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随机选取慢性单纯性牙周炎患者280例,并分为实验组。行超声波龈上洁治与龈下刮治同步进行治疗;对照组行超声波龈上洁治术。实验组有效率83.57%,而对照组有效率为52.14%,实验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果证实超声波龈上洁治龈下刮治同步治疗慢性单纯性牙周炎是一种安全可行,操作方便,成功率高的治疗方法。
关键词 超声波洁牙机 洁刮治 工作头
材料与方法
材料
1. 美国产登士柏超声波洁牙机。
2. 病例选择和分组:随机收集慢性单纯性牙周炎患者280例,男性120例,女性160例,年龄20~58岁,平均42岁。分为超声波洁刮治同步进行实验组140例,超声波龈上洁治对照组140例。
方法
术前:在治疗前和治疗后3天,分别在同一部位记录牙龈指数(GI),软垢指数(DI),牙石指数(CI),用牙周探针探测牙周袋的深度(以mm为单位),牙周袋外形,拍X线片了解牙槽骨吸收情况。
术中:试验组常规3%双氧水、生理盐水冲洗牙周袋,先用洁治器剔除大块结石,清水漱口后,将超声波洁牙机调至低功率区,从下颌一侧最后一颗牙的远中邻面开始。选择圆头镰形工作头放在牙面上,紧贴牙颈部,慢慢移入牙周袋底牙石基部,与牙石形成15°。放稳支点后,开动开关。随着工作头******的振动,沿根面往牙冠方面不断移动。工作头在根面上做垂直、斜向或水平向振动。在操作过程中,工作头始终紧贴根面移动,移动范围只能为1~2mm。垂直向移动适用于窄而深的牙周袋,斜向移动运用于宽而浅的牙周袋,水平向操作则适用于后牙颊舌面的牙周袋。运用手指和腕部的力量,力量要轻而稳,操作细致,不损伤袋底,顺序逐个刮除根面上的牙结石。做龈上洁治时,换用锄形工作头,洁牙机功率可稍调高,其操作方法同手工洁治。下颌清除完毕,调整椅位,运用同样的方法刮除上颌牙结石。对照组病例仅做超声波龈上洁治术。
术后:两组病例均用碘氧液仔细冲洗牙周袋中的残留牙石,然后用生理盐水冲洗,拭干、隔湿后置碘甘油或碘酚于牙周袋中。连续冲洗上药3天,同时口服阿莫西林0.5g,灭滴灵0.2g,每日3次,服用3天。对牙龈红肿严重者服用一周。含漱灭滴灵漱口液。
结 果
疗效评定指标
有效:牙龈红肿已消退,牙龈密度恢复,探不出血,牙周袋明显变浅。
进步:牙龈红肿基本消退,牙龈密度改善,但探仍出血,牙周袋深度变浅。
失败:所有症状、体征未见好转。
超声波洁刮治同步进行试验组与对照组疗效观察,实验组有效117例(83.57%),进步21例(15.18%),对照组有效73例(52.14%),进步53例(38.57%)。经x2检验P<0.05,试验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讨 论
既往龈上洁治术、龈下刮治术分开进行,以防加重局部感染。由于单纯性牙周炎的主要病因是龈下菌斑和龈下牙石〔2〕,单纯做龈上洁治术后,局部的刺激因素并未彻底去除,局部炎症很难完全消退。为了减少病人的治疗次数,缩短疗程,尝试采用超声波洁牙机洁治刮治同步进行。作龈下刮治时,选择圆头镰形工作头,使其******紧贴根颈部移入牙周袋底,支点稳,力量轻,运动幅度小,顺根面向冠方移 动,工作头振动过程中,工作头******对着根面,牙龈正好与工作头的背面接触,细致操作,可以对牙周组织的刺激控制在最低限度。本140例单纯性牙周炎患者采用此法,治愈率为83.57%,总显效率为98.57%(有效和进步归于显效)。结果证实该法是一种安全可行,操作方便,成功率高的方法。
参 考 文 献
1,岳松龄主编.口腔内科学,第二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
2,宫月娥主编.口腔疾病诊疗指南.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3
[2]王志宽,等.困难牙拔除患者心理准备的探讨[J].现代口腔医学杂志,1996,10(1):59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康强药师网无关。康强药师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