根移动和细微调整的目的。
(四)锁栓锁栓可将弓丝固定于槽沟内,有四种类型:①一点式安全锁栓,用于第一期;②安全锁栓,用于第二期;③钩状锁栓,用于第三期;④高帽式安全锁栓,用于任一期需挂橡皮圈者。
(五)弹簧装置1.转轴簧用于扭转牙齿。2.正轴簧用于矫正牙齿近远中向倾斜。
(六)其它1.舌侧牵引装置有舌侧拉钩和舌侧钮扣。2.牵弓1橡皮圈直径有3/8英寸、5/16英寸、1/4英寸等。3.弹力线和链状橡皮圈。
五、Begg细丝弓矫正技术的临床应用Begg细丝弓技术适用于任何一种错合,对安氏Ⅱ类1,分类错合的矫治效果尤其明显。治疗原则上分为三期,每期均有明确莳矫治目标,必须完成第一期后方可进入第二期、第三期。下面以拔除四个第一双尖牙的病例为例,说明矫治的三个步骤。
(一)第一期
1.矫治目标(1)排齐拥挤的前牙。(2)打开前牙咬合,纠正深覆盖,前牙呈切对切关系。(3)过矫正扭转的后牙。(4)矫正后牙反合。(5)磨牙呈中性合关系。
2.矫治方法若前牙拥护严重,可先制作垂直曲的弓丝。尖牙间托槽近中的弓丝长度应长于实际牙弓长度,尖牙处牵引圈应做“旷字结扎,3/8英寸橡皮圈Ⅱ类牵引,该弓丝有推尖牙向远中、排齐拥挤前牙的作用。排齐前牙后,应换成平直弓丝,打开咬合,牵引圈位于尖牙托槽近中0.5mm尖牙远中做外展弯曲,第二双尖牙与第一恒磨牙邻间隙处做一向龈方的后倾曲,约为35°~45°。弓丝对前牙产生垂直向压力,并使磨牙冠向远中倾斜。两侧用3/8英寸橡皮圈进行类Ⅱ牵引,使上前牙舌向移动并倾斜,同时下磨牙伸长,向近中移动。
(二)第二期
1.矫治目标保持第一期效果,关闭剩余间隙。
2.矫治方法仍用平直弓丝,后倾曲减小至10°,5/16英寸橡皮圈“2”形牵引。
(三)第三期
1.矫治目标保持第一、二期的矫治效果,完成所有牙齿轴向的理想位置的矫正。
2.矫治方法采用控根辅弓调整前牙的唇舌向倾斜度,用正轴簧矫正牙齿近远中向的倾斜度。第三期矫治中应注意控制牙弓的长度和宽度,主弓丝末端打回弯;上弓丝的宽度应稍窄于牙弓,下弓丝的宽度应稍大于牙弓。第三期治疗完成后,用原有矫正器保持-8周左右,然后换戴活动保持器厂保持1—2年。
六、Begg细丝矫治技术的优缺点
(一)优点
1.矫治效率高,疗程短。
2.美观改善快,大大增加患者对治疗的信心和配合程度。
3,疼痛反应小。
4.矫治器附件少,病人戴用方便。
5.减少复发。
(二)缺点1.精确调整牙位较难。
2.不利于高角型病例的矫治。
3.口腔卫生较难保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